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晋江论坛网友交流区网友留言区
主题:当代年轻人是否越来越需要故乡 [19]
收藏该贴
已收藏
只看楼主
当代年轻人是否越来越需要故乡,你们的看法是什么,哪一方的见解都可以
№0 ☆☆☆辩论赛求助|d57575a9 2025-10-11 00:22:49留言☆☆☆   来自河南 加书签 投诉 不再看TA

感觉会越来越不需要
现在需要也只是因为故乡的亲人
但等父母辈老去,跟故乡的联系就会越来越淡
№1 ☆☆☆lIlIIIIl|b1fe698e2025-10-11 00:26:50留言☆☆☆   来自云南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感觉会越来越不需要
现在需要也只是因为故乡的亲人
但等父母辈老去,跟故乡的联系就会越来越淡
№1 ☆☆☆lIlIIIIl|b1fe698e于2025-10-11 00:26:50留言☆☆☆

我们抽到的是正方,当代年轻人越来越需要故乡,讨论了两天什么也没讨论出来,定义搞得很抽象,对故乡的定义还没有磨出来,想着先提论点,从论点角度完善一下定义,提出的论点全被吵回去了,脑子已混乱
№2 ☆☆☆辩论赛求助|d57575a92025-10-11 00:32:36留言☆☆☆   来自河南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不需要了,自己在的地方就是家吧,尤其我女生更不需要了,我家不是我的家
№3 ☆☆☆我想不到名字|b1f29dfd2025-10-11 00:44:03留言☆☆☆   来自江西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一个能回去的地方,一个要回去的地方,常年在外一想到就能定心的地方
一看到这个题又翻出我的南方来听了
№4 ☆☆☆CNS何时有|75bee0d12025-10-11 00:49:27留言☆☆☆   来自北京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得看你怎么去定义家乡
№5 ☆☆☆笙笙入耳|b09b6d022025-10-11 00:50:08留言☆☆☆   来自北京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我自己是出来工作之后才有了故乡的概念,可能是因为对工作的城市还没什么归属感,现在上网看到家乡的夸夸贴都会自豪,回家下高铁出站的时候看到出口写的欢迎回家会很感动,有一种终于到了自己地盘的委屈。
№6 ☆☆☆我们的世界会好的|0db96ca52025-10-11 00:55:07留言☆☆☆   来自湖北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如果没有故乡我会不知道要去哪,没有了起点我就不知道自己走出了多远
№7 ☆☆☆CNS何时有|75bee0d12025-10-11 00:58:17留言☆☆☆   来自北京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回不去的叫故乡,不想回去的叫老家,扎根不走的就是顾家了,谈不上故字
№8 ☆☆☆金岩石|7c7902f72025-10-11 01:06:52留言☆☆☆   来自广东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试试从“年轻人过于繁忙劳累内卷,需要一个慢节奏的、熟悉的、代表着假期和家人的地方放松”解释?什么灵魂的安宁。
不过我不回老家,也没有故乡。
№9 ☆☆☆我是不是兔子|5b12ef3b2025-10-11 01:13:55留言☆☆☆   来自河南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什么时代发展太快,年轻人像海里随波逐流的一片落叶,迷茫无措,需要一个固定的可以停靠的港口休息,思考自身价值和梦想,规划人生,什么的。
№10 ☆☆☆我是不是兔子|5b12ef3b2025-10-11 01:16:29留言☆☆☆   来自河南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需要一个心灵寄托。故乡对我们而言,是一个承载了童年美好回忆的地方,正是一个合适的心灵寄托。
№11 ☆☆☆啊对对对对对|40cf1a112025-10-11 02:39:55留言☆☆☆   来自北京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现在哪还有故乡,离开现在的环境大部分人最想念的应该是手机()
№12 ☆☆☆呃呃呃呃呃呃1111|23d87e002025-10-11 02:48:57留言☆☆☆   来自浙江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首先明确故乡不等于老家的概念。
故乡本义是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那“需不需要”一说也就无从谈起,因为在此释义下“故乡”是一定客观存在的,而非被讨论的需要与否的“可去除”状态。
其次,阐明“故乡”在本文中的
№13 ☆☆☆在逃懒蛋|b766cea02025-10-11 04:15:45留言☆☆☆   来自广东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首先明确故乡不等于老家的概念。
故乡本义是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那“需不需要”一说也就无从谈起,因为在此释义下“故乡”是一定客观存在的,而非被讨论的需要与否的“可去除”状态。
其次,阐明“故乡”在本文中的
№13 ☆☆☆在逃懒蛋|b766cea0于2025-10-11 04:15:45留言☆☆☆

