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晋江论坛网友交流区网友留言区
主题:ZT 我们就是体制 [11]
收藏该贴
已收藏
只看楼主
 毒奶粉事件发生到现在,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是体制的问题。

  在层出不穷的悲剧里,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是体制的问题。

  是不是体制的问题?是,这绝对是体制的问题。

  从SARS到现在的毒奶,处理方法是一样的:先瞒、瞒不了骗、骗不了就承认一部分,然后撤几个官员了事,最后宣传包装成一件功劳。

  如果这次毒奶粉是传染病毒,估计全球都得死伤惨重——可谁能保证下一次不是病毒呢?

  是的,如果我们有言论自由,如果我们有选择及罢免政府的自由,如果我们有强大且独立的媒体,如果我们有游行示威的自由,如果我们有免于恐惧的自由……是的,这样的体制才能保护我们。

  我们有没有这样体制?没有。

  所以可以很自然地说出那句话:这是体制的问题。李长江下了,不过换个张长江。什锦八宝饭馊了,不过上碗平强汤。

  所以,算了吧。

  可是,且慢,你忘了,我们自己就是体制的一部分。

  这体制的存在,有我们的不作为。

  我们得有所作为。

  这作为不是鼓吹暴力,不是以暴易暴。暴力只会带来一个更坏的体制。

  这作为不是希望他人去牺牲,牺牲永远只是个人选项,一个人永远没有资格去鼓动他人牺牲。

  这作为是忍耐地慢慢做一件事。

  让李长江辞职,这是体制进了一小步;张长江还不行,让张长江辞职,这又是体制进了一小步。他换一个,我们盯一个,最后就是质检体制的进步。

  他不让我们在媒体里说,我们网络上说;他不让我们在网络上说,我们在嘴上说;我们不停地议论,嘲讽他的谎言,最后就是言论体制的进步。

  那些拒不认错的企业,那些强词夺理的企业,我们记住它们的名字,永不消费它们的产品,最后就是企业文化的进步。

  我们呼吁杨佳应该得到公平、公正、公开的审判;接下来,我们呼吁田文华或者李长江应该得到公平、公正、公开的审判,最后就是法制的进步。

  并不需要牺牲,并不需要成为意见领袖,并不需要多么大的权力,只要你有选择权,你就能让体制变坏,或者变好。

  我们能改良体制,我们能选择体制,我们就是体制。

  到了我们多过他们的那一天,体制就变了。

  “这都是体制的问题”,不要用这么重的虚拟铁锤砸掉你的自信,砸掉他人的信心。

  你说“算了,没用的”,就等于投了你憎恨的体制一票。

  我们享受生活,我们和美好的人呆在一起,我们保持怀疑,我们批评,我们不合作,我们能快乐地改变这个体制,我们就是体制。

  如果需要一百年,我们就花一百年。如果需要一千年,我们就花一千年。
№0 ☆☆☆SAM66 2010-07-25 02:41:29留言☆☆☆  加书签 投诉 不再看TA

关于这种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兴趣的话题还是不说为好。
人都这样,只要不触碰到自己的利益就绝对不为所动。
 
包括我。
 
我不过是看见sam66进来的……
№1 ☆☆☆梦与梨花落2010-07-25 02:55:12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Great writing!
№2 ☆☆☆piqi2010-07-25 03:34:15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关于这种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兴趣的话题还是不说为好。
 
 
 
orz 被代表了,我有的,而且请教这位美女,什么话题会是“所有人”都有兴趣的呢?举个来听听,我也感兴趣呢
№3 ☆☆☆......2010-07-25 04:13:24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关注就是力量 围观改变中国
 
 
 
哈尔滨水价听证会上,市民代表刘天晓因得不到发言机会而大怒,当场扔了水瓶,这只水瓶旋即引来媒体对听证会问题几乎铺天盖地的追踪和报道,犹如千万只水瓶共舞,一时颇为壮观。
 
听证会猫腻重重其实早已众所周知。这反映了当下的一个困境。政务公开是大方向,但总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规定必须招投标吧,他有围标来化解;你规定必须听证吧,整个听证完全他自己主导,找来的听证代表实际上都是内部人,圈内听证,结果不望可知。权力通吃,强者通吃,一些通行有效的制约程序,到了我们这里似乎总会变味,不仅不能有效制约,反而徒然给人家作了包装,让人家可以进而披上公开透明的堂皇大氅,既赢了里子也赚了面子。
 
难怪公众提到政务公开就往往气不打一处来。
 
于是我们总看到一种苦笑,总听到一种声音,“有什么用呢?什么都不会改变”。言论的无力与无助,良知的无力与无助,似乎是普遍现象。世界上的道理本来简单,翻来覆去就那么几条。道理早已经说尽,不是不明白,而是特殊利益太大,道理的阳光难以阻遏特殊利益的诱惑。但凡遭遇特殊利益,道理往往只能甘拜下风。
 
但是,现实真如此苍白么?前途真如此黯淡么?那么一切的奋斗还有何意义?
 
