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熟人社会的渐行渐远
生于90、00年代的小朋友,可能很难想象生于70、80年代的亲戚邻里关系。那时候,城市里普遍是单位分房,同事们上班见完下班还能再见。那时候,亲戚往来更为频繁,尤其离得近的亲戚走动更密。 讲人情,人情常是无偿的、互惠的,不怀功利交换性质,今天你家帮我家扛了煤气罐,明天我家帮你家扛几袋大米,今天你帮我看下孩子,明天我帮你接下孩子。 讲面子,自己不能丢面子,要体面,对别人也要给面子,不会随意博了别人的面子。 经营关系,亲近觉得投缘的亲戚和邻居,疏远不投缘的。
儿时筒子楼的生活限制,儿时我父母看顾不过来的客观育儿困境,进一步密切了与近亲、近邻的关系。1、熟人社会的渐行渐远
生于90、00年代的小朋友,可能很难想象生于70、80年代的亲戚邻里关系。那时候,城市里普遍是单位分房,同事们上班见完下班还能再见。那时候,亲戚往来更为频繁,尤其离得近的亲戚走动更密。 讲人情,人情常是无偿的、互惠的,不怀功利交换性质,今天你家帮我家扛了煤气罐,明天我家帮你家扛几袋大米,今天你帮我看下孩子,明天我帮你接下孩子。 讲面子,自己不能丢面子,要体面,对别人也要给面子,不会随意博了别人的面子。 经营关系,亲近觉得投缘的亲戚和邻居,疏远不投缘的。
儿时筒子楼的生活限制,儿时我父母看顾不过来的客观育儿困境,进一步密切了与近亲、近邻的关系。 |
|
№1 ☆☆☆一朵茉莉|420e1514于2025-07-07 11:38:59留言☆☆☆ 来自上海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
【筒子楼里的烟火气】
80年代初,我妈妈甫大学毕业就与恋爱几年的我爸结了婚,只是因为单身宿舍是多人间,而夫妻可分配独立住房。那时候,谁家都穷,我爸用工资积蓄给我妈买了块手表,我大舅(大我妈17、8岁的长兄)作为娘家人给我妈买了辆自行车,我外公外婆给我妈弹了几床棉花、做了几身衣服,就这么结了婚。次年,我就出生了。
我爸妈说,刚结婚时,他们分配到的是筒子楼的一个单间,是直接把一个两人宿舍分给他们夫妻住了,房间里两张小单人床,两张桌子,大概10来平米,就跟个升级版的大学生宿舍一样。那时他们还是集体户口,集体户口没有本,而煤气供应要凭本,所以每次他们都要问有独立户口的同事、朋友、亲戚借本买煤气。因为房间太小,做饭的煤炉、煤气罐都放在楼道。白天进门,也常有谁不小心踩了谁家的菜,谁不小心碰倒了谁家的盆,那种事太频发,索性多数人都学会了不计较,但也有点不依不饶的,就是一番口角。
在80年代,大学毕业生,好工作,很多要40来岁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有厨房、有卫生间的房子。这在90后、00后出生的小朋友看来可能觉得像是天方夜谭,但那时是这样的,改善很多发生在90年代中期。【筒子楼里的烟火气】
80年代初,我妈妈甫大学毕业就与恋爱几年的我爸结了婚,只是因为单身宿舍是多人间,而夫妻可分配独立住房。那时候,谁家都穷,我爸用工资积蓄给我妈买了块手表,我大舅(大我妈17、8岁的长兄)作为娘家人给我妈买了辆自行车,我外公外婆给我妈弹了几床棉花、做了几身衣服,就这么结了婚。次年,我就出生了。
我爸妈说,刚结婚时,他们分配到的是筒子楼的一个单间,是直接把一个两人宿舍分给他们夫妻住了,房间里两张小单人床,两张桌子,大概10来平米,就跟个升级版的大学生宿舍一样。那时他们还是集体户口,集体户口没有本,而煤气供应要凭本,所以每次他们都要问有独立户口的同事、朋友、亲戚借本买煤气。因为房间太小,做饭的煤炉、煤气罐都放在楼道。白天进门,也常有谁不小心踩了谁家的菜,谁不小心碰倒了谁家的盆,那种事太频发,索性多数人都学会了不计较,但也有点不依不饶的,就是一番口角。
在80年代,大学毕业生,好工作,很多要40来岁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有厨房、有卫生间的房子。这在90后、00后出生的小朋友看来可能觉得像是天方夜谭,但那时是这样的,改善很多发生在90年代中期。 |
|
№2 ☆☆☆一朵茉莉|420e1514于2025-07-07 11:43:13留言☆☆☆ 来自上海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
80年代,每到做饭的时候,楼道里烟熏火燎、噼哩啪啦,葱姜蒜味精盐突然缺了立马就有旁边的邻居递过来,大孩子们一起玩,小孩子们被大孩子们看着,家长突然有事外出,孩子可以交给邻居照顾。因为是单位分配的筒子楼,小区保卫森严,外人进出要在门卫那登记证件,那时也没太多机动车这样的安全隐患。我才2、3岁时,父母可以放心让我跟在大孩子屁股后面满小区乱跑,现在我女儿10岁了,我仍然不能坐视她一个人去马路边的小区公园玩,我要陪着,哪怕远远坐在一边玩手机。
一层楼密密麻麻的房间,每个房间就是一户人家,隔音又差,有些人家白天大门常开,欢迎随时串门,有些人既要开门通风又不想被人窥探生活,就门口装上各种各样的帘子。可能因为窗户都在各家房间,楼梯、楼道的采光实在不太好。当时虽是80年代,极少数条件好的家庭,已有冰箱彩电洗衣机音响等,每次这类电器运转,破损的电线就常冒火花,保险丝三五不时地断。
现在回溯70、80年代的年代剧,看上去都像是在描摹一些人想象中的90、00年代,就像是一些文青小资幻想中的民国一般,虚幻而缥缈。80年代初有部电影《邻居》,90年代初有部电视剧《来来往往》,里面邻居们做饭各种杂乱情景才是那时的真实。80年代,每到做饭的时候,楼道里烟熏火燎、噼哩啪啦,葱姜蒜味精盐突然缺了立马就有旁边的邻居递过来,大孩子们一起玩,小孩子们被大孩子们看着,家长突然有事外出,孩子可以交给邻居照顾。因为是单位分配的筒子楼,小区保卫森严,外人进出要在门卫那登记证件,那时也没太多机动车这样的安全隐患。我才2、3岁时,父母可以放心让我跟在大孩子屁股后面满小区乱跑,现在我女儿10岁了,我仍然不能坐视她一个人去马路边的小区公园玩,我要陪着,哪怕远远坐在一边玩手机。
