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晋江论坛网友交流区晋江影视区
主题:你什么时候知道写悯农的作者,就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那个是个大贪官 [14]
收藏该贴
已收藏
只看楼主
№0 ☆☆☆好奇心旺盛的小狐狸|40b53e59 2025-06-15 09:45:55留言☆☆☆   来自广东 加书签 投诉 不再看TA

是的,而且不是说农人根本不会在大中午去种地
№1 ☆☆☆FEOH2|9f3f91992025-06-15 09:57:37留言☆☆☆   来自江苏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我们生物还学的来着,什么光呼吸啊气孔关闭啊啥的,反正不太好
№2 ☆☆☆FEOH2|9f3f91992025-06-15 09:58:22留言☆☆☆   来自江苏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高中班主任说的
№3 ☆☆☆小粉猪郭予潜|746cf0662025-06-15 10:01:24留言☆☆☆   来自山东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是的,而且不是说农人根本不会在大中午去种地
№1 ☆☆☆FEOH2|9f3f9199于2025-06-15 09:57:37留言☆☆☆

好像是的哦,我们小时候一般都是早起45点去店里干活,干到9点左右开始热了回家,打农药是傍晚去。除非地里活实在干不完了早上去带上饭,中午不回家吃,直接干一天
№4 ☆☆☆123123我来了|e1c8a9302025-06-15 10:04:20留言☆☆☆   来自河南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夏天大中午肯定不会去
№5 ☆☆☆赫尔克里菠萝萝|cc40cd112025-06-15 10:06:07留言☆☆☆   来自浙江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李绅怎么贪官了,该不是那个每天吃鸡舌于是家里鸡毛都堆成山的传闻吧?但这个故事是现代人编的,不是真的。
№6 ☆☆☆香菇肉丁包子|fa635b1a2025-06-15 10:12:42留言☆☆☆   来自山西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古人编的故事被人当真的好多。比如陆游和唐婉的故事,苏轼以马换妾的传闻,海瑞因为一个饼把女儿饿死,通通都是编的。
李绅这个故事干脆是现代人编的,也被当真了。
№7 ☆☆☆香菇肉丁包子|fa635b1a2025-06-15 10:15:32留言☆☆☆   来自山西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陆游那个的确,我才知道是编的陆游有个前妻,但并没有记录叫唐婉,而且只是陆游写了诗,也没有证据证明是写给前妻的,更没有前妻写诗的记录,是后世编故事
№8 ☆☆☆赫尔克里菠萝萝|cc40cd112025-06-15 10:23:48留言☆☆☆   来自浙江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李绅什么时候成贪官了
№9 ☆☆☆bioeffect|8d3dddbb2025-06-15 10:40:50留言☆☆☆   来自四川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这个我还真没听说过。。。
№10 ☆☆☆椒盐蘑菇奶茶|b4388a0d2025-06-15 10:45:37留言☆☆☆   来自陕西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陆游那个的确,我才知道是编的陆游有个前妻,但并没有记录叫唐婉,而且只是陆游写了诗,也没有证据证明是写给前妻的,更没有前妻写诗的记录,是后世编故事
№8 ☆☆☆赫尔克里菠萝萝|cc40cd11于2025-06-15 10:23:48留言☆☆☆

