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晋江论坛网友交流区米兰香榭
主题:贴段草稿 [29]
收藏该贴
已收藏
只看楼主
素衣微凉

一、朱兰萱·菡萏

  瑶津池畔,垂杨柳下,我默然静立。有光线拨动身侧袅袅疏枝,隐约映上我淡绿衣裳,若风轻和。我知道那必源自某人的眼睛。
  那人渐近,我徐徐垂目,不愿他入侵我眸心。而足下碧水如镜,提醒我那人渐近。他衣袂翩然,神采奕奕。
  他在我身后止步。很近的距离,我甚至可以感觉到他华服散发的清香。他折扇轻摇,搅动的空气托起我耳际的几缕发丝,无礼的距离。
  我依然沉默,未因他的出现作何举动,例如侧身裣衽,施礼如仪。他亦不语,了无痕迹地忽略我对他的漠视,只循着我目光凝望水中影象,忽地微笑,温和的眼神意味深长。
  彼时三春初过,菡萏正妍,莲叶何田田。而我无法觉得喜悦。闭目,颔首,于避无可避处继续回避,但一切仍是如此分明,我甚至能觉察到阳光透过他漆纱幞头翅角,扫落一层淡淡阴影,薄如蝉翼,烙上我肩,和着某种宿命。
  不由在心底叹了口气——当真避无可避。
№0 ☆☆☆米兰Lady 2004-06-08 03:52:20留言☆☆☆  加书签 不再看TA

说明如下:
1.这是最近的作业,有时间和字数限制,也许不能写得很符合我原来的构想。
2.现在贴的初稿都说不上,只是草稿,肯定不是《素衣微凉》最后的版本,甚至都不一定会是刊登在杂志上的版本。
3.其实我不喜欢用第一人称写,这次是觉得脉络简化很多,用第一人称方便,所以就用了,以后的版本可能会改。
4.今天只贴开头几句,大家喜不喜欢这种风格?不妨多提意见。
№1 ☆☆☆米兰Lady2004-06-08 03:58:09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语言的风格很喜欢,不过就是对第一人称有点小小的不适应。还是以旁观者的角度来写感觉更超然物外些。
№2 ☆☆☆虫虫2004-06-08 04:12:02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我也不太习惯第一人称的说,仿佛有些自恋的样子。
№3 ☆☆☆2004-06-08 06:49:32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其意境有些象晏几道的词: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4 ☆☆☆2004-06-08 06:58:44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呵呵,我倒是对第一人称的风格也很喜欢呢。
 
我一向觉得第一人称细腻,而且可以很好的展开主人公的心理刻画
(当然刻画起其它人来要困难点)
也觉得这种风格适合兰萱这样的心思细腻而高洁沉静的女子
№5 ☆☆☆韦炫羽2004-06-08 07:34:35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是啊,我也觉得用第一人称容易写得有自恋的感觉,这次是因为只写两个人的经历,用第一人称便于描写心理。如果你们发现哪里有向自恋发展的趋势,就不要客气,大棒喝止吧。:)
№6 ☆☆☆米兰Lady2004-06-08 12:01:28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还是不太习惯第一人称…………
 
不过楷GG和兰萱,素衣微凉,这个词实在是太合衬清雅出尘的兰萱了………至于楷GG,口水,口水啊…………
 
强烈建议米兰J介绍一下这个名字的出处……
№7 ☆☆☆何铁手2004-06-08 17:07:42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跟着兰萱同发花痴,口水,口水,口水啊!
№8 ☆☆☆2004-06-08 17:57:27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狂汗,暴汗!!!不是“跟着兰萱同发花痴”,是跟着铁手同发花痴!!!
 
天啊,简直有损兰萱形象啊,我有罪,我悔过,我怎么可能把清雅脱俗的兰萱姑娘和铁手重合相提并论啊,兰萱你打我吧,或者罚我去给楷GG当三年他手中握的那只毛笔…………
№9 ☆☆☆2004-06-08 18:03:26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偶忍,忍,忍,再忍!!!
 
