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论坛
→
网友交流区
→
碧水江汀
主题:关于AI辅助写作使用、判定的试运行公告
[326]
收藏该贴
已收藏
取消只看楼主
只看楼主
触发了您设置的屏蔽词和不再看TA,当前页面已为您屏蔽共
0
层
【木苏里《某某》成功签约衍生品】
关于AI辅助写作使用、判定的试运行公告
历史的车轮来得比我想像中还快,23年底我还在呼吁大家警惕AI的冲击,努力提高创意度,放弃叠热梗和拼字数,因为这两项,人类都比不过AI。没想到仅仅一年多一点,就已经收到了晋江上有作者疑似使用AI的举报。
举报是不是真的?判定的标准是什么?一系列问题冒出来,似乎考虑过,但又不成体系也未与他人沟通,于是整个春节,我的时间都用来和AI对话-查资料-对话-查资料,当然还有无穷尽地等待刷新。节后复工再和编辑们碰撞了一下,思路逐渐清晰。
一、原创性的界定
AI写作辅助还是新生事物,学术探讨不充分,法律规定不完善,因此我们暂时把它放到与原创违规相似的事件去规范。按照写作辅助的角度不同,分为文字型辅助、创意型辅助。
其中文字型辅助,按程度的不同,分为校对级别、描写级别、叙事级别。
校对级别是指仅在作者已经写出来的文字里指出或帮忙改正错字、错词、语法错误、错知识点等不涉及创作的常规问题。
描写级别是指对作者已经写出来的文字加以润色,添加环境、衣着、心境等描写,以及令语句之间更加润滑的辅助性描写,不涉及故事的情节推进。
叙事级别是指故事的情节推进全部由AI产生。
创意型辅助,按程度不同,分为要素级别、粗纲级别、细纲级别。
要素级别是指文章的个别要素由AI生成。如文章名、角色名、功夫名、人设等一些零散的点,不涉及具体的故事情节。
粗纲级别是指简单的人物关系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两句话可以概括的故事情节,如“残疾王爷错被传说中的风流魔女抓走,两个人逐渐解除误会、增进了解,最后携手剿灭了设计这一切的真正大反派,最后有情人终得眷属。”粗纲不涉及一个故事必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这记叙文七要素或七要素中的一部分。
细纲级别是指AI创作的部分包括了记叙文七要素或七要素中的一部分。
在这个基础认知上,为了能让AI在提升效率领域发挥作用,又不影响人作为写作主体的原创性,我们暂定文字型辅助-校对级别、创意型辅助-要素级别、创意型辅助-粗纲级别,可以使用AI,超过这三种范围的情况的,已经开始影响原创性了,因此不可以使用AI。
二、是否使用了AI的界定
这是远比原创性界定更难的问题。目前暴露出来的基本都是不小心没删干净而留下的其实也不算铁的所谓铁证。这几天反复测试各大AI鉴定软件,都不能做到十分一致。拿一篇绝对没问题的文去测,有时候会出现“100%属于AI写作”的结论。但去掉几句话再测可能又变成了0%。漏网率高还不太可怕,可怕的是冤枉率如果高了,会有一系列的衍生问题出现,甚至包括法律问题。因此,为了谨慎起见,我们暂时这样规定:
如果有所谓“铁证”的,即在内容里没有删干净留下了AI印迹的,用户可以拿着截图和问题章的地址来举报,AI印迹里的字样明确了属于哪种文字型辅助,就按哪种界定。如果作者觉得自己被冤枉了(完全无辜或级别不对),作者拿着跑AI之前的原稿、与AI的对话过程,对话后的输出稿来自证自己究竟属于哪个级别的辅助应用。跑AI之前的最后一版原稿在这里相当重要,大家以后一定要注意保存。与AI对话的过程AI软件不一定能长期保留,也要尽量人工保存起来。如果用了AI被举报,自证的证据又灭失,那是非常麻烦的事情。
如果文内没有AI印迹,但用户又高度怀疑是AI写作,用户可以把章节内容自己过AI鉴定软件,如果AI鉴定软件输出了超过60%的可疑度,可以带着截图和问题章举报。本站收到举报也会跑一些AI鉴定软件,如果跑不出反例,则按文字辅助-叙事级别判定。如果跑出至少一个反例,则该条举报证据无效。
为避免捕风捉影恶意举报,没有AI印迹的举报,仅限于2024年1月1日 之后发表的文章。如果举报失败,该账号需要至少间隔一个月才能再举报,同一篇文章如果被同一个账号举报失败三次,该账号不可以再举报该文。如果同一篇文章被鉴AI失败超过六次,则该 文不再接受鉴AI举报。
如果作者是在允许范围内用过AI软件,可提供自己与AI的聊天记录及输入AI前的最后一版稿以及AI输出的第一版稿来自证。完全没有用过AI软件,根本没有聊天记录但又被软件判定是AI写作的作者,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好,发上来大家一起继续探讨,同时先运行一段时间看看有没有技术上的进步再说了。毕竟我曾向deepseek提交过一首完全原创的诗,deepseek用四种算法向我证明是AI写的~~
三、罚则
如果作品存在超出允许范围的AI辅助写作情形,处以锁章、黄牌一个月、永久禁榜(含人工榜和自然榜),如问题作品为V文,同步退还问题章节所有订阅,且该章节至少需回退至过AI前的原始稿件才可以解锁。
如作者在任何场合自述自己某部作品有经过AI辅助写作,其辅助范围已超过网站认定的合理范围,网站均可适用简易程序直接判定该作品涉及AI写作违规,并适用AI辅助写作的罚则处理。
因为有太多的技术限制,初次对AI辅助写作做了规范,咱们先用用看,过一个阶段有可以修正的再修正。举报相关的系统功能将尽快上线。
附:几段和AI的对话节录,部分是本规定制定时的参考。
1、文字阅读市场逐渐被视频市场挤占,未来会基本消失吗?新生代会变得只看视频不看文字吗?