一层楼密密麻麻的房间,每个房间就是一户人家,隔音又差,有些人家白天大门常开,欢迎随时串门,有些人既要开门通风又不想被人窥探生活,就门口装上各种各样的帘子。可能因为窗户都在各家房间,楼梯、楼道的采光实在不太好。当时虽是80年代,极少数条件好的家庭,已有冰箱彩电洗衣机音响等,每次这类电器运转,破损的电线就常冒火花,保险丝三五不时地断。
现在回溯70、80年代的年代剧,看上去都像是在描摹一些人想象中的90、00年代,就像是一些文青小资幻想中的民国一般,虚幻而缥缈。80年代初有部电影《邻居》,90年代初有部电视剧《来来往往》,里面邻居们做饭各种杂乱情景才是那时的真实。 |
|
№3 ☆☆☆一朵茉莉|420e1514于2025-07-07 11:44:29留言☆☆☆ 来自上海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
【斯是陋室,却也温馨】
爸妈婚后第一个住所,我没印象了,我有印象的,一直住到小学高年级的家,还在筒子楼,还是单间。宽敞了一点点,可能已有20平米左右,已是正式的职工宿舍,可以入户口,买煤气不用到处借本了,也不用在楼道里做饭了。平均每5、6家合用一间厨房,厕所也是公用的。
但这样的居住条件,在80年代,已是很好了,我父母当时一研究生一本科生,当时大学生都是干部身份。这么现在看起来鬼都摇头的居住环境,其实在当时已是有些年轻人梦寐以求的居住环境了。 房子隔音还是很差,谁家两口子吵架了,谁家小孩子生挨家长骂了,听得一清二楚,所以,一生爱体面的中国家长和中国孩子会格外克制一点,轻易不发脾气,凡事能忍则忍,别让邻居看笑话。好处也是有的,小朋友想找人玩,都不用去对方家敲门,直接一嗓子在楼道喊。
生活很简陋,环境很逼仄,但家里却常生出高朋满座、精神富足的氛围感。有一本小人书,我外公外婆买给过我妈,我妈又买给过我,我又买给过我女儿,何艳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和太阳来比赛,看看是谁起得快;拿起衣服穿身上,我比太阳先起来。小猫,小猫,你别跑,看我做事多周到,穿好袜子穿鞋子,你瞧穿得好不好?穿好衣服我铺床,不用妈妈来帮忙,床单铺得平又平,毯子叠得方又方。
所以我小时候的经历,现在信奉被父母爱=父母不让自己沾一点活儿的小朋友可能从未经历过:比如早上起床,拎着小马桶去公共厕所倒尿。【斯是陋室,却也温馨】
爸妈婚后第一个住所,我没印象了,我有印象的,一直住到小学高年级的家,还在筒子楼,还是单间。宽敞了一点点,可能已有20平米左右,已是正式的职工宿舍,可以入户口,买煤气不用到处借本了,也不用在楼道里做饭了。平均每5、6家合用一间厨房,厕所也是公用的。
但这样的居住条件,在80年代,已是很好了,我父母当时一研究生一本科生,当时大学生都是干部身份。这么现在看起来鬼都摇头的居住环境,其实在当时已是有些年轻人梦寐以求的居住环境了。 房子隔音还是很差,谁家两口子吵架了,谁家小孩子生挨家长骂了,听得一清二楚,所以,一生爱体面的中国家长和中国孩子会格外克制一点,轻易不发脾气,凡事能忍则忍,别让邻居看笑话。好处也是有的,小朋友想找人玩,都不用去对方家敲门,直接一嗓子在楼道喊。
生活很简陋,环境很逼仄,但家里却常生出高朋满座、精神富足的氛围感。有一本小人书,我外公外婆买给过我妈,我妈又买给过我,我又买给过我女儿,何艳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和太阳来比赛,看看是谁起得快;拿起衣服穿身上,我比太阳先起来。小猫,小猫,你别跑,看我做事多周到,穿好袜子穿鞋子,你瞧穿得好不好?穿好衣服我铺床,不用妈妈来帮忙,床单铺得平又平,毯子叠得方又方。
所以我小时候的经历,现在信奉被父母爱=父母不让自己沾一点活儿的小朋友可能从未经历过:比如早上起床,拎着小马桶去公共厕所倒尿。 |
|
№4 ☆☆☆一朵茉莉|420e1514于2025-07-07 11:53:52留言☆☆☆ 来自上海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
我的童年,有许许多多的书籍。各种小人书、连环画。当时流行鲁兵《365夜故事》、流行《十万个为什么》,流行《动脑筋爷爷》,流行《森林报》,流行郑渊洁《童话大王》,一度在00年代炒到高价的80年代彩版连环画,我应有尽有。我妈妈已在北京读研,每月给我寄两盘磁带,里面是她给我读各种儿童诗、故事、童话、儿童科普。
记得当时有一天,我妈妈暑假回家,兴冲冲地跟我爸商量给我买钢琴的事。当时,我在少年宫学琴已有一阵子,但家里没有练习条件。我爸大惊,20平左右的小小居处,三家3口,连桌子都只摆得下一张,打开来是书桌和饭桌,收起来就地上铺个褥子给我搭积木过家家。如此紧凑,哪有空间能摆下钢琴? 我妈说,她在北京看到朋友也同样差不多大的房子,买了钢琴,平常就把钢琴吊起来,用几根特别粗大的绳索从房间天花板上的暖气管上悬下来,捆住钢琴,把它呆到空中,这样不用时就不占地了。我爸研究了半天,又找同事来查勘地形条件,失望的发现,我们是在南方,没有暖气管,各种方案研究半天,都觉得不安全,万一钢琴掉下来呢,于是这个方案破产。我心里却暗自松了口气,谁乐意每天练琴呢。
