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亲颖儿呀,真是一篇好评。丝丝入扣。可是俺是标准的拥黛派,对于你所说黛玉只能独善其身,而宝钗却能兼济天下的话大大的不同意。 俺认为,以黛玉孤标傲世的品德,再她有能力的时候是不会独善其身的。而宝钗,却是绝对不会兼济天下。55回中凤姐的话就是例证:“林姑娘和宝姑娘她两个倒好……一个是美人灯儿,吹吹就坏了。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林姑娘主要的问题是身体太差,凤姐既然将她与宝钗并提,便是承认她的能力至少与宝钗是同等级的。至于她的性格,她只是看问题敏锐,并且不知掩盖锋芒而已。而且这也只是她早期的性格,随着她年纪渐长,她待人处世的态度也逐渐成熟。这才是一个少女正常的成长道路。关于这一点,俺会在后面的贴子里详细论述。 而宝姑娘则不然。贾府众人人交口称赞宝姑娘是因为她性情和蔼,好相处,会做人。然而这一切都只是她的公关手段。在处理事务时,不管是兼济天下的大事,还是家中的琐事,如果秉着是不关己不开口,个人自扫门前雪的态度,只怕是处理不好的。 况且宝姑娘真的如人们所说好性儿,大度吗?只怕未必。第三十回里,宝钗被宝玉比作杨贵妃,“大怒”。(注意,无论别人怎么样议论黛玉,曹公的笔下从来没有用大怒来形容过她)这时小丫头靛儿找不到扇子,过来问宝钗,却被宝钗词严色厉的训斥了一顿。靛儿纯属委屈,做了宝钗的出气筒。只是她为什么回来找宝钗?因为她以为宝钗如人们所传那样好性。然而这传言在宝玉的无心撩拨下不攻自破了。 通观全书,除了在第七回,黛玉为了宫花发了周瑞家的脾气之外,那里见过她如此的训斥过下人?即使是在怡红院吃了闭门羹,也只是独自伤心流泪。当宝玉说要查查是那个丫头偷懒时,反倒是她劝阻了。晴雯死后,黛玉与宝玉一起为那篇祭文斟酌,而金钏死后,宝钗的态度却是轻描淡写的不屑。两个丫头都是王夫人逼死的。黛玉所做出与真心,宝钗的言行却处处是为了讨好王夫人。平日里,宝钗似乎对待下人和蔼可亲,可是每每在这种时刻,便可看出在她的心目中,这些下人不过是些使唤的奴才而已。她何曾真正平等的对待过他们? 既然黛玉是真心,宝钗是假情,为什么宝钗的口碑远比黛玉好呢?首先,宝钗是王夫人的外甥女,而王夫人是贾府中真正的掌权者,下人们为了巴结王夫人,多说她娘家人的好话,是十分正常的。其次,黛玉在刚进大观园不久,就得罪了周瑞家的,而这周瑞家的既是王夫人的陪房,亦即亲信,又是贾府大管家之一。以她的地位和立场,她都必然会在宣扬宝姑娘贤德的时候,拿黛玉作为反面对应。第三,黛玉身体不好。一年中倒有达半年病着,贾府上下数百人,真正能见到她,和她说过话的,只有极少的一部分。而宝钗常在王夫人面前出谋划策,家底又殷实,不肯得罪人,常常礼数周全,连找姨娘这种人都顾及到,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下人们无论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还是顺风势而作,都会多多宣扬宝姑娘的好处。小红就是一个例子。她只是怡红院里的粗使丫头,并没有跟黛玉打过太多交道,却也会顺着众人的口风抑林扬钗。大观园中的丫头尚且如此,园子外面的人怎么想就可想而知了。 这还只是下人们,主子们的态度更是令人心寒。且不说姐妹们平日当着面公然的说黛玉小性,(谁要是不理解这种感觉,可以做个试验,找一个朋友,常常说她小心眼,不用多,一个星期两次,看看你们这份友谊能维持多久。而黛玉却全都忍下来了。她当真小性吗?)就看看外人的问题。有一回里,(具体那一回,俺忘了,哪位知道告诉俺一声),探春算每月里都有谁过生日,然后说二月没有人生日。有人(忘了是谁)说林姑娘二月的生日,探春笑说忘了,(真的忘了吗?),然后又说可惜不是咱们家的。此时林如海已死,黛玉在贾府已经过了几年,真正的父母双亡,无家可归,却又不是“咱们家的”,不知该算到谁家去。这也罢了,到了抄查大观园的时候,凤姐说抄可以,但有一条,不能动亲戚,只抄自己家的人。众人应到这个自然。于是一行人来到潇湘馆。怎么这个时候,林姑娘又成了自己家的人?而探春和凤姐在贾府中是公认和黛玉关系比较好的。 这便是黛玉的生存环境。当她自己嗟叹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时候,有多少人暗中笑她敏感多疑,无故觅恨说愁。殊不知,这其实是她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 不好意思颖儿,原本只想说说兼济天下的那句话,不知怎么,一开头就收不了,跑题跑得一塌糊涂。但说的都是俺的真实想法。你若有不同意见,欢迎提出来,咱们好好探讨。 |
|
№1 ☆☆☆青枚于2002-12-04 20:01:34留言☆☆☆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
樓上的兩位到底是高手啊 好長一段好詳細看得沙子我暈暈糊糊的 昨天有沖動想去再看一遍紅樓夢 跑去書房只看見精裝版本的書,狂暈.還是豎版的. 結果放棄. 我和青枚一樣喜歡黛玉不愛寶釵. 看了幾篇亦舒寫紅樓的短篇後,更覺得黛玉在大觀園中生存不易.黛玉的敏感是環境造成的,她的孤傲又何嘗不是一種自我保護呢. 啊`~寫不下去了,就那麼多了. |
|
№2 ☆☆☆sandy于2002-12-05 10:16:27留言☆☆☆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
