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晋江论坛网友交流区晋江影视区
主题:胡乱写写从《武王伐纣平话》到《春秋列国志传》再到《封神演义》以至于影视版本的演变 [164]
收藏该贴
已收藏
只看楼主
首先声明,《封神》电影我其实还没看,所以真的不是电影胫骨,只是最近在网上看了很多关于电影的事情,引起了兴趣,想了解一下封神故事的源流演变,所以极快的把《武王伐纣平话》和《春秋列国志传》前十回翻了一遍,《封神演义》是我以前看过的,对比下来挺有意思
时间顺序是这样的:武王伐纣平话是最早的宋元话本。春秋列国志传是明朝小说,前十回写武王伐纣故事。一般认为春秋列国志传早于封神演义,封神演义参考了这两本书以及当时流传的许多神话人物故事
(怕抽楼,所以做了编号,这样抽掉哪楼我能知道)
№0 ☆☆☆O00O00OooQ|2b776e08 2023-08-09 14:50:32留言☆☆☆   来自天津 加书签 投诉 不再看TA

fpb
首先声明,《封神》电影我其实还没看,所以真的不是电影胫骨,只是最近在网上看了很多关于电影的事情,引起了兴趣,想了解一下封神故事的源流演变,所以极快的把《武王伐纣平话》和《春秋列国志传》前十回翻了一遍,《封神演义》是我以前看过的,对比下来挺有意思
时间顺序是这样的:武王伐纣平话是最早的宋元话本。春秋列国志传是明朝小说,前十回写武王伐纣故事。一般认为春秋列国志传早于封神演义,封神演义参考了这两本书以及当时流传的许多神话人物故事
(怕抽楼,所以做了编号,这样抽掉哪楼我能知道)
№1 ☆☆☆O00O00OooQ|2b776e082023-08-09 14:50:46留言☆☆☆   来自天津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1、
《武王伐纣平话》一开头,写纣王去玉女观,对玉女的神像产生色心(我怀疑金庸写段誉和神像姐姐玉像,会不会就是参考了这里),梦中玉女对他说“请大王速去,恐遭谴谪”,纣王不肯走,玉女只得送他一条绶带,答应百日后相会。然而百日后玉女并没有来,于是纣王在民间海选美女,然后就是妲己被九尾狐附身剧情
值得一提的是平话里的苏护不但没有反对纣王,反而还挺高兴觉得我女儿可能要当王后
纣王发现妲己最像玉女,所以宠爱她。后来妲己出于嫉妒,教唆纣王打碎玉女神像,烧了庙宇
到了《春秋列国志传》里,没有玉女也没有女娲,就是纣王自己想要美女,苏护反抗纣王未果,被迫送女儿入朝,也是中途被九尾狐附身
看得出来,《封神演义》是结合了两本书的内容,得罪女神来源于平话,苏护反抗则来源于列国志
№2 ☆☆☆O00O00OooQ|2b776e082023-08-09 14:51:29留言☆☆☆   来自天津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2、
平话里的玉女地位没有女娲高,被调戏也没有发怒,只是有些无奈,至于后来的九尾狐也没说是玉女派去的
我觉得封神演义这里的修改还是蛮好的,突出了好色受天谴的主题,但完成女神任务的狐狸最后怎么处置是个难题,干了那么多坏事不杀不行,但杀了又被读者指责女神不公平,所以电影大概也是为了回避这个难题,干脆采取平话和列国志传的设定,狐狸压根就不是女神派去的
我看到网上有人说原著的妲己只是千年老狐,不是九尾狐,其实在平话和列国志里她的设定真的是九尾狐
№3 ☆☆☆O00O00OooQ|2b776e082023-08-09 14:52:59留言☆☆☆   来自天津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3、
平话里是一个叫许文素的人献宝剑,此人后来没再出现,因为后面又有云中子收雷震子为徒的情节,列国志传就做了一个合理修改,删除许文素改成云中子献木剑,
云中子的木剑被烧掉了,但平话里许文素献上的宝剑没有烧而是移入太庙,后来殷郊还特意去太庙拿剑要砍妲己(没砍成,结尾殷郊使用的又是板斧,不提剑的事情了)
№4 ☆☆☆O00O00OooQ|2b776e082023-08-09 14:59:34留言☆☆☆   来自天津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4、
平话和列国志都写文王途中遇上雷雨,一座古墓崩裂,露出一个女尸生出雷震子。封神演义作者大概觉得太可怕了,就改成一声雷响古墓边出现一个孩子
可封神演义作者倒也并非不敢写恐怖剧情,平话和列国志里姜皇后都是被纣王推下摘星楼摔死的,唯有封神演义改成又是挖眼又是烙手的
