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晋江论坛网友交流区读书心得区
主题:且伴红楼入梦来<一> [5]
收藏该贴
已收藏
只看楼主
    说起《红楼梦》,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我个人以为,其文学价值恐怕已于四大名著之首。但我更喜欢《石头记》为名甚于《红楼梦》,红楼之梦的确为小说增添了几分艳色,但通篇故事本来由一块石头而来,一块石头的一生不就是《石头记》吗?
   且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开始,这金陵世家的帘卷重门初窥人世,众多人事一一铺卷而来。
   红楼的金陵十二钗以黛玉宝钗为首,由此二女展开了怀金悼玉意难平的梦断红楼。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贬钗而褒玉,由我看来宝黛二人各有所长,本来就难比较。先谈谈宝钗吧。与红楼才女林黛玉相比,薛宝钗的文学素养毫不逊色,且不提海棠社中“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怪道李纨推其诗有身份,再论咏柳絮中“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真是豪气干云,真正一个有气度有豪气的大家闺秀。同时宝钗的学问广博,无论从日常小事到谈经论据乃至佛家理论无一不涉猎,另外宝钗的冷也是不可不提的——从金钏跳井后宝钗的言行,柳湘莲出家可窥一二,不愧为 “任是无情也动人”的花中之王牡丹。相较于黛玉的出世,那宝钗则就是入世; 黛玉的大雅,宝钗即为大俗。并非言语之俗,而是人情世故之通达,通篇《红楼》可比肩者甚少,上至贾母王夫人下至丫鬟婆子无人不惊叹敬伏,就连贾政之众也之其才,为人如此可知平时之心机处世。也许读者可以不喜欢宝钗,但无人能说说宝钗能。
   再说黛玉吧,《红楼》之众无人不知的才女,且不提海棠诗“偷得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之风流别致;菊花诗“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之傲然;葬花词之悲切;即景联句中的才敏;光论“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中的“冷月葬花魂”就足足勾勒出一代才女的丰姿,更不提与香菱评诗,月下抚琴之中黛玉之才慧。黛玉孤身进入贾府,殊无凭借,却不改其真。阂府上下众人无不真真假假做人,虚虚实实处世,唯其真实骄傲的存在,黛玉之美及黛玉之悲皆归于此。较于宝钗的无情,黛玉是完全终于自己的多情。不肯多言一句多行一步的黛玉,明知礼教之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必然,仍然义无返顾的爱着贾宝玉,把紫鹃视为亲妹,忠实着自我。红楼众人谁不同情其可怜之处呢。
    钗黛之灵慧俱为毋庸质疑,尤二姐出入大观园,众人皆为好意,只黛钗暗暗着急;钗黛之美皆为上选,这样美慧的女子却终究求得: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的悲哀,这恐怕是红楼一大悲剧。
№0 ☆☆☆东方世家 2001-06-16 21:34:36留言☆☆☆  加书签 投诉 不再看TA

同意,是我初中高中的良伴,反复看,每看一回就失神一回,是从这本书中,我第一次体会了所谓意境.
但书中人中,我最喜欢的是史湘云,虽然在自己家中受气,却不在人前诉苦,反而依旧爽朗大方,诗才敏捷.难得难得!比之为了一点点芝麻绿豆的小事就动不动落泪的林妹妹好太多了.
凤姐儿也是我喜欢的人物,虽则有人说她手段太狠,但在那个不平等的时代,想让丈夫只专注于自己,似乎只有这种办法.她知道自己要什么,也敢于争取,在那个时代来说,是不屈服于命运的了不起的女性.
所以红楼诸人中,我最爱湘云,其次是凤姐.
№1 ☆☆☆Joy2001-06-19 13:55:54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我爱《红楼》从初二开始,一直到现在。我喜欢的 人和joy一样。最喜欢的是林黛玉(除了她的爱哭,眼泪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2 ☆☆☆新衣2001-06-23 13:59:21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红楼是唯一百看不厌的小说, 请问各位姐妹, 哪里可以看到名家的红楼书评? 我已看过张爱玲的红楼梦魇, 真真是佩服地五体投地, 张提起梁实秋的文章, 可是遍寻不着.
№3 ☆☆☆muye2001-06-23 14:51:15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林黛玉爱哭,一是还泪之说,二是她所处的环境和本身的性格决定的,如果林象史那样乐天,那就不是林黛玉了。
№4 ☆☆☆挪威森林2001-06-24 11:11:44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史湘云的气度?家中受气也到底是自己的家,人前诉苦丢的是家里的人,又何尝不是丢她自己的人呢,其时讲究忠孝,“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直在其中矣”,她要抱怨,纵然有人怜惜,也少不得吃许多白眼。以她“公候小姐”的教养方式,做不出来是理所当然之事。酒席上脱口说黛玉像戏子,旁人都知道不说出口,怎么她偏偏僦要讲出来?这是表现她的爽朗大方吗。当时的戏子是下九流,她不可能连这一点也不明白吧。被宝玉使了一个眼色立刻要收拾衣包回家,“免看人家鼻子眼睛”,许史湘云口无遮拦,却不许人家向她使一个眼色,还要暗嘲黛玉是贫民的丫头,这叫气度?
宝钗那句“淡极”是有名的褒已贬人之句,“愁多焉得玉无痕”暗指是谁,不必多解释吧。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却并不当真凌人,宝钗看来温厚,其实暗潮汹涌,至少不拿下人的性命当性命,已是黛玉望尘莫及处。
及黛玉的泪……夙世前定,不说也罢,所谓芝麻绿豆的小事(绝大多数发生在她和宝玉之间),在她却是孤苦处境中惟一的精神寄托,惟一的希望(算吗?)被打击,被动摇,情人的眼中揉不得一粒沙子,何况黛玉这样心思百转千折的人,思前想后,焉得不哭?就算她一生不哭,把眼泪往肚子全咽下去,是不是就能解决所有问题?是不是就能和宝玉桃柳相倚?显然不可能。
从最初的喜欢黛玉,到后来看了林林总总的评论怀疑黛玉,直至今日深爱黛玉,也是我从小孩子到少年到体味了爱情甘苦的过程,前几年偶然阅及某中学生贬黛玉的文章后只得叹息:看红楼,还是不要太早了……
№5 ☆☆☆weana2004-10-15 17:25:30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回复此贴子

名字:
选择图案:
内容: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3000字,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1024*1024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
图片链接:
(贴图规则)


返回上层 管理 返回本版块首页返回交流区首页返回主页

 

只看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