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晋江论坛网友交流区读书心得区
主题: 亦舒67岁生日:永不过时的女人和爱情 [4]
收藏该贴
已收藏
只看楼主

亦舒67岁生日:永不过时的女人和爱情

@指间沙:师太的故事不老,因为金钱、美色、爱情、欲望仍被世间孜孜以求,连带苦难、窘迫、不甘、虚荣……这些也统统还在风口浪尖折腾。一代又一代,鲜肉变咸肉,小鲜肉又冒出来,女人们走过的路差相仿佛。这就好像一座精致的旋转扶梯,时间一圈圈地绕了上去,可兜兜转转却发现还是一场轮回。





昨天(9月25日)是@亦舒 67岁生日,尽管远在加拿大深居简出,已经10年没接受过记者采访,但这位华语圈里最为人知的女作家从未淡出人们的视线。从年初的认子风波,到年中的邓文迪离婚案扯出《众里寻他》,再到影视圈正在酝酿的新一轮亦舒影视改编权的争夺……树欲静而风不止。


都说人老向黄昏。可亦舒笔下的故事、风靡各种微博大号小号的亦舒语录,从未在这个时代落伍。“她的小说,三十年前固然在活人身上找得到影迹,三十年后也还有更鲜活的肉身可供代入。”(知名影评人韩松落语)




“我不介意出卖我的青春,青春不卖也是会过的。”
“我要爱,很多很多的爱,如果没有,那就很多很多的钱……”——亦舒《喜宝》

《喜宝》里的女主角姜喜宝去朋友家做客遇上超级大富豪,送她豪宅,供她读书,给她最舒适的生活,为她配置最贴心的管家。这些桥段,改都不必改,直接可以套用在梁洛施身上。而这部小说1988年被拍成电影公映时,梁洛施才刚呱呱坠地。





“我刚初抵埠,睡在一个牧师家的书房,找工作,进修,说好英语,周末在茶餐厅做侍应,晚上到球场打扫卫生间,什么都做,终于进报馆做打杂,出任校对,一年后当上助编。我不信饿饭这回事。”
“邓女士如何结识柏尔曼?传说纷纭,柏尔曼前妻所生成年子女共三人,均反对该宗婚姻,亦拒绝邓女士加入董事局,邓女士另起炉灶。” ——亦舒《众里寻他》


亦舒的小说《众里寻他》中,有一个明显影射邓文迪的人物,相貌、经历,都和邓文迪非常相似,她叫邓融:“华裔美藉,廿六岁,国际传媒钜子艾萨柏尔曼第三任妻子。两人育有二女,现居纽约长岛,邓女士声称祖籍上海,但是该市并无她户口,又自称在师范学院毕业,但该校并无邓女士入读记录,邓是神秘人物,现拥有财产达美金七亿以上”。
然而《众里寻他》里的邓文迪比娱乐八卦更具画面感。
女专栏作家方倍进入邓融的家,看到的是:“房里全是一叠叠华文报,唯一装饰,只是一大束白钯玉簪花,静静散发芬芳。……收音机正好播放着一着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怨曲,女歌手这样倾诉:‘青春爱情出售,天真,热情,略有污渍,青春的爱廉售,你愿试一试样版吗,或者正是你在寻求的爱情呢……’”。
那首点缀其间的歌,说明了文艺女青年怎么看待邓文迪,或者与之类似的一切女性强人的,她们总是有点纠结,努力向上攀爬,却时时有点懊悔。





“在好莱坞恢复本名伏征,意思是征服西方”,“跟了几个外国人,她完全变成老外最爱的肉感华女:皮肤晒得黑黑,额角堆油”。——亦舒《她的二三事》

《她的二三事》里那个“伏贞贞”,境遇几乎和章子怡一样。偶然凭借一部影片一炮而红,跻身为超级巨星。从此,伏贞贞利用自己的美貌和堪称“人精”的处事之道,长期游离于上流社会、公子哥和娱乐圈。
当然,最让人浮想联翩的,《她的二三事》中有两位方家大少爷,这让人很容易地将香港的霍启山和霍启刚对号入座,而前者正好与章子怡交往过。另外,书中的伏贞贞和章子怡的都是来自北方、拍摄了大量的武侠片,甚至在书的结尾,伏贞贞勇闯好莱坞,这都与“国际章”的经历不谋而合。只是,在小说中帮伏贞贞渡过重大难关的是老情人,不是外国人。