在我升小学高年级时,90年代初,家里终于搬到了一个正儿八经的两居室,我终于有了自己的房间,而不是用帘子分隔私人空间,家里终于有了厕所,而不再去楼层公共厕所。 坏处也有:家里也有了钢琴,不能拿家里没琴当借口不练琴了;我有了独享的书桌,不能再借口怕影响爸妈工作不端坐书桌前看书写字了。我的童年,有许许多多的书籍。各种小人书、连环画。当时流行鲁兵《365夜故事》、流行《十万个为什么》,流行《动脑筋爷爷》,流行《森林报》,流行郑渊洁《童话大王》,一度在00年代炒到高价的80年代彩版连环画,我应有尽有。我妈妈已在北京读研,每月给我寄两盘磁带,里面是她给我读各种儿童诗、故事、童话、儿童科普。
记得当时有一天,我妈妈暑假回家,兴冲冲地跟我爸商量给我买钢琴的事。当时,我在少年宫学琴已有一阵子,但家里没有练习条件。我爸大惊,20平左右的小小居处,三家3口,连桌子都只摆得下一张,打开来是书桌和饭桌,收起来就地上铺个褥子给我搭积木过家家。如此紧凑,哪有空间能摆下钢琴? 我妈说,她在北京看到朋友也同样差不多大的房子,买了钢琴,平常就把钢琴吊起来,用几根特别粗大的绳索从房间天花板上的暖气管上悬下来,捆住钢琴,把它呆到空中,这样不用时就不占地了。我爸研究了半天,又找同事来查勘地形条件,失望的发现,我们是在南方,没有暖气管,各种方案研究半天,都觉得不安全,万一钢琴掉下来呢,于是这个方案破产。我心里却暗自松了口气,谁乐意每天练琴呢。
在我升小学高年级时,90年代初,家里终于搬到了一个正儿八经的两居室,我终于有了自己的房间,而不是用帘子分隔私人空间,家里终于有了厕所,而不再去楼层公共厕所。 坏处也有:家里也有了钢琴,不能拿家里没琴当借口不练琴了;我有了独享的书桌,不能再借口怕影响爸妈工作不端坐书桌前看书写字了。 |
|
№5 ☆☆☆一朵茉莉|420e1514于2025-07-07 11:55:40留言☆☆☆ 来自上海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
【筒子楼里吃百家饭】
我们跟同城亲戚关系很好,但,关系好的不止亲戚。我记得很多很多邻居。
正对门的邻居,太太焖的萝卜是一绝,明明没有放肉,却似有股子肉味。许多个爸爸妈妈因事不在家的日子,我在这位邻居阿姨家吃过许多饭。我爸我妈都曾虚心求教,把她的口授记录成食谱,食材调味品的克重都要称量,火候时间都掐表,可是做来的味道却还是不同,为什么呢?
隔壁一个漂亮阿姨,好像是在省社科院工作,身上永远是香香的,说话永远是温柔的。大人说,我很小时,有一次我爸又不得不把我哄睡后回单位加班开会,我半夜独自在黑夜中醒来,吓得大哭。这个阿姨冲进我家,抱着我,哄我睡着。并第二天一早把我爸训了一顿。
右边邻居的小姐姐,据说我3、4岁时翻衣柜翻出了家里的“巨资”(一张百元大钞),懵懂懂懂地要拿出去买吃的,她熟门熟路地领着我们一群小萝卜头去拿这钱买小馄饨吃。紧张的店老板一边招待我们吃馄饨,一边让人去跟家长通风报信。她爸妈以为是她教唆我偷拿家里钱,差点就当场要打她,其它大人可费了老鼻子劲才把她家的暴躁家长拦下。【筒子楼里吃百家饭】
我们跟同城亲戚关系很好,但,关系好的不止亲戚。我记得很多很多邻居。
正对门的邻居,太太焖的萝卜是一绝,明明没有放肉,却似有股子肉味。许多个爸爸妈妈因事不在家的日子,我在这位邻居阿姨家吃过许多饭。我爸我妈都曾虚心求教,把她的口授记录成食谱,食材调味品的克重都要称量,火候时间都掐表,可是做来的味道却还是不同,为什么呢?
隔壁一个漂亮阿姨,好像是在省社科院工作,身上永远是香香的,说话永远是温柔的。大人说,我很小时,有一次我爸又不得不把我哄睡后回单位加班开会,我半夜独自在黑夜中醒来,吓得大哭。这个阿姨冲进我家,抱着我,哄我睡着。并第二天一早把我爸训了一顿。
右边邻居的小姐姐,据说我3、4岁时翻衣柜翻出了家里的“巨资”(一张百元大钞),懵懂懂懂地要拿出去买吃的,她熟门熟路地领着我们一群小萝卜头去拿这钱买小馄饨吃。紧张的店老板一边招待我们吃馄饨,一边让人去跟家长通风报信。她爸妈以为是她教唆我偷拿家里钱,差点就当场要打她,其它大人可费了老鼻子劲才把她家的暴躁家长拦下。 |
|
№6 ☆☆☆一朵茉莉|420e1514于2025-07-07 13:18:28留言☆☆☆ 来自上海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
左边斜对门的小胖子,是我们在小学的老大,比我们大好几届,放学时总是点着名让我们排着队跟他回家,然后像只骄傲的公鸡一样挺直了腰杆让各家家长摸着头夸他。低年级的我们在学校受了欺负,跑去高年级找老大告状,他也是会跟着我们过来,以高大肥胖的身躯进行默默的威慑和警告。如果我父母都不在家,他总是会过来问我一句,今天你怎么办,你可以来我家吃晚饭,可是你敢晚上一个人在家吗,你姨妈会来接你吗?
小学时,我们班因为调皮捣蛋,除第一名外被整班罚,罚中午留学校抄写课文。那时,单位办社会,差不多一个地方住的都是一个系统的同事,邻居孩子普遍上同一所学校。第一名跑回家里向各家长报信后,家家都给孩子送来了午饭。当时我爸出差、我妈在外地读研。是邻居婶婶家的女儿,当时一个已在读中专正在实习的漂亮小姐姐,给我送来了精致漂亮小保温盒装来的水饺,让没有爸妈送饭的我,因为送饭小姐姐的漂亮、因为餐食餐盒的精致,在同学面前翘了一下午小尾巴。
还有一个小姐姐,在停电的傍晚,空地上疯狂的小朋友黄蜂一般地爬楼梯冲回各自家,我因为怕黑摸索着一个台阶一个台阶慢慢挪。这个本在下楼梯的小姐姐注意到了,过来牵我的手,很温柔地告诉我不要害怕、慢慢走,一路把我送回来家。左边斜对门的小胖子,是我们在小学的老大,比我们大好几届,放学时总是点着名让我们排着队跟他回家,然后像只骄傲的公鸡一样挺直了腰杆让各家家长摸着头夸他。低年级的我们在学校受了欺负,跑去高年级找老大告状,他也是会跟着我们过来,以高大肥胖的身躯进行默默的威慑和警告。如果我父母都不在家,他总是会过来问我一句,今天你怎么办,你可以来我家吃晚饭,可是你敢晚上一个人在家吗,你姨妈会来接你吗?