呵呵~~ 黛玉可不可愛,則見仁見智.《紅樓夢》一書值得一看再看倒是真的. 本人是擁寶釵派,無它,在藝術角度上人們多數同情黛玉,但在擇妻選媳上郤幾乎傾向寶釵.這正是因為她擁有各個時代女性的美德-隨和寬容,易於相處.因此不僅賈母等長輩〝喜她穩重和平〞,年輕如湘雲私亦特別喜愛她.生活在大觀園這種群體生活最要的是品格隨和. 寶釵好人緣的原因是關心人及體貼人.襲人因身上不爽,請湘雲幫忙為寶玉做雙鞋,寶釵知道湘雲難處,於是主動將活攬過來(32回). 她生日那天,賈母問她愛聽何戲,愛吃何物,〝寶釵深知賈母年老人,喜熱簟緫蛭模Z母問她愛聽何戲,愛吃甜爛之,食便總依賈母往日素喜者說了出來,賈母更加喜悅.〞(22回) 黛玉談起自己的病情相當悲觀,寶釵不僅要她換個高明醫生,而且有皮有眼地指出她藥方有問題,提出改進意見:〝昨兒我看你那藥方上,人參、肉桂覺得太多了.雖說益氣補神,也不宜太熱.依我說,先以平肝健胃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氣無病,飲食就可以養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窩一兩,冰糖五錢,用銀銚子熬出粥來,若吃慣了.比藥還強,是滋陰補氣的.〞她還真城地說〝你放心,我在這裡一日,我與你消遺一日.你有什麼委屈煩難,只管告訴我,我能解的,自然朁你解一日.〞如果寶釵真的是視黛玉為情敵,又何必送燕窩,人參給黛玉呢?就沖著這點,連王夫人亦未必能提供上等人參藥材給黛玉,記得有一回寶玉曾說有一貼藥,給林妹妹吃了一次就會好,當王夫聽了要360兩銀時,呵責寶玉說道,那來的藥這麼貴,之後亦不了了之.寶釵更坐言起行,立即使僕婦從家裡拿了一大包上等燕窩與洋糖來給黛玉.因而黛玉亦認為自己往日是〝藏奸〞.希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關心,乃人之常情,善解人意槳於助人者總是受到一切人歡迎的.說到這裡, 青枚一定說寶釵是為得到寶二奶奶的地位,偽裝的.工於心計,善於奉承.但忘了是那個作家的理論(很可能是亦舒,忘了是那本書),一個人能偽裝這麼多年,那倒應是她的真性情了. 以青枚對寶釵的批評來說.就以第三十回來說,寶玉與黛玉拌了嘴,寶玉為了賠不是,以至不能參加薛蟠生日.寶釵完全理解,亦洝坑欣涑盁嶂S.但寶玉竟當著眾人面說她長得胖,像是楊貴妃,大大傷了她的體面.她不能不反攻兩句,因而籍著含沙射影,指桑罵槐的形式,借靛兒尋扇諷刺了寶玉.以表示自己並不是隨便和人〝嘻皮笑臉〞的.不能單以此事說寶釵不隨和.俗話都說,泥人都有三分土性. 至於對待下人,寶釵一向是寬厚的.香菱在她家中是侍妾的地位,而她郤視她為手足,不特生活優遇她,而且還為她排難解懮.其薛賈二家的下人,也不論尊卑,她待她們都是彬彬有禮,不對誰特別好,也不冷淡任何一個不得意之人.當鳳姐患病,探春奉命當家,王夫人命她協助.探春決定了把大觀園中的花果生產交給幾個老婆子掌管,寶就接著提出一種調劑性的主張,凡經管生產收入,除供應頭油香粉外,其餘盈餘不必再行交到賬房,作為經管人的貼補,而且應當也分些給其它的婆子媳婦們.這樣,公家省了錢 ,郤不顯得太嗇刻.其它未經手的人得到利益,也便不致抱怨或暗中破壤別人.於是各方面都歡喜感服.深感寶釵等確實〝疼顧我們〞(56回) 免得青枚也說我藏奸,就寶釵來說,她亦不可避免有其缺點.第一件事是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寶釵以金蟬脫殼方法脫人,有很多人認為她有意陷害黛玉的.但我則不認為如此,她一向不涉足瓜田李下,遇到這種情況當然想遠避禍,因為剛要去找黛玉,所以脫口而出亦不足為奇.寶釵另一缺點就是無情.在金釧自殺的問題上寶釵說她〝縱然有這樣大氣,也不過是個糊塗人,也不為可惜〞,確實是無情到了冷酷的程度,亦有巴結之嫌,但也僅僅是嫌疑而己,並不能完全肯定.因為人們有時為了安慰親人,朋友,會說一些減輕受話人責任的話.這並不能完全代表其真實判斷.但嫌疑是起碼有的. 想了一晚,具體對寶釵的好感由來大約是以上的原因.還請各位指教. |
|
№3 ☆☆☆穎兒于2002-12-06 00:31:27留言☆☆☆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
胡说八道 红楼梦本身就有曹雪芹的影子在里面,他站在黛玉这边多吧,笔墨所及,自然让读者也觉得黛玉可怜~可不能因为体弱就是弱者,呵呵~~她的观念是“谁和我好我就和谁好”。尽管她是寄人篱下,但至少衣食无忧,比起那些自小被卖身,过得今日不知明日的丫鬟好了多少倍?还整日一副天下人全欠她的样子!呵呵~~标准“温饱思□□”的写照。
引用:第三十回里,宝钗被宝玉比作杨贵妃,“大怒”。(注意,无论别人怎幺样议论黛玉,曹公的笔下从来没有用大怒来形容过她)这时小丫头靛儿找不到扇子,过来问宝钗,却被宝钗词严色厉的训斥了一顿。靛儿纯属委屈,做了宝钗的出气筒。只是她为什幺回来找宝钗?因为她以为宝钗如人们所传那样好性。然而这传言在宝玉的无心撩拨下不攻自破了。 为啥米好性子就不能发火的说?泥人还有三分土性咧~举个例子:我和某人是好友,他重色轻友地顾着心上人不理我也就罢了,还指着我鼻子说:“咱准老婆看你不顺眼,趁早滚啦~~”我不踹他算轻的,割袖断袍彻底绝交!宝钗不过一时失了涵养迁怒于人,这是不妥,但气极所为粉正常。至于黛玉的丫头,嘿嘿~~怕早给她的眼泪淹死了……照水浒中说的,这叫“腌臜”气,更难受!
