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晋江论坛网友交流区古意茶坊
主题:江湖闲话 [3]
收藏该贴
已收藏
只看楼主
千年前,韩非子很明智地说道: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时值今日,我从书的角落里偶尔读到这句话时,眼前便忍不住映现出那位布衣先贤皱眉摇头的姿态,脸上有着一片漂浮不定的疑惑和坚决。法家讲究一份秩序,一种力度,但这便形成了对行走的束缚,对自由的羁绊。国家的安定祥和,民族的平静顺畅往往取决于很多人的安分守己,固守着一片田园,几汪鱼塘。朝出而作,日落而息,将生活润贴在不动不起之中。
  而那些在山川平原上策马而驰、意气风发的侠客,那些在江湖秋水间青衫飘飘、行踪起伏的文人。这多少让人有些不放心。于是韩非子的笔下便有了这些坚毅的词句,尖锐但是明智。
  借着昏黄的灯光,我一眼便瞥到了书架上那册金庸的《笑傲江湖》,忍不住想笑。书店里那盈盈满架、阅者众多的武侠小说不正是将儒侠合一吗?柔柔弱弱的文人借着一枝笔尽情地书写着一份侠的天地。若韩先生地下有知,布衣起伏之间,眉头恐怕已皱成一团。
  武侠多多少少构成了一份勇气,构成了对秩序的破坏,因为里面的行走和自由。
  文学沙龙上,我们讨论过武侠小说的起源。
  那段时间,枕边放着一本《史记》。暗黄色的封面,细小的字体。躺在床上,读着读着,便吃力起来。不过很喜欢太史公幽幽写就的《刺客列传》、《游侠列传》。一些大气的文字和篇什。关于一些面目模糊的人的抉择,关于很久以前的一些悲壮。很辗转的句子里隐藏着激荡的心神,愤恨的力度。让人一再思索着侠这个不太平静的字的内涵,推测着一个人的性格和心境、欲望和追求。而把侠分开,便很豁然地看到人和夹。由此想到了侠的无奈。奔放的神情里其实包裹着很多泪水。意气风发下掩盖着沧桑和曲折。侠也就是一再地在夹缝中游走的人。
  中华民族是一个讲究柔和的民族,在儒家的入世和道家的出世里浸泡着的一些很低调的思想:中庸和避世。那些流着血、在刀光剑影里闪烁的人格以及侠义边缘的挣扎,对许多人是陌生的。像一些遥远的传说,耳边有风声路过,但依旧在距离之外,也许陌生,也许梦想。武侠在历史苍老的步伐里处处闪现张扬凌厉的身影。
  我想太史公是喜欢侠的。不然,他不会将那两个传记写得那么摇曳生姿、动人心肠。
  在唐朝那个游侠纷走的年代里,有许多传奇。红线、李靖、虬髯公、聂隐娘、昆仑奴,很精彩的一些人物,爱着,恨着,有把酒言欢,也有兵戎相见。很喜欢虬髯公这个勇猛而富有智义的人。红线与李靖私奔。作为追杀他们的虬髯公在放与杀的抉择中释放着高于世俗的人格,虬髯公贯穿起武侠中很多关于侠的理念,行踪飘忽,刚毅明智,有属于自己的抉择和追求。有高于世俗界定的认知。
  在唐传奇中,许多人物形象在草野和军营里行走,渐渐丰厚。
  文学沙龙上我们很盲目讨论着《水浒》的归属。武侠小说吗?元末明初的一个文人营造和勾勒出的一批热血而激烈的草莽义士。可点点滴滴里都融合着侠的脉络。像刘欢唱的那样,该出手时就出手。在忍耐的边缘奋发,在潜伏的过程里张扬。撇开很多不提,就景阳岗的酒气豪气,虎声风声,就是很地道的武侠小说。
  武侠文学存在一个侠的定义和诠释。
  用千年时间沉淀,用百代血性研磨。到了近代,到了这个远离草莽、远离侠踪的现在,武侠趋于颠峰。提起武侠,不能不提金庸。《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天龙八部》,很浩然的一些名字。而其中或波澜壮阔,或小道柔情的故事则更让人沉迷。对于金庸,总有一份叹服。文学沙龙上,无论女孩还是男孩,对金庸小说里人物的熟稔以及对人物性格滔滔不绝的分析可以证明金庸的魅力。
  在《射雕英雄传》中,金庸阐述出了他对侠的认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将对武侠一些恢宏的思考归纳成很传统很大气的体现。让侠有了奋争的目标和道德的底线。郭靖战死襄阳,便是这一认知的体现。但这很大程度上束缚了自由和行走。尽管只是浅层的地理束缚。许多人对侠有很空间和立体的设想。余杰在一篇文章中对金庸《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和古龙笔下的傅红雪作过对比。人格上的自由度,令狐冲在爱情、亲情的磕磕碰碰中放任心性,醉酒江湖,从一再的不知所措走向从容,令狐冲的起步虽然藤棘丛生,但结步就平稳了很多;而傅红雪从始至终都用坚韧的心性很冷静地走着。
  侠其实是在自由和束缚间穿梭的一个表征,载满很多人的希望和梦想。事实证明,正因为这些希望和梦想,侠才变得鲜活而富有弹性。而武侠小说也正因为这些鲜活的侠而有了长久和顽强的生命力。
  但自梁羽生封刀,金庸封笔,古龙长逝后,武侠文坛便无复往日的繁华,说来说去,终究有些没落。尽管后起之秀黄易算是在武侠文坛上开创了一番局面,把武侠引向玄幻,但书店里充斥的那些魔武系列、玄武系列终究没有形成大气候。或许这是一种方向。那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期待大家出现。
  关于武侠文学的未来的走向,我们也一再地谈论和预测着,但终究难以得出结论。
  记起了郭震在《宝剑篇》中写的那些句子: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飘沦古岳边。
  虽复沉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有时,虽然感叹于武侠文学的没落,但始终相信,武侠会走出自己的路的。
№0 ☆☆☆眼紅紅の古夕神韻 2003-09-21 15:10:09留言☆☆☆  加书签 投诉 不再看TA

”将归太原。行次灵石旅舍,既设床,炉中烹肉且熟。张氏以发长委地,立梳床前。公方刷马,忽有一人,中形,赤髯如虬,乘蹇驴而来。投革囊于炉前,取枕欹卧,看张梳头。“
《虬髯客传》是在金庸的《三十三剑客图》中看的,极精彩,以至后来去买了本唐宋传奇选。
金庸的书最喜欢的其实是射雕同天龙八部。
可以说金庸是我对中国历史的启蒙,梁羽生则是古诗词。
温瑞安有几部也是不错的,
独不能见黄易:)
网上次次都要为黄大吵,爱者爱之生,恨者很之死,也是难得的异数:)
№1 ☆☆☆雨雪霏霏2003-09-21 21:16:28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他那煌煌巨著的大唐双龙传我翻了几页就受不了扔下了。
寻秦记开始觉得像卫斯理,也没看完。
不过那么多人都说好,大约是有点好的,还是要好好学习学习:)
№3 ☆☆☆雨雪霏霏2003-09-22 08:57:44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回复此贴子

名字:
选择图案:
内容: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3000字,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1024*1024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
图片链接:
(贴图规则)


返回上层 管理 返回本版块首页返回交流区首页返回主页

 

只看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