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晋江论坛网友交流区古意茶坊
主题:敲断玉钗红烛冷——红楼三钗古今谈 [1]
收藏该贴
已收藏
只看楼主
敲断玉钗红烛冷——红楼三钗古今谈(完全版)

上帖者:孤鸿雪影

  一部红楼梦尚未写完,雪芹便已仙逝。然而他的梦,宝玉的梦、红楼众女子的梦并没有终结。后世的读者们都会在自己心中续写出一部完整,而且自己认为是完美的红楼,并在真实的世界中不断的追寻着。
  红楼意境深远,内涵丰富,金陵十二钗更是有如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春花,其中着墨最多,性格最鲜明的要数黛玉、宝钗和湘云三人了。她们论品貌,论才学,都是众姐妹中的佼佼者,也是有可能与宝玉结为婚姻的女子。是故称她们为红楼三钗。
  黛玉玉洁冰清,诗才为群芳之冠,又是众姊妹中唯一不劝宝玉委身于仕途,留意于经济的。她与宝玉谈诗学,聊佛老,读西厢,唯独不涉及功名。她和宝玉一样,既然文章八股迂腐不堪,那么不论世人如何看待,她都会支持宝玉的行为。直有“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之态。所以她能成为宝玉的为一知己也是理所当然。然而黛玉虽不喜利禄功名,却并非不近人情。宝玉总说:“林妹妹什么时候说过那些混帐话,要不然我早就和她生分了。”可是,当宝玉被贾政打的皮开肉绽起不来床时,黛玉即不象贾母王夫人般问寒问暖,也未象凤姐宝钗样寻医送药。只带来一双哭的桃一样的眼睛,破天荒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我也是情愿的!”看来宝玉是下定决心宁死也不读书了,而黛玉为了使他少挨板子,却宁愿做出一些妥协的。由此,我们即能看到黛玉的孤标傲世,又能体会她的意切情真。不是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吗?能够志同道合,生死与共,恐怕就是黛玉最吸引人的地方了。
  黛玉从小失去母亲,投奔到贾家,虽然有贾母关爱,但她仍有寄人篱下,无依无靠之感。怕自己受人褒贬,不免处处留心,时时在意,也因此,大家都知道林妹妹素来是个有心的,总觉得亲厚不及宝钗。其实黛玉的“有心”决非“有心计”。她从不会刻意讨好或倾轧贾府上下的任何人,就连对自己的假想敌宝钗来说,她对金玉之说不可谓不担心,但她对宝钗仍然是诚恳的。在四十五回中,黛玉曾说:“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象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且不说宝钗对她的一番说教用意何在,但终究使黛玉不仅坦白了自己的心境,还诚心向宝钗认了错。这才是真正的亲厚与至诚。
  记得黛玉的花签令是“莫怨东风当自嗟”。这便点名了,“潇湘妃子”的悲剧除了外部因素之外,她自身的一些缺点和短处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首先是黛玉太过敏感、多疑,对待有的问题甚至到了神经质的地步。宝玉对她用情不可谓不真,但黛玉却总有千般疑虑。只因宝玉有玉,她便对金玉之说格外敏感。似乎有事没事,总要对宝玉旁敲侧击一下。在说冷香丸时,黛玉说:“人家有金,你就有玉;人家有冷香,你就该有暖香来配啊。”对于红麝串她又说:“我没这么大福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 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 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惹得宝玉赌咒发誓方才罢了。同样对于湘云的金麒麟,她同样思前想后,生怕他们如书中的才子佳人一般,因一件玩物引出事故来。黛玉本就体弱多病,再加上多愁善感,简直到了整天只以眼泪洗面的程度。无益于自己的健康不说,与宝玉之间也难免纷争多,欢娱少了。
