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晋江论坛网友交流区耽美闲情
主题:林黛玉之死实际上是一起情杀案。 [27]
收藏该贴
已收藏
只看楼主
林黛玉实际死于谋杀!

  林黛玉初到贾府,虽然不习惯,但尚无显示出明显的疾病倾向,她还多次在诗社的比赛中夺魁,但自从第四十五回薛宝钗建议林黛玉吃燕窝补身子,并从自家那里送燕窝给林黛玉吃后,林黛玉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就一天不如一天了,她渐渐出现了许多明显的慢性中毒症状,如失眠、多梦、盗汗、神经衰弱、易激惹等,并随着情节的不断延伸,她的症状越来越严重,直至最后精神和身体完全崩溃的状态下死去。加上书中其他蛛丝马迹,可以得出一个大胆的结论:薛家送给林黛玉吃的燕窝之中实际上加有慢性毒药,他们的目的就是想致林黛玉于死地,已成全让薛宝钗与贾宝玉成婚的目的。因此,林黛玉之死实际上是一起情杀案。

  薛家的杀人手段十分高明,以致连几百年来无数读者都被蒙骗了!唯一清楚的人,只有作者曹雪芹。
№0 ☆☆☆@--@ 2005-09-19 16:42:43留言☆☆☆  加书签 投诉 不再看TA

这个看过
觉得太贬低红楼了
№1 ☆☆☆马甲不假2005-09-19 16:45:00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米错啊!薛宝钗那女人太有心计了,不喜欢!
№2 ☆☆☆孔雀鱼2005-09-19 16:47:11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就算林mm不死,贾家媳妇的第一人选也不会是她吧……
btw:若我是老太君王夫人,也不会希望林mm嫁到贾府作正室……顶锅盖下……
№3 ☆☆☆拜金2005-09-19 16:48:37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开始几次燕窝是宝钗送的,以后宝玉在贾母面前提起,就改由贾府自家准备燕窝了。真是胡诌
№4 ☆☆☆…………2005-09-19 16:49:52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好粗陋的杀人动机啊,好歹也得是宝钗对黛玉由爱生恨,得不到你的心就得到你的命啊.
№5 ☆☆☆至少冰12小时2005-09-19 16:50:14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于2005-09-19 16:49:52留言☆☆☆   
 
薛宝钗想下毒还是很容易滴
而且她曾经偷听别人私房话又栽赃给林黛玉
可见她早就视为眼中钉了。
№6 ☆☆☆孔雀鱼2005-09-19 16:51:47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反正我不喜欢薛宝钗这个女人
感觉曹雪芹虽然写她很美,但小处经常提句这个女人很有心计
而且,最关键的:
所谓金玉良缘一直是薛家人说的,金牌子也是他们打的,贾家之前可一直没听说过什么有玉的要找有金的配
所以,曹雪芹一直暗示薛宝钗是倒贴贾宝玉的
№7 ☆☆☆112005-09-19 16:55:40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这个我早就知道了
№8 ☆☆☆2005-09-19 16:56:24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林黛玉之致死
 
  黛玉的所以致死,并不是像高鹗所写的那样。致黛玉以死的主凶,是元春、贾政、王夫人、赵姨娘,却不是凤姐、贾母。其间曲折经过,种种关系,还能从前八十回的线路和暗示推知一个梗概。今试作一点解说。头绪较繁,分段而叙:
 
  元春本来就不喜欢黛玉。这在她赏赐东西时对钗、黛有厚薄分别,大家早已看出。其实曹雪芹对此先有暗示:在“省亲”回中,由于元春的关系,两次都把“绿玉”字样废除不得使用,一是“红香绿玉”改成“怡红快绿”,一是“绿玉春犹卷”改成“绿蜡……”。宝钗明说:“他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成了‘怡红快绿’;你会子偏用‘绿玉’,岂不是有意和他争驰了?”此笔最为要紧。
 