小学时,我们班因为调皮捣蛋,除第一名外被整班罚,罚中午留学校抄写课文。那时,单位办社会,差不多一个地方住的都是一个系统的同事,邻居孩子普遍上同一所学校。第一名跑回家里向各家长报信后,家家都给孩子送来了午饭。当时我爸出差、我妈在外地读研。是邻居婶婶家的女儿,当时一个已在读中专正在实习的漂亮小姐姐,给我送来了精致漂亮小保温盒装来的水饺,让没有爸妈送饭的我,因为送饭小姐姐的漂亮、因为餐食餐盒的精致,在同学面前翘了一下午小尾巴。
还有一个小姐姐,在停电的傍晚,空地上疯狂的小朋友黄蜂一般地爬楼梯冲回各自家,我因为怕黑摸索着一个台阶一个台阶慢慢挪。这个本在下楼梯的小姐姐注意到了,过来牵我的手,很温柔地告诉我不要害怕、慢慢走,一路把我送回来家。 |
|
№7 ☆☆☆一朵茉莉|420e1514于2025-07-07 13:19:31留言☆☆☆ 来自上海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
茉莉姐姐你终于回来了[爆哭],好想念你的文字,还有你的人,你不在的这些天,想你,想你,还是想你[亲亲]茉莉姐姐你终于回来了  ,好想念你的文字,还有你的人,你不在的这些天,想你,想你,还是想你  |
|
№8 ☆☆☆你是我的必要条件|063a3d13于2025-07-07 14:02:57留言☆☆☆ 来自吉林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
你写的这些故事我也好熟悉,我小时候(一直到五岁之前)住在教师家属院,每家两间房子,一间大概十来平方,一间住宿,一间做饭,但有些人家就会把厨具移到走廊里,节约出空间多睡几口人。那个时候,各家各户几乎没有秘密,每家的七大姑八大姨那些杂事都清清楚楚。我记得我们家隔壁有一个爱漂亮的阿姨(她现在还是很爱漂亮),一发工资就去买新衣服,导致她家的烧水壶坏了好久都不买新的,天天来我们家借。我也偷拿过家里的大钞(20面值)请大院里的哥哥姐姐吃果冻,被大人抓了个正着。后来我爸妈觉得学校统一盖的家属楼位置太偏,性价比不高,我们就搬走了,但是还是很留恋那段日子,也是无忧无虑的童年 你写的这些故事我也好熟悉,我小时候(一直到五岁之前)住在教师家属院,每家两间房子,一间大概十来平方,一间住宿,一间做饭,但有些人家就会把厨具移到走廊里,节约出空间多睡几口人。那个时候,各家各户几乎没有秘密,每家的七大姑八大姨那些杂事都清清楚楚。我记得我们家隔壁有一个爱漂亮的阿姨(她现在还是很爱漂亮),一发工资就去买新衣服,导致她家的烧水壶坏了好久都不买新的,天天来我们家借。我也偷拿过家里的大钞(20面值)请大院里的哥哥姐姐吃果冻,被大人抓了个正着。后来我爸妈觉得学校统一盖的家属楼位置太偏,性价比不高,我们就搬走了,但是还是很留恋那段日子,也是无忧无虑的童年 |
|
№9 ☆☆☆你是我的必要条件|063a3d13于2025-07-07 14:14:57留言☆☆☆ 来自吉林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
也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楼上一户家的两个小姐姐(都是初中生,小的那个我幼儿园时她刚初一,一定是JHSY推行前出生的吧),姐妹关系可好了,而且经常互相角色扮演进行英语模拟场景对话。
还教我们这些小豆丁英文歌谣(为什么会记得呢,因为80前半段的我们在校内普遍是初中才开始有英语课的)。 我幼儿园时,从这对姐妹那学会了这样的歌谣:Good,better, best, never let it rest, from good to better and better best.
突然姐妹俩只留下一个,大人说是父母离婚了,一人带走一个孩子,所以我还很小就知道了,结婚了也会离婚,离婚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也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楼上一户家的两个小姐姐(都是初中生,小的那个我幼儿园时她刚初一,一定是JHSY推行前出生的吧),姐妹关系可好了,而且经常互相角色扮演进行英语模拟场景对话。
还教我们这些小豆丁英文歌谣(为什么会记得呢,因为80前半段的我们在校内普遍是初中才开始有英语课的)。 我幼儿园时,从这对姐妹那学会了这样的歌谣:Good,better, best, never let it rest, from good to better and better best.
突然姐妹俩只留下一个,大人说是父母离婚了,一人带走一个孩子,所以我还很小就知道了,结婚了也会离婚,离婚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
|
№10 ☆☆☆一朵茉莉|420e1514于2025-07-07 14:53:58留言☆☆☆ 来自上海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
有个奶奶,在那时就已经退休了,一辈子没有结婚,仍然受人尊敬而不是受人指点。所以我还很小就知道了,女人也不一定都是要结婚的,也有不结婚能过得挺好的。 总有人说举这种例子何不食肉糜什么的,可是,每个人过得好不好,应该跟她自己的其它人生可能性相比,不是吗?这个奶奶独身的选择是否对她自己人生有益或有害,必然是跟假设她结婚的情形去对比。这个奶奶如果结婚,也不可能会很差,像这样不婚,也过得挺好,说明什么?人生的底气,是自己给的。
每个人都不是傻瓜,正常情况下都会做优于自己的决定,风险自甘、后果自负、冷暖自知。结婚、单身、生育、不生育,都是选择下的各种可能性,本身没有优越感或残缺感,这些选择的好坏是具体每一个个人所赋予的。
有人在婚姻中获得幸福,有人在婚姻中感到窒息,有人在养育子女过程中收获幸福,有人被子女拖入深渊。有个奶奶,在那时就已经退休了,一辈子没有结婚,仍然受人尊敬而不是受人指点。所以我还很小就知道了,女人也不一定都是要结婚的,也有不结婚能过得挺好的。 总有人说举这种例子何不食肉糜什么的,可是,每个人过得好不好,应该跟她自己的其它人生可能性相比,不是吗?这个奶奶独身的选择是否对她自己人生有益或有害,必然是跟假设她结婚的情形去对比。这个奶奶如果结婚,也不可能会很差,像这样不婚,也过得挺好,说明什么?人生的底气,是自己给的。
