关闭广告
晋江论坛网友交流区评论专区
主题:形容词第四版 [3]
收藏该贴
已收藏
只看楼主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这一期,说说最近比较火的读音问题。
书同文,车同轨。
都不用说秦之前的诸侯国,也不用说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大秦统一之时,方言就存在。
两千多年前的读音,比如《诗经》、《楚辞》,不管用江南读音,还是用江东读音,拿到赵国去,都会读成北方音。
你到常山去读诗经,读不出西北董卓的味道,肯定都是赵子龙味道的;
你在汉中读论语,那肯定都是四川话嘛。
这个才是真实的,不需要去犟它是哪个读音,随着地方变化就对了,错不了!
例子:宋词
我们童鞋都知道:词牌是唱出来的,是吧。它有固定的曲调,每一个词牌都有对应的曲谱,还有平调、慢的区别。
所以,词,就是古代人的歌。填词,就是填歌词。
典型例子:江城子。可以唱成悲凉曲调的,也可以唱成‘快板琵琶’的,看你想听哪一板的?
明月夜,短松冈?
左牵黄,右擎苍?
不说东坡大人的,咱们例子,说柳永:
他在苏杭写一首新词,当晚,就会传唱于大街小巷,所有够档次的酒楼、ktv都会唱这首词。
我们苏杭的小才女们有福,用你们家乡话来读柳永的词就好,我不需要听谁谁谁唱出来,就知道是美美哒。
对吧,柳永的历史我不需要说,江南的童鞋很清楚。
大风起兮云飞扬,这也是唱出来的,不是读出来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这些,最早不是在学堂里读的,都是要唱出来。
历史无法再现,但有些东西千年不变,乡音便是其中之一,或者说,方言变化不太大。
还是老话说:我这里只有例子,启发兴趣为主。
爱好的童鞋,可以线下自己拓展知识点。
---------
关于上一贴的‘道貌岸然’,它只是一个反面例子,太典型了;在前三贴里面,同类例子至少有十个。
老生常谈:百度有不靠谱的地方,辞海上也有!
原因,哥在前三贴里都说过了,不重复。我个人已知的、存在争议的,都得有几百个词汇;还有我不知道的呢,不知有多少存在争议的词汇,至今也没更正,也没有像史记那样——多条同列。
八十多万个词汇,每一个词汇,它都不是拿过来就能用。
说一千道一万,童鞋们脑子里要有这根弦!才能玩好中文!
中文一入深似海!
№0 ☆☆☆马甲11122233|206b2116 2025-04-26 05:05:06留言☆☆☆   来自辽宁 加书签 投诉 不再看TA

每一个形容词、形容词组,都具有‘逻辑关系’。
不论你要形容什么,它都有一个道理、都有一个逻辑,来支撑你的形容,使你的形容‘具象化’、一目了然。
比如,上面提到的“道貌岸然”,从表情到容止,都告诉你:这个人很严肃。
这个逻辑,就是形容词的‘具象化’。
再复杂一点的例子:张公吃酒李公醉。
这是个无妄之灾,是妥妥的躺枪。是吧?八竿子打不着,却代人受过。也是“李代桃僵,张冠李戴”。
掌握这个逻辑,你就可以归拢出同义词。
比如,我上一贴举的例子:缘木求鱼,刻舟求剑,南辕北辙,郑人买履。
这些是‘同一个逻辑’的形容词组,都是“方法不对、不靠谱”。
这也是我上面两贴里说过的,“近义词同列”,只有你掌握的词汇量足够大,才能做到同列。
想要同类词多,你就必须熟悉这一词的逻辑,懂了吗?
进退维谷、骑虎难下,也是上贴里的例子,都是依靠这个逻辑来的;上下不得、进退不得,处境尴尬,就是这个逻辑。
没有正确的方法、不会归类,不晓得有逻辑存在,就很难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尤其是形容词组!切记!
