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晋江论坛网友交流区空剑峰
主题:读《琦歌 桃花春风》1-39章浅谈 [1]
收藏该贴
已收藏
只看楼主
松风君好,晴空亦是君的笔名吧。读罢《琦歌 桃花春风》1-39章,简单的谈些看法,呵呵,正如俗话说“站着说话不嫌腰疼”,评论,人皆可说,写就未必,君不妨把这评论当做茶于饭后的笑料吧。

感觉人物的描写,《琦歌 桃花春风》比若山要细腻许多,尤其一些小节的白描很能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性格较鲜明。但是我觉得人物的整体把握还值得商榷,以方一羽这个配角来说,书中曾提到修习玄门正宗,生性疏淡,但每每临事心理变化太大,让人感觉对其人的前后描写有些冲突,使读者很难对其人有个整体的感觉,以我对道家文化的鄙薄理解,道家文化泛言有两大类,一类专修性命之学,以求得与天地同朽,这类人往往真的遁世而隐,多出于野史中;另一类则是道家的隐士,这一类人往往是乘势而动,每每于朝野更替,助于拨乱反正。如一句简单粗浅的话,儒者当作中流砥柱,道家人物则是随波而乘,圆融曲致而成,两者都是历史不可或缺的,而道家所讲的功成,名就,身退而能附天之大道,其人的结果,较甘当中流砥柱而鞠躬尽瘁的儒者来说,亦为后世之人所推崇,但实际上儒士也好,道人也罢,都是取自儒家与道家文化的折衷,只是在具体的为人行事上有些区别。呵呵,越说越远了,对于方一羽这个人物,前谓其人学于道家玄门,虽说生性淡薄,但即入世而为,以道家的出身,每每不能做到“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苏轼留侯论)”,这与前面对其的描写有些冲突,从而对其人的整体感觉就很模糊,定心忍性都是儒与道必修的功夫,只不过道家行事上更崇尚以圆融曲致而成事,而方对于事情的把握,皆不能做到谋定而动,这里就显得过于单薄,读者对于人物的真正把握,除了作者的白描外,就是在文中其人行事的过程,而方在行事中的作为和结果,显然与原先的白描出入较大。这是随着行文而下,方越发的失色和单薄的主要原因。而以这样一个原本学富五车,起于玄门的人物,居然能猝然寄情于琦歌,也是其人减色的另一原因,爱情的发生总是很奇怪阿,呵呵,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五四运动以前,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于男女的情爱观与西方的差异实在太大,中国的圣人虽然承认“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论语《礼运篇》)”,但从来就未曾相信过真正的男女之情,只不过认为是如同饮食一般的事情,并不是如何动人心魄的事啊,真正网络住人的,多是所谓的天下大道阿。

两部书中,君笔下的女主人公都有种通灵剔透的美感,男人这里不过都是陪衬罢了,呵呵,这样说,君不在意吧。但是陪衬的角色若是越发的单薄的话,主角恐怕也难得其运。

我虽未写过小说,但也知道,作者笔下的人物多少是其潜意识的一种反映,就在这男女的性情上,金镛先生是很浪漫的,人言其书如童话,古龙呢,古龙先生描写爱情让人感觉较金更为深刻,但古龙先生的笔下女子只不过是其的美好幻想罢了,看古龙先生的为人和经历就知道了,古龙先生只相信朋友,女人只不过是其逃避现实的港口罢了,先生未曾得到母爱的痛楚,并未因频繁的更换女友而有所减缓,反而对于朋友的过渡依赖,使其更感受到孤独的痛苦,写书的人很多,写书表达自己的意识,也是与他人交流的一种方式吧。

小说永远只是小说,不是现实,不错,如古龙先生言“现实的痛苦已很多了,又何必在小说中有悲剧呢(大意)”,一个人若是永远活在虚幻里,对于个人来说,倒没什么,最怕的是对他的亲人和朋友所造成的伤害,责任,不论男人与女人,应当的责任都是不能逃避的。

我不知道别人看武侠小说是为了什么,但我知道,自20岁后,我只有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才会想起来看小说。

我没写过小说,这里大言不惭的撅词,君不必太在意,前曾看到君言“写得心烦了”,以前,曾看到一个人写小说,我记得当时就想到是否写书的过程也是一个人思想兑变的过程。

易,系辞下有一段: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子曰“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吉无不利也。”
呵呵,自助者天助之,君不妨休息一段时间,整理一下。

共勉。
№0 ☆☆☆weidaoshi 2003-06-18 10:57:22留言☆☆☆  加书签 不再看TA

深刻!
№1 ☆☆☆水阴云2003-06-18 13:41:21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回复此贴子

名字:
选择图案:
内容: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5000字,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1024*1024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
图片链接:
(贴图规则)


返回上层 管理 返回本版块首页返回交流区首页返回主页

 

只看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