握草我打了好长一串没啦?!
№14 ☆☆☆在逃懒蛋|b766cea02025-10-11 04:17:43留言☆☆☆   来自广东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首先明确故乡不等于老家的概念。
故乡本义是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那“需不需要”一说也就无从谈起,因为在此释义下“故乡”是一定客观存在的,而非被讨论的需要与否的“可去除”状态。
其次,阐明“故乡”在本文中的
№13 ☆☆☆在逃懒蛋|b766cea0于2025-10-11 04:15:45留言☆☆☆

可能涉及蒸纸敏感,长评可能会没,题主如果需要可以找我补
№17 ☆☆☆在逃懒蛋|b766cea02025-10-11 04:58:39留言☆☆☆   来自广东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首先明确故乡不等于老家的概念。
故乡本义是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那“需不需要”一说也就无从谈起,因为在此释义下“故乡”是一定客观存在的,而非被讨论的需要与否的“可去除”状态。
其次,阐明“故乡”在本文中的真正含义及引申义:故乡是承载人们精神寄托的地方,是人们精神的锚点,故乡为人们的精神健康提供支撑,为人们提供精神上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这种支撑并不依靠物质财产带来的保障,无需祖辈留下的房产,而是一种精神的庇佑,让人感到亲切,熟悉或是希望、理想等等一切可以称之为信念、是动力或是依靠的东西。
(论证可以运用电影《黄金时代》中的台词“那些我将要去的地方,都是我素未谋面的故乡;那些我将要见的人都会成为我的朋友。”此处的故乡很明显,并非其原意,而是承载人期望的地方)
然后解题。我们首先要论证年轻人需要故乡,其次是年轻人越来越需要故乡。后者比之前者程度加深,需求性更强。也就是说,故乡对年轻人的重要性在上升。
首先,论证需要。
当人们精神情绪遭受挑战,会迫切的需要“故乡”来安放他们埋藏心底,最深刻,最不愿面对或是当下无法处理、无法应对的情感。(还可以有方面,如“人如果失去了精神的锚点会如何”等等假设,比如文化传承对国家建设的作用,人可以成为地图上迁移的流民,但不能成为精神图景中流离失所的难民。)
其次论证“越来越”需要。
试问,人们在什么时候会希望安于一隅,人们在什么时候会希望龟缩港湾,人们在什么时候最希望感到亲切、熟悉、安全?当然是当然感到困难、棘手、麻烦等一切无法承受的时刻。人们的精神情绪遭受挑战,会迫切的需要“故乡”来安放他们埋藏心底,最深刻,最不愿面对或是当下无法处理、无法应对的情感。
那么人又在什么时候会遭遇精神上的挑战?
精神的挑战无不来自现实的施压。
这时候就要论证当下社会的现实情况之严峻。
从个人方面可以谈论当下社会最直白的趋势,如就业压力,经济走势,学历编制等等。
宏观方面可以谈论极端天气、环境恶化、战争隐患,和平不再……(ba yi冲突下,Palestine年轻人们越来越需要故乡的寄托……)
还有其他的,比如说religious culture多元文化的冲突(二次元和传统观念等等,不婚主义……),社会伦理道德扭曲(体现在离婚率、犯罪率)等等条件。
在恶劣的现实条件下,年轻人们的精神问题愈发严重,也就越发需要故乡的存在。(列举抑郁症、焦虑症、双向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患病率数据,还有这些精神疾病,为大众所熟知的程度加深,相关精神医院设立数量增多等等)
简单来说,就是要说明在社会大环境越来越恶劣的情况下,年轻人遭受的压力面临的现实环境会越来越严重,这就导致了年轻人的精神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因此越来越需要“故乡”。
一个单一论证思路,希望对你有帮助~
注意,这很不严谨,只是脑子里一下出来的方法,没有查证过数据也没有复盘过逻辑。