  但仅仅因此,感情善恶,还不能决定婚姻大事,因为“师出无名”,要想毁黛玉,必须有“名正言须”的罪名。这个,元春尚无法自定,必另有提供“罪状”之人。
 
  为了宝玉的婚事而可以入宫正式向元春提供重大意见的人,只有贾政、王夫人。贾政自己也并不能定出黛玉的罪名,因为他不真正了解。“真正了解”的,还是一位女眷,而且是能向贾政耳边枕畔灌注谗言的人。这就是赵姨娘。如第七十三回写赵姨娘的小店环小鹊跑来向宝玉报说:“我来告诉你一个信儿,方才我们奶奶这般如此在老爷前说了。你仔细明儿老爷问你话。”此等处最堪注目。
 
  赵姨娘处心积虑,要害宝玉,这大家早都明白,不用赘述。她害宝玉的手法,就是不时向贾政耳边进谗讲坏话。坏话的主题并不只是“不读书”“爱顽”的条款,而是另有大题目:即说宝、黛二人有“不才之事”----这是最能触怒封建家长、使贾政深恶宝玉的关键问题。正如龚人向王夫人所言:“二爷也大了,若要叫人说出一个不好字来,……二爷一生的声名品行岂不完了?二则太太也难见老爷。”这就是所谓大题目,所以王夫人竟如“雷轰电掣”。
 
  宝、黛二人的形迹亲密,并不避人,可说是公开的事实,贾母、凤姐的话言,早都明白表示承认默许。---所避忌的,只有赵姨娘。证据十分显明:第五十二回,宝、黛正待谈心,“一语未了,史见赵姨娘走了进来瞧黛玉”,黛玉忙的一阵周旋招待,“一面又使眼色与宝玉。宝玉会意,便走了出来。”素日情势,不问可知。
 
  此种参证还有可寻。第十九回黛玉见宝玉脸上有“钮扣”大的一点“血渍”,便说:“你又干这些事了!……便是舅舅看不见,别人看见了又当奇事新鲜话儿去学舌讨好儿,吹到舅舅耳朵里,又大家不干净、惹气!”这就是明白指的赵姨娘。“大家不干净”一语最为重要。可见黛玉为了自身与宝玉的关系,深畏于赵姨娘的诬谗陷害。
 
  又如第四十五回黛玉与宝钗谈论,说:“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话更明显。
 
  不宁唯是,就是宝玉那次贾政毒打,明里是因为蒋玉菡、金钏之事,实则也还是包含着宝、黛的一重分案。何以言此?只要看一看毒打之后,宝、黛二人的表示和神情,便洞若观火了----黛玉“心中虽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句,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况已是活来了。’”我们宜细心体会作者的用笔,如果以为这是黛玉特意探询宝玉对蒋玉菡、金钏等人的态度,而宝玉也有必要向黛玉作出甘为菡、钏而死的“保证”,那就是未得作者笔法真意---黛之问,玉之答,都分明是在这样强大压力下为自己的大事而重表决心态度。这足见此一场绝大风波,骨子里还是由于黛玉;菡、钏等等不过引线与陪衬而已。----我们于此也才明白:为何毒打之后,却紧接就特写宝玉送帕、黛玉题诗的那一情景?这些笔墨,最是曹雪芹惨澹经营之处。宝玉被打后,又紧接即写恶化人向王夫人进言,特别说到“林姑娘宝姑娘”,亦最明显----林为主,宝是陪话而已。
№9 ☆☆☆@--@2005-09-19 17:17:24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林黛玉作王妃后战死沙场,有诗为证:
 
