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论坛
→
网友交流区
→
原创评论
主题:炒炒名师的热点
[0]
收藏该贴
已收藏
取消只看楼主
只看楼主
触发了您设置的屏蔽词和不再看TA,当前页面已为您屏蔽共
0
层
【茶衣《春日早婚》成功签约出版简体图书】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说过:"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这其中也可见大师的品牌威力。一所大学,只有外形高高的大楼,而没有学问高高的名师,只不过是徒有其表,一个空架子罢了;而一所大学里如果没有大楼,而拥有大师级的人物,大学还是大学。并且,这个大师的品行也肯定是一流。在现代社会中,大学、大楼与名师是联系在一起的,三者必须相辅相成,匹配相当。大楼是大学的基础,名师是大学的灵魂。名师必须在名大学里。名大学里必定有高楼。一般的大学留不住名师,没有高楼的大学名师也看不上,美其名曰:这个大学里的硬件不行,无法发挥特色优势。大学与名师的关系,可见一斑。
名师的“辐射”效应与“滚雪球”效应
一位真正的名师,在学校里应该是有“辐射”效应的。 一所名校声誉的好坏是用不着行政单位去下文通知的,社会的舆论早就根据学校现有的学风、教风、资源状况、就业情况和科研成果等将学校定位好了。其中,名师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辐射”作用。名校与名师总是结伴而行的。一般情况下,名校总能依赖着名师和优秀的学生获得令人瞩目的业绩和成果。而不凡的成果自然又会让人联想到名师的不俗。正是名师促名校,名师的“辐射”效应就这样产生了。无论名师走到那里,总能将学术的光环带到那里。于是,名师到各地巡回演讲,发表学术见解,总能把学校的名字带到那里。每一次演讲,也是对学校的一种宣传。名师的学术越高深,越有名气,这种“辐射”效应就越强。
名师们一旦有了名气和资本,许多荣誉、职称便接踵而至。而众多有着荣誉头衔和高职称的名师,又更让学校有了“出名”的资本,于是更衬托名校的不俗。这便是“滚雪球”效应。“辐射”效应与“滚雪球”效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造就名师和名校。
“我”是名师“我”权威
校以师名,师助校名,交相辉映。正所谓“以名师建名校,以名校育名师”,许多学校以建名师来办学作为战略目标。然而,何为名师,名师是不是就是一种权威?恐怕不尽然。有人以为:德能正其身、才能称其职、言能明其志、笔能成其文,斯为"名师"。有的认为,大学名师应该是学者和教育专家的合金。学者是名师的必要条件,学者的精神风貌、不凡气度、独立个性、广阔眼界和卓越学识,构成了名师的风范和气质。名师不仅是学者,还是教育的行家里手,是教育专家,具备教育智慧和教育精神。名师具有一般教师无可比拟的教学优势。
以上只是一种狭义的理解。大学里的名师,是大学的脊梁和砥柱。名师有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独立执中的自由精神、敢于怀疑的批判精神、甘为人梯的合作精神、淡泊明志的坚守精神、乐于身教的自律精神。名师的这些精神,又需要大学的培养。
“学界的明星”,学生眼里的名师
提起名师,学生总是肃然起敬,一副很崇拜的样子。没有这种感情倾向,一位28岁的研究生不会嫁给80多岁的教授杨振宁。的确,名师在学生的眼里,就是学界的明星。对于名师,学生们不仅崇拜、景仰,而且对他们倍加推崇。一方面,这是由于名师的名气。作为名师,在学术界或科学界享有盛誉,而且多有建树。这种成就,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另一方面,名师大都具有崇高的人格和品行,这种美德,也能深深地感染学生。
作为学生眼里的“学术明星”,每次上课,总能满座。名师的课程一般都有自己的思想体系,有内容而不粗浅,听起来深刻而并不枯燥,因此都能得到学生的欢迎。当然,有一些名师是徒有虚名,就为一些知情学生所不屑。
更多的大学名师,尽在“点评老师网”
著名大学离不开名师,而要想知道更多的名校名师,可以来网上一睹为快。点评老师网(www.pinglaoshi.com),为你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在这里,你不仅可以找到你所想看的大学,或许还能查到教你的老师以及你想看到的名师的相关信息。
想知道其他人是怎么评价他们的吗?想知道你心目中的名师在其他同学心目中的评分吗?你不但可以知道你所想知道的这些,还能亲自对他们作出评价。认识大学名师的机会,你能把握,可以一试点评老师网。
№0
☆☆☆
ayayaya
于
2007-03-28 18:02:09留言
☆☆☆
加书签
不再看TA
加载更多回贴
回复此贴子
名字:
选择图案:
内容: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3000字,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1024*1024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
引用:
验证码
换一张
图片链接:
(贴图规则)
加一张
(图片类型支持jpg、png、gif,大小限150K以内,图片宽度不大于1024)
管理
返回本版块首页
←
返回交流区首页
←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