呵呵~~各位评得好精彩,我还没看完,继续…… |
|
№4 ☆☆☆仲麟于2002-12-09 21:40:26留言☆☆☆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
楼上那位老兄,听说过“断袖”之癖玛?你说什么“割袖断袍”,俺可是会唔会的耶!改用“割席”可好?? 至于“宝黛之争”呢,不瞒大家,俺原先是拥黛的呢(当然不是说我现在成为拥宝的),只不过呢,看了诸位的描述,俺发现宝宝也虽圆滑、有时甚称自私,但在现代人的观点看来,她反倒是可爱多了,这样的人最容易在社会生存了。可以的话,谁都想单单纯纯的过日子啊,谁想那么累呢?宝宝又不是说很大野心的人。但做人艰难啊,我们现在大多数人不也是只能改变自己的本性去迎合社会需求吗?所以,对宝宝,我的谅解多了,怨气少了。 当然,就本性而言,我还是喜欢黛玉咯。其实她挺好相处的(没办法,够单纯嘛),只要别人对她好一点,她就感动得要命。本来她是一向对宝宝有点偏见的,但宝宝不过是给她送上点东西(没贬宝的意思,她还挺有心的),她就认定自己以往是误会宝宝了,呵呵,好骗吧??而且啊,她这人,其实心胸最最宽了,虽眼浅老是落泪,但你见她有往心上放嘛?顶多嘴皮上讨点小便宜也就作罢了。当然,很多时候,她的敏感弄得自己不开心,大家也嫌烦,但人总是有缺点地嘛。 为什么要有“宝黛之争”呢?为什么喜欢黛玉就非得贬低宝钗反之则贬低宝钗不可呢??难道就不能心平气和的静下心来发现他们的优点嘛?难道就不能两个都喜欢嘛? 即使是身边的朋友都会有很多类型的嘛,何苦要专挑别人的毛病呢?难道自己就没有不成?试一下考虑对方的观点,而非一看到自己观点受驳斥就反弹,世界不是会更美吗?中美就可以说是有实际利益冲突,谈不起来,但我们大家又没有总可以创造双赢局面了吧。 真希望看到的一直都是忠实的评论,而非贬损 (无意冒犯各位,若有此事实,纯属心直口快,见谅!^0^) |
|
№5 ☆☆☆叶碧于2002-12-10 03:37:30留言☆☆☆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
呵呵~我本来就是半吊子水晃荡,献丑来着~何况咱来自方舟,耽美可是方舟的一大特色哦~ 嗯~楼上批评得很对,评论和辩论有很大的不同,我显然把两者搞混了。其实看整部红楼梦,作者本身也在不断地比较“黛玉”和“宝钗”,靠着性格上相互的映衬,才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若要撇开其中之一,另一个也就失去了光彩。 昨天在MSN上和颖儿笑谈,说这里讲话文绉绉的,我一来好似鲁智深闯进了怡红院,不和调得很,呵呵~~还是早溜为妙…… |
|
№6 ☆☆☆仲麟于2002-12-10 23:27:59留言☆☆☆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
唉,犹记得学生时,指点江山,为了宝黛二人与同学争得不可开交、面红耳赤、难以分解,各种红评版本逐一上阵。最后一个路过的男生事不关已的抛下一句话:“你们非要争出个高低来啊?不过你们争出来有什么意思?就算真的宝钗比黛玉好十倍,宝玉喜欢的也是黛玉嘛。关你们什么事啊?” 大家面面相觑、词穷、无语。倒也是,我们争那么起劲干嘛咧?我们又不是宝玉。我们的喜好于书中人何益。写书的是疯子看书的是傻子这句话也有道理吧? 其实宝钗与黛玉都有优点缺点,看你怎么想怎么看,但不管宝钗有多么温柔贤淑多么好相处,你自喜欢去,丫环自喜欢去,王夫人老太太自喜欢去,我们的男主角不喜欢。什么?你喜欢?那你拿去用好了,关我们宝玉屁事啊? 黛玉再小心眼再不好相处再孤僻,偏偏我们的男主角(惟一那个灵秀的将女性当作人的男性)就是喜欢,喜欢到听说她要走都立刻犯疯病了。怎么?不服气啊?切~~~~,一边凉快去!你以为你是王夫人啊? 咱们的喜好,好象并不是那么重要的哦。---这一点很打击人,不过我中学时就被一个残酷的男生给捅破了这个真理。
|
|
№8 ☆☆☆胭脂梨于2003-05-31 20:20:35留言☆☆☆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
我想对青枚说 看书要基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不能以现代人的眼光看待古代人的行为。 在清朝,杨贵妃被定性为“祸水”,是危害国家社稷的坏女人,把一个深受封建思想影响,以三从四德作为最高行为准则的少女比作“祸水”,这是一个不能忍受的奇耻大辱。宝钗生气是理所当然的。 不知青枚记不记得,有一回,贾府请了戏班来演戏,凤姐说那个女旦很像一个人(但没有说明像誰),湘云口快地说:像林姐姐,结果黛玉勃然大怒,说道“却拿我比戏子!”,随即拂袖而去,让湘云很没面子,并由此结下了梁子。由此可见,黛玉涵养,不及宝钗十分之一。 要说拿丫头出气,黛玉更是始作俑者。有一回,宝钗病了,宝玉和黛玉先后前去探望,黛玉不满宝玉听宝钗的话,就指桑骂槐地对丫头秋雁说:怎么我说的话你不听,他说的话却比圣旨还快些。骂得秋雁“不知姑娘为何发下这番话来”。 我看完红楼梦之后,觉得黛玉的缺点比宝钗多得多,常常伤人于无形且不自知,相比之下,宝钗比黛玉更会尊重人,体恤人,自然也更得人心。 世人大都是同情弱者的,眼泪是女人最厉害的武器,黛玉用眼泪征服了宝玉,也征服了读者,贤惠如宝钗之流,却很少有人能够赏识。
|
|
№9 ☆☆☆zliying79于2003-05-31 20:50:15留言☆☆☆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
黛玉用眼泪征服了宝玉,也征服了读者,贤惠如宝钗之流,却很少有人能够赏识。 ☆☆☆zliying79于2003-05-31 20:50:15留言☆☆☆ 厚厚厚,你是侮辱宝玉的眼光还是侮辱曹先生的水平?不值一驳。
|
|
№10 ☆☆☆胭脂梨于2003-05-31 20:54:50留言☆☆☆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
林薜两个我都喜欢,尽管各自有各自的缺点,但人非完人,孰能无过。要是太完美了反而没有血肉,像个假人、木偶人了 不过我却不喜欢贾宝玉,他在红楼梦里面无论才情、计谋都比不上大观园里的很多姐妹,但是物以稀为贵,偏偏就这么多女孩子喜欢他,尤其是林薜两位特别出色的人儿 在现代社会里,贾宝玉要是失去了家庭的荫蔽,说得难听一点,就是无能、窝囊的那一种。不过在红楼梦里面,长得面如桃花,有财有势,人也比较玲珑剔透,所以才讨人喜欢的说
