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晋江论坛网友交流区不夜庄园
主题:也转,我们的农村(二) 赤贫,无法回避 [18]
收藏该贴
已收藏
只看楼主
看了香泉MM转的农村贴,怅然

也转一个我非常敬重的朋友发的帖子


1,雪色中的村庄
拍下这张照片的时候,已是04年4月中,在南方开始转热的时候,这里依然雪花飘扬。


№0 ☆☆☆荷沅 2005-06-02 18:01:24留言☆☆☆  加书签 不再看TA

2、雪融后的真实
雪融了,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房子,全村,没有砖瓦房。。。。。。
 

 
 
3、我们不是乞丐
这仅是一个村的两名普通农户,不要奇怪,他们不习惯穿鞋子,或者说,他们根本没有鞋子。。。。。。
 

 
 
4、家
这是在某知名风景区附近一个村落农户的家。左边地上铺着的,就是农户的床。。。。。。
 
 

 
5、不得已的取暖
不得已的取暖。。。。。。
 
 

 
6、因为,我们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上课
一个学校两个班,没有一张课桌椅。学生们或坐或蹲。门外,大雪纷纷,房里,飘着小雪。
 

 
 
7、牵手相扶
村里是没有水的,水得要去到山腰里舀。拍下这张照片的时候,小男孩正在小心翼翼的拉着妈妈的手,一步一步朝前挪。
 

 
8、解决温饱问题是一项伟大的社会工程
一条醒目的标语,刷在去乡里的路上,无言,惊心的提醒。
 

№1 ☆☆☆荷沅2005-06-02 18:07:39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陆非
温饱型网友
 
 
注册时间: 1970-01-01
文章: 113
来自: 魂居西藏 漂泊四方
 发表于: 2004-07-11 13:34:45    文章主题:    
 
--------------------------------------------------------------------------------
  
关于第五、六张照片说明。
  
那是某县一个行政村的小学,两个班,一堵土墙把一座土胚房隔成两个小房子,成了两个年级。房屋顶上用木板盖着,露出一道又一道大大小小的空缝。今年春第一次去的时候,正在下雪,门外在飘着雪花,教室里也在落着小雪。老师站着讲课,而那些孩子们,冒着雪,或蹲或坐,专心致志的听着。
  
就在一个教室的偏角处,还有几名孩子挤着蹲在一起,共用一册课本,大声的朗读着。
  
第一次去学校时,因为下雪,天气不好,拍的效果过差而删除。等到第二次进学校的时候,才重新补拍下来,在后来的一次义工研讨会上,我的同事把这张照片取名为“不得已的取暖”。
  
不得已的取暖......
_________________
梦已消逝 在遥远的过去
颜色已褪尽 成为梦中的记忆
所留下的是
将燃烧的热情谱成忧伤的旋律
№2 ☆☆☆荷沅2005-06-02 18:08:40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拍摄者陆非这两年一直在四川云南一带作全职义工。下面是他写的一篇文
 
 
惟有悲哀,深埋心底。
 
有朋友出于好意转载这个贴子和图片,非常感谢。但因为这个贴子写得比较感性,也只发在LOH,所以请转载时用另一个贴子吧。
文字http://www.tianyaclub.com/New/PublicForum/Content.asp?idWriter=0&Key=0&strItem=no01&idArticle=107400&flag=1
 
图片http://www.tianyaclub.com/New/PublicForum/Content.asp?idWriter=0&Key=0&strItem=travel&idArticle=27197&flag=1
 
同时,也请转载时附上这一段说明,谢谢。
感谢大家的关注,有几点需要说明的是
一、不希望本贴成为抨击政府或成为网友发泄对政府不满的贴子,这不是我的本意。在网络上发布这些文字和图片,我犹豫过很久,最终还是决定发布出来,我希望的是通过这些文字和图片,能让更多人看到那些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村庄缩影,了解一个真实、贫困的农村。能够引起对西部贫困农村的重视,有更多的关注和投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通过我们自身的行动,帮助到那些仍处于极度困难的农户,而不是在口头发泄自己的不满。
 
二、这些照片不是在同个地方,同个时间拍摄的。我仅是把近几个月拍的部分照片选辑整理成第二组的农村摄影。不写明具体地址和拍摄地点,是因为暂时我还不能全部公开。我不想因此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对那些农户的未来造成不良影响。也请予谅解。因为担心这些照片被用于不良用途,所以我在每张照片都注明了名称。敬请需要转载的网友,尽量完整的转载这几张照片,同时不要去除相关的文字说明,不要转载在国外网站,谢谢。
 
三、农村二里面的照片,总体来说不会是特别多,在全国的范围内更不成比例,可以说是极少数。但放入到具体的地区里,也不会是个别。和农村二里相似,甚至比那更穷的地方,也还有。比如在有的县,尚有乡一级的不通路或不完全通公路(一下雨车就走不了,每年有几个月要断路),行政村不通路的地方就更多了。但这些地方大都是在比较偏远的地方,有的处于两省或三省交界,自古以来就是所谓的夷蛮之地,很少有外人进入到那些地方,那里的贫困程度可想而知。
 