每个人都不是傻瓜,正常情况下都会做优于自己的决定,风险自甘、后果自负、冷暖自知。结婚、单身、生育、不生育,都是选择下的各种可能性,本身没有优越感或残缺感,这些选择的好坏是具体每一个个人所赋予的。
有人在婚姻中获得幸福,有人在婚姻中感到窒息,有人在养育子女过程中收获幸福,有人被子女拖入深渊。 |
|
№11 ☆☆☆一朵茉莉|420e1514于2025-07-07 14:56:13留言☆☆☆ 来自上海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
还有个姐姐,跟我情况类似,她父母均长期不在,不过她有个稳定的监护者,由老人照料她的生活起居。她的父亲,也是刚恢复高考后考上的大学,北外,毕业后进了那时刚组建的中国日报社(我查了一下,刚成立时,中国日报社仅在北大和北外两所学校招聘)。她父亲在高考前就已做了父亲(这在那时候其实很多见),她的母亲也跑北京去了,立志要考北外的研究生。我还记得,说是立志要考梅仁毅的研究生,至今不知道考上没。 这个姐姐照顾我良多,她快读高中时被终于稳定下来的父母接到北京去生活了,还跟我当了好一阵子笔友。你们听过外研社读者俱乐部吗?北京外研书店的前身,之前推行这样的会员服务:会员办卡、定期给会员邮寄书籍目录、会员邮局汇款购买目录中想买的书、俱乐部收到汇款后邮寄图书。当时,这个姐姐帮我办了这样的读者卡,我后来陆续从读者俱乐部邮购了很多英文读物和英文磁带。 贝塔斯曼书友会的流行,好像还在那之后吧。 后来,这个姐姐高考,不晓得高考成绩如何,反正,就突然断了联系。
其实挺遗憾的,90年代初我家再次搬迁,很多很多儿时邻居就断联了。 当时单位福利房就是会不断腾挪退换的,那时候人们大多以为一辈子生老病死只有一个单位,都以为随着工作时间越来越长,工作越来越努力,总是能小进小步前进的,住房条件、经济条件等。身在其中的人们,有多少想到会改开,多少人想过会取消分房,甚至没有多少人预想到后面的经济快速上升。80年代初刚毕业时,我妈妈的工资,80多块钱,已觉得很高了。在她当时,根本想象不到,有朝一日,某些地方的社会平均工资能达到上万每月。
当然,所谓的人性阴暗处也见识过。如,90年代初下海潮,看到多年同事好友的邻居长辈携手开店做生意,最后生意是好了,友情却破裂了。背叛、离婚、出G、铁窗泪什么的,也没少听闻和亲见。有一个邻居阿姨,自认幸福美满,但丈夫因经济问题被带走,丈夫主动交待有私生子女,才意识到自己生活在长久的欺瞒中,她震惊的眼神我至今仍有印象。
也亲眼见识并感知过,在有些家庭,孩子是爱的纽带;在有些家庭,孩子的离心父母的锁链,甚至是父母倾泄对彼此不满的载体和工具。还有个姐姐,跟我情况类似,她父母均长期不在,不过她有个稳定的监护者,由老人照料她的生活起居。她的父亲,也是刚恢复高考后考上的大学,北外,毕业后进了那时刚组建的中国日报社(我查了一下,刚成立时,中国日报社仅在北大和北外两所学校招聘)。她父亲在高考前就已做了父亲(这在那时候其实很多见),她的母亲也跑北京去了,立志要考北外的研究生。我还记得,说是立志要考梅仁毅的研究生,至今不知道考上没。 这个姐姐照顾我良多,她快读高中时被终于稳定下来的父母接到北京去生活了,还跟我当了好一阵子笔友。你们听过外研社读者俱乐部吗?北京外研书店的前身,之前推行这样的会员服务:会员办卡、定期给会员邮寄书籍目录、会员邮局汇款购买目录中想买的书、俱乐部收到汇款后邮寄图书。当时,这个姐姐帮我办了这样的读者卡,我后来陆续从读者俱乐部邮购了很多英文读物和英文磁带。 贝塔斯曼书友会的流行,好像还在那之后吧。 后来,这个姐姐高考,不晓得高考成绩如何,反正,就突然断了联系。
其实挺遗憾的,90年代初我家再次搬迁,很多很多儿时邻居就断联了。 当时单位福利房就是会不断腾挪退换的,那时候人们大多以为一辈子生老病死只有一个单位,都以为随着工作时间越来越长,工作越来越努力,总是能小进小步前进的,住房条件、经济条件等。身在其中的人们,有多少想到会改开,多少人想过会取消分房,甚至没有多少人预想到后面的经济快速上升。80年代初刚毕业时,我妈妈的工资,80多块钱,已觉得很高了。在她当时,根本想象不到,有朝一日,某些地方的社会平均工资能达到上万每月。
当然,所谓的人性阴暗处也见识过。如,90年代初下海潮,看到多年同事好友的邻居长辈携手开店做生意,最后生意是好了,友情却破裂了。背叛、离婚、出G、铁窗泪什么的,也没少听闻和亲见。有一个邻居阿姨,自认幸福美满,但丈夫因经济问题被带走,丈夫主动交待有私生子女,才意识到自己生活在长久的欺瞒中,她震惊的眼神我至今仍有印象。
也亲眼见识并感知过,在有些家庭,孩子是爱的纽带;在有些家庭,孩子的离心父母的锁链,甚至是父母倾泄对彼此不满的载体和工具。 |
|
№12 ☆☆☆一朵茉莉|420e1514于2025-07-07 15:14:20留言☆☆☆ 来自上海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
茉莉姐姐,你推荐的这几本童书有些都停售啦,好遗憾哦,我觉得你推的书都很有质量,我还准备建个收藏夹,给我未来的孩子看[加油]茉莉姐姐,你推荐的这几本童书有些都停售啦,好遗憾哦,我觉得你推的书都很有质量,我还准备建个收藏夹,给我未来的孩子看  |
|
№13 ☆☆☆你是我的必要条件|063a3d13于2025-07-07 15:51:38留言☆☆☆ 来自吉林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
茉莉姐姐,你推荐的这几本童书有些都停售啦,好遗憾哦,我觉得你推的书都很有质量,我还准备建个收藏夹,给我未来的孩子看[加油] №13 ☆☆☆你是我的必要条件|063a3d13于2025-07-07 15:51:38留言☆☆☆ 哪些?不过也没关系了,在整体出版大环境下,童书市场几乎算是最蓬勃的市场之一了,好书不断出现,再版书也日渐精美。
茉莉姐姐,你推荐的这几本童书有些都停售啦,好遗憾哦,我觉得你推的书都很有质量,我还准备建个收藏夹,给我未来的孩子看 №13 ☆☆☆你是我的必要条件|063a3d13于2025-07-07 15:51:38留言☆☆☆ 哪些?不过也没关系了,在整体出版大环境下,童书市场几乎算是最蓬勃的市场之一了,好书不断出现,再版书也日渐精美。
|
|
№14 ☆☆☆一朵茉莉|420e1514于2025-07-08 12:22:12留言☆☆☆ 来自上海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
