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晋江论坛网友交流区米兰香榭
主题:柔福帝姬(第十二章 高宗赵构·此花幽独) [430]
收藏该贴
已收藏
只看楼主
第十二章 高宗赵构·此花幽独

1.游幸

  秋阳杲杲的天气,湖平如镜,清风拂面。赵构负手立于大龙舟头,观龙舟两侧百舸争流。
  此次西湖游幸是太后回銮后的庆贺盛事之一,筹备得空前精心。相从者众,除了赵构与韦太后、妃嫔、瑗及璩所御的大龙舟,两侧及其后还浮满宰执、近臣、宦官、应奉局、禁卫军诸司,及京府衙门中人所乘的大舫,浩浩荡荡,直有数百艘。
  太后之前特意嘱咐“乐与民同”,赵构下旨,湖中湖畔百姓游观买卖皆不禁止,可如常进行,因此湖上也另有许多画楫轻舫,与官船纷繁交错,煞是热闹。
  一些画舫中有被称作“水仙子”的歌妓舞女,临水而立,一个个严妆自炫以待人顾。在其余大舫或湖畔,许多卖艺人各自吹弹、讴唱、起舞、分茶、投壶、蹴鞠、演杂剧、变戏法、玩杂耍,教水族飞禽娱人,种类繁多,不可胜数。
  另有弄水艺人在湖中游泳表演花样动作,或把圆木置于水中,踩着圆木使之滚动,同时做各类姿势,名为“踏滚木”。亦有人在湖上搭了戏台,红红火火地上演“水傀儡”。
  数十宫姬侍立于御舟上,俨如神仙,舟尾教仿乐伎齐奏飘飘天乐。依稀令人忆起昔日徽宗驾幸金明池故事。赵构侧身回望龙舟中的母亲,思量着这番景象会否令她满意。
  御舟四垂珠帘锦幕,悬挂七宝、珠翠、梭子、闹竿、花篮,及精致的小龙船模型等装饰物,水晶珠帘在天香浓郁的风中轻轻曳动,透过那流动的光影,可以看见太后韦氏微微的笑容。
  赵构走进去,对太后略表歉意:“西湖非皇家园林,未免嘈杂了些。”
  韦太后却笑道:“人虽比汴京金明池的多,但好在可令你我与民同乐,亦可一睹京中民风民情,甚好,甚好。”
  随即又朝湖畔放眼望去,兴致勃勃地看其间小贩叫卖湖中土宜,如果蔬、羹酒、戏具、画扇、彩旗、粉饵、泥婴,或应季的鲜花。
  此时有商家乘小舟追逐官船,且轻轻划近御舟,立即遭到一旁大舫中禁卫军的呵斥,要将他驱逐开。韦太后却摆首,命道:“让他过来,看看他卖的是什么。”
  两名禁兵将舟中商人带上来,将货物一一罗列出,原来是珠翠冠梳、销金彩缎、犀角花钿、漆具、藤编什物及各种瓷器。太后含笑逐一地看,最后选了几件梳子、犀钿,伴于她身边的婴茀见了, 
不待太后开口便命侍女取出双倍的钱付给商人。
  商人千恩万谢地叩头行礼才告退,大喜而归。
  御舟继续前行,途经断桥,赵构见桥旁有一小酒肆,看上去颇雅洁,一时兴起,有意前去小坐片刻,请太后同往,太后说有些乏了,只想在舟中歇息,让赵构自去,赵构遂带上婴茀及两名养子,离舟走入酒肆。
  见皇帝光临,酒肆老板又惊又喜,立即率其间人等下跪相迎。
  赵构进到厅中,举目四顾,见厅中立有一素色屏风为饰,上书一阕《风入松》,远远一览,但觉字写得潇洒流丽,很是漂亮,便走近细看,这一读之下竟默然驻目良久。
  婴茀等人见此词如此吸引他,亦跟着过去看。
  其词云:“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泠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箫鼓,绿杨影里秋千。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取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明日再携残酒,来寻陌上花钿。”
  婴茀看毕,留意赵构神情,见他目光低回徘徊于下半阕之上,若有所思。
  须臾,赵构回首问酒家:“此词何人所作?”
  但听人答:“是太学生俞国宝。日前他在此大醉之下写的。”
  赵构淡淡一笑:“此词甚好,但末句未免儒酸。”当下命人取来笔墨,在屏风上点划,将“明日再携残酒”改为“明日重扶残醉”。
  这一改之下观者无不赞叹,都说仅改三字,而意境已迥然相异。赵构搁笔坐下,略饮些茶,再命随行官员:“寻个合适的官职,给那俞国宝做罢。”
  又再坐了一会儿,品尝了一点酒家奉上的美食,才起身回御舟。走至门前却又停住,略微侧首看看身后的赵瑗,问:“近日你姑姑大好了么?”
  赵瑗答说:“好些了,但面色仍欠佳,终日恹恹地不想动。”
  赵构点点头,启步继续走,又似随意地吩咐赵瑗:“这儿的鱼羹不错,回头你给你姑姑送些去。”
  赵瑗欠身答应,便驻足以待买鱼羹。婴茀经过他身边时亦略停了停,微笑问:“瑗,你身上带银钱了么?若不够我让人送来。”
  赵瑗忙说带足了钱,婴茀这才跟着赵构上了大龙舟。

