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晋江论坛网友交流区读书心得区
主题:评 [1]
收藏该贴
已收藏
只看楼主
  《花滑我还是更适合参加奥运》&《我还是更适合参加奥运if线》

  之前跟基友感慨说,最近好像都没啥好吃的文,别管是哪家,榜单一翻,要么文案排雷,要么三章退出。我不否认可能有部分原因是我在前段时间被折磨得焦头烂额的情况下没有精力和心思细品新文,但确实感觉最近好玩的新东西有点少,至少是对我的胃口的少。所以我又回去啃陈年旧粮,并在神智不清时对基友口出狂言道我要狠狠地锐评,因此就有了这个系列:今天吃什么。

  作为系列的第一篇,在这里我要提前写下排雷声明:以下锐评仅是基于我个人主观评判标准,一家之言,含有大量主观臆断成分,绝对不客观不公正。锐评对象是给本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且掺杂本人阅读过程中的个人情况的投射、由作者文字联想到的奇怪问题、对作者作品的整体感受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全是本人主观理解,不代表作者意见,同时也不代表本人对作者有意见,禁止以此为由对本人扣帽子或是以本人为借口对作者扣帽子。本系列最终解释权归本人所有。

  由于萌生写锐评的念头是在重刷菌行的作品时,且我对基友吐槽了不少,所以本系列会从写她的相关作品开始。以下内容含有剧透,请谨慎观看。

  我第一次接触菌行的作品,应该是在22年寒假时,接触到的作品就是这本《花滑我还是更适合参加奥运》(以下简称《花滑》)。虽然本文正篇应该是在21年春天左右完结,if线也在21年秋天收尾,但是乘着22年京张冬奥的风,《花滑》又被一些推文号推了出来。我记得那段时间看到在推文里看到过这个名字好几次,只是那时我还不习惯晋江起名的风格,不像现在,无论是什么我都能面不改色地进去看看,连续划走了好多次。直到那一次,或许是鬼使神差,我点进了《花滑》的页面。

  平心而论,我认为《花滑》的起名风格其实不太符合它的气质。它本身其实是一本偏现实的爽文,名字给我的感觉却有点无厘头式的调皮调调。不过想到它的主角张珏张小玉,我忽然又觉得这份无厘头很符合这个熊孩子的调性了。所以关于这本书的感受,我就先从角色谈起吧。

  《花滑》的主角张珏大概是我看小说这些年看下来名字最普通的那一批了。老实讲,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我都有点错乱以为自己在看什么纪实文学,毕竟这个名字实在太有现实感了,或许你的身边就有人叫张珏。可惜,小说终究是小说,特别是晋江小说,角色——至少是主角——总是偏向于完美,或者只允许被保留有无伤大雅的小缺陷以作为调剂,所以现实中反而不太可能存在。

  张珏也是这样,尽管表面上有类似于学习成绩不够顶尖(大学只到农大,至少在人均清北、国外藤校的晋江主角里不够顶尖)、正篇重生前的少年时代和if线中的儿时性格急躁、太过熊孩子等等诸如此类的小毛病,实则在我看来依旧是偏向于完美的人。因为以上的所谓种种缺点,要么被作者在叙事上巧妙地避开,要么是作为萌点装饰角色,以至于真正读来时更多感受到的,是正篇和if线中成长下他性格成熟冷静、为人处事老练的一面,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作为读者能够窥见的,更多的还是属于一个成年人的成熟完善的思维方式和独具魅力的个人特质。

  当然,这种属于成人的成熟思维并不代表着张珏是个很无趣的人。恰恰相反,我觉得张小玉是个非常有少年气的主角。无论是正篇还是if线,他都始终保持着他的一份赤子之心,永远敢于向黑暗和不公反抗、且不吝于向弱者伸出援助之手,永远坚定地向着目标前进、并敢于承担相应的责任。这种存在于他本性中的正直和责任感,更是让我觉得难能可贵。

  这一部分或许要归咎于他的重生——毕竟是成年人的灵魂。至于另一部分,我认为则是要归功于其受到的教育和培养。不管是爸爸妈妈的引导教育,还是老舅沈哥的悉心培养,都对张珏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都对张珏倾注了自己的心血与爱,使得他能成长为一个人格完善的大人,共同孕育出了这样灵魂熠熠闪光的张小玉。我喜欢这样富有生机的角色,尽管有所不真实,但足够鲜活明亮。
№0 ☆☆☆困觉罢|664a0f55♥♥♥ 2025-04-22 20:42:56留言☆☆☆   来自河南 加书签 投诉 不再看TA