2、先是自己,再是母亲
我父母有互相分享书籍的习惯,这个习惯,我当妈妈后又带到了自己小家庭。
我女儿最近给我分享的新书是《我们的学校》,她最大的感悟是:世界永远不存在完美的学校,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能力让学校变得更好。这本书,是以一个六年级孩子的口吻来叙述学校里发生的各种事。 “学校是一个这样的地方:孩子们在这里感受勇敢、不安、孤独、害怕、脆弱、开心、嫉妒、自豪、强大、无视、迷失。孩子们在这里克服恐惧和困难,交到或失去朋友。孩子们会打架,会伤害彼此,但也会相互支持和关心彼此。这里并不是一个一直公平的地方,但这里充满欢声笑语。” “学生无法选择自己的老师和同学,大家之间的相处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学校里,有的人会为了权力争斗,有的人会为了友谊争宠;有的人想方设法寻求认同,有的人总想要和别人竞争;有的人个性强,有的人个性弱;有的人勇敢,有的人胆小;有的人安静,有的人吵闹。有些人会变成局外人,仅仅因为他们与大多数人不一样”。
学校是这样的地方,把学校替换成家庭、社会似乎也没有不通。生活中不是永远是晴天,阳光洒下之处也有阴影,风雨霜寒亦不鲜见,但生活的底色是冷是暖、是乐观是悲凉,在客观上有多数与少数的概率对比,在主观上更多取决于具体个人的心。2、先是自己,再是母亲
我父母有互相分享书籍的习惯,这个习惯,我当妈妈后又带到了自己小家庭。
我女儿最近给我分享的新书是《我们的学校》,她最大的感悟是:世界永远不存在完美的学校,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能力让学校变得更好。这本书,是以一个六年级孩子的口吻来叙述学校里发生的各种事。 “学校是一个这样的地方:孩子们在这里感受勇敢、不安、孤独、害怕、脆弱、开心、嫉妒、自豪、强大、无视、迷失。孩子们在这里克服恐惧和困难,交到或失去朋友。孩子们会打架,会伤害彼此,但也会相互支持和关心彼此。这里并不是一个一直公平的地方,但这里充满欢声笑语。” “学生无法选择自己的老师和同学,大家之间的相处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学校里,有的人会为了权力争斗,有的人会为了友谊争宠;有的人想方设法寻求认同,有的人总想要和别人竞争;有的人个性强,有的人个性弱;有的人勇敢,有的人胆小;有的人安静,有的人吵闹。有些人会变成局外人,仅仅因为他们与大多数人不一样”。
学校是这样的地方,把学校替换成家庭、社会似乎也没有不通。生活中不是永远是晴天,阳光洒下之处也有阴影,风雨霜寒亦不鲜见,但生活的底色是冷是暖、是乐观是悲凉,在客观上有多数与少数的概率对比,在主观上更多取决于具体个人的心。 |
|
№15 ☆☆☆一朵茉莉|420e1514于2025-07-08 12:24:14留言☆☆☆ 来自上海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
《所有人都刻薄又邪恶》,Lucy Caldwell的短篇小说集,则是我妈妈今年初推给我看的,我拖着最近才刚看完。译者,是我妈妈的忘年交。这本书的作者和译者都算是跟我年龄相近,都是女性,都是妈妈。我总是不太敢看这样的书,用译者的话来说,她的文字:“摸起来像一块纹理复杂的旧地毯,纵横都交织着尘埃,散发出生活那熟悉而又令人痛苦的气息”。
这本书的主要议题,是母职。关于母职,多少人努力作答,但有个裂缝似乎永远无法弥合:为了我的孩子,我愿意献出我的钱,我愿意献出我的时间,但我不愿意献出我自己。
我的母亲,便是一个可以为了我,付出一切,但不愿意抹灭她自己的人。在身边的同事邻居看来,她的形象一直算是个,很好的人,却是一个不够好的妈妈。
《所有人都刻薄又邪恶》,Lucy Caldwell的短篇小说集,则是我妈妈今年初推给我看的,我拖着最近才刚看完。译者,是我妈妈的忘年交。这本书的作者和译者都算是跟我年龄相近,都是女性,都是妈妈。我总是不太敢看这样的书,用译者的话来说,她的文字:“摸起来像一块纹理复杂的旧地毯,纵横都交织着尘埃,散发出生活那熟悉而又令人痛苦的气息”。
这本书的主要议题,是母职。关于母职,多少人努力作答,但有个裂缝似乎永远无法弥合:为了我的孩子,我愿意献出我的钱,我愿意献出我的时间,但我不愿意献出我自己。
我的母亲,便是一个可以为了我,付出一切,但不愿意抹灭她自己的人。在身边的同事邻居看来,她的形象一直算是个,很好的人,却是一个不够好的妈妈。
|
|
№16 ☆☆☆一朵茉莉|420e1514于2025-07-08 12:27:08留言☆☆☆ 来自上海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
【人总要被童年不可得之物困其一生吗】
在我关于童年的追忆里,母亲是常常缺位的。据我妈自己讲,我出生没多久,她就开始琢磨考研究生的事,工作很忙,备考不易,所以对我的照顾就主要靠我爸爸。备战得差不多,导师联系得差不多,才鼓足勇气上考场,第一次没考上,毫厘之差,再战方才告捷。全职读研三年,工作分配首都,又经历了周折的调动。如此这般,几乎错过了我3至9岁的成长。9岁时,我已开始备战小升初了都。
我上学早,大学毕业时才刚刚20岁。其实,15、6岁甚至更早上大学的,很多,比如,我大表嫂就是这个年龄读大学,表嫂的妹夫也是这个年龄上大学,我读到高中后发现我也不算是全年级年龄最小的,我们那时有个14岁读高三的。那些天之骄子们大多是天赋出众而跳级的。可我只是个普通资质的孩子,当正常孩子读幼儿园小中班的年龄,我在读小学一年级,只因为小学放学时间与我爸下班时间间隔更短、他照料方便。
既非神童,刚入小学,种种的挫败便随之而来:课堂专注力、学习理解力、同学交际能力(我女儿6岁上小学时,已然觉得3、4岁的幼儿园孩子是小豆丁,不爱带她们玩了,把她们当跟班、甚至当大号人型玩具,但不是当平等的伙伴)、自理能力(正常7、8岁孩子独立在校活动无问题,而正常4、5岁孩子可能屁股都自己擦不干净)。 遥想过去,我觉得3至9岁,我真的是非常吃力。很吃力、很吃力地,努力去追赶本不该是这个年龄应该具备的种种能力,我会共情那时的自己。这种遗憾其实现在没有放下。我家老二,9月出生,老人半开玩笑说,要是早些天出生就好了,可以早一年上学。我对这个方案是厌恶的,我宁愿孩子是幼儿园里同级孩子里最大的,也不愿意是同级孩子里最小的。【人总要被童年不可得之物困其一生吗】