  诡婳词 宝玉
  
  恒王好武兼好色,遂教美女习骑射.
  秾歌艳舞不成欢,列阵挽戈为自得.
  眼前不见尘沙起,将军俏影红灯里.
  叱咤时闻口舌香,霜矛雪剑娇难举.
  丁香结子芙蓉绦,不系明珠系宝刀.
  战罢夜阑心力怯,脂痕粉渍污鲛鮹.
  明年流寇走山东,强吞虎豹势如蜂.
  王率天兵思剿灭,一战再战不成功.
  腥风吹折陇头麦,日照旌旗虎帐空.
  青山寂寂水澌澌,正是恒王战死时.
  雨淋白骨血染草,月冷黄沙鬼守尸.
  纷纷将士只保身,青州眼见皆灰尘,
  不期忠义明闺阁,愤起恒王得意人.
  恒王得意数谁行,诡婳将军林四娘,
  号令秦姬驱赵女,艳李秾桃临战场.
  绣鞍有泪春愁重,铁甲无声夜气凉.
  胜负自然难预定,誓盟生死报前王.
  贼势猖獗不可敌,柳折花残实可伤,
  魂依城郭家乡近,马践胭脂骨髓香.
  星驰时报入京师,谁家儿女不伤悲!
  天子惊慌恨失守,此时文武皆垂首.   
  何事文武立朝纲,不及闺中林四娘!  
  我为四娘长太息,歌成馀意尚傍徨.
№11 ☆☆☆@--@2005-09-19 17:18:24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汗,和偶的马甲好象啊??
№12 ☆☆☆(@_@)2005-09-19 19:28:32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不是吧!!书中明写了贾母真正属意的孙媳人选是宝琴,还特地向薛姨妈打听宝琴的八字,薛姨妈也明白老太太的意思,只说宝琴的爹在世的时候已经把宝琴许了人家,老太太才断了念头,薛姨妈也为此感到遗憾!
№13 ☆☆☆披着狼皮的羊2005-09-19 20:22:51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并非完全如楼主所言,
  其一,说到黛玉竟是宝钗所害,实属荒唐!且不说书中的实据,单只从曹雪芹的写法来说,这样一部奇书,处处是戏、步步有迷、错综复杂、伏线千里的力作,竟会拿这样流俗不堪的情节来搪塞吗?果真如此,何至于十载增删!先为雪芹一哭!
   其二,说到致黛玉之死的元凶是元春,这点我倒是十分同意。元春是个十足的家族利益至上者,自己都可以牺牲,何况别人!薛家是皇商,又是王家的姻亲,自然比林家强了百倍,更何况宝钗那一种完美的封建淑女形象,还有别的说话吗?
   其三,说到贾母、凤姐是宝林二人的维护者却不尽然,至少凤姐对此事并无偏颇,只是按照一贯做法,顺从贾母的意愿罢了。贾母在张道士提亲一回曾说过,不计较女方家世,“果真那家子穷,不过帮他几两银子罢了”,而要看女孩子本人的“模样品性”,显然是指着宝钗说的,此时凤姐自然会当作属意黛玉的表示了,所以有后面的一些调笑,“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儿”之类的,而且兴儿也跟二姐提到“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但是后来贾母几次抬举宝钗,诸如出资为她过生日,人前人后夸奖她强过其他几个女孩等,于是凤姐也开始对钗黛区别对待了。及至宝琴到来,贾母喜欢得了不得,本想做亲,无奈已有了人家,凤姐此时还说了句“真不巧,我正想作个媒呢”,可见从头到尾凤姐至多算是个宝林的同情者,贾母也并非完全属意黛玉,只是同宝钗相比,黛玉在贾母心里是更有分量罢了。楼主说到凤姐自黛玉进府起就对宝林二人如何如何好的话,实在有失。试问现放着这两个贾母心尖儿上的玉儿,“少说也有一万个心眼子”的凤姐会不上心,不卖好?便是袭人也知道在黛玉进府的头一晚到黛玉那儿去联络感情,咱们的凤哥儿能连这点子眼色都没有吗?
    其四,说宝玉挨打也有黛玉的成分在内,未免牵强,盖因其时二人之间的情愫并未明示,而是这次之后,宝玉赠旧帕,这才互通心曲,至此心意明朗,之前二人种种争端口角,皆是未表心迹的试探猜疑所至,而二人的感情此时只有袭人察觉到了,连王夫人都不曾有闻,则贾政若为此事责打宝玉只能自赵姨娘处得知,然而赵姨娘是否能有这些认知呢?我不以为然。首先如袭人、紫鹃这班贴身丫头们即使察觉到了,也不会乱说,不仅是给主子惹事,重要的是那个年代这些话是不能从女孩儿嘴里说出来的,乱传就更不可能了。所以赵姨娘如何得知?其次,就算是赵姨娘有这样的猜疑,说给了贾政,贾政会否相信也成问题。因为贾母的关系,贾母彼时还只当他们“小孩子们”,认为亲密也无妨,所以贾政不太可能有二人关系出格的印象,而且从后文看,赵姨娘在贾政心里不过是泄欲工具而已,曾经想要把彩霞说给自己儿子贾环的赵姨娘,“及至打发贾政睡下了”也未曾求到这个恩典,可见她的话在贾政心里毫无分量!因此以宝玉伤后,宝黛二人的表现为因,推出贾政责打宝玉是为二人的不才关系,私以为勉强!
   最后,那首姽婳词,应是指晴雯而作,不过既然曹以晴雯为黛玉之影子,则言及黛玉也未算有差。
№14 ☆☆☆athena2005-09-20 04:00:16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我还是觉得贾母是支持宝黛的
№15 ☆☆☆evie2005-09-20 04:34:50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不是吧!!书中明写了贾母真正属意的孙媳人选是宝琴,还特地向薛姨妈打听宝琴的八字,薛姨妈也明白老太太的意思,只说宝琴的爹在世的时候已经把宝琴许了人家,老太太才断了念头,薛姨妈也为此感到遗憾!  
  