|
|
№11 ☆☆☆tt于2003-05-31 20:57:23留言☆☆☆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
有一回,贾府请了戏班来演戏,凤姐说那个女旦很像一个人(但没有说明像誰),湘云口快地说:像林姐姐,结果黛玉勃然大怒,说道“却拿我比戏子!”,随即拂袖而去,让湘云很没面子,并由此结下了梁子。由此可见,黛玉涵养,不及宝钗十分之一。 插花一句,在清朝,伶不如妓。 |
|
№12 ☆☆☆lmartemis于2003-05-31 21:42:07留言☆☆☆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
有一回,贾府请了戏班来演戏,凤姐说那个女旦很像一个人(但没有说明像誰),湘云口快地说:像林姐姐,结果黛玉勃然大怒,说道“却拿我比戏子!”,随即拂袖而去,让湘云很没面子,并由此结下了梁子。由此可见,黛玉涵养,不及宝钗十分之一。 ---唉,也插一句,这么明显的错误本来我都当做没看到的,或者写这句话的人看的是另外版本的红楼梦,反正我看到的里面当时根本没有提到黛玉的反应,谈何拂袖而去,黛玉至多是心里不高兴而已。哪敢当面给谁难看啊?还是在宝姑娘的生日宴会上(可没见老太太给黛玉过生日请戏班子),这样湘云也能没面子? “却拿我比戏子!”,是黛玉后来向宝玉使小性的时候说的。 遇到这种半吊子的书评人,真让人吐血。 原文如下: 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史湘云接着笑道:"倒象林妹妹的模样儿。"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却都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一时散了。 晚间, 湘云更衣时,便命翠缕把衣包打开收拾,都包了起来。翠缕道:"忙什么,等去的日子再包不迟。"湘云道:"明儿一早就走。在这里作什么?----看人家的鼻子眼睛,什么意思!"宝玉听了这话,忙赶近前拉他说道:"好妹妹,你错怪了我。林妹妹是个多心的人。别人分明知道,不肯说出来,也皆因怕他恼。谁知你不防头就说了出来,他岂不恼你。我是怕你得罪了他,所以才使眼色。你这会子恼我,不但辜负了我,而且反倒委曲了我。若是别人,那怕他得罪了十个人,与我何干呢。"湘云摔手道:"你那花言巧语别哄我。我也原不如你林妹妹,别人说他,拿他取笑都使得,只我说了就有不是。我原不配说他。他是小姐主子,我是奴才丫头,得罪 了他,使不得!"宝玉急的说道:"我倒是为你,反为出不是来了。我要有外心,立刻就化成灰,叫万人践踹!"湘云道:"大正月里,少信嘴胡说。这些没要紧的恶誓,散话,歪话,说给那些小性儿,行动爱恼的人,会辖治你的人听去!别叫我啐你。"说着,一径至贾母里间,忿忿的躺着去了。 ---唉哟我的大妈,不过是使了个眼色,惹咱们豪爽的湘云小姐发了如此大的脾气,她也不想想被她比戏子的人是什么想法。 还有谁说黛玉爱使小性心眼小的,站出来让俺瞧瞧。这一回可给湘云给比下去了吧? 后文如下: 宝玉没趣,只得又来寻黛玉。刚到门槛前,黛玉便推出来,将门关上。宝玉又不解其意,在窗外只是吞声叫"好妹妹"。黛玉总不理他。宝玉闷闷的垂头自审。袭人早知端的,当此时断不能劝。那宝玉只是呆呆的站在那里。黛玉只当他回房去了,便起来开门,只见宝玉还站在那里。黛玉反不好意思,不好再关,只得抽身上床躺 着。 宝玉随进来问道:"凡事都有个原故,说出来,人也不委曲。好好的就恼了,终是什么原故起的?"林黛玉冷笑道:"问的我倒好,我也不知为什么原故。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宝玉道:"我并没有比你,我并没笑,为什么恼我呢?"黛玉道:"你还要比?你还要笑?你不比不笑,比人比了笑了的还利害 呢!"宝玉听说,无可分辩,不则一声。 黛玉又道: "这一节还恕得。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这安的是什么心?莫不是他和我顽,他就自轻自贱了?他原是公侯的小姐,我原是贫民的丫头,他和我顽,设若我回了口,岂不他自惹人轻贱呢。是这主意不是?这却也是你的好心,只是那一个偏又不领你这好情,一般也恼了。你又拿我作情,倒说我小性儿,行动 肯恼。你又怕他得罪了我,我恼他。我恼他,与你何干?他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 宝玉见说,方才与湘云私谈,她也听见了。 ---此处宝玉虽然可怜,但是大家别忘了我们可供尊敬的黛玉大人的闪光点啊!被人说成“戏子”,她其实倒并没有认真生湘云的气(要换成我,非当面撕破脸吵相骂不可),被人在背后说“小性儿,行动爱恼的人”,要是我,一辈子记得你姓史的,别让我逮着机会整你!可是我们可歌可泣的黛玉大人,居然在后一章时就完全原谅了湘云,简直就是宽宏大量的典范啊! 世上被误解的可怜人,黛玉第一。
|
|
№13 ☆☆☆胭脂梨于2003-05-31 22:13:30留言☆☆☆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
有没有搞错,楼上看清书没有?情节都不记得就不要乱说,关于这一段,国学网站陌上尘有非常精辟的分析,参见 http://www.guoxue.com/bbs/dispbbs.asp?boardID=455&RootID=28394&ID=28394 试比比“黛玉被比作为戏子”和“宝钗被误说成杨妃”一段如何(一)? 贺兰雪,对于“如果你可以承认宝钗小性的话,我同样也能承认黛玉小性”这句话,你完全误会了我的意思。如果刻板脱离了原贴,单单挑出来看,逻辑自然是有问题。然而这句话却跟全文有相当密切而不可分的联系(如水乳交融),是通过反证法论证而引申出来的论点。你把我的前提假设都弃之不顾,自然也就曲解了我的意思。 我不长于辩论,对于简明扼要地归纳、定义更是不如阁下,参与这场辩驳纯粹是替黛玉抱不平、基于义愤而出。是故,当我针对先前白云举出的例子逐一进行辩驳黛玉非小性时,尽管言之成理,白云兄还是断定我是出于个人偏好在强词夺理。那么,我只好反过来辩论。