陆游有没有前妻都不一定。王氏是他原配的可能性很大。
№11 ☆☆☆香菇肉丁包子|fa635b1a2025-06-15 10:51:36留言☆☆☆   来自山西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粗略检索可以知道,李绅在中文网络世界被人指责“好吃鸡舌”,大约始于2010年前后。如下图所示,以“李绅 鸡舌”为关键词,以“2010年8月31日之前”为搜索时段,只得到了两条相关结果,且是刊发于《西安晚报》的同一篇文章。该文称:
“据史书记载,李绅在为官后‘渐次豪奢’,一餐的耗费多达几百贯,甚至上千贯,并且他特别喜欢吃鸡舌,每餐一盘,耗费活鸡三百多只,院后宰杀的鸡堆积如山。与李绅同一时代的韩愈、贾岛、刘禹锡、李贺等人,无不对其嗤之以鼻。”①
遗憾的是,经过十余年的流传,到了今天,虽有无数的中文报纸、杂志、自媒体乃至学术专著,已将“李绅为了吃鸡舌一顿饭要杀三百只鸡”当成信史在传播,但它们无一例外,均给不出具体的史料来源,仍只能模糊地声称“据史书记载”云云。下图所示,一出自2015年出版的某《中国饮食思想史》,一出自2016年出版的某《中国古代建筑文献集要》。前者不做丝毫考据,原文照搬前引《西安晚报》文章。后者也未寻到具体史料来源,遂以笼统的“史载”二字聊作应付。
如此这般,自然是因为,“李绅喜欢吃鸡舌”是一桩子虚乌有之事,本就没有任何史料记载。
究竟是谁第一个捏造了“李绅喜欢吃鸡舌”这段故事,已很难考据明白。据笔者推测,这则谣言的发生逻辑,很可能是这样的:(1)清初文人褚人獲的笔记小说《坚瓠集》里记载,北宋宰相吕蒙正“喜食鸡舌汤,每朝必用”,以致于其后花园中鸡毛堆积成山。(2)某位当代人对《坚瓠集》里的这段故事存有一种模模糊糊似是而非的印象,将它误植在了李绅的头上。
№12 ☆☆☆0O1o0oO|3ecc7e202025-06-15 10:53:54留言☆☆☆   来自吉林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褚人獲《坚瓠集》的原文如下:
“宋吕文穆公,微时极贫,故有渴睡汉之诮。比贵盛,喜食鸡舌汤,每朝必用。一夕游花园,遥见墙角一高阜,以为山也,问左右谁为之。对曰:此相公所杀鸡毛耳。吕讶曰:吾食鸡几何?乃有此!对曰:鸡一舌耳,相公一汤用几许舌?食汤凡几时?吕默然省悔,遂不复用。”②
大意是:吕蒙正没中科举之前,家境极其贫寒。做了官富贵之后,喜欢上了喝鸡舌汤,每天早上都要喝。某日他游花园,见到墙角有一座高高的山丘,就问是谁堆的。下人回复说:那是相公你杀鸡留下的鸡毛,你每天喝鸡舌汤,每顿要杀许多鸡,于是就有了一座鸡毛山。
№13 ☆☆☆0O1o0oO|3ecc7e202025-06-15 10:54:29留言☆☆☆   来自吉林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其实,褚人獲的这段笔记里有一个大大的史实错误。包括吕蒙正在内的宋代官员,确实集体喜欢“鸡舌”这种东西,“含鸡舌”是当时的一种官场风尚。但此“鸡舌”并不是鸡的舌头,而是一种用来掩盖口气的香料。宋人沈括的《梦溪笔谈》里说得很明白:
“按《齐民要术》云:鸡舌香,世以其似丁子,故一名丁子香。即今丁香是也。《日华子》云:鸡舌香,治口气。所以三省故事,郎官日含鸡舌香,欲其奏事对答,其气芬芳。此正谓丁香治口气,至今方书为然。又古方五香连翘汤用鸡舌香,《千金》五香连翘汤无鸡舌香,却有丁香,此最为明验。”③
意即,鸡舌香不是鸡舌头,而是丁香。宋代中央朝廷有一个惯例,郎官们需要近身向皇帝汇报事务,所以他们每日里都要口含“鸡舌香”这种东西,用来掩盖口气,以免引起皇帝的不快。这鸡舌香也会作为一种治疗口气的药物拿去熬汤供人饮用,吕蒙正经常喝鸡舌汤,大约是因为他来自很底层,比较在意别人会因口气而看不起他的出身。
沈括还说,现在开封市面上卖的所谓鸡舌香,都是从乳香中提炼出来的,根本没有多少香气,“以治疾,殊极乘谬”,含着它们或者拿它们来煮汤,是治不了口气的。
№14 ☆☆☆0O1o0oO|3ecc7e202025-06-15 10:55:05留言☆☆☆   来自吉林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回复此贴子

名字:
选择图案:
内容: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3000字,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1024*1024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
图片链接:
(贴图规则)


返回上层 管理 返回本版块首页返回交流区首页返回主页

 

只看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