在我关于童年的追忆里,母亲是常常缺位的。据我妈自己讲,我出生没多久,她就开始琢磨考研究生的事,工作很忙,备考不易,所以对我的照顾就主要靠我爸爸。备战得差不多,导师联系得差不多,才鼓足勇气上考场,第一次没考上,毫厘之差,再战方才告捷。全职读研三年,工作分配首都,又经历了周折的调动。如此这般,几乎错过了我3至9岁的成长。9岁时,我已开始备战小升初了都。
我上学早,大学毕业时才刚刚20岁。其实,15、6岁甚至更早上大学的,很多,比如,我大表嫂就是这个年龄读大学,表嫂的妹夫也是这个年龄上大学,我读到高中后发现我也不算是全年级年龄最小的,我们那时有个14岁读高三的。那些天之骄子们大多是天赋出众而跳级的。可我只是个普通资质的孩子,当正常孩子读幼儿园小中班的年龄,我在读小学一年级,只因为小学放学时间与我爸下班时间间隔更短、他照料方便。
既非神童,刚入小学,种种的挫败便随之而来:课堂专注力、学习理解力、同学交际能力(我女儿6岁上小学时,已然觉得3、4岁的幼儿园孩子是小豆丁,不爱带她们玩了,把她们当跟班、甚至当大号人型玩具,但不是当平等的伙伴)、自理能力(正常7、8岁孩子独立在校活动无问题,而正常4、5岁孩子可能屁股都自己擦不干净)。 遥想过去,我觉得3至9岁,我真的是非常吃力。很吃力、很吃力地,努力去追赶本不该是这个年龄应该具备的种种能力,我会共情那时的自己。这种遗憾其实现在没有放下。我家老二,9月出生,老人半开玩笑说,要是早些天出生就好了,可以早一年上学。我对这个方案是厌恶的,我宁愿孩子是幼儿园里同级孩子里最大的,也不愿意是同级孩子里最小的。 |
|
№17 ☆☆☆一朵茉莉|420e1514于2025-07-08 12:33:52留言☆☆☆ 来自上海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
所以怨过妈妈吗?肯定有过的。只是这股怨气,被硬生生地堵住了不让发泄。
我的爸爸是很好的爸爸,他不会允许和接受,我做为女儿对妈妈的哪怕一句批评。我从小就知道,对妈妈态度不够好的话,是会挨爸爸批评的。很小很小,他带着我给妈妈打电话,教我说各种让妈妈放心的话;很小很小,他带着我给妈妈写信,一定会叮嘱我写上妈妈我很爱你这样的话。 我的妈妈确实也很爱我,在交通不便的年代,她只要有一点时间都愿意坐着长时间的火车回来看我;她每天每天坚持用空白磁带给我录制中文的、英文的故事,也录进她唱的摇篮曲;她克扣自己的伙食费,一天吃一顿饭,也要给我买各种儿童书、各种衣服、各色闪闪的皮筋发卡,然后被我爸发现她苛待自己,我爸跟她吵了一架,但他们一起省吃俭用,从不吝惜对我的所谓富养。在邻居们中,在身边的同龄人里,我拥有的书籍是最多最精美的,我从小就穿合体的衣服(这在当时并不容易,当时很多大人习惯买孩子可以穿2、3年以上的衣服,所以开始总是过大),我有各种各样漂亮的小裙子小皮鞋,我还有令小伙伴们羡慕的从北京从香港从国外寄过来的各种小饰品小发卡。我女儿小时候,我看到网上还挺多Pollypocket,但pollypocket的铅笔盒,我在1988还是1989年就拥有了,当时我妈妈的友人去日本访学,她特意拜托对方给我买的。
可是对小时候的我来说,我还是有怨。我不想要各种儿童书,不想要漂亮的衣服,不想要时兴的玩具,也不想炫耀闪闪发光的新发卡。我那时,只想晚上睡觉有妈妈在旁边拍拍抱抱,只想周末有妈妈一起陪着走走逛逛。我的爸爸,工作也很忙的,常常先下班回家,给我做饭,照顾我生活起居,等我睡着后,再回去加班,有时出差说走就走,常常就是跟我叮咛嘱咐好后,在我睡梦时出发,留我独自在家,把我托给近邻和近亲照顾。我很小时候,就学会了睡觉时自己拥抱自己:侧着身子,一手从下环抱住自己,自己轻拍自己,假装是妈妈在身边。
我这样想过:如果我当了妈妈,我希望成为一个给我妈妈更好的母亲。所以怨过妈妈吗?肯定有过的。只是这股怨气,被硬生生地堵住了不让发泄。
我的爸爸是很好的爸爸,他不会允许和接受,我做为女儿对妈妈的哪怕一句批评。我从小就知道,对妈妈态度不够好的话,是会挨爸爸批评的。很小很小,他带着我给妈妈打电话,教我说各种让妈妈放心的话;很小很小,他带着我给妈妈写信,一定会叮嘱我写上妈妈我很爱你这样的话。 我的妈妈确实也很爱我,在交通不便的年代,她只要有一点时间都愿意坐着长时间的火车回来看我;她每天每天坚持用空白磁带给我录制中文的、英文的故事,也录进她唱的摇篮曲;她克扣自己的伙食费,一天吃一顿饭,也要给我买各种儿童书、各种衣服、各色闪闪的皮筋发卡,然后被我爸发现她苛待自己,我爸跟她吵了一架,但他们一起省吃俭用,从不吝惜对我的所谓富养。在邻居们中,在身边的同龄人里,我拥有的书籍是最多最精美的,我从小就穿合体的衣服(这在当时并不容易,当时很多大人习惯买孩子可以穿2、3年以上的衣服,所以开始总是过大),我有各种各样漂亮的小裙子小皮鞋,我还有令小伙伴们羡慕的从北京从香港从国外寄过来的各种小饰品小发卡。我女儿小时候,我看到网上还挺多Pollypocket,但pollypocket的铅笔盒,我在1988还是1989年就拥有了,当时我妈妈的友人去日本访学,她特意拜托对方给我买的。
可是对小时候的我来说,我还是有怨。我不想要各种儿童书,不想要漂亮的衣服,不想要时兴的玩具,也不想炫耀闪闪发光的新发卡。我那时,只想晚上睡觉有妈妈在旁边拍拍抱抱,只想周末有妈妈一起陪着走走逛逛。我的爸爸,工作也很忙的,常常先下班回家,给我做饭,照顾我生活起居,等我睡着后,再回去加班,有时出差说走就走,常常就是跟我叮咛嘱咐好后,在我睡梦时出发,留我独自在家,把我托给近邻和近亲照顾。我很小时候,就学会了睡觉时自己拥抱自己:侧着身子,一手从下环抱住自己,自己轻拍自己,假装是妈妈在身边。
我这样想过:如果我当了妈妈,我希望成为一个给我妈妈更好的母亲。 |
|
№18 ☆☆☆一朵茉莉|420e1514于2025-07-08 12:35:35留言☆☆☆ 来自上海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
我反思过,明明爸爸和妈妈都有长达数年的缺位,为什么我对妈妈的缺位那么在意?是不是因为,潜意识里,我对母职的期待更高,于是,对母亲的苛求愈多。
可能真的有这样的因素吧。这种天经地义觉得母亲理应付出更多,是童年遗憾造成的渴望,还是社会规训?