若我可以用同样的标准、同样的规则推断出宝钗小性的结论——很显然,至少在宝钗不小性这一点上你、我、白云没有什么分歧——那么白云所认可的标准规则是否正确就不言而喻啦,当然也就推翻了黛玉小性的看法。不过,由于那张帖子本来是用于讨论黛玉是否小性,没有涉及到宝钗,我也不能肯定白云会不会认为宝钗小性啦(这种人一定也会有的),而我,并非一个不知变通的固执者,且相信真理没有一个唯一的标准,当白云一定要坚持他的标准规则正确无误时,那我,可以退一步,我承认黛玉小性,只要你不否认宝钗小性。贺兰雪,你开头所指责的那句话就是建立在这种假设的条件下,发生的可能性虽然很小,但也不能排除不计。 (另外提一下,我一直很欣赏一句话,大意如此:我反对你的观点,但我坚决捍卫你反对的权利。所以,我希望看到大家能通过实际事例、清楚逻辑等方式来坚持自己的立场,比方采用只能证明黛玉小性同时不能证明宝钗小性的规则来反对我的观点,而不是乱扣帽子,用如推测、臆测、假设等带有相当情绪化、主观化的词语堵人之口。) 从上文看来,你很熟悉红楼梦,倾向于直接采用书中人物的一言一语作为依据评价人物,而不是通过联系前言后语,用事理人情来仔细品味字里行间所蕴含的言外之意,习惯于把全文隔离成一个个不相关的段落各自进行分析,叠加汇总出结论。这种方式相对于议论文(或某些文章)应该说可以,但不适合于红楼梦。比如拿红楼梦和人民日报的社论来比,不是二者篇幅长短的问题,而是文体格式不同。看社论,随便挑一段话出来,立场明确,论点鲜明,因为它不侧重于事物的叙述,只关注事物的性质如何,夹议夹论,本身就是带有鲜明主观性的结论。但是,还有很多很多的文章,更加注重于描绘事情人物,黑白好坏是否反而不是那么在意,尤其是红楼梦。我所欣赏的也就是这一点。为此,曹翁尽可能极大地舍弃因自身性情喜好而带来的有意无意的主观性影响,来达到在极大的客观性下尽可能地如实再现现实生活。 生活本身没有对与错,记录贵族生活和记录平民生活,孰好孰坏,不过是观者冲着自身喜好利害而断言的。所以,读红楼,就不能把她仅仅当作一张张虽精致但平面的工笔画来看,而该视之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立体的人物;等同于现实生活一样,种种看似无关的琐事,其实密切相关,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让人扑朔迷离。换而言之,如现实中判断某人,若从未与之接触交往,就只能凭道听途说难免以讹传讹,故有“三人成虎”之事;即使亲身认识相处,也会因各自性情喜好阅历等限制带来主观上臆断,是有“日久见人心”一言。 —————————————————————————————————————————— 如你所言“这里面应该注意一个区别,就是过于敏感和足够敏感的分界,不在于谁比谁更敏感,而在于所感受到的到底是事实,抑或仅仅是多心的臆测。”(我本意也是如此,但限于本人资质有限未能这么细致准确表达出来),小性是否关键在于“分界”。可是“分界”的划分具有相当的主观性,很大程度受社会环境、个人性情喜好往往众说纷纭。因此,对于“事实”与“多心臆测”,我再多罗嗦一句:当事情发生时感受(猜测)出多少种结论都没有关系,关键是看本身相信了哪种结论,这点可以通过言语行动反映出来。若相信的结论符合事情实际发展情况就是“事实”;反之就是“多心臆测”。 规则设好啦,本来我就该针对上文所举例子一一和你商讨,但由于你所举例子实在太多,而我又喜欢举一反三,恐怕会被人嫌太罗嗦了,到后来陷入怪圈——谁也说服不了谁;再加上我口才有限,如果只单论黛玉,或许不能说服你同意我的观点。因此,我想从两个方面举例说明我的观点。当然,这是要建立在“你认为宝钗是最有涵养最大度的”前提上的。 一、在小性方面,黛玉、宝钗实质上其实是一致的。 二、列出红楼中人对同样性质的人物给出完全相反的评价的原因。 先说说第一点,黛玉就不用我说啦,我只证明宝钗在“敏感”与“克制”方面绝对不逊于黛玉。为了比较的客观性同时也符合我的目的,就谈谈“黛玉被比作为戏子”和“宝钗被误说成杨妃”两个例子好啦,同时解答你于此相关的疑问。 —————————————————————————————————————————— 在“黛玉被比作为戏子”这件例子中,寥寥几笔,钗宝湘活似翩然而出。但准确说,只有下面一段方是正文;而贺兰雪你的评论所涉及到的“宝湘黛斗气”却来自另一层缘由,但与之并非无关,而且由于段落上下联系相当紧密,很容易令人产生误会,所以我也会顺便分析一下,明了黛玉的为人习性。 至晚散时,贾母深爱那作小旦的与一个作小丑的,因命人带进来, 细看时益发可怜见。因问年纪,那小旦才十一岁,小丑才九岁,大家叹息一回。 贾母令人另拿些肉果与他两个,又另外赏钱两串。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象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 史湘云接着笑道:“倒象林妹妹的模样儿。”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却都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一时散了。 —————————————————————————————————————————— 在解析钗宝湘行事之前,先要弄明白几个问题: 1>凤姐的比喻会不会让人误会在取笑黛玉? ~~会。因为旧时戏子的地位很低很低,平民百姓被比成戏子都会勃然大怒,更何况如黛玉这般公候小姐,换了钗湘迎探惜任何一位小姐,只要想得到就会觉得受辱,区别只在于介不介意而已。 2>凤姐究竟是在打趣黛玉还是在取笑黛玉? ~~打趣。但这个答案不是那么轻易就能得出,因为“打趣”是开玩笑、不含恶意的,“取笑”是瞧不起人、带有贬义的;两词的判别很大程度上基于主观认定,不过可以从“敢不敢”、“愿不愿”、“会不会”三方面分析出来。敢不敢?凤姐向来心狠手辣,曾自称“从来不信什么是阴骘司地狱报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可见天底下没有其不敢做的。那凤姐是什么坏事、绝事都做么?不是。若任意为之,就不是凤姐,而是个疯子啦。为什么不做?不是不敢,而是“愿不愿”,准则就在于是否有利于凤姐自身利益。愿不愿?黛玉目前跟凤姐没有任何利益冲突,更何况黛玉深受老祖宗宠爱,宝玉对其言听计从,凤姐会取笑黛玉进而惹恼老祖宗、宝玉导致自身利益受损么?