四、因为我拍摄到的这些具体地点,都已经开始有民间团体介入。虽然他们做的不多,一些事情还不能马上做,但对那些地方来说,多少都有了一些希望。如果不出意外,今年9月前,照片上的孩子们都能用上课桌椅了,M村也已经有一个机构启动赈粮计划,为该村发放粮食。其它的一些项目也会陆续启动,这也是我为什么觉得可以暂时不公开这些拍摄地点的原因之一。
 
五、请媒体记者朋友不要把关注力放在我的身上,在照片发布至今已经有网友表示对我的经历感兴趣。但很抱歉,陆非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接受任何采访的意愿和想法。如果你们有时间,请把视线投入到西部的贫困山区,那里更需要你们,谢谢。
 
陆非 2004/7
 
-------------------------------------------------------
唯有悲哀,深埋心底
 
现在凌晨五点三十分,赶完了一份方案,晕晕沉沉的却没有睡意,还是想写些什么。
 
六月份,我提出在一些极贫的山村,已经有农户断粮的时候,还有一些网友不相信是真的。那时,我根本没有意识到,六月份说断粮,已经晚了。
 
在这里,有必要再介绍一下该村的背景。
 
M村是一个少数民族行政村,位于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山上。有三个村组,均不通水、电、路。从乡上到最近的村组,约有12公里,单程徒步3个小时左右。
 
2001年至今,因为气候环境突变,年年霜灾,雨灾,雪灾不断,致使作物产量低产绝产,农户因此每年不得不通过民间借贷的方式购买粮食,为此负上沉重的债务。
 
六月份因另一个项目的原因,了解到一些大概情况。七月初,再上山做专门的调查,统计的数据让我愈加沉重。
 
全村70多户,已经有超过一半的农户断了粮,最早的是从去年11月份后即已断粮,其它农户普遍的断粮时间在2月份至4月份。而接下去,在七月份开始的二十天内,又有十几户农户面临断粮的危机。
 
对于断粮的解决方法,通常是选择找亲戚借和民间借贷。其中民间借贷又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借钱,年息从50%至100%不等。一种是直接借粮食,在一年或半年之后,除了要还粮食之外,还需还和粮食等值的金额,或是还两倍所贷的粮食。如借100斤荞麦,在明年就需要还100斤荞麦和100元,或是250斤荞麦。
 
此外,不少农户也通过提前挖洋芋的方法来临时解决问题。M村的主要粮食作物为洋芋,在9月中左右才能收成。而因为粮食不够吃,在7月份,一些农户在洋芋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就去挖来吃,这又导致了洋芋的产量进一步降低,在坝子上亩产平均可以达到1500斤的洋芋,在山上,最高却只有七八百斤。
 
还有的农户,已经在吃圆根,那是一种可以做酸菜,喂牲口的野菜,却不能做为主食的作物。。。。。。
 
这几年,因为粮食不够吃借钱买粮食,已经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每年农户所获的收成,均需用于支付前一年所贷的贷款,因此粮食不够吃,又不得不继续借贷。今年2月,在M村一组,已经有一户农户因为还不起去年所贷的贷款,被扒掉房顶,至今全家挤在一间只有六七平方米的小屋中。
 
不知道怎么形容我看到那房子时的心情,只记得在记录时,手一直在发抖。现在想来,仍是在隐隐的作痛。
 
他们多少还算是幸运的,至少,已经开始有团体关注到他们,并且已经在行动,他们还有希望,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他们的生活会逐渐的过得好些。
 
只是,想起另一个村,想起另一位全家都死了的老人,想起仍有那么多的地方仍处于这种类似的状态,一种无能为力感愈加强烈。
 
一些东西,我知道,却不可能再说出来,惟有悲哀,深埋心底。
№3 ☆☆☆荷沅2005-06-02 18:17:02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原贴地址:http://www.lohcn.org/forum/viewtopic.php?t=23562&postdays=0&postorder=asc&start=0
 
№4 ☆☆☆荷沅2005-06-02 18:20:06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怎么才能帮到他们呢
№5 ☆☆☆112005-06-02 18:52:16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有些事情看着非常同情,但是鞭长莫及,所以关心还是从身边小事做起。我们身边很多民工,先给他们平等。偶尔旅游出去看见这种贫困现象,记得留下钱。我是这么想的。
№6 ☆☆☆ ane2005-06-02 19:01:14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唉,无能为力,每次看到这种事情,我的脑子都会转上半天想各种计划,但最后还是什么都不做。。基本上如此,当我回到城市,被生活搅进一个大漩涡。
 
。。。。
№7 ☆☆☆vivien2005-06-02 20:41:24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怎么才能帮到他们呢
  