  翌日,婴茀前往慈宁宫向太后请安。韦太后与她略聊了几句后问:“昨日官家带你们离舟赴酒肆,为何待了这许久?”
  婴茀笑道:“官家在酒肆里给一太学生改词呢。这事想必已在京中传为佳话。”遂把赵构如何改词,又如何赏俞国宝官做的事跟太后说了。
  韦太后听后诧异道:“一阕词而已,竟让他如此喜欢,这般随意就赏人官做?你且再念念这词给我听听,我倒要看看究竟有何妙处。”
  婴茀便又把那阕《风入松》背诵了一遍。韦太后凝神聆听,待听到“画船载取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时忽然笑了笑,对婴茀说:“这一句,你大概也很喜欢罢?”
  一时不解太后何意,婴茀垂目不敢接话。
  “听潘贤妃说,你最得官家眷顾,常独自随官家游山玩水。”韦太后道,再侧目瞥婴茀一眼,继续说:“绍兴元年,官家送隆祐太后灵驾往会稽县上皇村。据说你为劝官家节哀,特邀官家乘画舫出游镜湖,一夜未归……当真是个懂事之人,很有心思呢。”
  婴茀默然听完后,眼圈已红了,起身在太后面前跪下,泪落涟涟,叩首再拜道:“母后明鉴。这十几年来,臣妾随侍官家,自不敢不尽心,但臣妾绝非那等狐媚惑主之人。臣妾虽无甚学识,讲不明白大道理,可孝道二字是懂的,岂会在隆祐太后葬仪过后未久就请官家出游,且逾夜不归……”
  韦太后见她哭得伤心,不像是说谎,便蹙眉问她:“那么,是他人虚构此事诬陷于你,还是当初陪官家出游的不是你?”
  跪着的婴茀深垂首,一面以丝巾拭泪,一面轻声答道:“臣妾不敢欺瞒母后……随官家游镜湖的人并非臣妾。”

注:本节西湖游幸内容改编自《武林旧事》。赵构为太学生俞国宝改词其实是孝宗淳熙年间事,小说中将时间提前了。另,俞国宝《风入松》一词《武林旧事》中的文字与《全宋词》中的多有不同,我择瞧着顺眼者从之。

(待续)
№0 ☆☆☆米兰Lady 2005-01-19 03:17:57留言☆☆☆  加书签 不再看TA

sf
№1 ☆☆☆占座2005-01-19 04:25:08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风入松这首诗,是不是在金庸书里见过?还有这个“明日重扶残醉”,看上去好生眼熟,忘了是在哪里见过了。感慨一句,上网以来,看书的日子少多了。
 
婴MM终于要露出峥嵘头角了。对她,不知道说什么好。从来没有喜欢过她,也没有厌恶过她。她有真情,也为之付出过,沉沦过;她也会受伤,而习惯地将那伤口掩盖得看不出来;舍尽全力地去爱一个注定得不到的男人,那个男人,在我看来,还实在配不上她;终于到心如死灰,到金碧辉煌下的一无所有。以上种种,都是足够我同情她的理由。但是,没有办法喜欢她。
 