“我们这种破碎家庭出身的人,从来就不是孩子。”
“生活到处一样肮脏,卖身与卖脑一般凄惶,所不同的是,前者往往能沽得善价。”
“逼人的,一向是生活。只要老少的生活被安顿好,荣辱不计。”
“结婚生子。……女性可走的路多着呢,可是,这是最佳结局。”
——亦舒《花解语》


黎姿曾被认为适合演亦舒的《我们不是天使》,因皆是“陋室明娟”。多年后人们又惊奇地发现,嫁给瘸腿富商、一胎接一胎生孩子的黎姿,更像亦舒的《花解语》。

《花解语》中,17岁的花解语是“姐姐”的私生女,小小年纪却似历尽沧桑,为撑起全家退学嫁给残障富豪。花解语和黎姿,同样住过霉烂破房,同样不计较细节和铺张婚礼,同样服侍残障周到:只有吃过苦的穷人女,才有这份机灵和耐性。

为救家人,花解语奋不顾身,是看透了人生。发誓养家姐的弟弟出意外,让黎姿刚有的后半世安全感荡然无存,对人生无常有更深刻的体验。看到黎婴出事那日血淋淋西装的人,都会觉得毛骨悚然。黎姿哭到全身发抖,马廷强承诺找最好的脑神经科医生,飞机和钱由他安排。压力最大时提供的肩头,为什么不嫁?
花解语和黎姿的结局是光明的,成为“有财有势”的富太,要紧的是,还有“谁都看得出来”的爱。









每一家人,都有若干秘密,房间大橱里,不知藏着什么骷髅。
“很多人以为成功人士靠聪明,那是不对的,成功凭勤力苦干,锲而不舍。”
——亦舒《从前有一只粉蝶》

《从前有一只粉蝶》被认为是亦舒带进个人最多的小说。第一代人中的小妹陈颖人,被认为是亦舒自己。这个故事有亦舒的经历在里面。她五岁时随父母移民香港,就像文中的颖人。大哥树人则有倪亦方的影子,他的那句“国家需要用人,我不会走”,倪亦方也曾说过。只是,亦舒小说中,政治永远只是配角,是为了烘托那个时代特有的爱情。

——————————————————————————————————————————

亦舒是缠绕在香港这棵大藤萝上的一株菟丝花,香港时刻提供养分供她浸淫,所以她小说中的人物设置、人物形象性格、故事走向,常常在香港娱乐圈的人和事上得到呼应。

金句的价值在于穿越时空。
如今,邓文迪离婚了,梁洛施复出了,章子怡上回归内地了……如果可能,我们希望在亦舒的文章里看到更多。不知道师太怎么看王菲的离婚秀,评点那句“你却注定是一个传奇”。记得她早在那本《她比烟花寂寞》描摹过传奇已成灰烬的女星。女人的传奇,只怕师太看得太多,写得太多。

师太的故事不老,因为金钱、美色、爱情、欲望仍被世间孜孜以求,连带苦难、窘迫、不甘、虚荣……这些也统统还在风口浪尖折腾。一代又一代,鲜肉变咸肉,小鲜肉又冒出来,女人们走过的路差相仿佛。这就好像一座精致的旋转扶梯,时间一圈圈地绕了上去,可兜兜转转却发现还是一场轮回。(@指间沙)
№0 ☆☆☆亦舒的林林总总 2013-09-26 16:07:51留言☆☆☆  加书签 投诉 不再看TA

亦舒就是个刻薄恶心的人。
年轻的时候狂追男人,结果,结了婚,生了仔,又说离就离,抛夫弃子,儿子四十多岁的时候办画展找她,她一概不理,就这样的人,在书中嘲笑买打折衣服的人,在书中羡慕那些贵妇人,她也就是一个浅薄到底的女人。
看她的书就是一股刻薄扑面而来。
№3 ☆☆☆不知说什么好2013-10-03 14:50:17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不得不说,这文章写的真心的好,不管亦舒的好与坏,不管亦舒笔下女主的好与坏,确实写得好,有点张爱玲的味道了。
№4 ☆☆☆路过蜻蜓2013-10-04 21:57:58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回复此贴子

名字:
选择图案:
内容: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3000字,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1024*1024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
图片链接:
(贴图规则)


返回上层 管理 返回本版块首页返回交流区首页返回主页

 

只看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