这正是我们不能苟同的。我们的不苟同当然同样有成千上万个理由,而且每个理由也都有证据的坚实支撑。就说听证会吧,市民代表刘天晓的那只水瓶,不是马上引来媒体追问么?那只砸向地面的水瓶看起来对谁都没有杀伤力,但它引来的媒体追问,却吸引着亿万人的围观。关注就是力量,围观就是压力。这不,就在前几天,国家发改委,一直被认为是中央当局最强势的一个部委,不就专门为听证会问题发表系列文章,就公众质疑一一做出解释和说明么?你可以对他们的解释和说明不满意,因为他们的解释和说明确实往往捉襟见肘。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围观起作用了,他们不能再视围观为无物,他们必须回应围观。这样的回应是不能轻视的,它意味着权力的傲慢终于还是有所克制,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回应开启了民意跟当局互动的进程,可以引来公众的进一步质疑,发现更深层的问题。发改委对听证会问题的回应,就马上引来了公众对听证会程序的追问,客观上是把听证会问题的公共讨论推向了更高层次。
 
又岂止一个听证会问题。□□事件中,散步的市民不就真的遇上了可说服的市长么?广州番禺垃圾焚烧风波中,散步的业主不也真的遇上了可说服的区委书记么?这两个事件不都实现了当局跟民众几近完美的双赢么?而起决定作用的,不正是言论的作用、良知的作用么?类似事件,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很多。
 
这正体现了我们时代跟过去最大的不同。过去我们最多只能耳语,只能牢骚。但耳语不能改变中国,牢骚不能改变中国。即便那些作恶者,私底下也未必不是充满着耳语和牢骚,但耳语完了牢骚完了,回过头想作恶照样作恶,再多的耳语和牢骚对他们都不会有任何掣肘。而今天最大的进步,正在于我们可以不止于耳语和牢骚,可以超越耳语和牢骚。一个公共舆论场早已经在中国着陆,汇聚着巨量的民间意见,整合着巨量的民间智力资源,实际上是一个可以让亿万人同时围观,让亿万人同时参与,让亿万人默默做出判断和选择的空间,即一个可以让良知默默地、和平地、渐进地起作用的空间。每次鼠标点击都是一个响亮的鼓点,这鼓点正从四面八方传来,汇成我们时代最壮观的交响。
 
中国太大,中国太复杂,无论历史问题的累积,还是现实政治幅员的广阔以及政治变数的无穷组合与升级,都是举世无双。这样大而复杂的实体,在今天已经没有任何单一的力量能够一下改变。但各种力量形成合力,例如,亿万人的围观,亿万人的目光聚焦,就能聚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探照灯,就能一点点穿透特殊利益的高墙,一点点照亮我们的现实,一点点照出我们的未来。别无选择。我们的敌人不是我们身外的黑暗,而是自己内心的黑暗,那就是我们的容易失望,我们的沮丧,我们的缺乏信心、耐心和细心,我们的缺乏坚韧,轻言放弃,乃至自暴自弃。当遭遇不公的时候,不要只抱怨命运,而需要反躬自问:你像市民代表刘天晓那样扔过水瓶么?围观的亿万双眼睛中,常常有你的那双眼睛么?
№6 ☆☆☆SAM662010-07-25 12:26:23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有啊,比如说天上下金币大家都有兴趣
比如说明天是世界末日大家都有兴趣。
 
这个话题有兴趣的有几个?自己看看留言掂量一下。我不过随便说说3楼的你倒是激动的不行。
 
我一句话都看不懂。
 
sam66……你所关注的跟晋江存在的东西有些格格不入。这里是文学城不是政治发言会……我都怀疑其实你的职业是不是五毛?
我觉得你们的工作性质挺像。
№7 ☆☆☆梦与梨花落2010-07-25 13:13:52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3楼阿。。。至少八卦话题感兴趣的人会更多点。。
№8 ☆☆☆2010-07-29 10:09:55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笑而不语
№9 ☆☆☆别问我是谁2010-07-29 11:24:08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梦与梨花落,呵呵,果然是体制造人啊
№10 ☆☆☆还好吧2010-07-29 15:40:50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这里是文学城不是政治发言会……
 
——————————————————
文学果然还是受政治的操控
№11 ☆☆☆。。。2010-07-29 17:23:17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回复此贴子

名字:
选择图案:
内容: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3000字,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1024*1024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
图片链接:
(贴图规则)


返回上层 管理 返回本版块首页返回交流区首页返回主页

 

只看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