她终于要开始构陷柔福了。好似隐藏了多年的星星暗火,终于借了韦氏这一点死灰而复燃。她并非从来没有报复的心思吧,只是连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藏得深的人,往往连自己的本性也藏了进去,令自己也看不见,看不清。愈是埋得深,这恨也愈难化解,薄积厚发,一举而致人死命。
 
说起来,我喜欢米兰笔下每个女性角色,这种喜欢,不是在对人物的感情基础上,是对角色性格设计的喜欢。每个人都是凹凸有致的,没有一个圆满,亦没有一个完全,但是无论明珠蒙尘,还是玉藏匣中,总是一个立体的、多角度、阴影重覆却又不乏明晰线条的形象,譬如兰萱之清傲,玉箱之刚烈,柔福之真性情,婴茀之悲,韦氏之苦,你可以不喜欢她,但你不会不同情她,你可以不同情她,你却总可以理解她。写出这样一系列角色的人,必定也是对女子有一种深切的理解和同情的。
 
素履前面说的对,如果怀一种悲悯心情去看待,那个人便有了可原谅之处。因她们的错误,折射于自己身上,便是自身阴影的一种反衬,在作出评判的同时,便清楚地知道,自己也是凡俗之人,也有这样那样的错误的。以己度人,或者便容易体谅一些。
只是我自己原本便是烛台子的性格,向来只照得见自家亮,看不见自家影。倒是从自身感情上去体会人物的快意恩仇来得畅意些,哪里顾得上悲天悯人的情怀?所以,就个人而言,还是喜欢柔福。也许因为感觉贴近自己的心情,极度欣赏那种玉碎瓦全的精神。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羁绊,与其说认同她悲壮的不泯之志,倒不如说是因为喜欢她那样的放肆和任性。其实,她也是个自私的人,但是这一点到了她身上,我却可以容忍了。有点奇怪。也许是觉得她本性是善良的和没有心机吧,因为这个,非常的不能认同她打死婢女的那一段,也许是史实,但是这个故事本身就有虚构的成分,我总觉得这是米兰为了增加人物立体感刻意加上的一段,其实没有必要,因为这个人物已经很立体了。而那一段,却正好破坏了她的完整,无论从性格的发展还是人物的明暗度上来说,都是一段突兀的插曲,突然的不可理喻,没有任何理由。所以,在回想她的从前一切的时候,我自觉地将那一段剔除,自欺欺人地想:那个不是我看到的柔福。
 
最后一章了,忍不住叹一口气:柔福终于要死了。
其实,她很久之前就应该死了。活着,现在对她毫无意义。
她自己,怕也是想放弃的吧?
№2 ☆☆☆青鸾2005-01-19 05:11:59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米大,米大
求你行行好,
 
让柔福死前有点快乐的事吧,
虽说死有何惧
可是人就是那样的贪
想要一点死前的快乐啊
№3 ☆☆☆染月2005-01-19 08:20:24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臣妾绝非那等狐媚惑主之人。臣妾虽无甚学识,讲不明白大道理,可孝道二字是懂的,岂会在隆祐太后葬仪过后未久就请官家出游,且逾夜不归
 