看懂了吧?这是一系列的需要,才能让你顺利进阶。
这一章的重点:要自己摸索一个词的内在逻辑,才方便你去推理、延展更广的词汇。(这个属于进阶版,得有一定基础之后,童鞋们才能用这个方法去拓展。)
这是掌握词汇的方法,是‘脱典’,不用死记硬背词汇的方法。
尤其写文章时,童鞋们会经常用到。
类似的例子一大把:班门弄斧,关公面前耍大刀。这俩一个‘逻辑’来的。
二一添作五,三一三十一,这俩也是一个‘逻辑’,对半分、三家分。都是珠算口诀。
一头雾水,五里雾,丈二和尚,都是一类的。
众口一词,千人所言如一喙;
忧心忡忡,忧心如惔。
这两个词组有特点,都是形容焦虑,一个是对火的形容,是 “如谈”;一个是“什么什么的样子”,忡忡,忧愁的样子。
这两个逻辑要是能搞明白,能举一反三了,就进入一个词组练习的快车道了!重点:这个就是进阶版!
由浅入深的练习题,一定先从上周的例子开始练:“雷”接后面的动词。
从名词和动词组合开始练起,写不出来的时候,翻词典,将‘雷’字开头的、后面是动词的看一遍,把‘不太常用的动词’摘出来,深刻记忆“字义”。
这个,利于后面的练习,‘风水土火’接下来都是如此,一天练习一个小时,不需要多;练习两周之后,再练习词组类的,别着急。
讲到了逻辑,就必须多讲点内容,比如古人的‘倒装逻辑’,最简单是倒装句式。和上面的反讽句式差不多,一目了然,但引申之后,就成了‘逻辑’。
古文上很常见的,就是‘倒装’,常见于论证文章。
比如“兵者凶器”,先说这个,说了一大堆之后,才告诉你“战必有损”。
输赢不论,必有战损;仗还没打呢,你得先往最坏的方面去想,所以,才说兵者凶器。
这种说了一大堆之后,才告诉你原因和前提的‘论证文章’,就是复杂的‘倒装逻辑’。
和蒲松龄《成仙》里的反讽逻辑如出一辙,都是整个一大段落的逻辑,不是简单句读的‘句式’。
再比如第二贴里的例子:无可无不可。
这是孔子的文章,来源于整个篇幅的对话逻辑,说的是‘处事态度’,而不是简单的去说一件事的意见、取舍。
所以,中文水平不足,就会理解错误,说是‘模棱两可’,说是“可有可无”,这都是错误理解。
“我则异于是”在前面,前面一大堆的相关对话,都是佐证。
举例子,是曹雪芹的《红楼梦》里薛姨妈一段,这个没有上下句环境,却有一个最重要的‘故事环境’,既整个大观园的环境。
薛姨妈不是没有主见的人,而是她没有决定的资格、没有选择权,所以,她只能‘无可无不可’,这也是生存之道,是薛姨妈的处事态度,是环境决定的。
一般的中文学者,在这类问题上容易出错。
以上这些例子,百度上面都是不靠谱的,哪怕说,已经发行的辞典上的原文,也不可当做权威!
这么说,就又回到了第一帖里的内容:我给童鞋们详细说过,辞海上的诸多问题,到今日都没有更正,没有得出一致结论的争议,数不胜数。
我个人比较赞同学习《史记》的方法——应该把争议的部分全部同列,在历史的长河里,去解决争议,目前的会议、座谈形式啥也解决不了。
多说无益,我们不去参与争议,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嘛:高手在民间。
无论鉴宝节目,还是前两年那位小朋友说出《西游记》菜系的例子,都是很直观的说。所以,我们不去争论,没必要!
真知灼见,都会在岁月中清晰呈现,我们童鞋要学习的是求真态度。
没有这个态度做基础,中文这个爱好——你玩不了!明白了吧?
真做不到去研究每一个词汇的真谛,我建议你:换一个更简单点的爱好!
说中文简单的,那都是门外汉,连边儿都不沾,才会有这种说法冒出来。
小结:娱乐精神要有,玩什么、像什么。
就是你玩中文,一定要玩到一个层级以上,否则的话,就没有必要玩了。
例子呢,看曹雪芹批迎春八字那一段。
很多学者们认为:曹公玩起卦,也是‘登峰造极境’。
起卦是老beijing几大玩酷之一,由来已久。
这个例子呢,可以看出曹公玩什么、像什么,是吧?他玩任何一个领域,都会玩到一个水平线上面,懂了吧?郭先生也经常自己起卦,节目上、节目之外,他都批过,玩得也很6!