  除此之外,黛玉的小性儿也是俯中人所共知的。从第七回周瑞家的来送宫花给她,她若不喜欢,找个借口不要也就罢了,“却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为此等小事,黛玉便得罪了府中的管家婆,恐怕她在下人们中的口碑便因此而毁。还有一次,黛玉误以为宝玉将她做的香囊转送了别人,一气之下连正在做的玉穗也铰了。还和宝玉大吵了起来,惹的他直把玉往地上摔。这场风波对宝黛的关系倒没什么影响,但被袭人她们看在眼里,又不免觉得林姑娘性情古怪,难以相处了。若真摔破了玉,闹出事来,抵命的终究还是这些丫头。十七回元春归省时,黛玉存心大展诗才压倒众人。她作的诗固然是好,但殊不知在她压倒众人的同时,太露锋芒,也压倒了元春。再看到宝钗通篇皆是“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之类的赞誉。仅回家不到一天的元春为什么对宝钗会有好感,将与宝玉相同的红麝串送了她,也就不难理解了。如此已往,不仅自 寻烦恼,落得个多愁多病身,府中由上到下也会远黛玉而近宝钗了。黛玉既无钱无势,还失了人心,与宝玉的婚事又怎能得偕呢?正应了那句“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红楼梦》流传至今,许多人物的形象已经被特征化。拿黛玉来说,似乎现实中体弱多病,多愁善感,爱使小性儿的女孩子常被人们称为“林妹妹”。她的聪明才智和率真坦诚反倒并未引起人们太多的注目。这似乎说明了,女孩子可以无才,可以有小性儿,但却不能恃才傲物。也就如同现在的男人们大都不愿找学历比自己高的女友,无论古今,女孩子的聪明尽露于外都未必是好事。黛玉生于今世,她的遭遇或许未必强于书中。只有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不合时宜”。凭她的性子。在贾府中有着小姐的地位,下人们即使受了气,也不敢与她拌嘴,只是暗自不快而已。但走出府门,进入到交往频繁的现代社会,她的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女孩子们会因她性格古怪而日渐疏远,追名逐利的男子又不入她的眼。面对冷酷的现实,她遇事偏偏又想不开,这样的身体能得长久吗?黛玉毕竟是太虚幻境中一颗婀娜纤弱的绛珠草。一旦落于人间饱经风霜之苦,尝尽爱恨之悲。终将会不堪摧残而枯萎。因为她的身与心,都是本不应属于这黄沙与红尘的。

  宝钗可谓博学多才,性格端庄淑娴,然而也因她处世之浑厚圆润,工于心计,使她成为了红楼一书中争议最多得人。
  在宝钗的性格方面,我最不喜一个“假”字。宝钗在众姐妹中可谓全才,她对佛学、戏文、诗词、绘画都有较深的造诣,就连黛玉刚看过不久的“邪书”《西厢记》,她也早在小时侯便偷偷瞧过了。却以无才便是德之理教育得黛玉心悦诚服。后来宝琴在十首怀古诗中,有《梅花观怀古》和《蒲东寺怀古》二首,宝钗看了说道:“前八首都是史鉴上有据的,后二首却无考,们也不大懂得,如另作两首为是。”这些书黛玉、宝琴、宝钗都是看过的,她却先要推说自己不懂以表明自己的清白,并教育别人不该看,不能说。其实宝钗本也不想这么说,她也知道诗已作完,不会因自己两句话就真的“另作两首”。但为了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德”,却不得不表明立场。姐妹之间,本可以真情相待,又何必定要以假意对人呢?
   宝钗的诗才亦不在黛玉之下,但每每作诗,她却总要逊黛玉一筹。这便因为黛玉的诗妙在一个“真”字。而宝钗则要想自己应该怎样写才合适,才不会表露出自己的真情。黛玉有丧母离乡之痛,心意难表之悲,写出诗来自然多作悲音;湘云本有英雄豪迈宽宏量,对于自己身世、儿女私情,都能想得比较豁达。所以诗风洒脱率真;但对于宝钗,同样是十几岁的豆蔻少女真就没有自己的心事和苦楚吗?黛玉把平时说不出的感情寄托在诗中得以宣泄,而宝钗就连在写诗时也要想,自己这么写合不合时宜,别人看了会对自己怎么想。所以诸如白海棠诗、柳絮词那种四平八稳,为了他人观赏需要而写的诗,既比不过黛玉,也谈不到感人二字的。但有一次例外,便是“薛蘅芜讽和螃蟹咏”。她此篇写的最好,骂的也最痛快。这个“讽”字指的是谁,自然不光是螃蟹,一向随和的宝钗,干吗偏和螃蟹过不去呢?从“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来看,很可能是对宝玉不走仕途,不愿读书的一种讽谏。作这首诗宝黛二人本是玩笑,宝钗确是出于真心,夺魁也是情理之中的了。