 
本还同情于婴茀的,这可转为憎恶了。
竟不顾哪么多年的相处之情。
№4 ☆☆☆pass`2005-01-19 09:44:50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看了很久这个贴子,觉得米兰写得真好,俗话说文由人心,那么米兰一定是个真性情。
上面看有位姐姐说,应该把柔福棒杀侍女的一节删除,我觉得大可不必。因为柔福身在宫家,本身就没把下人的命当做一回事。她的心中,又何尝不是只有自己?她要求赵九哥做的一切,是否真的为大局出发,她又是否真的看到了,明白了大局?
她就象五四时期的热血青年,激动的怂恿别人做着一些其实她自己并不太明白,但却一心渴望的东西。如果她的九哥真听了她的话,历史又将是如何一回事?
婴弗,做得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她恐怕早就看不惯柔福了吧,一直隐忍到现在。这样的性格,才能做皇后。
韦氏,我是真的很讨厌,因为她做什么,都摆出一付不得已的样子。有句诗怎么说来着,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这人跟红楼梦里的袭人有得一比,而且更恶毒更自私。
№5 ☆☆☆花无语2005-01-19 09:57:32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最讨厌还是赵构。他怎么还活的这么愉快
№6 ☆☆☆豚骨拉面2005-01-19 10:30:39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我倒不觉得赵构活得愉快。
这个人少年压抑,成年后心思加倍阴暗,身为皇帝而不举,唯一的爱情永不可得,国力上倍受压迫,我实在想不出来他能愉快。
文中高宗明确愉快的地方,几乎都与柔福有关。
我现在最感兴趣的,就是他最终怎么样下决心杖毙柔福的。既如柔福愿,亦如后宫众妇愿。
№7 ☆☆☆想入非非2005-01-19 11:09:17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谁能总结总结吴为什么这么恨柔福?我比较笨,讲不好呢。
№8 ☆☆☆水面清圆2005-01-19 11:45:22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她嫉妒
№9 ☆☆☆deadfish2005-01-19 12:26:16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最简单一点:吴是有些爱赵构的,但是赵构心里永远记着柔幅的影子,若吴尚是赵构众多嫔妃中的一个默默无闻者(例如韦氏)她可能也不在乎了,因为他爱的人心中已有无数人占倨着,不多一个柔幅。可惜,现今赵构身边的女人(除了柔幅),已经没有比吴更占有构心中地位更多,所以,妒忌心在非我即彼的时候,尤其更显突出。
另外一点,吴可能也想再卖个顺水人情给韦氏。左右除去柔幅对自己有利无害,还卖了老婆婆一个乖,何乐而不为。
人品高下,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就在于此了。
№10 ☆☆☆nene2005-01-19 12:32:28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韦太后话中有谴责之意,婴茀为求自保必须撇清此事。
 
婴茀所谋者大焉,可不仅仅和韦太后那样保全性命脸面。于国丧期间陪高宗冶游,本来作为宠妃,虽然有违礼制,但也没有人把她如何治罪。
 
然而婴茀要给太后一个贤德孝顺的印象(古制,为父母服丧期间要哀毁节欲,不可接近妻妾),所以一定要撇清自己。潘妃是妒忌,背后打吴贵妃的小报告,中伤吴妃狐媚惑主,致帝王于不孝,却不知道恰好给吴贵妃一个表现贤德懂事的机会。
 
韦太后是庸懦之人,史书上说其人不苟言笑,可能是做过失节之事,而后半生时来运转偏生要摆出道貌岸然的模样,这从心理学上可以解释为一种潜在的恐惧和报复。婴茀恐怕已经明白韦太后容易控制,头脑简单,容易为私利所动,偏偏又喜欢摆出家长的威严,是一个很好的工具。
 
№11 ☆☆☆素履无咎2005-01-19 12:45:37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风入松这首诗,是不是在金庸书里见过?还有这个“明日重扶残醉”,看上去好生眼熟,忘了是在哪里见过了。
 
☆☆☆青鸾于2005-01-19 05:11:59留言☆☆☆
 
对,这首风入松的故事出自《武林旧事》,在《射雕英雄传》里也提到过。“明日重扶残醉”确实是赵构改的。这词后来也很有名,许多宋词书里都有。
№12 ☆☆☆米兰Lady2005-01-19 12:48:54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我觉得素履无咎的社会阅历,不是一般,分析人物动机和潜意识总是很客观很全面,个人色彩不多。
人家说品诗就是品自己,素履好像是学文学评论的吧,是不是这一科要求做评论一定要客观,不能夹杂个人感情色彩?
№13 ☆☆☆nene2005-01-19 13:01:44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忘了说了:本人对你也是五体投地的pf!
№14 ☆☆☆nene2005-01-19 13:02:28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婴茀牵扯出柔福,绝非妒忌这么单纯。
 
