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晋江论坛网友交流区古意茶坊
主题:凭几·料理·割烹·胡床·椅子 ZT [2]
收藏该贴
已收藏
只看楼主

  没人会说汉代人只有“臀坐在小腿上的坐”而“没有其他坐姿”。今天我们看到的日本和韩国的那种坐姿叫“正座”,从名字就知道什么时候才采取那种坐姿。所谓“凭几”不过是坐在床和塌上时用来倚伏的一个辅助性物件,不知道下面互相吹捧的二位怎么能用来证明可以垂腿的?而且胡床至少在东汉就在中原出现,稍晚的三国时代也有也有记载,用不着《世说新语》来证明。在《世说新语》中出现过三次的“料理”到是不折不扣的中土原产词,最初的原意是“收拾,处理,应对”。不过在东渡以后它的意思发生了一部分引申,取代了比它更早出现在文献中的“割烹”。在今天日本人说“割烹”的时候,那是指“地道的高级日本菜”。而在我国,似乎没多少人还记得最晚在周代,中土的人们便有这么个说法。现代的人们嘴里嚼着并非植物的肉片,却言不由衷的把它叫“菜”。而回到娘家的“料理”到成了某些人发泄对日不满的对象。
    
    胡床根本就不是“椅子”,绳子绷的凳子而已,椅子和凳子是两回事。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椅子实物形象来自敦煌石窟里的壁画,那是西魏时期的作品。床原来是指用来坐卧的“木地板(不是今天的那种)”自身,因为要防潮,建筑时高于地基,上面铺席,既是卧具也是坐具。下面那个是我国目前能看到的最早的“床”,出土于河南信阳的战国古墓。床的这个本意在日本至今没有改变,屋内的如果不是光土也没有铺榻榻米,就叫做床。而且至今日本有些地方上还保留着一个名词叫“纳凉床”,其实就是某段河堤比较适合群众铺席而座,跟我们今天理解的床的含义根本是两回事。就目前的资料来看,似乎宋以前人们都习惯于把“床”和“榻”理解为高的地面。
    
    可以藏人的床不一定可以垂腿。很轻松就可以藏人,人躲进去还有什么作用,作迷藏吗?很多现代的席梦思床下可以躲个人(还有古人的体形大小问题),但把床垫撤了的话不是每张床都可以“垂腿”而座的。


№0 ☆☆☆晓风飞翔 2005-01-08 16:26:37留言☆☆☆  加书签 投诉 不再看TA

№1 ☆☆☆2005-01-09 19:15:40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明清时期
明初恢复经济的措施使社会经济得以复苏,社会生产得到发展,农业手工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工具也愈加发达,城市的规模扩大数量增加,江南园林的建造等这些方面都刺激了家具的发展。郑和7次下西洋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技术交流,从盛产高级木材的南洋诸国运回了大量的花梨木、紫檀木等家具原料,从此南洋诸国与中国来往密切。家具至明代已是品种齐全,造型丰富,艺术风格渐趋成熟,可以说是中国家具的成熟期和总结期。这一时期也堪称中国床榻制造技术和造型艺术的黄金时代。
明代的卧具主要由床与榻两大类组成。其中榻类又分平榻、杨妃榻和弥勒榻3种,床类又分成儿童床、架子床和拔步床3个系列,各具特色和功能。
平榻,俭朴简单,由四腿支撑榻面构成,榻面多作棕藤屉面。民间布衣多用之。
杨妃榻,又称美人榻,多供妇女小卧、靠坐休息之用。尺度较小,制作精良,棕藤屉面较窄,榻的一端为曲尺形围子。
弥勒榻,又称罗汉床,榻体分有束腰和无束腰两类,其左右和后面装有围栏,但不带床架,围栏多用小木做榫攒接而成。最简单的用3块整木板做成,围栏两端做出阶梯型软圆角,既朴实又典雅。这种床虽然也可用于日常睡眠,但主要是用于日间起居,常常放于厅堂间,就像今天的沙发一样。
儿童床,长宽尺寸小,高度偏低,四周设置护栏。
架子床,是中国古床中最主要的形式。床体多为棕藤软屉,通常的做法是四角安立柱,床顶安盖,俗谓“承尘”,顶盖四围装楣板和倒挂牙子。床面的两侧和后面装有围栏,床前不设围子,便于上下。多用小块木料做榫拼接成多种几何纹样。因为床有顶架,故称架子床。另有一类架子床,在床前两角柱间增设二柱,形成中间宽、两侧稍窄的立面分割。两柱间也增设围子,中间开间十分明确,因其共有6根柱,故又名“六柱床”。
拔步床,俗称 “八步床”,比架子床要庞大,是卧具中最大的。其外形好像把架子床安放在一个木制平台上,平台长出床的前沿二、三尺,平台四角立柱镶以木制围栏。还有的在两边安上窗户,使床前形成一个小廊子,廊子两侧放些桌凳小家具,用以放置杂物。拔步床虽在室内使用,却很像一幢独立的小屋子,成为房中房、室中室。
№2 ☆☆☆倾霜如海2007-11-24 14:25:29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回复此贴子

名字:
选择图案:
内容: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3000字,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1024*1024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
图片链接:
(贴图规则)


返回上层 管理 返回本版块首页返回交流区首页返回主页

 

只看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