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晋江论坛网友交流区四面无风
主题:《迷行》,关于玉蝉 [9]
收藏该贴
已收藏
只看楼主
当时看迷行,菏衣受伤又失忆回来的第一天晚上,无风说雕刻了很多的玉蝉打算放在菏衣的嘴里。我就很不理解,今天看了古玩宝斋的一篇文章,才知道是怎么回事。来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古人非常注重玉蝉,生以为佩,死以为琀。生者佩蝉,有清雅自重,比廉之意。死者含玉蝉,表示其肉身虽死,但只是外壳脱离尘世,心灵未死。不过是像蝉蜕变的过程一样,能够再生,复活。玉蝉通常是2厘米左右,略做写实手法而成,那表面的羽翅仅做象征性的线刻。全身呈五角形。

我以前学理科,现在也不学古文,古文不是很好,想来可能有人跟我一样,所以拿这里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定柔的古文功底真是很很厉害啊……
№0 ☆☆☆阿里 2004-11-23 14:11:01留言☆☆☆  加书签 不再看TA


谢谢阿里分享~~~
 
我也找了一些.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嘻嘻
*****
没有兴趣的就当我发病吧 .汗...
 
含玉
    古玉器名。“含”亦作“晗”,有的书上还称“押舌”。古时入殓时放在死者口中玉。《周礼·天宫·天府》:“大丧共(供)含玉。”大丧,指皇帝丧。其余则有含壁、含珠、含瑁、含米、含贝等,因死者身份不同而有所区别。含玉,多为蝉形,故又称“玉蝉”。考古发现,早在殷商时,死者口中就含有贝。据记载,春秋时代死者口中含的是“珠玉”。河南洛阳中州路816号西周墓,在死者口中发现一件带孔的蝉形玉。玉蝉作为含玉,在汉墓中发现较多。
 
玉蝉
    古玉器名。古代含在死者口中的葬玉,因多刻为蝉形,故名“玉蝉”。据徐广称:“蝉,取其清高,饮露不食,”《史记·屈原传》:“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污垢。”《说文》:“蜕,蛇蝉所解皮也。”是知,玉含作蝉形,似是借蝉的生理习性赋予死者特定的意义,意即人死后,不食和饮露,脱胎于浊秽污垢之外,不沾污泥浊水,这是战国以来死者含玉蝉的用意。
 
玉 蝉
    
  蝉形玉器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商代至战国墓葬中常有出土,此时的玉蝉大多是悬挂佩戴用的装饰品。玉蝉作葬玉中的口晗,最早见于考古发掘的河南洛阳中州路 816号西周早期墓,其后未见流行,直至汉代才发展成为普遍的习俗并一直持续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商周玉蝉用于日常佩戴,形制古朴,雕刻粗放。所用玉材质地欠佳,多为半石质。蝉头眼大,身翼窄小成细长倒梯形;头部中央有孔,用来穿绳。蝉身用简单的阴线刻划象征身体部位。汉代玉蝉除少数尺寸略大,头上有穿孔的属佩饰玉外,基本上都是用作口晗的葬玉。两汉玉蝉用新疆白玉,青玉雕成,质地很好。蝉身雕成正菱形,形象简明概括,头翼腹用粗阴线刻划,寥寥数刀即成。蝉背部双翼左右对称,如肺叶状。汉代玉蝉造型规整,变化较少。南北朝时,玉蝉仍沿汉制,此时由于战乱影响,玉料来源困难,玉蝉多数用滑石刻成,细部写实味道加重,同汉代相比显得更为逼真。东晋以后几乎见不到玉蝉了,宋代仿古风气盛行,当然玉蝉也不例外。宋代以后的蝉多作为佩饰。明代玉蝉有薄片状和圆雕两种,多用粉皮青玉制作。明代玉蝉的纹饰线条雕工又粗又深,双翅雕得较薄,腹部厚;翅膀不光有脉纹,还有无数的小圆点,好似透明的一般;蝉腿有许多细小的腿毛,这是明代常用的做法,阴线刻得很密。在蝉的反面采用单撤刀法,使两翅与腹部分开,两翼张开,腹部凸起,增加立体感。腹部的皮纹从颈部开始,而前几个时代玉蝉的皮纹都是在腹部的下半部分才有。清代玉蝉也有圆身蝉和片状蝉。清代玉蝉是写真手法与仿古纹饰同用,用料讲究,纹饰分布稀疏明朗,线条多用阳纹线来雕刻,这是清代的特征。清代后期开始造假,民国时更为盛行。
 
 
白玉蝉 明 高6.5厘米 如图
№1 ☆☆☆p2004-11-23 16:48:25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看这些考据也是看三迷的快乐
№2 ☆☆☆小雪2004-11-23 18:42:49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en,多谢两位
№3 ☆☆☆garb2004-11-24 04:10:05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谢谢阿p, 我就好喜欢玉蝉的....嘻嘻....写的那段时间还去看过一个中国的玉器展览咧...古制天子含玉,诸侯含珠,大夫士含贝...
№4 ☆☆☆定柔2004-11-24 10:01:37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汗~!死人口里面的东西啊~同学还送了一个这玩意给我~我就把它拿一根绳子吊在胸口了~!寒啊!
№5 ☆☆☆甜甜~2004-11-24 16:38:56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谢谢......
№6 ☆☆☆永开富贵2005-01-22 11:57:29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回甜甜,生者佩蝉,有清雅自重,比廉之意。也不只是死人口里的东西了。
№7 ☆☆☆阿里2005-02-01 10:13:16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印象里玉蝉都是古代有钱人家才有的陪葬
古人对玉的执着偏爱让我很是羡慕,即使绝交也都会送玉玦(jue),很温婉的做法
曾经也很坚持的带了一只纯白的玉镯,可惜,不到2月便磕碎了,心痛死了。。。。
№8 ☆☆☆北堂凌2005-02-01 17:44:27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古代以玉為身份象征。
 
我則更加喜歡武夷山的木鐲,曾買了些帶回家,剛戴了一年不到,一次意外,被我家的小狗咬成得粉碎。55
№9 ☆☆☆迷糊2005-03-23 00:37:07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回复此贴子

名字:
选择图案:
内容: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5000字,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1024*1024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
图片链接:
(贴图规则)


返回上层 管理 返回本版块首页返回交流区首页返回主页

 

只看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