而是她若在太后面前冒认曾于隆佑太后服中陪皇帝冶游,于一个妃子的“道德”分,可就大大降低了,对于皇后之位的竞争力,也会大大降低。
 
各位MM,要记住这是很严重的罪行哪,婆婆死了,儿媳妇是不能和儿子同宿的。现任婆婆笑着问你这件事,这可是笑里藏刀,暗着责备你不孝、无德、狐媚。
 
就是不说服中冶游的忌讳,韦太后是什么人?是个不得宠的妃子,大约对一切宠妃都有些潜在的报复心理--比如说,皇帝儿子越专宠某人,而这种宠爱是来自这个妃子本人的女性魅力的话,大概会让韦太后想起当年恨事,对这个儿媳妇印象不会好--因此,要是赵构对婴茀的宠爱大到一想到和她的甜蜜往事就随便赏人官做,恐怕韦太后第一会反感。历史上这样地太后不是没有。
 
这么看来,婴茀没有专房之宠,可能是她最终得到韦太后支持爬上皇后宝座地一个必要因素。
 
嗯,如果谈到婴茀在爱情上对柔福的妒忌,这也许是深藏的一层心理。作为感情麻木型读者,我坚持认为婴茀为自己辨白和邀宠的心态更为迫切。
№15 ☆☆☆素履无咎2005-01-19 13:03:06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我学理科的,汗.....不要诋毁文学评论的专业人士吧。
 
另外福国长公主杖毙侍女的那段,从完整小说的标准来说,这一情节是重要的,因它揭示了现实的残酷和厚重。开篇东京城里的柔福,和临安的福国长公主是不同的,柔福从单纯、开朗、与人为善,变得暧昧神秘、阴沉乖僻,乃至冷酷和偏激,这正是靖康之乱带来的悲剧。靖康之乱留下的不仅仅是一时鲜血和白骨,也有人性的扭曲。这是每个人的个性资质在时代的熔炉中塑造出来的千奇百怪的荒诞和伤痛。柔福可能自始自终表现着一种光明的英雄主义,但是进攻型的个性也难免一种悲壮的荒诞,甚至丑陋。这是严肃文学的真实性--记录硬币的两面。
但是如果要去掉金国部分独立成篇,恐怕青鸾说的也真是需要考虑的呢。因为高世荣部分柔福的乖戾,如果没有篇幅份量很重的金国部分做诠释(事实上高世荣那一段是金国部分的直接发展后果),这段的确会显得比较突兀,而且是否给未窥全豹的读者强烈的印象,以至引起主题的模糊。没有金国章节的平衡,这段比重上也似乎多了些。柔福的性格发展轨迹,就没有那么流畅了。
另外改编成电视剧,大概这种善恶参半,富有发展轨迹的角色设计也是很冒险的,电视剧适合塑造一个令人爱慕的“好”主角,这样在商业上可能会更成功,更容易操作,把文学脚本中的复杂个性搬演到电视上,往往吃力不讨好。
№16 ☆☆☆素履无咎2005-01-19 13:49:11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另外改编成电视剧,大概这种善恶参半,富有发展轨迹的角色设计也是很冒险的,电视剧适合塑造一个令人爱慕的“好”主角,这样在商业上可能会更成功,更容易操作,把文学脚本中的复杂个性搬演到电视上,往往吃力不讨好。
————————————————————————
完了,要是那样一改,岂不是成了恶心的呕吐剧???????米兰JJ不是说编剧想改成历史传奇剧的剧本吗?
杖毙侍女那一段一定得要啊!!!!要不然就不是柔福了……
№17 ☆☆☆娜娜2005-01-19 14:04:58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米兰JJ不是说金国篇要好好改吗?原来把宗隽写得太好了,所以一定会给出一个合理的理由的。
个人认为张喜儿的逃跑让柔福想到了秦鸽子吧。唉,好象这两件事也没什么共通性……似乎说不过去……
№19 ☆☆☆娜娜2005-01-19 16:54:12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那渔舟的一夜是多麽的浪漫哪!!!
№20 ☆☆☆jiafei2005-01-19 23:47:29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登入后查看更多回贴

回复此贴子

名字:
选择图案:
内容: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5000字,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1024*1024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
图片链接:
(贴图规则)


返回上层 管理 返回本版块首页返回交流区首页返回主页

 

只看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