显然不会。“会不会”指的是凤姐可不可能因为一时疏忽或一时短视取笑黛玉。疏忽?短视?这不可能,凤姐能以孙媳妇身份当家,不仅仅是由于能力出色,还在于本人心机厉害,上下逢迎,左右玲珑,在不损伤自身利益下,尽可能处处不得罪人。此次做寿虽明显是扬钗,却也未曾薄黛。老祖宗对宝钗、黛玉究竟喜欢谁多一些无人敢断言,但老祖宗宠爱黛玉却一直未变(喜欢是理性的,而宠爱是情感决定,带有很大偏心)。更何况看看前头“黛玉入贾府”的一段中,凤姐言:“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固然是奉承了黛玉(进而讨老祖宗喜欢),也不忘拉上迎探惜姐妹,生怕她们听了后多心。人情练达到如此地步,连最无足轻重的三春都不忘讨好(很多有头有脸奴仆可不把这几位小姐放在眼里呢)免得得罪。可见,凤姐趋炎附势不假,亦非恣意恃强凌弱之辈。又怎么会有意去取笑黛玉呢?所以说凤姐只是在打趣黛玉,显示她聪明机智,博众人一笑。 ~~说说言外之意来证明黛玉非小性好啦: 与“黛玉入贾府”相比,当初凤姐目的是借夸奖黛玉来逢迎老祖宗,言语之中若是漏去了三春,亦不过是人之常情,三春听了心里即使不舒服更多在于自身的多心,乃是无心之过,却未曾疏忽;此次凤姐的比喻目的是打趣黛玉,乃特意为之,却不怕让人误解。既然凤姐与黛玉无利害冲突,凤姐亦是个小心谨慎之人,那只能说明凤姐认为黛玉不小性,不会多心误会,才放得下顾虑打趣黛玉。 ~~推而广之,更加耐人寻味。纵观前八十回,凤姐未曾打趣过谁?别人不奇,最奇的是宝钗。凤姐自恃能干,又爱炫耀,在不损伤自身的前提下是不会放过任何一次可以打趣的机会,那为什么会放过素有“大度”贤名的宝钗?照理说这类人是最好用来打趣的。若说宝钗行事让人没有打趣的机会,不可能,打趣不象挑刺,更何况宝钗的言行还没有修行到无懈可击的地步。那么凤姐放弃机会就只有一种可能:凤姐认为宝钗比黛玉更加多心臆测,容易触犯宝钗,又难免因宝钗的克制力不高受到宝钗反击而受损自身利益。注意,宝钗若仅仅只多心臆测但容忍度高不介意,凤姐的打趣还是不会有意外的后遗症;只有当多心臆测、容忍度不高同时具备时,才能让凤姐敬而远之。 3>黛玉对此有没有生气? ~~没有。文中虽无一字一句写到黛玉的反应,乃是不写之写,言外之意触手可及。曹翁不为亲者讳,黛玉如果生气,文中绝对不会少这一笔。当然,贺兰雪你或许会说后面的“宝湘黛斗气”表明了黛玉为此生气,且不说这时的生气为的是另外缘由(等下会专门讨论),其实也可从另一角度看就可以很简单地证明我的观点。根据黛玉素来行为,若生气的话,一定会当着惹火她的人的面,或含沙射影、或转弯抹角、或直斥其非,来表现她的怒气。可是不论在这里,还是在后文,任何时候也没有看到黛玉为此事生凤姐的气。而竟然连“罪魁祸首”——凤姐都不介意啦,又怎么会舍本逐末地怪罪湘云。 ~~当然,为什么没有表现生气?也有几种情况:一是未多心臆测而不觉屈辱,也就不会生气;二是多心臆测而觉得受屈,不介意而没生气;三是多心臆测出屈辱,但害怕得罪凤姐不敢生气。 若说不敢,是不可能的。黛玉性情中人,只要觉得自己委屈啦,何曾考虑过对方的势力而不敢得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宫花事件”,她认为周瑞家怠慢了她敢当面指责其势利,而没有顾虑到“打狗得看主人面”,为此可说是连太太也得罪了。凤姐固然厉害,在表面上还是不像王夫人那样对黛玉的前途命运有极大的决定权,故不可能出现黛玉不敢得罪凤姐的情况。那么应该是自我克制能力强,看来也不像,由“宫花事件”同样可以看出黛玉的容忍度并不高,就屈辱程度而言“比作戏子”一事显然强于“宫花事件”,自然不会克制自己不生气。三去其二,可见,黛玉对于凤姐的比喻没有多心臆测,也没有把凤姐的打趣误认为取笑。 —————————————————————————————————————————— 贺兰雪,如果你对我上面几个问题的答案没有异议的话,我们就继续分析钗宝湘的言行展示了他们何等性格特征。(至于对此附带的相关人物性格习性分析,如有疑义,欢迎你指正。) ~~为什么说宝钗“知道”而不是“猜着”(如描写宝玉)?此并非只是简单地在避免词语重用,而是隐约暗示宝钗时时处处留心周遭事物的习惯(不管与己有关无关、有用无用),表明在凤姐开口之前就已经看出了外貌的相似,只是出于本身性格习惯而不愿提起。一个“也”字更加明显地指明宝钗的细心绝对不弱于凤姐,不像宝玉、湘云二人是在凤姐的提示之下才联想到的。 ~~为什么“不肯说”?尽管书中从未直接点明宝钗的争强好胜之心,但在任何一次交锋、较量中,不管是姐妹间的诗词酬应,还是平时生活中琐碎言语,宝钗从未认输过,偶一失手,马上找机会扳回局面,更别提自我承认己身不足,与其言“淡泊名利”大相矛盾。如果说起初的不肯提是因为宝钗不喜打趣人的性格所致,那么为什么会舍弃解答凤姐谜题展现自己聪明才华的机会“不肯说”呢?很简单,宝钗有顾虑,也就是宝钗多心臆测出凤姐比喻所没有的含义,顾虑到会折辱黛玉而可能得罪黛玉,进而怕自己回答让黛玉多心迁怒自身,权衡利害得失之后,故而放弃这个机会,毕竟显示自己的才华日后还大有机会。可见,宝钗的多心(过度敏感)是无需置疑啦。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宝钗处事理智到何等地步!对宝钗而言,关键不是涉及到谁,而是在当前的环境下估测出什么样的结果,从中针对最坏的后果采取最有利于自身利益的稳妥行动。就算故事中的主角由凤姐、黛玉换成另外两人,宝钗的反应也不会有改变。 ~~对于凤姐的谜底,如果认为是“打趣”,就会像湘云一样脱口而出,并非在蓄意取笑黛玉,而是因没有多加考虑,不知其言语带有屈辱之意,可说是“不知者无罪”。(湘云亦非爱取笑他人之辈。)假如多心臆测出“取笑”的含义,如果不能挺身为黛玉仗义直言,那么至少也该像宝玉一般闭口不说——他“不敢”说不是害怕得罪黛玉,而是心疼黛玉不舍得说。宝钗不是,她的“不肯”说只是建立在自身不得罪人的前提之下,黛玉委屈与否根本就不在她的关心范围内,故而“一笑”暗示自己已经猜出凤姐的谜底,在达到不得罪人的目标下尽可能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样也就不会在湘云误口时当众提醒湘云,因为对她没有任何好处,而且很容易招致湘云的误会。权衡利害到如此地步,稍有感情就不会“一笑”,理智得近乎冷酷,不由使人觉得寒心。 (~~贺兰雪,在明知我处于委屈、屈辱等等不如意的状况时,我不会强求我的朋友出头仗义执言、两肋插刀等等,但至少期望我的朋友会为我伤心、同情、惋惜,哪怕只是敢怒不敢言也好。所以,我衷心佩服宝钗,但绝对不会视之为友。这无关乎宝钗的品性高低,只是与我的性情格格不入罢了。)