   宝钗另一个难以捉摸的地方是她是否真的喜欢宝玉。也就是说,她最终成为“宝二奶奶”是完全为了家族的利益,还是也有她自己的感情因素呢?宝钗之所以人缘好,就是因为别人不喜欢话她是不会说,得罪人的事不做。比如凤姐拿黛玉比戏子,宝钗心里知道自是不会说的;节日里贾环赌色子输了莺儿钱还要赖帐,宝钗倒把莺儿数落了一顿。结果在赵姨娘眼里园中为数不多的几个好人就有了她一个;还有滴翠亭扑蝶时偶然听到了小红和贾芸的事,忙生出一计,巧妙的遮掩了过去。但唯有一件事,宝钗却怎么也转不过这个弯,那便是劝宝玉读书。劝读是宝玉面前最大的禁忌,以宝钗的聪明,她不可能不知道这件事。但她偏偏要往这颗钉子上碰,而且是一有机会就要旁敲侧击一下。从袭人口中得知,宝钗曾因劝读惹得宝玉愤愤而去,把她晾在了房里;看到宝玉写了好诗句,她要说“把你的这些聪明用在正经地方,还有什么干不成呢?”;家宴中所和的螃蟹咏也暗有讽谏宝玉之意。一向“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宝钗怎么变得如此不知趣,宝玉不读书,不考取功名又干卿底事呢?由此看出,宝钗认为这件事是和自己有关的,从她对宝玉的感情来看,是无法作为旁观者的。另外三十四回,宝玉挨了打,宝钗来探病时说:“‘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这短语言和动作描写,细致入微,直写出了一个关切情急之下不甚吐露心事的娇羞少女形象。与以往老成持重的宝钗大不相同。其中的“亲切稠密,大有深”究竟是什么,也便不言自明了。
  从脂批看,第七回中说道“宝钗从小有个病根,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脂批对此的注解是【凡心偶炽,是以孽火齐攻。】、【浑厚故也,假使颦、凤辈,不知又何如治之?】看来着股热毒是为心病无疑。本非冷热风寒,寻常药物自是无用了。我想凡心、孽火即可解为她思念宝玉的少女情怀,也可说是内心中渴望真诚,率直的意愿。但是,宝钗所受的教育,以及在她的意识中,这些想法和念头都是必须压制的。所以当她内心最矛盾,斗争最激烈时,便不得不借助这“冷香丸”来向心中注入的冷,来压制感性和热情。可以看到她的冷静与理智并非与生俱来,而却是她作为贤德淑女所追求和必备的。但对于黛玉、凤姐这类性格的人来说,其天性却不是外力所能改变的。对于最后这句【卿不知从那里弄来,余则深知是从放春山采来,以灌愁海水和成,烦广寒玉兔捣碎,在太虚幻境空灵殿上炮制配合者也。】精炼四句之用意,忧愁、清冷、虚幻。似表明宝钗能有今之冷香,所付出的代价和得来的痛苦也是十分巨大的。由此看来,宝钗与宝玉的婚姻,除了家族利益之外,也和黛玉一样,为的是她自己的心。只是黛玉靠自己追求,宝钗靠外力驱使多些。
  宝钗之美是为文静温婉之美,与她的性格一样素雅恬淡,不爱花儿粉儿,不求华丽衣着和精美陈设。由此也可看出她的另外的一个鲜明特点便是一个“冷”字,也是最令我难以接受的一点。冷之一字本无所谓好坏,对它的评价因人而异。宝钗的冷可解为“冷静、冷漠、冷艳”。包含了她所有的生活情趣、性格特点和处世原则。
  宝姐姐吃药要吃“冷香丸”,用她自己的百海棠诗来说便是“珍重芳姿昼掩门”和“淡极始知花更艳。”此两句诗不仅可以看出她的生活情趣,也体现了她的矜持与自信。宝钗确实很善解人意,她为湘云备螃蟹,为黛玉送燕窝,为岫烟瞒当票,她都无一不想在前面。难怪大家都说她待人是最好的了。但对待金钏之死,却不知她心中有没有过同情、伤感。若是有,恐怕也是转瞬即逝。因为开导处于深深自责中的王夫人博得太太的好感,比于事无补的为一个死去的丫鬟暗自垂泪要现实地多。后来尤三姐自刎身亡,她与宝钗原无干系,或许本用不着为之叹息。但对于曾经不记前仇,刚救过自己哥哥的命的柳湘莲出家为道之事,她不仅无动于衷,还劝薛姨妈说:“ 如今已经死的死了,走的走了,依我说,也只好由他罢了。妈妈也不必为他们伤感了。倒是自从哥哥打江南回来了一二十日,贩了来的货物,想来也该发完了,那同伴去的伙计们辛辛苦苦的,回来几个月了,妈妈和哥哥商议商议,也该请一请,酬谢酬谢才是。别叫人家看着无理似的。”两个人一死一失,宝钗竟能“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还帮哥哥筹划送礼请客之事,倒真是很能“识大体”了。反是“薛蟠自外而入,眼中尚有泪痕”并“一听见这个信儿,就连忙带了小厮们在各处寻找”。呆霸王虽混帐,毕竟还有一个“义”字,在这件事情上是可爱的。而宝钗如此做无外乎两种可能,其一是她对与宝玉结下私情的金钏、自行求配的三姐和不求功名,豪爽任侠的湘莲根本就瞧不起。因为他们的行为是不符合宝钗遵循的道德标准的。仅从这一点上看,说宝钗既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也是它的维护者是不为过的。其二就是此等人地位不及自己,不象姐妹们或是贾母王夫人,能对自己的生活造成影响。他们在也好,不在也罢,何况人既已死,眼泪又流给谁看呢?不如便省了吧。