☆☆☆披着狼皮的羊于2005-09-19 20:22:51留言☆☆☆ 
这段不是这个意思啦, 这段其实是"明问宝琴,实拒宝钗"的意思啦,宝琴进京就是为了遣嫁来的,人人都知道的. 贾母这么问,当然不是想要她当媳妇了.
实际上应该是: 宝大姑娘赖在贾府这么多年, 整天金啊玉啊的明里暗里嚷嚷, 可贾母什么表示都没有过, 宝琴一来就问生辰八字, 其实就是为了告诉薛姨妈,俺家对你们大姑娘没意思.
№17 ☆☆☆lily li2005-09-20 05:55:58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lily li于2005-09-20 05:55:58留言☆☆☆ 
同意
№18 ☆☆☆00:36:382005-09-20 06:05:57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lily li于2005-09-20 05:55:58留言☆☆☆ 
GJM
 
所以电视的处理也许更符合原意
№19 ☆☆☆懒虫2005-09-20 07:25:26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另外,我认为林黛玉的财产问题也证明了宝黛的婚事是早有定论的,大家都认为林黛玉是个穷孩子,其实不然,林家历代为官,林如海又是单传,而做的又是个肥缺,再清廉也收入不少,而且书里也没有人说他清廉,只不过不是贪得无厌典型,没什么可说的罢了。家里人口又少,花费肯定也少了。要不然贾家怎么可能把女儿嫁给他,林黛玉的妈没出嫁之前可比林黛玉他们这一代的小姐娇贵的多了(插一句,贾敏嫁得可真好,又有钱又有学问,探花,基本上可以肯定长得也不错,而且上无双亲长辈下无兄弟姐妹,夫妻感情也不错,是现在很多女生的理想吧,可惜不长命)。又,林黛玉小时候读书条件可比贾宝玉甄宝玉这样的世家公子,有科班出身中过科举的人来做家庭教师,甚至贾宝玉还不如他,除了隐约说起有过家庭教师启蒙以外,后来家塾那个不过是个屡试不第的老书生,其他小姐们谁有专门的教师了?三春的老师是共用的,更也不会是什么学问高的人(不然应该去教贾宝玉了)。
而且林黛玉自己也是很奢侈的,大家不要被电视剧的印象所影响,在书上,林黛玉是很会享受的,刘姥姥游大观园的那段就可以证明,林黛玉的豪华程度仅次于贾宝玉,而且豪华的有品味,朴素的反而是薛宝钗。
但是林黛玉又不愿意多提出特殊的要求,除了平常老太太偶尔特别给他一些东西,其他的都跟其他的姑娘一样,他又有什么条件奢侈呢?结论是,他自己带来的,她小时候第一次到贾府就至少带了一船东西(贾雨村要另雇一船,可见船上放满了东西,要不然贾雨村大可以同船来,林黛玉虽然是小姐,当时也不过10岁左右(还有种说法是只有6、7岁),只是个儿童,贾雨村又是他老师,不需要太避嫌,同船不同仓完全问题,林黛玉只带了一个丫环也婆子,再加上两个贾家去接的婆子,根本不可能住不下,又不是过小河的渡船,运河里的船是很大的,唯一的可能就是放满了林黛玉的东西!而且书里也没说只有林黛玉只用了一艘船。第二次,办完林如海的丧事回来,肯定能带来的都带来了,就贾宝玉说见就有“许多”书和给姐妹的礼物。