|
|
№14 ☆☆☆coco于2003-05-31 22:44:07留言☆☆☆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
聊聊宝湘黛斗气(一)? (再接再厉,继续胡言乱语,很抱歉,最近工作太忙,只得到现在才来回帖,请多包涵。) 紧随“戏子”事件而来,构成“宝湘黛斗气”的宝湘、宝黛两段争吵,恰恰从侧面显示了黛玉的宽容大度(说到宽容大度,并非是无原则的原谅人、容忍人,否则与菩萨何异)。细看全文,何曾见黛玉气恨凤姐,又何曾见迁怒湘云?!由此说黛玉小性岂不是窦娥冤了,反而黛玉对宝玉小儿女的私情私意倒是历历可见。至于此时说湘云心直口快,倒不如说“相骂无好口”还来得恰当。而同样是争吵,细细听来,宝湘固然是极好的,其为人修养却也不过是凡俗之流,远远不如黛玉(先前我认为湘云在品性上不如黛玉也在于此。其实论才华,湘云不见得弱于黛钗多少,而未能在红楼三足鼎立,大概也输在涵养品德上。)。 晚间, 湘云更衣时,便命翠缕把衣包打开收拾,都包了起来。翠缕道:“忙什么,等去的日子再包不迟。”湘云道:“明儿一早就走。在这里作什么?──看人家的鼻子眼睛,什么意思!”宝玉听了这话,忙赶近前拉他说道:“好妹妹,你错怪了我。林妹妹是个多心的人。 别人分明知道,不肯说出来,也皆因怕他恼。谁知你不防头就说了出来,他岂不恼你。 我是怕你得罪了他,所以才使眼色。你这会子恼我,不但辜负了我,而且反倒委曲了我。 若是别人,那怕他得罪了十个人,与我何干呢。”湘云摔手道:“你那花言巧语别哄我。 我也原不如你林妹妹,别人说他,拿他取笑都使得,只我说了就有不是。我原不配说他。他是小姐主子,我是奴才丫头,得罪了他,使不得!”宝玉急的说道:“我倒是为你,反为出不是来了。我要有外心,立刻就化成灰,叫万人践踹!”湘云道:“大正月里, 少信嘴胡说。这些没要紧的恶誓、散话、歪话,说给那些小性儿、行动爱恼的人、会辖治你的人听去!别叫我啐你。”说着,一径至贾母里间,忿忿的躺着去了。 唉,不得不说红楼女儿个个会说话,只除了一个太聪明的黛玉枉自“能言善道”!即使是号称胸无成府、天真烂漫的湘云,也懂得巧言饰非,委过于人,使己立于不败之地。 只看湘云此言,未曾经历“戏子”事件,或者说对之前发生的事情不太熟稔,估计人人都会认为理站在湘云这边。可怜的湘云,心太直、口太快,由于自身言语无忌不知又哪里触犯了小性的黛玉,于是宝玉为了替多心的黛玉出气又不知怎么个欺压湘云。于是,书里面的人物,听到的都觉得黛玉太小性了,湘云太无辜;书外面的读者,看到的大都为湘云抱不平,觉得黛玉平常不知怎样个找湘云麻烦,也亏湘云好肚量忍到不能忍的地步(说真的,整本红楼梦,我还没有看到一处湘云对别人的挑衅有忍让的时候。)。 事实的真相又是如何呢?“戏子”事件中,可以说,从头至尾,黛玉都没有因此对任何人有一言半语地埋怨生气。而且,整件事中如果说有谁为此受了委屈,那就非黛玉莫属。谁知,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不计较“委屈”也就罢了,却还无端端地被人编派了一顿。若是换了别人,想必是很难咽得下这口气,还不马上和湘云分证过明白。黛玉不然,非但没有为此与湘云争吵,而且即使在听到湘云对己的如此丑化后,依然没有说过湘云的半句不是来抬高自己,事后更没有对此存半点介意于怀。如果说,这不是对湘云的容让,那还有什么叫容让?难道说这显示的不是黛玉的大量而是小性不成。 注意,为什么说唯一受委屈的应该只有黛玉,这是因为公候小姐被比作下九流的戏子在当年是何等的奇耻大辱,若是不知其意也就罢了,知道的话又岂能如此对待闺中密友。湘云只是口快并非愚笨,就算先前不知,受了宝玉的眼色立刻就能领悟出来。可惜的是,她一不是设身处地为黛玉着想,深悔自己失口,二不是领宝玉的心意,多谢其照拂,反而觉得自己委屈了,宝玉重黛玉胜过自己。若真照湘云的意愿发展下去,那么宝玉该如何作才能顺其意呢?难道要挑明了把黛玉比作戏子的屈辱之意才能心满意足么?相比起后文黛玉误口带出彩云偷窃之事,被人提醒后深悔自己失言的表现,湘云的心胸显然弱于黛玉,并非不好,只能说仅属于凡俗之流。 ~~黛湘两人说话表面上看都有出言得罪人的习惯,但实质上是很不相同的。湘云是心直口快,而黛玉却是心直口利。虽相差一字,语义却大大不同。“快”说明的是:湘云的得罪人,更多是在于不知其言语伤人而出言,虽可用“不知者不罪”来原谅,但是同时在无意无知中伤人的程度往往是最重的。如果说湘云知道其言语所带来的害处,或者说明白自己伤人的后果,那么湘云想必日后就不会说了。“利”说明的是:黛玉的得罪人,更多的是知道自己的言语会产生什么后果,可以说是存心去得罪人,虽按理而言她的所作所为没有什么可指责之处,但是却很容易招致旁人的怨恨之心。与湘云不同,黛玉是深谙人情世故的,但为了屈从于人情世故而放弃自己的尊严黛玉显然是不能的。如果不曾看低黛玉的话,不曾触犯到宝黛这层的话,那么黛玉可说是极好相处的一个人。 (~~常听人说喜欢湘云胜于黛钗,说宝钗无情、黛玉孤傲,说现实中更愿意与湘云相处。其实不然,宝黛比起湘云应该是好相处多了。坦白说,现实生活中若强求人时时处处说真话,无异于天方夜谈,嘻嘻,小时还可说是童言无忌,大了恐怕是没人能受得了,所以有人情世故。若论此了解,很少有人极得上黛钗两人。虽然懂得不等于做得,却也正是黛钗两人的区别之处。尽管如此,黛钗在为人行事上还是大大胜于湘云。宝钗无情,但淡淡处来,无喜无悲,绝对没有什么下不了的台的尴尬,咳咳,以我之辈的智计,就算算计了我估计我也觉察不出;黛玉孤傲,但再孤再傲也不会冷得过宝钗,喜欢和人打趣开玩笑,但不当说的话绝对不会说,当然,如果你瞧不起黛玉的话,另当别论。那样的话,象黛玉这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性格估计是很难有人讨得了好去。湘云呢,她的优点应该用不着我再来一一列出了,若作为旁观者看来自然是极好不过,但是与之相处却并非易事。估计是年龄实在太小的缘故,成长中又无人给予教导,纵然是胸襟广阔,又怎识得是非轻重,为人行事固然是直舒胸臆,焉知是出于私意还是公心?湘云心实不假,只可惜容易受人挑拨惹事;不分曲直轻重的话,心直口快往往是最伤人的。