无论批八字这段,还是妙玉扶乩那段,曹公写在文章里写出来的,都是基础水准,并不高深!
像教香菱学作诗的章节,它们是如出一辙的,都是个基础的教学式。
如果,我们去求证,就会发现:香菱学作诗的过程,对照、体会曹公的批八字和扶乩测字,这三类,都是相同水平才合情合理。
曹公把这些内容写出来,目的,和我现在的情况差不多:更像是提振读者的兴趣,是在‘金针度人’,是领进门的意思,并不是他在炫技。
证据呢,就是曹公的诗词造诣,他水平已经很高了,没必要特意去炫技。
这个事情,往大了说‘学术观点’,往小了说‘自找有乐’,有兴趣的童鞋可以玩一玩。
就参照教香菱作诗那段,再去看他批八字、扶乩测字,更深的内容,他并有写出来嘛,不是曹公要留一手,而是没必要!
只要你对作诗有一定领悟了,你就能理解到我说的那个点,懂了嘛?
回到上面的那个点:玩什么、像什么!
№1 ☆☆☆马甲11122233|206b21162025-05-20 09:30:26留言☆☆☆   来自辽宁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2 ☆☆☆马甲11122233|206b21162025-06-27 08:11:40留言☆☆☆   来自辽宁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辞典是个参考书,不论字典,还是辞海,它都是参考用处。
辞海更专业一些,很多词汇的解释用法,都需要中文专业才能正确理解,用语文知识去理解,容易造成错误百出、理解跑偏的情况。
典型例子:道貌岸然。褒义词不能被重新定义为贬义词,句式如何改变,词性永恒不变,它做不到。
词义可以重新添加,但词性没法变,不符合中文的底层逻辑。
再有一个例子,就是‘卧龙凤雏’的贬义说法,我上一课时说过,这两个词都是褒义词,和道貌岸然一样,你用反讽句式可以起到贬义用法的效果,直接去讽刺是做不到的。
这些词,童鞋们用的时候注意一下就可以了,心里要知道正确答案。
就像我们经常的说的大白字,我知道这个词正确的是拥趸,但可以刻意地说是拥泵,戏谑嘛,就图个好玩儿!那你认真了,你就上当了,是吧?
还有:我们学习简体字,按理说,应该同时学习对应的繁体字,传承嘛,这是应该的正确方式。问题是,现在的教学没有这一步,童鞋们看繁体字看不懂了,不认识。
同样的道理,我们要知道木有本,水有源。
这些词的正确用法,我们心里要透明白,这就是重点。
字典,是为了方便大众使用;辞海,严格说,不是给大众来使用的,没有文化底子、没有中文底子、没有需要,根本就‘用不到’嘛,还谈何‘用得了’呢?
辞海的历史我们说过,一百年前开始编纂。时至今日,老百姓用不到辞海,只能是专业用途,才会查阅辞海。
基本前提,得是个文人才能用到它,是吧?十几亿人,没有说全部家庭里都有一部完整辞海的,也没有说经常翻阅的,凤毛麟角,对吧?
再一个原因,就是时代的进步,有百度了,辞海就更成书架上吃灰的存在了。
举个文字类的例子:
鲁迅那个时代呢,希望字体简化,是因为印刷的问题。
繁体字结构复杂,铅制的模具磨损问题、字符大小的问题都很严重。
好好的一个字,印刷出来黑乎乎的一个大方块,看不清里面的笔划,不知道印出来的是个什么字。
尤其报纸类行业,字块磨损之后,这个问题更加突出,经常需要 ‘刻字师父’补字。
这个就是时代问题,当时的科技受限制造成的。
如果,鲁迅那一代人,知道后世科技先进,已经可以激光印刷了,再小的五号字,都可以清晰笔划了,你说:他们还会强烈要求简化文字嘛?
千年传承,还需要自切一刀嘛?
未必吧?恐怕要打一个很大的问号了!
在鲁迅时代,那是在朝言朝,在库言库。书写啊、印刷啊,当时都受到科技的影响,繁体字处处都显出时代的落后,怎么看,都不如西方的字母方便。
到了现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AI的应用,鸿蒙的底层中文逻辑,都显示出我们中文的强大之处,可以做到万万年不朽,且只有中文能做到,感慨吧?祖先威武吧?