当然,林黛玉能带的有限,不过是些细软和部分古董,那么其他的呢?也许有人会说,她是女儿那时候没有继承权,大部分情况下应该是这样,可是,她是唯一的孩子,而且其他同族亲戚关系都太远,有一个特殊情况她就可以,就是她已经有婆家了,由婆家出面谈判,比如以后有两个儿子的话,其中一个继承林家的香火之类的,如果条件达成,她就可以继承大部分财产,条件没有达成,贾府就不是她的当然监护人,林家的新继承人才是,那她也不太可能回贾府了。这就是贾琏为什么要派旺儿回家请老太太示下,而不是禀报,办丧事的事根本不需要示下,来往要好几天根本没有这个时间可以耽误。注意,旺儿是贾琏贴身大仆人,相当于管家,贾府的管家和男仆里面没有前3名也有前10名,如果是请安报信拿冬天衣服,一个普通的仆人来也就够了,甚至仆妇来更方便,为什么是旺儿,更肯定有更重要的事情。
为什么说这笔钱一定到了贾家呢?其实七十几回的时候贾琏的一句话透露的玄机,他说再发个两三百万的财就好了,因为前后文的说的都是银子,也就是说在贾琏所见他家发过一次两三百万两银子横财,可是是什么时候呢?贾蓉捐一个五品官也只花了一千二百两,当然这是内部价再打折的,王熙凤弄权铁槛寺闹出人命也不过三千两。可见,贪占枉法每单案子也不过数以千计,靠贪污根本不可能一次性得到两三百万两,其他的不过日常收支,田庄每年几千、万把两,皇帝赏赐更不可能那么多,唯一的可能只能是遗产。只是这笔钱在随后的几年里,盖园子,省亲,日常奢侈一大家子人的生活,还有他们收贿当然也要行贿,大大小小事情不断,几乎花光。
只是这件事一直没有说破,因为古时候未婚夫妻是不便见面的,连亲戚都要避嫌,比如邢岫烟和薛蝌一订婚,她父母就要吧她接出去住,是贾母作主说,邢岫烟住在园子里,两人不会见面,虽然会见到薛家姐妹但是都是姑娘,没有关系的,但是邢岫烟见到她们还是拘束了许多。如果宝黛一早就明确定了婚,林黛玉就没办法住了。尽管如此,全家上下还是认定他们是一对了,恐怕大家都心知肚明吧。
 
另外,林黛玉名下的财产到底是多少?一两银子现在的牌价是70几元,不过近百年来银一直贬值中,所以古时候的银子应该比现在值钱,也有人根据粮食牌价进行过种种计算,基本上是1000~100不等,如果是100,那么每个姑娘一个月2两零用钱,2两化妆品钱,虽然那场时候化妆品没有现在那么暴利,不过他们都用纯天然产品,原料成本也不便宜,只有200元买化妆品就太少了;如果是100,他们住在园子里,几乎没地方花钱去,也就偶尔给小厨房一点钱订做一些食品,给送东西的婆子几个钱小费,玩凑份子从来不要他们实质上出钱,搞诗社又能拉来专款赞助,2000又太多了。但是用100来计算,两三百万也有两三亿,好恐怖~
№20 ☆☆☆红楼2005-09-20 07:29:50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登入后查看更多回贴

回复此贴子

名字:
选择图案:
内容: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3000字,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1024*1024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
图片链接:
(贴图规则)


返回上层 管理 返回本版块首页返回交流区首页返回主页

 

只看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