但我妈妈缺位在我幼年,我爸爸缺位在我青少年,这个时间阶段的不同亦有关系,越长大,我对父母的依赖程度是有下降的。
当然,我爸爸妈妈的这种缺位,并不是说几年都不回来,他们会寻求一切时间空档、不惜车费、不惜劳累地回来看我,周末、节假、寒暑,珍惜一切可以团圆的日子。我反思过,明明爸爸和妈妈都有长达数年的缺位,为什么我对妈妈的缺位那么在意?是不是因为,潜意识里,我对母职的期待更高,于是,对母亲的苛求愈多。
可能真的有这样的因素吧。这种天经地义觉得母亲理应付出更多,是童年遗憾造成的渴望,还是社会规训?
但我妈妈缺位在我幼年,我爸爸缺位在我青少年,这个时间阶段的不同亦有关系,越长大,我对父母的依赖程度是有下降的。
当然,我爸爸妈妈的这种缺位,并不是说几年都不回来,他们会寻求一切时间空档、不惜车费、不惜劳累地回来看我,周末、节假、寒暑,珍惜一切可以团圆的日子。 |
|
№19 ☆☆☆一朵茉莉|420e1514于2025-07-08 12:39:54留言☆☆☆ 来自上海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
【和解,其实是个漫长的过程】
我妈再次稳定地回到家乡、回到我身边时,我9岁了。她回来没过几年,我爸被单位公派读博,上方部门顺势借调,于是换我爸在北京呆6、7年。刚开始我爸在那几年还好,我对妈妈是有情绪的,但被压着,只呈现大人们想要看到的一面,一派和睦:夫妻恩爱,慈父慈母,孩子省心。等我爸读博,长期就我和我妈一起,相处确实出现了很多问题。她心有亏欠,总是想弥补,想更多与我亲近;而我开始中二叛逆,总是想躲开她,回避与她的亲近。
而且,欠揍的9、10岁,10几岁小屁孩,总是容易恃爱伤人,知道怎么刺伤爱自己的人。我那时候,有时候挺过分的,我明知道我妈爱我,我明知道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言语可能会伤了我妈的心,我偏偏就这么去做。我拿姨妈去对比她,衬托她在当母亲这事上做得多么差。
刚上初一时(我10岁不满11岁就读初一了),我力邀了一个郊区走读(从家到学校要骑车一个小时左右)的女孩子住我家跟我做伴,说起来也是有私心的。半是真心觉得同学很辛苦,希望能多少帮上同学的忙;半是想拉个挡箭牌,躲掉与我妈在她下班后的独处。
中二时,我妈在家咳嗽声音都不敢太大,是的,因为我是个挺讨厌的青春期孩子。她生病咳嗽声音大了我冲她皱眉,她在家在班审稿有声响也会被我冲出来埋怨。入夜后,她翻阅纸张的声音我都嫌大,我会生气冲她发脾气:还让不让人睡觉了,我还在长个儿呢。
我说不清楚自己是什么时候慢慢放下的,也不敢打包票地说我现在对妈妈一丝一毫的怨气都没有。【和解,其实是个漫长的过程】
我妈再次稳定地回到家乡、回到我身边时,我9岁了。她回来没过几年,我爸被单位公派读博,上方部门顺势借调,于是换我爸在北京呆6、7年。刚开始我爸在那几年还好,我对妈妈是有情绪的,但被压着,只呈现大人们想要看到的一面,一派和睦:夫妻恩爱,慈父慈母,孩子省心。等我爸读博,长期就我和我妈一起,相处确实出现了很多问题。她心有亏欠,总是想弥补,想更多与我亲近;而我开始中二叛逆,总是想躲开她,回避与她的亲近。
而且,欠揍的9、10岁,10几岁小屁孩,总是容易恃爱伤人,知道怎么刺伤爱自己的人。我那时候,有时候挺过分的,我明知道我妈爱我,我明知道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言语可能会伤了我妈的心,我偏偏就这么去做。我拿姨妈去对比她,衬托她在当母亲这事上做得多么差。
刚上初一时(我10岁不满11岁就读初一了),我力邀了一个郊区走读(从家到学校要骑车一个小时左右)的女孩子住我家跟我做伴,说起来也是有私心的。半是真心觉得同学很辛苦,希望能多少帮上同学的忙;半是想拉个挡箭牌,躲掉与我妈在她下班后的独处。
中二时,我妈在家咳嗽声音都不敢太大,是的,因为我是个挺讨厌的青春期孩子。她生病咳嗽声音大了我冲她皱眉,她在家在班审稿有声响也会被我冲出来埋怨。入夜后,她翻阅纸张的声音我都嫌大,我会生气冲她发脾气:还让不让人睡觉了,我还在长个儿呢。
我说不清楚自己是什么时候慢慢放下的,也不敢打包票地说我现在对妈妈一丝一毫的怨气都没有。 |
|
№20 ☆☆☆一朵茉莉|420e1514于2025-07-08 12:48:49留言☆☆☆ 来自上海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登入后查看更多回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