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晋江论坛网友交流区古意茶坊
主题:洪升初创红楼梦的蛛丝马迹(五) [0]
收藏该贴
已收藏
只看楼主
洪升初创红楼梦的蛛丝马迹(五)  

--------------------------------------------------------------------------------
作者: 土默热  


        洪升初创《红楼梦》的蛛丝马迹
           土默热

7.《好了歌解》寻根。
  笔者在以前的考证文章中,曾推断《红楼梦》中的《好了歌》和《好了歌解》,是感叹王朝更替、世道盛衰的作品。读者可能不以为然,当我们看了洪升在京期间,见到明朝王孙公子沦落状况,所写的一系列诗歌后,便知余言不谬。
  洪升举家“客燕台”后,看不尽京师的“风月繁华”,但给洪升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朱明王朝那些沦为乞丐娼优的“龙子龙孙”,同情之感在他心中油然而生,也勾起他对“北征”途中所见到的已成为败瓦颓垣的前朝故迹的记忆,不免从心底泛起一股深深的悲哀。于是,他写出了《王孙行》一诗:
  “王孙月月盛繁华,宝马金鞍油壁车。载酒春游梁孝苑,闻歌夜入富平家。闻歌载酒欢非一,五侯七贵经过密。遥遥彩幄柳边移,隐隐罗帏花外出。柳暗花明春满野,王孙游戏章台下。马上偏宜紫绮糗,腰间羡杀珊瑚把。去去银塘日已斜,垂杨系马问倡家。可怜莺啭相思树,可怜蝶戏合欢花。袅袅香风吹宿燕,娟娟新月照惊鸦。故作低眉颦翠黛,轻摇纤指按红牙。含羞凝睇情无已,王孙行乐长如此。无奈春华不待人,愿分娇爱何辞死。此时欢歌正纷纷,芍药攀来好赠君。莫言溯寒孤飞雁,宁做巫山一片云。须臾故国生荒草,坟地朱门宾客少。几度春光白首新,那堪秋色红颜老。渔樵满地听悲茄,回首孤城乱晚鸦。愁杀东风日暮起,杨花飞尽落谁家。”
  这首诗明显看出受明代大诗人何景明的影响。也与《红楼梦》中宝玉歌颂林四娘的“古风”属同一体裁。这首诗不是一般的感怀之作,从洪升对明朝“王孙”今昔对比所发的感慨中,可以清楚地感觉到他对朱明王朝覆灭的感伤情绪。如果把这首诗与洪升大量的其它抒发兴亡感慨的诗篇,以及感叹自己这个在明代“世受国恩”的家庭兴衰的大量诗篇联系起来,对诗中所流露出的情绪就不难理解了。这种情绪与《红楼梦》中的《好了歌》及《好了歌解》,所表达的心情是毫无二致的!把这首诗与《红楼梦》联系起来,我们也不难发现,《红楼梦》中对歌舞生平生活的描写,也大量借鉴了朱明“王孙”的生活。洪升在京过困顿生活之际,先是感叹朱明王朝“龙子龙孙”们今昔生活的强烈反差,继之感伤自己人生的巨大落差,不免悲从中来,写下《王孙行》和《好了歌解》这样的诗篇,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好了歌解》中所说的昔日朱门富户,今日雕梁上结满了蛛丝;昔日穷酸措大,今日偏身着紫蟒;昔日择膏粱而嫁的贵府千金,今日悲惨地沦落在烟花巷;昔日征歌逐舞的纨绔子弟,今日已寄身于乞丐强梁之列。这些描写,与《王孙行》一脉相承。我们完全有理由说,《红楼梦》中的《好了歌解》,既是感叹王朝更替、社会兴亡的作品,也是感叹家庭兴衰、六亲同运的挽歌!
  洪升不仅在《好了歌解》中透露出感叹兴亡的思想,在《红楼梦》书中的好多情节中也有隐隐约约的表露。“林四娘”的故事,“真真国女孩子”的诗所表达的思想,都属此类。读者大概对宝玉、黛玉二人“听艳曲”、“读《西厢》”的情节不陌生,但你注意到了书中所引用的两句《西厢记》台词了么?“似这般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都付于断井残垣!”表达的不正是社会大变动时期残破衰败的景象么?“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不正是表达对昔日贵介纨绔风光不再的感叹么!所以说,洪升选取的这两句台词,决不是随意信手拈来的,而是为了表达兴亡感叹,精心选取的。
  这里还有一点值得读者注意,洪升的所有诗作中,对北京几乎都称为“长安”,仅有个别时候称“燕台”;联想到《红楼梦》中把北京称为“长安大都”,不也可以作为洪升初创《红楼梦》的一个间接证据么?(待续)


№0 ☆☆☆空空 2003-06-02 14:12:50留言☆☆☆  加书签 投诉 不再看TA

回复此贴子

名字:
选择图案:
内容: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3000字,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1024*1024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
图片链接:
(贴图规则)


返回上层 管理 返回本版块首页返回交流区首页返回主页

 

只看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