 
润!!偶知道你意思,你不素说偶素朵宁哥那种“粗犷型”美女么?偶无所谓,求之不得,因为最后楷GG素和朵宁哥在一起的,哈哈哈………你就对着偶们家楷流口水吧,偶心胸宽大,绝不会笑你的!!!至于你做楷GG手中毛笔的要求,你就等下下下下下……下的N次方辈子吧!!
№10 ☆☆☆何铁手2004-06-08 18:41:39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是写  兰萱   的  我就喜欢!
想兰萱对楷的爱是有些纯真的,甚至是唯美的,就是不知道如此聪慧又脱俗的人怎样面对世俗和现实的无奈!
林黛玉我是赞叹她的才情,但不喜欢她的清高,我想兰萱是有更广阔的胸怀和见地的,期待~~
№11 ☆☆☆nene2004-06-08 18:45:36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个人感觉兰萱是淡雅绝俗,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儿。朱兰萱的朱色代表什么呢,惨烈?
同期待。。。。
№12 ☆☆☆long2004-06-08 19:15:00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跳进来大吼一声~~可恶的小手,米兰姐开新篇了,你也不告诉偶一声.
还好偶运气好~
№13 ☆☆☆清子2004-06-08 20:01:38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反正你家小电修好了,你也恢复了以前的作息时间,何必浪费偶的手机费捏,不知道偶穷么…………^_^
 
怎么看到你在MSN上闪了一下又脱机了啊?还没弄好?
№14 ☆☆☆何铁手2004-06-08 20:55:44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超华丽的文字,记得欧阳修当年写醉翁亭记几度修改开头的那句“环滁皆山也”,刚开始写了许多描写的话,最后大笔一挥只改为那无色无味韵味全无的一句大白话,俺无视后人的多赞誉,只能说他老爷子写景的功夫不到家。
 
