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晋江论坛网友交流区古意茶坊
主题:[转]古代海战中的水中兵器 [0]
收藏该贴
已收藏
只看楼主


  早在12世纪,在我国就出现了水下攻击的武器.名为“木老鸦”。这种“木老鸦”是由人潜入水户.将火药包挂企敌人船底,并位其燃爆。以后又出现了一种叫“混江龙”的漂雷,它是利用水流将炸药包漂送至敌船处起爆.可以说是最原始的漂雷。明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唐荆川编纂的《武论》一书,在火器“章中记述了用来在水个歼灭敌人舰船的方法是移胞子水中,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水底雷,书中记载“水底雷”,以大将军(即火炮)为之。埋伏于各港口,遇贼船相近,则动其机(其击发装置用一根绳索联接,拉到岸边,内人控制发火),镜发于水底,使贼莫沏,舟揖破,而贼无所逃矣。”又说水底雷的构造是“用大木作箱,油灰粘缝,内宿火,上用绳绊,下甩二铁锚坠之”。上述记载表明,我国早在1549年以前已经研究、制造和使用了水雷。
  明朝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施永图所著的《心略》一书中,心略武备火攻卷记载了我国用香作为定时引信的原始漂雷——水底龙王炮”
  它的构造是用牛的尿泡做雷壳,以保持水密,内桨黑火药,以香点火作引倍,牛牛的尿泡联接在俘于水面的木板和雁翅下面,用雁翅管和羊肠进行通气,木板随波浪上下,水不能灌入,以保证香能正常燃烧。牛牛的尿泡;面坠食石块,位它有一个向的力.以保持漂流时的平稳。在使用时“量贼舟泊处,入水浅深,将重石坠之,黑夜顺流放下,香到火发,炮从水底击起,船底粉碎,水卜贼沉,可坐而擒也”。可以看出,这种水中武器的引信是根据到达敌人舰船酌距离和水流的速度来确定香的燃烧时间,它利用水流作为推动力,当接近放船底时,“香到火发,炮从水底市起”,出其不意地从水下轰击敌舰。
  明朝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总兵王鸣鹤所著的《火攻答》一书中,记载了将地雷中采用的“走线”方法(即击发装置用绳索牵住,当绳索被拉动时发火引起爆炸的方法)应用于水雷,即在水雷上安装一根或几根绳索,任其横浮于水面,当敌船航行时,挂上这些绳索,就会拉动击发引信,引起爆炸,把敌船击毁。当时把这种水雷称之为“海底呜雷”。到明朝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又把用香作定时引信的漂雷“海底龙王炮”和采用“走线”方法的水雷“海底呜雷”改进为触线式漂雷一“诲炮”。 明朝茅元仪在《武备志》中记载了一种与今日的人操鱼雷相仿的“联环舟”,“其舟约四丈许,外视之若一舟,分则为二舟,前半截三之一,后半截三之二,中联以环,前截载火炮、神烟、神砂、毒火等器,首装大倒须钉数枚,锐向其利,后截二夯施数桨,载兵士”。
  这种“联环舟”在作战时“遇碱乘顺风或自上流,以首钉撞于敌舟之上前环自解,后载则回”,钉于敌人船体上的“联环舟”前截中的火器起爆后,敌人“船体破裂,进水而沉”。前后两截之间的联结环是由两个大铁环和两个铁钓组成。铁环固定在前截,铁钩装在后截上钩住铁环,“撞于贼船,则放其钩,而后截即回本寨也”。
  清朝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爱国志士袁祖礼编著了《战守罗盘炮指南仪五雷各法图说》一书。书中对“独雷”、“阴阳雷”、“梅花雷”、“悬雷”、“飞雷”等轰船五雷,都作了详细的叙述和说明。“独雷”足单个使用的水雷,其“力最猛.能碎极坚极大之铁甲船”;“明阳雷”、“梅花雷”是双连和五连的水雷,与现代战争中常见的水雷群形状相似;“悬雷”乃是一种锚雷,“不浮于水面,不沉于海底,悬于水半空,敌船一到雷上,而雷自发,铁船沉矣”;“飞雷”则是“随渐飞去遇船一撞即发”的漂雷。其小“悬雷”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所见性能较优越的机械引情触发水雷。在《设雷利弊说—“文中.袁祖礼对水雷的使用作了如下叙述:“悬雷或百余具或数百具,正当夷舱来往线路.排布海中……,悔花雷设于口外,阳阳雷设于口内,独雷设于当口.飞雷或在口内上游不拘远近,择一急流之处,修库收布,一闻敌船入口,遂将飞雷掷于河中,随流飞去,遇船即发。”他还在《雷炮守口利弊总说》—文小提出”谷口岸上皆设十万斤大炮,水内皆设五雷,五雷攻于水内,大炮办于水外……夷船虽快亦难飞入”。由此可见,在我国古代已出现f雷炮防御体系。
  
    
    
№0 ☆☆☆玛姬 2003-04-17 21:36:25留言☆☆☆  加书签 投诉 不再看TA

回复此贴子

名字:
选择图案:
内容: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3000字,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1024*1024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
图片链接:
(贴图规则)


返回上层 管理 返回本版块首页返回交流区首页返回主页

 

只看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