  更对我胃口的是,作者菌行创作的角色不只有主角是鲜活的,配角们也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从老舅、沈哥等一众教练组成员,到瓦西里、伊利亚、隼人等对手兼朋友,再到妈妈爸爸弟弟和雪君等家人,作者围绕张珏构建出了一个生动的世界。几乎所有人都各有其魅力所在,不是简单服务于主角,而是自有他们的立场、目标、动力,能构成符合自己行为逻辑的动机。故事中或许不是每个选手都是冠军,但即便不是冠军的他们也都活出了自己的人生。我超爱群像,爱到了看无限流等类型的作品时如果不是群像都觉得少几分意思的地步,所以这一点在我这里是加分项。更何况是体育竞技文这样天生适合群像塑造的类型——赛场天生就适合产生各种故事纠葛,包括但不限于少年天才、大器晚成、冤家对头、惺惺相惜、薪火传承等等,人们对赛场的痴迷多少也有对故事的向往。如果竞技体育的故事完全只围着主角一个人转、其他人全是单薄的背景板,那该多无趣啊!
  当然,即使有诸多角色塑造在前,《花滑》本身仍旧是围绕主角张珏展开剧情的。简而言之,这就是华国花滑紫薇星张珏张小玉重来一世,努力赢得冬奥冠军,并成为花滑GOAT(史上最佳)的故事。由于有现实运动项目作为依托,加之作者十年老冰迷的功底,本文对具体节目的编排做得相对真实,即使是我这样基本不懂花滑的人也能看个七七八八,当个花滑项目科普也OK。剧情编排上有一点我非常喜欢的是,作者菌行在体育竞技上没有安排升级系统等类似外挂的手段,而是让主角张珏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汗水,老老实实地进行训练,踏踏实实地克服难关。我对体育竞技文的最大洁癖就在于此:我个人无法接受体育竞技文的主角不用锻炼、而是采取系统升级等方式就能有收获,这会让我觉得并非是公平竞争。此外,故事前后剧情也基本符合逻辑,总体故事展开流畅,节奏安排张弛有度,读来顺畅。至于具体剧情类别,作者给正文的标签是“轻松、爽文”,if线也标了“轻松”,我认为还算是妥当:虽然作者有给张小玉安排相应的挫折,但实际上全篇下来我认为基本上还是爽文的基调——嗯,我认为。
  问题就在于此,观看本文评论区,争吵最严重的一段除了开头的免费章作者被一些花滑粉丝爆破以外,就是中期时张珏遇到挫折的时候。这也是我这两年看文时极度想吐槽的问题:部分读者不允许主角受挫,或者说是具体地受挫,哪怕这一挫折在前文是有合理铺垫编排顺理成章的。基于娱乐消费的理念,我可以理解这些读者只想放松自己、不想受到委屈的想法,也明白甚至有的受挫是一些作者带着恶意的编排,但理智来讲,我依旧认为合理的、非恶意的、剧情需要的主角受挫是可以接受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从纸媒阅读的时代过来,我对作者创作总是保有相当的宽容的,除了一些恶意的、整烂活的,我基本都接受,也很少特意针对自己不太接受的地方发表相应的指导性意见或评论。在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关系上,我依旧保有纸媒时代的习惯,更倾向于接受者和用脚投票的角色,不喜欢就点叉退出。但近年来,网络的发展使得商业写作门槛降低的同时,也使得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关系变得越发微妙。很多读者不再是接受者,而是输出者,会针对作品中不满意的地方输出他们的指导性意见或评论,甚至有更激烈的反应。我无法贸然评判这样究竟是好是坏,但毋庸置疑的是,如何理解乃至处理网络时代商业写作中读者与作者的关系,或许将是困扰我们许久的难题。言归正传,总之,我认为《花滑》的剧情整体可以,属于剧情流的佳作,没有过多问题,除了主角中期的挫折算是一个雷萌自见的点。
  最后,是对本作感情线的吐槽。据作者菌行在某处的吐槽称,这本书是她第一本剧情流的长篇,过去她是专注于感情流的。可能正是基于这一原因,作者对剧情流和感情流的融合把控不够熟练,使得本书的感情戏相当稀少,主角攻秦雪君存在感偏低,虽然与张珏的一些互动很有老夫老妻细水长流的味道,但免不了被评价为背景板。这也是我认为本作缺陷比较大的地方,作者后来的作品在感情线和剧情线的把控上就比这一本更加老练了。不过瑕不掩瑜,总体而言,我依旧会给《花滑》和它的if线比较高的评价。它是作者将笔力与爱意倾注其中的作品,笔调轻松幽默,适合反复重刷,在主角张珏的身上,我能看到他正直的三观,熠熠生辉的灵魂,和他背后一整个花滑世界。或许这就是体育竞技文的魅力,从中你能看到人类对于“更高、更快、更强”的永恒追求,和奥林匹克精神下无数闪闪发光的人们。
  多年后,当我再次回顾这个锐评系列时,我想我还会记起那个鬼使神差点开《花滑》的时刻。幸会,张珏。幸会,《花滑》。
№1 ☆☆☆困觉罢|664a0f55♥♥♥2025-04-22 20:43:09留言☆☆☆   来自河南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回复此贴子

名字:
选择图案:
内容: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3000字,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1024*1024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
图片链接:
(贴图规则)


返回上层 管理 返回本版块首页返回交流区首页返回主页

 

只看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