№5 ☆☆☆O00O00OooQ|2b776e082023-08-09 15:03:25留言☆☆☆   来自天津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顶顶
№6 ☆☆☆VICTORlA|a7d4e8672023-08-09 15:08:06留言☆☆☆   来自辽宁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摩多摩多
№7 ☆☆☆VICTORlA|a7d4e8672023-08-09 15:08:21留言☆☆☆   来自辽宁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楼主辛苦了
№8 ☆☆☆VICTORlA|a7d4e8672023-08-09 15:08:37留言☆☆☆   来自辽宁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5、
平话里黄飞虎的妻子被害,他立刻反商,儿子黄飞彪(只写了这个儿子,没有黄天化)劝他:爹,你是臣子,就算君王把我妈杀了,你也不能造反。黄飞虎大怒,当即就把儿子给斩了!
很震撼吧!这就是宋元话本和明清小说的区别,明清小说只有儿子要造反被爹追杀,哪有儿子因为要当忠臣被爹杀了而且作者还支持爹的……
后来到了列国志,作者毕竟是明朝人,大概不知道该怎么处理黄飞虎不惜杀了儿子也要给老婆报仇的剧情,跟明朝文人价值观相差太大了,干脆把黄飞虎剧情删了,奇怪的是后面历数纣王十大罪里面却又有调戏黄飞虎之妻这条,应该是没删干净
封神演义则折中处理,保留黄飞虎造反,但这反造的犹犹豫豫,心里压力很大,更没有杀掉反对造反的儿子这样的剧情
№9 ☆☆☆O00O00OooQ|2b776e082023-08-09 15:09:21留言☆☆☆   来自天津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6、
改动最大的是殷郊弑父,平话里殷郊名叫殷交,他被父王追杀后成为了西岐最主要的大将,最后攻入朝歌亲手杀了父王。整部平话里殷郊都是作为正面形象,从没有人说他不该弑父,因为民间话本不讲那么多zzzq,纣王这样的大恶人被儿子杀了,大快人心
列国志大概觉得弑父太重口了,而且史书记载纣王是自焚的,也该尊重历史,所以纣王结局还是自焚,殷郊只杀了妲己
到了演义里,殷郊的形象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变成帮助父王对抗西岐。大概按照演义作者的道德观,弑父是不可容忍的,哪怕父亲再坏也不行。
№10 ☆☆☆O00O00OooQ|2b776e082023-08-09 15:16:45留言☆☆☆   来自天津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7、
但前面两部书里殷郊都是帮西岐的,现在要反过来写也不容易,所以演义作者煞费苦心,给殷郊创造出来一个弟弟殷洪:意志薄弱、助纣为虐的是殷洪,而殷郊对抗西岐不是为了保父王,而是心疼弟弟被西岐所杀,打算先给弟弟报仇然后再对付父王
即使这样,殷郊殷洪的剧情依然高度雷同,属于失败的改编,我觉得还不如电视剧里改成两个王子一个助商一个助周,显得更有对比性
但今天的观众其实也不太能接受亲手弑父者成为正面主角,我记得电视剧里那个助周的王子也是设定为中途就死了,没有活到跟父王对战——别怪明朝作者,二十世纪的观众也同样无法接受平话里那种透着野蛮气息的简单道德观
№11 ☆☆☆O00O00OooQ|2b776e082023-08-09 15:18:15留言☆☆☆   来自天津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8、
平话里姜子牙不但是凡人,还有个老母亲,他母亲被纣王杀害,成为他对抗殷商的理由之一
列国志删除了姜母,只为大义而反商
演义里更是增加了姜子牙是昆仑山弟子、为封神大业完成天命等等设定
№12 ☆☆☆O00O00OooQ|2b776e082023-08-09 15:22:45留言☆☆☆   来自天津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所以电影是不是更偏向平话而不是演义?
№13 ☆☆☆子夜吴歌|d9a720172023-08-09 15:27:25留言☆☆☆   来自湖北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所以电影是不是更偏向平话而不是演义?
№13 ☆☆☆子夜吴歌|d9a72017于2023-08-09 15:27:25留言☆☆☆