俺好像说了些题外话,呵呵。
№15 ☆☆☆自由泳2004-06-08 21:55:56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铁手,名字的出处其实是在《柔福·雪舞》里,说赵构等柔福开门,天上飘着雪,直到纶巾半湿,素衣微凉。我敲下“素衣微凉”这几个字时,忽然心有一动,觉得其实兰萱很适合这样的感觉,便决定以后写她的故事就用这个名字。
long,兰萱的姓不是我选的,有史料记载,郓王妃姓朱。
自由泳,关于他们相遇这段我要表达的最主要内容是“阳光透过他漆纱幞头翅角,扫落一层淡淡阴影,薄如蝉翼,烙上我肩,和着某种宿命”,其余的倒真是为了引出这句而写的废话。:)
№16 ☆☆☆米兰Lady2004-06-08 22:18:46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好,顶一个先!又能感受那种淡淡的美了!
№17 ☆☆☆玫儿2004-06-08 23:13:51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米兰够谦虚。对欧阳修的评言是俺有打击经典的习惯。一个东西所有人夸就有问题了,且顺便显示下俺卓尔不群的性格。:)
最近狗腿神功下降了,需得闭关修炼段时间练个什麽八荒八合唯我独尊狗腿神功再行下山。
№18 ☆☆☆自由泳2004-06-08 23:45:01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如果要等的人总不来,那便不要再等他。不等就不会失望,也就不会悲伤。”
  说这话时,我七岁。
  那日我与母亲在家中后苑绣花,父亲的三五个姬妾坐在不远之处如往常一样无所事事地闲聊。我本无倾听她们谈话内容的习惯,似乎自记事时起就已开始厌恶她们所聊的琐碎主题。我寡言的性情一半是由我沉静的母亲赋予,另一半,也许是拜她们长舌所赐,让我感到很多时候语言是多么无趣。但那次例外,我竟凝神听了下去。
  因为她们谈论的是一位失宠的女人。关于她的身份,姨娘们闪烁其辞,大概是不便公然直说,她们用隐晦的说法代指她或故事中的其他人,这给年幼的我的理解造成了一些麻烦,需借助她们丰富的表情才能勉强听懂:
  那女人本是大家闺秀,知书达礼秀丽贞静,嫁的夫婿年貌与她相当且高贵儒雅、才华横溢。夫妻闲时一起吟诗作画观星赏月甚是恩爱,又生下一子,一切仿佛皆如人愿美好无匹。怎奈一场突如其来的飞黄腾达令夫君渐渐离心,他扩大了他所有的收藏,例如书画,例如美女。他的妻开始独守空房,于无边的等待中日益憔悴消瘦,而这样的结果更使挽回郎君的心变得毫无可能。
  虽失去丈夫的宠爱,她正妻的地位还是能使某些人心存顾忌,于是对她进行恶意诋毁,众口铄金,她的夫君开始怀疑她的品行,将她身边所有人送入秘狱严刑拷问,她亦经历了让她倍感痛苦与屈辱的盘问。后来水落石出,还她清白,可她已身心皆疲,从此缠绵病榻,每日却还不忘勉力睁着枯涩的双目,等待夫君的来临。他终究没来,也不会再来,她终于意识到这点, 枕着瑟瑟秋雨声,绝望地闭目,在八岁的儿子哀哭声中离世。
  我听下去,是因为那女子的经历让我想起母亲。
  我极少看见父亲来找母亲,我从小跟母亲共寝一室,而父亲另宿于姬妾处,很小时,我一度以为世事本是如此。
  觉得异常,是发现母亲常在夜间悄然哭泣,但天亮后会用冰块与脂粉精心掩去眼泪留下的痕迹,再以常态出现于人前,沉静安娴,容止端雅,无懈可击。
  姨娘们的话让我悚然心惊,侧首小心翼翼地看身旁的母亲,她始终在垂目刺绣,一丝一线不紊不乱,那么从容。
  那些女人继续谈论另一个女人悲惨的命运。她们蹙眉叹息,引巾作拭泪的姿势,反复说她有多可怜,竞相表达自己的同情,可我却不喜欢她们的语气,夸张而空洞,刻意的哀愁中有幸灾乐祸的意味。
  最让我不悦的,是她们的目光常有意无意地飘向母亲,并在此刻提高音调。母亲始终未置一辞,连眼皮都不曾抬过,似入定老僧,对俗世红尘不闻不问,所有心思只系于指间那枚飞舞的绣花针之上。
  这样的态度显然令姨娘们兴味索然,沉默片刻,她们又讨论起那离世女人的过失,激烈地争论用何种方法才能夺回夫君,摆脱悲伤的宿命。
  她们的办法我觉得可笑。一定要等他回首,才能摆脱悲伤的宿命么?父亲不来看我们,母亲会伤心哭泣,我却不,因为母亲一直在等他,而我没有,我不等任何人,我不会流下母亲那 般的眼泪。
  “如果要等的人总不来,那便不要再等他。不等就不会失望,也就不会悲伤。”我开口说,字字清晰。
  母亲停下手中针线,有一瞬的凝滞。姨娘们更是吓了一跳,诧异地以一种古怪神情看我,半晌,才纷纷以团扇掩口,陆续发出矫饰过的娇柔笑声:“大小姐小小年纪已这般有见地,真好,日后嫁人必不会受人欺负……”
  而母亲站起身,一言不发地牵我手领我远离她们视线。
  那逝于凄雨冷风中的女人几年后被府中姬妾再度提起,这次她们更多添了数倍热情,那么兴致勃勃、眉飞色舞。因为一场婚姻忽然使这个女人与我们的家族有了某种关联。
  那一年,我伯父武康军节度使朱伯材的女儿、我的从姊阿萸被册封为皇太子妃。当时我的年龄已足以令我听懂任何事,也是那时我才知道,姨娘们谈论的女人是皇太子赵桓的母亲,当今皇帝赵佶的元配皇后王氏。
 
(待续)
№19 ☆☆☆米兰Lady2004-06-09 04:54:01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好好,这段颇好。非常喜歡。
 
我并不喜欢开头那段,大约是文字太过华丽,反而读得不顺畅。
№20 ☆☆☆9992004-06-09 05:46:34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登入后查看更多回贴

回复此贴子

名字:
选择图案:
内容: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5000字,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1024*1024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
图片链接:
(贴图规则)


返回上层 管理 返回本版块首页返回交流区首页返回主页

 

只看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