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论坛
→
网友交流区
→
古意茶坊
主题:洪升初创红楼梦的蛛丝马迹(四)
[0]
收藏该贴
已收藏
取消只看楼主
只看楼主
触发了您设置的屏蔽词和不再看TA,当前页面已为您屏蔽共
0
层
【桃吱吱吱《予春光》成功签约电视剧】
洪升初创红楼梦的蛛丝马迹(四)
--------------------------------------------------------------------------------
作者: 土默热
洪升初创《红楼梦》的蛛丝马迹
土默热
5.洪升困苦生活寻踪。
《红楼梦》的作者,前后半生的生活经历了巨大的反差:前半生过的是“诗礼繁华”但“荒唐”胡闹的纨绔子弟生活,后半生过的是“茆椽蓬牍,瓦灶绳床”并在极其困苦中艰辛写作的潦倒文人生活。笔者推断,这个作者就是洪升。对他的前半生,笔者已有详尽考证;对他的后半生生活,有必要再作进一步的探寻,以挖掘洪升创作《红楼梦》的缘起和过程。
洪升被逐出家庭或弃家出走后,夫妻二人在武康寄居了一年左右时间,困顿不堪,无奈于康熙十七年携家北上“客燕台”,开始了长时间的北京生活。在京期间,前期是笔者曾推断投靠外祖父黄机,后期黄机“致仕”回南后,被迫独立生活。以洪升的性格在投靠亲戚期间,也不会低三下四地过寄食生活。自抵京后,洪升主要“以卖文为活,贫甚,而傲岸如故。”在那个时代,所谓“卖文”,主要是写“墓志铭”、“神道碑”等“歌颂”死人的文章,换几个小钱买米而已。李孚青《招洪稗村》诗中说他“游时信带轰碑命,贫日常挥谀墓文”;胡会恩《赠洪肪思》诗中也说他“朱门难索作碑钱”。洪升擅骈文,写“谀墓文”当不成问题。但这种“文章”本来就不值几个钱,加之“朱门”还常常赖帐,洪升夫妇生活之艰辛,就可想而之了。洪升的好朋友吴雯说他“长安薪米等珠桂,有时烟火寒朝昏。”洪升自己在诗中也透露,最困难时已到了“八口命如丝”的地步!洪升有两个女儿,小女儿就是在这种极度困苦生活中冻饿而死的,死时已是八岁!洪升钟爱此女,伤悼之清,数年不衰。他曾作诗回忆小女“生小偏聪慧,消愁最喜侬。爱拈爷笔墨,闲学母裁缝。”在《稗畦集》中,有一系列洪升“哭亡女”诗。其中有:“吾女真亡殁,终无见汝期。一身方抱疾,千里负含悲。”“死生成永别,漂泊未归来。”“月黑愁邸叫,风隐鬼火吹。大江南北断,魂魄梦中疑。”这些沉痛的诗句,表达了洪升困顿生活中又痛失爱女的心情。
洪升为了一家妻儿老小的生活,仅靠“卖文”是活不下去的,不得已还得含羞奔走豪门,乞求援手。他先后入幕李孚青,游说梁清标,吹捧徐乾学,奔走余国柱等清初政要,以谋升斗之资。他在《北发有感》诗中说:“非商非宦两无营,底事飘蓬又北征。妻冻儿饥相促迫,猿惊鹤怨负平生。羞从幕下裾还曳,浪说门前屐倒迎。聚铁六州难铸错,白头终夜哭纵横。”这里最堪注意的是“羞从幕下裾还曳,浪说门前屐倒迎”二句。在豪门家里,低三下四求人,衣裾因跪着被压都不敢使劲“曳”,受尽了屈辱;但回到家里,还得强颜欢笑,说自己受到了“礼贤下士”式的欢迎。洪升滴血的心,可见一斑。
洪升在康熙二十八年,因“国丧”期间“聚演《长生殿》”被“革去功名”后,面临的确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悲惨局面,在京中势已不可再居。据李天馥《容斋千首诗.送洪肪思归里》诗中所说,洪升在被“斥革”之后,“在京师备遭挪揄白眼”,不得不狼狈出京,逃回故里。《红楼梦》中黛玉的凄楚之作“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与洪升此时所作“不知他日西陵路,谁吊春风柳七郎?”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洪升携家返回杭州后,并未立即得到父母的原谅。虽然他的家庭由于父亲被“谴戍”,“风雨忽飘摇,旧巢已半颓;”虽然他的一个弟弟、两个妹妹都已先他夭亡,但父母还是不能容他回旧居居住。他先是在西湖畔的孤山,筑“稗畦草堂”,“以为吟啸之地”(洪升女洪之则语),后来大概是因为父母去世,家庭矛盾终于化解了。洪升一生,没有得到父母的原谅,可见“家难”之深重。
6.贾宝玉“出世”思想探幽。
《红楼梦》中的主人公贾宝玉,在遭遇一系列人生挫折后,产生了浓厚的“出世”思想;他先是“巢袭《南华庄子因》,”即之公然宣称,如果黛玉、袭人死了,他就“做和尚”去。今本后40回,宝玉果然做了和尚;“原本”后半部分,宝玉究竟是否做了和尚,只有天知道。笔者曾据洪升的人生经历,推断宝玉“悟不了”。但现在详查洪升的人生轨迹,却发现洪升虽终生并未“出家”,但晚期消极避世的思想十分明显,在创作《红楼梦》时,不无写宝玉“出家”的可能。
