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晋江论坛网友交流区原创评论
主题:发散式叙事:紧张得喘不过气来 [2]
收藏该贴
已收藏
只看楼主
小说的叙事方式是很多变的,我喜欢《皮下注射》的这种行文结构。很多小说是单线性的,一直围绕主人公的一言一行,来展开小说的进程,引出故事发生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局。
但是《皮下注射》不同,如果把小说比喻成一棵枝叶繁茂的树,那么前者的结构就像是从树根写起,沿着树干,一点点达到每一片树叶。而《皮下注射》则完全颠倒了过来,从每一片树叶写起,然后沿着每一片树叶到叶柄、到枝条,最后汇聚到树干。——而树干,则是故事的主线。
《皮下注射》讲述的是某市电视台记者连番被杀,而且都遭到了拔舌、割喉的酷刑。警察涂海涛奉命展开调查,却突然发现自己已经陷入心理困境,由于昔日的一次重大创伤,他的右臂麻木僵硬,行同废人。他必须战胜自己,直面过去,才能在最后关头一举擒获真凶。
应该说,故事本身就已经很吸引人了,而这种别具一格的叙事方式,则无疑更增加了小说的悬疑色彩。比如说《皮下注射》的开篇,前7节几乎每一节都可以当成故事的开头,不管拿出哪一部分,都会引起读者的无限遐想,都会把读者带进一个扑簌迷离而又残忍无情的谋杀现场……但是如果只撷趣其中一部分,则情节又是不完整的。
作者就是这样,把各种各样杂七杂八的人物、线索,一个个娓娓道来,然后让他们骤然碰撞在一起。在这个紧张刺激的过程中,每个人物的性格也一点点展露在读者面前。
最精彩的,应该是高潮部分,这种叙事风格发扬到登峰造极的程度,每一节都让人提心吊胆,每一节的结尾都是一个悬念,都会逼着你把故事读完。比如说第52节《杀人凶手再次行凶 》,记者许洁在家里遭到杀手追捕,当她疯狂地逃离家门时,却发现门口又站了一个人,看样子,那人也是凶手之一。但是那人是谁?许洁是否能躲过一劫?读者自然希望往下看。
于是点击第53节《心理医生被跟踪 》,我发现我被作者耍了,这一节根本没继续写许洁的故事,也根本不知道门口那人到时是谁。本节开篇,就写心理医生罗子涵开车途中,发现被人跟踪。我的嗓子眼马上快被堵住了,记者许洁已经遭到追杀,难道女心理医生也难逃劫数?谁会跟踪她?
继续看吧,在本节结尾,女心理医生罗子涵竟然拿出了注射器,原来她就是帮凶,原来站在许洁面前的,竟然是她!最后,有人闯了进来,打乱了凶手们的杀人部署,闯进来的人是谁?
马上看54节《最后关头 警察病发》,作者再次打破常规,本节一开始,就突然冒出来一个新人物,出租车司机金岩,这完全是一个跑龙套的角色,但是作者不吝笔墨,还是稍微介绍一下这个人物的简单想法,让读者不会把这个人物当成了一个“人”,而不是一个龙套。——金岩在等客人,客人上车之后,却被要求跟踪前方的车辆。
我知道,前方车上坐的是心理医生罗子涵,但是谁在跟踪?我还是不得而知。直到最后,这个神秘人物走进许洁的家,罗子涵冷冷地说:“我就知道是你!”——于是,我明白了,果然是警察涂海涛。之前也这么想,但是不敢确认。
基本上,小说全篇都是以这种叙事手法来勾起读者兴趣的。
最后关头,涂海涛回忆起一年前的惨剧,也用了这种手段,这是一种很危险的做法,因为一方面要把现实和历史区别开,一方面又要以各种不同人物开篇,增加了难度。但是还好,虽然复杂了点,还没有凌乱,脉络依然很清楚。
其实,这种写法并非《皮下注射》独创,以前我看过几篇小说,也使用过类似的手法。比如《天使与魔鬼》《骗局》等。
作者也许看过这些书,并吸收借鉴了一些创作经验,只不过,他把这种写法更加发挥到极致罢了。
作品地址:
http://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201511

№0 ☆☆☆小匹夫 2007-06-21 22:44:25留言☆☆☆  加书签 不再看TA

pai zhua
№1 ☆☆☆rilkey2007-06-22 06:58:11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2 ☆☆☆hao2007-06-22 20:46:49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回复此贴子

名字:
选择图案:
内容: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3000字,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1024*1024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
图片链接:
(贴图规则)


返回上层 管理 返回本版块首页返回交流区首页返回主页

 

只看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