电影啥都有
№14 ☆☆☆你最丑|f36e86f92023-08-09 15:30:36留言☆☆☆   来自河北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果然抽了一层,修改一下重发,加几个逗号隔开试试
6、
改动最大的是殷郊弑,父,平话里殷郊名叫殷交,他被父王追杀后成为了西岐最主要的大将,最后攻入朝歌亲手杀了父王。整部平话里殷郊都是作为正面形象,从没有人说他不该弑,父,因为民间话本不讲那么多zzzq,纣王这样的大恶人被儿子杀了,大快人心
列国志大概觉得弑,父太重,口了,而且史书记载纣王是自,焚的,也该尊重历史,所以纣王结局还是自,焚,殷郊只杀了妲己
到了演义里,殷郊的形象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变成帮助父王对抗西岐。大概按照演义作者的道德观,弑,父是不可容忍的,哪怕父亲再坏也不行。
№15 ☆☆☆O00O00OooQ|2b776e082023-08-09 15:30:40留言☆☆☆   来自天津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9、
平话里马氏和姜子牙离婚写的很简略
列国志里虽然写马氏不理解姜子牙,却没有写离婚,列国志的作者比较保守,一些子弑.父、父杀子、妻子抛弃丈夫、臣子反叛君王的剧情都被他删除了
演义的作者涉及君臣父子方面比列国志作者还要保守,但从小说家的视角,他喜欢马氏离婚后被打脸的爽文剧情,所以不但保留离婚,还添写了许多姜子牙婚后潦倒的描述,给这部小说增添了一点难得的生活气息
№16 ☆☆☆O00O00OooQ|2b776e082023-08-09 15:33:03留言☆☆☆   来自天津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我补发的6又被吞了,无语了
不补了,估计明天能放出来吧……
№17 ☆☆☆O00O00OooQ|2b776e082023-08-09 15:42:45留言☆☆☆   来自天津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还有么,看着很有意思啊
№18 ☆☆☆好剧多多益善|0751f8612023-08-09 15:42:45留言☆☆☆   来自北京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10、
平话里的文王临终嘱咐武王:别忘了给你哥哥伯邑考报仇
列国志里的文王临终说的却是:商虽无道,吾家世称臣,当守其职
演义里文王临终不但说了“商虽无道,吾乃臣子,必当恪守其职”,后面更还加上一句“毋得僭越,遗讥后世”,变成了旗帜鲜明的反对伐商
前面说了,平话是写给老百姓看的,而且年代古早,所以道德观很简单,有一股蛮荒味儿,好人阵营里许多人都跟纣王有深仇大恨,所以要讨伐他:
文王:你杀了我儿子,报仇!
姜子牙:你杀了我老母,报仇!
黄飞虎:你杀了我老婆,报仇!
殷郊:你杀了我母后,报仇!
然而春秋列国志和封神演义这两个明朝小说淡化了私仇,改成“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灭纣主要是为了主持正义,特别是封神演义里加上神的意志,是为了实现天命而战斗
但封神演义里有一股文人的酸腐味道,一边说着天意不可违应该向纣王宣战,一边说哎呀其实我想当忠臣不想造反,婆婆妈妈的……
№19 ☆☆☆O00O00OooQ|2b776e082023-08-09 15:43:29留言☆☆☆   来自天津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11、
封神演义与武王伐纣平话、春秋列国志传最大的不同,大家都知道,就是封神演义创造了阐教和截教,像希腊神话一样由神的意志决定人间战争的走向,这是封神演义的独创,其他中国小说里好像没有
但“封神”其实在武王伐纣平话里已经有了,只不过没有封神榜,也没有具体封神过程,只是写到殷商那边的将领时,会提一句“此人后来封为某某神”,就这么一句
感觉是在宋元时代已经有了商周之战的历史人物死后封为家喻户晓的神灵这个观念,但这就跟“牛郎成为牵牛星”,“包公死后当了阎罗王”一样,只是民间传说里一句话,那个具体的“封神榜”概念是封神演义里才写出来的
列国志里没有提到“封神”,因为列国志是按照比较正规的历史小说的写法,剔除了许多灵怪情节
№20 ☆☆☆O00O00OooQ|2b776e082023-08-09 15:49:55留言☆☆☆   来自天津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登入后查看更多回贴

回复此贴子

名字:
选择图案:
内容: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3000字,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1024*1024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
图片链接:
(贴图规则)


返回上层 管理 返回本版块首页返回交流区首页返回主页

 

只看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