康熙二十八年,洪升遭遇了人生一系列打击中最惨重的一次打击:因在佟皇后“国丧”期间“聚演《长生殿》,”被康熙皇帝钦命逮捕下狱,“枷号示众”,受尽了人格侮辱。虽然不久就被释放了,但又被革去了“国子监生”的功名,从此,彻底断绝了洪升的仕进之路。对于洪升来说,“仕途经济”之路,从此永远关上了大门;父母对自己殷切期望的通过举业直上青云、重振家声,也永远付诸东流了。羞辱、愤怒、幽怨、绝望,各种心情交织在一起,令洪升回肠九转,镇日彷徨。“忘不了新愁和旧愁,”“展不开的眉头,挨不明的更漏,”正是洪升此时心情的真实写照。万念俱灰之际,于是就有了洪升弃家入山“叩净因”的一段经历。
康熙二十九年三月,洪升骑了一头毛驴,独自奔向京郊盘山的“青沟禅院”,去晤交往已久的智朴禅师。到禅院后,先后由僧智朴和德风陪同,游历“卫公庵”和盘山诸名胜。在此期间,洪升作诗甚多,智朴、德风和尚和诗也甚多。这些诗今天都流传了下来,使洪升的这一段经历,在世人面前展示得清清楚楚。洪升在诗中叙述了自己的悲愤心情和欲求解脱之意。他在《三月五日宿山下茅舍作》诗中说:“积岁坠尘网,灵襟坐迷惑。久思访名僧,人事苦羁勒。”在青沟禅院题诗之二中说:“苦为尘情累,蹉跎逾半生。譬如蛛做网,吐丝自缠萦。家食不自给,误入长安城。渑娩从时趋,面熟中愤盈。学殖渐以坠,神志昏如醒。世俗僧兀傲,遂为祸所婴。”“冀垂慈悲念,监兹归依诚。眼膜籍金媲,回光豁我盲。”德风和尚在答诗中也说:“先生自悔入山迟,正是春光向暮时。策杖寻芳红烂漫,扪萝踏翠绿参差。崖边云气晴偏好,树里钟声晚更宜。此日相携同眺望,幽怀犹约后来期。”在洪升的此间所作其他诗中,也大量表露了“遁世出尘”的念头,例如,“决计深山独住,喧嚣怕杀浮名,”“始信今古高士,超然不列儒宗,”“似是功名末路心,英雄末路多归此,”等等。
洪升在盘山住了“旬日”之后,终于没有做成和尚,还是无奈地下山还家了。是洪升禅心不坚定么?不是。是家庭拖累,是“尘缘未毕,”不得不如此。洪升在离开盘山时作《留别拙公》诗说明原因:“清泉白石信可恋,妻儿待米难淹留。”家中还有嗷嗷待哺的八口妇孺,洪升如何能置之不顾,断然出家呢?不过,“明日风尘下界行,回头只见青山色,”从此洪升“向禅”之心终后半生不断,给人以一种不僧不俗、不僧不道的形象。
这就使人不能不联想起《红楼梦》一开始出现的那个“情僧”。这个“情僧”原名“空空道人”,因把“石头”自述生平的文字“抄录问世”,导致“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改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这个不僧不道又热中言情的虚拟形象,正是洪升为自己勾勒的“自画像”!《红楼梦》的创作过程,正是“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的思想转变过程!最后的归结还是“空”,所以,洪升虽然没有出家,《红楼梦》的结局,对宝玉归宿的设计,完全可以写成因“情极之毒”而“悬崖撒手”,出家做和尚去了。
洪升离开盘山归家后,旋即携家“回南”。笔者推测,洪升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着手《红楼梦》创作。因为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洪升的“色”、“空”两大思想才全部形成,才具有创作《红楼梦》的全部思想基础。洪升所言之“色”,既有“言情”之“色”,又有事亲“色难”之“色”,还有风尘禄禄之“色”;洪升所言之“空”,既有佛家“四大皆空”之“空”,又有王朝更替之天翻地覆的“空”,还有家族衰亡之无可奈何的“空”。这种“色空”思想,是个复杂的混合体,不是单纯的“佛家”“色空”思想。这种思想只有洪升的特定经历方可生成,不论是曹雪芹还是其他同时代文人,没有这种特定经历,因而也就不具备创作《红楼梦》的思想基础。(待续)
№0
☆☆☆
空空
于
2003-05-27 17:28:24留言
☆☆☆
加书签
投诉
不再看TA
加载更多回贴
回复此贴子
名字:
选择图案:
内容: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3000字,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1024*1024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
引用:
验证码
换一张
图片链接:
(贴图规则)
加一张
(图片类型支持jpg、png、gif,大小限150K以内,图片宽度不大于1024)
管理
返回本版块首页
←
返回交流区首页
←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