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晋江论坛网友交流区网友留言区
主题:看心理医生精神科这么贵么?我朋友说花了一万多也没医好,是不是骗我的… [14]
收藏该贴
已收藏
只看楼主
看起来她精神没问题啊
除了莫名流眼泪想死
一会就好了
№0 ☆☆☆晨雨落雁|6ad37aaf 2025-11-17 22:28:45留言☆☆☆   来自浙江 加书签 投诉 不再看TA

经常这样 一起吃饭突然流眼泪了 她自己说没事 平时很乐观
№1 ☆☆☆晨雨落雁|6ad37aaf2025-11-17 22:29:16留言☆☆☆   来自浙江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关你啥事啊
№2 ☆☆☆暂想不到|9121f96c2025-11-17 22:30:25留言☆☆☆   来自广东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关你啥事啊
№2 ☆☆☆暂想不到|9121f96c于2025-11-17 22:30:25留言☆☆☆

觉得夸张了 我看精神科就几百块钱
№3 ☆☆☆晨雨落雁|6ad37aaf2025-11-17 22:31:12留言☆☆☆   来自浙江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进口原研药+心理资询呗,有钱有有钱的看法,穷有穷的看法,关你啥事
№4 ☆☆☆liiililllI|13ba1cc72025-11-17 22:55:19留言☆☆☆   来自广东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都说了jj有钱一起赚,咋还发
№5 ☆☆☆pplantian|3f3092fb2025-11-17 23:49:32留言☆☆☆   来自四川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精神没问题》《除了莫名流泪想死》
好小众的文字
№8 ☆☆☆改个名谁都不认识我|8779e1102025-11-18 00:57:58留言☆☆☆   来自天津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很贵啊,各种检查各种试药,轻轻松松就上万了,也是治不好,只能说控制住了,还要终身吃药,定期去检查
№9 ☆☆☆橘子小喵|171554dc2025-11-18 02:47:50留言☆☆☆   来自广西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精神没问题,莫名流泪想死,这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吗?
№10 ☆☆☆德文猫猫|6d4e15ae2025-11-18 05:59:33留言☆☆☆   来自江苏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你去试一下就知道有没有骗人了
№11 ☆☆☆DazaiOsamu|0f70dbc22025-11-18 07:42:50留言☆☆☆   来自广东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你为啥会觉得朋友骗你啊…,你朋友给你说她因为精神病花了一万,不是心痛是质疑,呃,很嫉妒啊我感觉,你们没有那么要好吧
№12 ☆☆☆捞妹不是我|b8566bab2025-11-18 08:44:16留言☆☆☆   来自陕西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问题是你花了几百也没治好啊,治好了还在这天天发神经?
一次几百,长久治下来一万不出奇
№13 ☆☆☆11iiiillll|98deeb572025-11-18 08:54:19留言☆☆☆   来自广东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根据全部对话内容,我可以清晰地勾勒出人物对于朋友的整体态度。这种态度不能简单地用“关心”来概括,而是呈现出一种复杂且以负面为主导的特质。
核心结论是:人物对朋友持一种居高临下的、不信任的、并且缺乏共情的评判态度。 他更像一个冷眼的审视者,而非一个温暖的支持者。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核心态度:怀疑与不信任
这是最突出、最根本的态度。
· 公开质疑诚信:在帖子标题中,他直接使用了“是不是骗我的…”这样的表述。这已经超出了普通的疑问,而是直接怀疑朋友在对他撒谎或夸大其词。他将朋友置于一个“可能的骗子”的位置上。
· 用个人经验否定对方经历:当他的质疑被他人反驳(“关你啥事啊”)时,他的辩护理由是“我看精神科就几百块钱”。这暴露了他的核心逻辑:我的经验是真理,你的经历若与我的不符,那就是你的问题(夸张或虚假)。他完全不愿考虑朋友的情况可能比自己更复杂、更严重。
2. 情感底色:缺乏共情与理解
人物对朋友所描述的情绪痛苦表现出明显的共情能力不足。
· 轻视朋友的痛苦:在转述朋友“莫名流眼泪想死”的症状时,他的语气是旁观性的,甚至带有一丝不解。他用“看起来她精神没问题啊”、“一会就好了”、“她自己说没事”这样的话,试图证明朋友的痛苦是短暂的、不严重的、甚至是“矫情”的。
· 无法理解内在冲突:他注意到了“平时很乐观”和“突然流眼泪”之间的巨大反差,但他将这个矛盾视为朋友“没问题”或“夸大”的证据,而不是理解这正是许多心理疾病(如“微笑抑郁”)的典型特征。他关注的是表面行为,而非内在的痛苦。
3. 行为动机:评判而非支持
人物的整个发帖行为,其动机并非是为了更好地帮助朋友,而是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
· 动机是“求证”而非“求助”:他发帖的核心问题是“费用是否合理”以及“朋友是否在骗我”,而不是“我该如何帮助我的朋友”或“她这种症状我该怎么理解”。他的出发点是对朋友的指控进行“调查取证”。
· 立场是“法官”而非“盟友”:在整个互动中,他始终站在一个评判者的立场上,用自己的认知作为标尺去衡量朋友的一言一行。他缺乏作为一个朋友应有的、基本的“我相信你”的立场。
总结
总而言之,人物对于朋友的态度是负面且缺乏支持的。他更像一个充满怀疑的调查员,而不是一个可以倾诉和依赖的伙伴。这种态度源于:
· 认知上的自我中心:坚信自己的经验是普适的真理。
· 情感上的共情缺失:无法或不愿深入理解朋友的情绪痛苦。
· 关系上的信任危机:对朋友的言辞和诚信抱有根本性的怀疑。
这种态度很可能不仅无法为朋友提供任何帮助,反而可能会加重朋友的心理负担,让她感到自己的痛苦不被最亲近的人所理解和相信。
№14 ☆☆☆捞妹不是我|b8566bab2025-11-18 08:57:40留言☆☆☆   来自陕西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回复此贴子

名字:
选择图案:
内容: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3000字,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1024*1024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
图片链接:
(贴图规则)


返回上层 管理 返回本版块首页返回交流区首页返回主页

 

只看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