现在的AI,不需要建立庞大的词库,只需按照字义,就能推理出正确的词义,特别适合推理AI,这就是未来。
辞海也是如此,早年编纂时,它是为了惠及全民,方便后人;可时代在发展,全国的教育变成了扫盲的语文,中文骤降为前朝的十分之一水平。辞海的使用率也随之下降,普通人用不上它了。
这个情况,前人是无法预见的。
所以说,当下的辞海,它就是专业的工具书了。
现在有个共识:当下,非中文专业的大学毕业生,都不具备中文水平,和古代秀才的差距都很大。湾省相对好一点,那边的毕业生中文水平,明显高我们学生一个档次。
这些,都是当下共识。
所以,童鞋们不必去纠结,自己愿意玩呢,就多读读古文,提高自己的中文水准。看哥的贴呢,学习正确的理解方式,不要认为那些是权威、是不可质疑的。
不是那么回事,第一,辞海不是那个高度的东西,它不是法律条文,即便是法,它也会不断修改;第二,我们身边的环境和古代没法比,已经失去了中文的浓烈环境,出口成章的环境不再。
你想看纯文字的东西,已经很难看到了,追寻中文的古典味道,这本身就是一种复古的‘玩酷’, 这是时代的原因。
所以,你对中文的热情要有个度,要自己掌握好,不要太执着。
除非什么呢,除非你中文水平像哥前面帖子里说的那样牛,你有留名青史的想法,那你可以钻研下去,玩到七八十岁都不晚。
曹公直到生命尽头,都没有发表石头记,懂了吧?
他所有的中文才华,都是后世追认的。这就是青史留名,你只留下名字,不要想着带走一片云彩!想多了,你就做不到了。
所以啊,童鞋们对辞海的态度要‘放青松’,它没有那么权威,上面可以讨论、可以纠正的东西太多了,说几宿都说不完,百度那就更是如此了。
百度上沽名钓誉的东西太多了,说它是错误集合体,都不为过。童鞋们要是不提高自己的中文水平,把百度、辞海当圣旨用,肯定会用错的!
我们上面说了:玩什么,像什么。
你不能嘴上最爱好中文,喜欢文字,爱看小说,喜欢写小说。完了你对文字一知半解,中文词汇用得一塌糊涂,随便看见一词都觉得生僻。
这个态度就不靠谱,这是空口白牙,口惠实不至。
谁也不是猴哥儿派来气人的,所以,不抬杠!
想把中文玩到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水平,你就要有哥一样的中文态度:求真、务实!而不是偏听偏信!
脱离了哥的贴,你也要有自己的求真态度,才能把中文这条河蹚过去。
00年前后,我们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的认知作战,这个事只有业内人有印象。当时市面上出现‘毒字典’、‘毒词典’,许多并不是汉字的‘小日字’都印刷进去,好多词汇的解释更是错得离谱,词典里找不到‘倭寇’的解释。
我们相关单位及时出台了几个严令,收紧了字典的国字头发行,国字头印刷,几大局也进行了市面残留的清剿。但是,还有一些已经散落在民间的毒字典,毒词典无法收回。
童鞋们在使用字典和词典时,要注意看出版社、印刷厂,必须是国字头的才可以!
百度上很多错误描述,都是这类假词典惹的货,圈外的人根本不知道这些事,没有分辨真伪的过程,傻傻的笃信:词典上的解释,比你说的靠谱!错,它是假的,它真没哥说的靠谱!
这个圈子很小,别看哥在这里发帖,百度上面你去搜一下‘道貌岸然’的解释,全都做了修改,和去年的解释不一样了!百度汉语也弹不出来了,虽然标注的贬义没有改,但已经改了很多了!
有印象的同学可以去看看,某些童鞋还知道事情的轻重分量,知道去改正,避免更大的损失。
多了不说了,做学问和娱乐是两码事,做学问必须严谨,必须较真!娱乐,那咱们就海阔天空了!
№3 ☆☆☆马甲11122233|206b21162025-06-27 08:12:32留言☆☆☆   来自辽宁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回复此贴子

名字:
选择图案:
内容: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3000字,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1024*1024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
图片链接:
(贴图规则)


返回上层 管理 返回本版块首页返回交流区首页返回主页

 

只看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