文字阅读有不可替代性,文字阅读市场不会消亡,而是收缩至高价值领域(教育、法律、文学创作),同时与视频形成互补生态 。
2、那定位在娱乐性的作者会大面积失业吗?
失业潮集中在底层,依赖套路化生产的写手将被AI替代但创意阶层持续增值,顶级娱乐作者收入不降反升,因其作品具备“抗AI复制性”(如《三体》的科幻哲学深度)。
3、AI辅助创作中,人类原创的底线在哪里?
a)法律底线:版权归属的临界点
法律认可的原创性要求作品体现“作者智力创造”,AI仅能作为工具。若AI生成内容占比过高(如情节框架、核心人设均来自AI),作品可能丧失版权保护。
案例:美国版权局明确拒绝为纯AI生成图像授予版权,但人类深度修改后可申请。
AI贡献需被声明:
如欧盟《AI法案》草案要求标注AI生成内容,避免“伪人类创作”误导受众。
训练数据的合法性:
使用受版权保护数据训练的AI模型(如Midjourney模仿艺术家风格),可能引发侵权争议,需人类作者确保合规。
b)伦理底线:创作主权的守卫
内容价值观把控:
AI可能输出偏见、暴力或虚假信息(如捏造历史细节),人类需对内容的社会影响负责。
例:小说中涉及种族议题的描写,必须由人类作者审核修正AI生成文本。
警惕AI依赖综合征:
若过度使用AI完成世界观架构、人物弧光等核心创作环节,人类将退化为“提示词输入员”,导致创作能力退化。
保留“不可预测性”:
人类灵感的随机性与冒险精神(如《百年孤独》的魔幻设定)是AI基于概率的生成无法替代的。
c)实践底线:人机协同的分工原则
核心创意(主题、人设)必须由人类发起并控制,AI可提供灵感拓展,但不可替代决策
内容生成(情节、对话)人类需修改至少30%以注入个性,AI可生成初稿,但需人类重构逻辑与情感脉络
风格化(文风、美学)人类需定义风格基准并持续校正,AI可模仿既有风格,但不可机械复制
行业共识性标准(以网文创作为例)
初级底线:人类需提供完整故事大纲与关键情节转折点,AI仅填充细节描述。
高级底线:AI生成内容占比不超过40%,且人类需对角色动机、主题隐喻进行深度重构。
红线:直接复制AI输出的连贯文本(如整章内容)且未实质性修改,视为非原创。
d)文化底线:人文精神的不可消解
AI无法回答“为何创作”:
人类通过创作探索存在意义(如加缪的荒诞哲学),而AI仅执行指令,无自我表达诉求。
对抗算法异化的堡垒:
保留非功利性创作(如实验文学),防止内容生产全面沦为流量游戏。
e)未来底线:动态校准的技术契约
AI参与度分级标签:
类似电影分级,标注“AI辅助度”(如A1级:人类原创;A3级:AI生成+人工润色)。
溯源技术强制应用:
区块链记录创作过程,验证人类贡献占比。
“50/50原则”:
商业化作品中,人类创意投入需至少占总价值的50%(以时 间、决策权重等指标衡量)。
反替代性条款:
禁止AI完全模仿特定人类作者的风格并用于竞争(如训练“虚拟东野圭吾”写推理小说)。
№0
☆☆☆
iceheart
|
d21c2497
☆
于
2025-02-17 20:38:40留言
☆☆☆
来自北京
加书签
投诉
不再看TA
登入
后查看更多回贴
回复此贴子
名字:
选择图案:
内容: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3000字,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1024*1024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
引用:
验证码
换一张
图片链接:
(贴图规则)
加一张
(图片类型支持jpg、png、gif,大小限150K以内,图片宽度不大于1024)
管理
返回本版块首页
←
返回交流区首页
←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