如我与之相处,既没有宝钗的机智笼络之,又没有黛玉的涵养体谅之,估计每天光吵架就够瞧了。PS:咳咳,我最佩服的还是宝钗的心机,区区一个螃蟹宴不但为自己赢得了贤名,最主要还是笼络了湘云。唉,湘云不是你惹不惹的问题,问题是湘云看你顺不顺眼,而且湘云才真正是“言出无忌”——真假不管。宝钗容让黛玉换来了大量的美名,黛玉容让湘云却逃不脱“小性”罪名。) 为什么众人会相信湘云口中的事实呢?这就涉及到说话的技巧了,也就是罗生门再现世俗中一般:人人都捡对己有利的事实描述,有意/无意中忽略/修改与己无利的事实。可惜黛玉不是如此,她不是凡俗之流,因此她无法以同样的方式表明自己的清白。她的真话,她的公正……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反而从侧面坐实了湘云的“事实”。众人眼中的事实——他们所相信的事实,并非真正现实发生中的事实,而是世人口中最合情合理的事实(可怜黛玉,只怕一生都不懂这层道理)。 黛钗湘三人的互动是很有趣味的,细细说来恐怕又是一大篇文章了。简单地说,亦如黛玉在意宝钗带来的“金玉之说”时时暗讽宝钗表里不一,湘云又何尝不是在妒忌宝黛亲密逮着机会就跟黛玉明着过不去,只不过以黛玉的修养来说不肯明着言人是非,而凭着湘云的莽撞自负就算是假的也被她说成真的了。(要说黛玉妒忌湘云,跟湘云过不去根本就不可能;不是说湘云不妒忌宝钗,问题是一则宝湘比起宝钗来还是要亲密得多,二则也就是最主要的宝钗早早就收服了心实的湘云。)而在这次宝湘的争吵中,湘云隐藏了自身的真正意思——妒忌宝玉重黛玉胜于自己,强调黛玉不是来巧妙转移视线,虽不是针对黛玉却造成了黛玉的坏印象,虽心里是生宝玉的偏心,但表面上却不敢/不愿指责宝玉,而是指责黛玉带坏了宝玉。唉,在世理人情中,连湘云都胜过了黛玉,也许她心里并不明晰,但自觉不自觉中,她比黛玉更清楚地知道谁能被得罪,谁不能被得罪。判明事情的是非很大程度上不在于是非曲直,而在于人情势利(黛玉不明,她判断事情的曲直往往是依据于事理而非人情。) ~~同样与宝玉青梅竹马一起长大,黛湘是期待宝玉如何行事呢?涉及到感情(爱情)问题,以我看来,黛玉的观点应该说更公平一些,光明磊落可当之无愧。 湘云:宝玉的疏远,非宝玉不好,也非自己不好,而是第三者用了种种不入流的手段技巧诱惑宝玉迫使其疏远自己,罪魁祸首就是第三者。其次,才是宝玉的错,但是宝玉的错是极其微小的,不过是一时耐不住诱惑犯下,总而言之,是那个第三者手段太高明(下流)造成的,大家谁都没有错,所谓千错万错,都是别人的错。如何证明更亲近友好自己呢?宝玉应该立马与第三者划分界限,疏远外人。 黛玉:宝玉若是疏远,不应该归过于第三者,而是应该归过于宝玉。不因为是第三者就认定人家是坏的,世上比自己好的还是有的,如果变心,过错应在于耐不住诱惑的宝玉。如何证明更亲近友好自己呢?不在其行,而在其心。只要心意不变,完全用不着用疏远来证明自己。 简单地说,就是起初两人相好,后来其中一人改变心意与第三者相好,其过在谁?(这个例子有点不伦不类,因为从书中看来,宝黛爱情毫无置疑,但从湘云的角度来看,毕竟宝湘先在一起,未尝不认为黛玉是第三者。)现代这种事情比比皆是,只可惜大多人却依旧如湘云一般看法,遇事帮亲不帮理。我一向这么认为,对于这种例子,三个人自然都有其不是,但过错最大的应该是出轨的那个,而非第三者。不能说湘云不好,只是她较之黛玉的心胸明显低了一个档次。湘云认为自己失败不是己不如人的缘故,而是别人阴谋诡计的缘故(不能坦然承认对手魅力),更加不敢谴责宝玉的变心。黛玉不同,黛玉承认对手的美丽,而着重谴责宝玉的变心,认为心若不变,那么对手再如何美丽如何魅力都无用。湘云的看法符合大众潮流;黛玉的看法却责己太严,反而失了人心。 ~~宝玉在此的表现可真是让人大跌眼镜:枉费他平日对黛玉呵护备至,一遇到利害关头,还不是又一个罗生门,也难怪黛玉对他不放心。
|
|
№16 ☆☆☆coco于2003-05-31 22:46:43留言☆☆☆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
coco:小人对您的崇敬之情犹如长江之水…… 不过且容小人说两句,小人以为曹先生写红楼是对十二钗是无褒无贬的,他只是作为一个叙述者来叙述大观园里发生的事情。至于爱谁厌谁,他心中自有想法,读者们也自有评判。 故有诸如您和小人我这样誓死拥黛派,也有拥钗之流。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在小人看来,钗黛之争应尽早结束,既然我们无法改变拥钗派的想法,拥钗派也无法动摇我们的意志,多说也无益。 以上就是小人的愚见,还请大人多多提点。 |
|
№17 ☆☆☆萱儿于2003-06-01 02:46:48留言☆☆☆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
晕S,大段刨析黛玉不小性儿?这跟焚琴煮鹤有什么区别?喜欢红楼就喜欢大家的个性分明,吵架也吵的别有趣味。经君这么一番折腾,下回再看此一段,味同嚼蜡矣! |
|
№18 ☆☆☆还偶红楼来于2003-06-01 04:14:28留言☆☆☆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
确实,我觉得黛玉是一个很单纯的女子,当薛姨妈才为她说了那么几句打动她的话,她就感动得珠泪连连,她的单纯使她的聪明与敏感也不让人讨厌. 宝钗这个人,我希望是我的姐姐,但不要是我的朋友,难保哪一天她有什么事情往我头上推,她这个人太会自保了 |
|
№19 ☆☆☆一天到晚游泳的鱼于2003-06-01 11:44:07留言☆☆☆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
偶也喜欢黛玉,她是一个你掏心待他,她也以心待你之人。但宝钗,却万不可对她懈下心防。没利害冲突尚可,如果真有了,你对她真心诚意,她说不定暗地里就卖了你。至于湘云,就像小孩子,做玩伴就行了,也不合适对她掏心。还是黛玉好,只要你真心,你就是她一辈子的朋友,绝不会害你。 |
|
№20 ☆☆☆红树于2003-06-01 12:49:57留言☆☆☆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登入后查看更多回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