  
☆☆☆11于2005-06-02 18:52:16留言☆☆☆ 
 
可以到转出这个帖子的论坛 希望之光看看
 
论坛地址:www.lohcn.org/forum
主页:www.lohcn.org
 
是一个给网友们提供一对一的资助信息的地方
网站发布的所有贫困儿童的资料。都是由国家级贫困县的团委,或学校提供的。每个孩子都经过希望之光的义工的入户实地调查,发布前也要通过有经验的义工组成的审核会审核。基本上发布出的资料失误率是比较小的。
 
一个小学生一学期的学费也就一百元。初中生二百左右。
 
或者有适合孩子们看的书的话,也可以捐出来。
 
很多农村的学校是没有图书室的。我去过的河南栾川一个村子里的学校,四个年级的学生,只有两个加起来超过一百三十岁的老教师,也没有任何图书
 
关于捐书。微笑图书室和OCEF(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在晋江做的满好的。
可以去她们那里看看
 
OCEF在晋江的一个宣传贴: http://bbs.jjwxc.net/showmsg.php?board=16&id=32445&msg=时尚·饕餮
 
OCEF虹桥论坛 http://www.ocef.org/cgi/l□□00/leoboard.cgi
 
微笑图书室 http://www.smilinglibrary.org/
№8 ☆☆☆荷沅2005-06-02 20:41:53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怎样才能真正解决这些地方的贫穷,只有想办法让他们找到更好的谋生手段。要整个社会都来真正关心他们,为他们找出路。
№9 ☆☆☆慕容梦雪2005-06-02 21:43:05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怎样才能真正解决这些地方的贫穷,只有想办法让他们找到更好的谋生手段。要整个社会都来真正关心他们,为他们找出路。  
  
☆☆☆慕容梦雪于2005-06-02 21:43:05留言☆☆☆ 
 
agree!
№10 ☆☆☆majia2005-06-03 01:48:50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看着这些,总令我想到权力、利益和虚伪!!!
 
我不想抨击政府,也很热爱自己所在的祖国,但每次听到这种种情况,不由地会想:我们的政府干什么去了? 我们又在干什么?
 
1、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在其位谋其政。官方机构普遍得不到信任,常有报道说某某捐款几年,最后发现收款人居然是村长什么的,或者穷孩子收到不到几分之一者云云。于是乎,民间团体纷纷出来,但是就象陆非所指出的,很多地方不通路,送东西进去运费等成本很高,象捐棉被什么的,几乎运费都与东西一样贵了。如果任何人捐的东西和钱都100%送达,官方的还可以说是有国家拨款,那么民间组织靠什么经费维持? 官方的尚不时出现侵吞捐款的报道,民间的谁来监督?!何不实在点,干脆标明: XX地区,捐物品需要另加邮费几何,捐钱能收到额达到多少百分比。至于这个邮费和百分比是否合理,可以接受大家的监督。
 
2、我们从小到大,环境和教育给我们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我们觉得做好事就该不留名,做好事就该贴钱贴精力贴时间,若帮朋友忙,要求回报是不应该的。但要知道,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能力做到这点,是,我说的是“能力”。 例如:我相信救助弱者的心大部分都有,但救助行为却少之又少。从反方面来说,未尝不是要求过高。义工要求贴钱贴时间贴精力,在我们现在的年龄,能做到的有几个人?所以我非常佩服陆非,能够做到这些真的很不容易,但我更希望看到网上出现一批把求助行为当成职业工作的人,她们可以要求工资要求报酬,但必须把工作做好,有了她们,中国的希望工程才会真的有希望。千万不要是一方面不好意思说报酬,另一方面把手伸到捐款里想方设法。。。
 
№12 ☆☆☆华芫2005-06-03 09:49:29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以前我上大学的时候,学校里有个王搏行动,有个很大的花名册,学生可以去认领一个贫困地区的小孩子,每年帮他们出学费,根据年级的不同,100到几百块不等,直接寄到小孩子家里,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有心的mm可以查查,能帮一个是一个。
№14 ☆☆☆deb2005-06-03 10:35:58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大家可能不知道边远地方的财政,真的是很可怜.所以造就了贪官,造就了恶性循环.
№15 ☆☆☆jun2005-06-03 11:45:26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jun于2005-06-03 11:45:26留言☆☆☆ 
对,很多地方的财政收入很低,一个地级市的可能不及东部一个镇的收入.但官员却很多,三个人养一个.可想而知
№16 ☆☆☆YESE2005-06-03 16:17:02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我在天涯认捐了一个,一年三百,感觉应该落到实人的,所以,一路继续吧~~~
№17 ☆☆☆幽若2005-06-03 18:05:54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http://www.weiquan.org.cn/
大家有空去这个网站看看吧,由李昌平等人主办,上面的文章很有深度,也很发人深省。农民问题始终都是中国最大的问题。
№18 ☆☆☆112005-06-03 23:26:38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回复此贴子

名字:
选择图案:
内容: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5000字,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1024*1024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
图片链接:
(贴图规则)


返回上层 管理 返回本版块首页返回交流区首页返回主页

 

只看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