№18 ☆☆☆在逃懒蛋|b766cea02025-10-11 05:02:17留言☆☆☆   来自广东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首先明确故乡不等于老家的概念。
故乡本义是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那“需不需要”一说也就无从谈起,因为在此释义下“故乡”是一定客观存在的,而非被讨论的需要与否的“可去除”状态。
其次,阐明“故乡”在本文中的真正含义及引申义:故乡是承载人们精神寄托的地方,是人们精神的锚点,故乡为人们的精神健康提供支撑,为人们提供精神上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这种支撑并不依靠物质财产带来的保障,无需祖辈留下的房产,而是一种精神的庇佑,让人感到亲切,熟悉或是希望、理想等等一切可以称之为信念、是动力或是依靠的东西。
(论证可以运用电影《黄金时代》中的台词“那些我将要去的地方,都是我素未谋面的故乡;那些我将要见的人都会成为我的朋友。”此处的故乡很明显,并非其原意,而是承载人期望的地方)
然后解题。我们首先要论证年轻人需要故乡,其次是年轻人越来越需要故乡。后者比之前者程度加深,需求性更强。也就是说,故乡对年轻人的重要性在上升。
首先,论证需要。
当人们精神情绪遭受挑战,会迫切的需要“故乡”来安放他们埋藏心底,最深刻,最不愿面对或是当下无法处理、无法应对的情感。(还可以有方面,如“人如果失去了精神的锚点会如何”等等假设,比如文化传承对国家建设的作用,人可以成为地图上迁移的流民,但不能成为精神图景中流离失所的难民。)
其次论证“越来越”需要。
试问,人们在什么时候会希望安于一隅,人们在什么时候会希望龟缩港湾,人们在什么时候最希望感到亲切、熟悉、安全?当然是当然感到困难、棘手、麻烦等一切无法承受的时刻。人们的精神情绪遭受挑战,会迫切的需要“故乡”来安放他们埋藏心底,最深刻,最不愿面对或是当下无法处理、无法应对的情感。
那么人又在什么时候会遭遇精神上的挑战?
精神的挑战无不来自现实的施压。
这时候就要论证当下社会的现实情况之严峻。
从个人方面可以谈论当下社会最直白的趋势,如就业压力,经济走势,学历编制等等。
宏观方面可以谈论极端天气、环境恶化、战争隐患,和平不再……(ba yi冲突下,Palestine年轻人们越来越需要故乡的寄托……)
还有其他的,比如说religious culture多元文化的冲突(二次元和传统观念等等,不婚主义……),社会伦理道德扭曲(体现在离婚率、犯罪率)等等条件。
在恶劣的现实条件下,年轻人们的精神问题愈发严重,也就越发需要故乡的存在。(列举抑郁症、焦虑症、双向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患病率数据,还有这些精神疾病,为大众所熟知的程度加深,相关精神医院设立数量增多等等)
简单来说,就是要说明在社会大环境越来越恶劣的情况下,年轻人遭受的压力面临的现实环境会越来越严重,这就导致了年轻人的精神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因此越来越需要“故乡”。
一个单一论证思路,希望对你有帮助~
注意,这很不严谨,只是脑子里一下出来的方法,没有查证过数据也没有复盘过逻辑。
№18 ☆☆☆在逃懒蛋|b766cea0于2025-10-11 05:02:17留言☆☆☆

蒽这样应该行
№19 ☆☆☆在逃懒蛋|b766cea02025-10-11 05:04:41留言☆☆☆   来自广东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回复此贴子

名字:
选择图案:
内容: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3000字,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1024*1024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
图片链接:
(贴图规则)


返回上层 管理 返回本版块首页返回交流区首页返回主页

 

只看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