  宝钗所处的时代埋没了她所有的聪明才智,她的努力是那么的苍白无力。因为那个世界毕竟是男人们的。宝钗在今世,凭她自己的才能与手腕,无论如何都会有个至少是自己认为幸福美满的人生的。今日的宝钗在学校中是品学兼优自不必说。工作中受上级的赏识,朋友的欢迎,下级的爱戴。有着一张自己精心编织的关系网,自是不在话下。在感情上,应有不少追求者,她会权衡利弊,择其善者而从之。只是恐怕那些空有热情,而没有名车别墅的男人们要空叹无缘了。因为在她的生活方式中,感情是可以为现实做出牺牲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也是她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宝钗的另一半只是作为点缀或陪衬罢了,她必竟不会为对方而活,她的生活方式也是不会因另一个人的介入而有所改变的。以宝钗为妻,就象莺儿说的“好处还多着呢”。不仅生活起居不必发愁,对自己的事业前程也定会有所帮助。但失去或至少是受压抑的,将是激情的火花和自我的个性。若连夫妻二人亦要彼此设防,相对装愚,那真是一种悲哀了。
  也有人说宝钗阴险狡诈,处处笼络人心,排除异己。滴翠亭扑蝶便是有心陷害黛玉。也有人说她野心勃勃一心要往上爬,进皇宫不成便想做宝二奶奶,连金锁都是自行打造的,是其阴谋的一部分。这些都言过其实了。她虽有时用一些手段,一些做法为人所不喜并非人格上的问题,仍不失一个温柔淑娴的好女孩。
  对于宝钗,一句“任是无情也动人”,作为评语再好不过。或许她“无情”的地方太多,有时哪个是真心,哪个是做出来的,不仅别人看不透,就连她自己也搞不清楚。但就在她这种心态下,塑造了一朵盛开在城市花园中高洁淡雅,却又不出世离群的近乎完美的白牡丹。宝钗也象月中的嫦娥,很多人赞美她,羡慕她。她为了把美展现给所有人,宁愿把心锁在清冷的广寒宫,让幸福和痛苦在她冰冷的心中渐渐淡漠。只求让别人看到她幸福的活着。过着没有欢笑、没有泪水也没有悲伤的日子,直到永远。

  活波健康之美湘云的出现总会使读者的心为之一振,她性格开朗,行为豪爽洒脱,一颗水晶般澄澈的心。
  湘云在姐妹中最是心直口快,对自己的感情丝毫不加掩饰。有趣的是爱说爱笑的湘云偏偏有点大舌头,黛玉因此取笑她“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好在湘云并不在意黛玉的取笑。湘云的这种豪爽还表现在她爱穿男装上。宝钗曾说“可记得旧年三四月里, 他在这里住着,把宝兄弟的袍子穿上,靴子也穿上,额子也勒上,猛一瞧倒象是宝兄弟,就是多两个坠子.他站在那椅子后边,哄的老太太只是叫`宝玉,你过来,仔细那上头挂的灯穗子招下灰来,迷了眼。.’他只是笑,也不过去.后来大家撑不住笑了,老太太才笑了,说`倒扮上男人好看了’.”在她的诗中也以“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的男子形象出现。
  第六十二回的标题是“憨湘云醉眠芍药茵”。一个“憨”深刻的体现了湘云的形象。被只齐胸盖着,青丝拖于枕畔,白臂撂于床沿。还是那次“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 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被黛玉讽为“只恐石凉花睡去”的花下醉卧。以及芦雪亭外烤鹿肉时说的那句:“是真名士自风流”更是兼有有须眉气质和魏晋名士的豪迈风范。
  她和宝钗黛玉都不同。黛玉的的忧愁与悲伤在她的眼泪和诗中都有天然的流露;宝钗则会把不快深深埋藏在心底,尽量不为人所知。而湘云则是真正的“少年不识愁滋味”。她也没有父母,生活条件还不如比黛玉。但她并未因此悲观失望,没有黛玉的自卑心理。而把来园里住的时候看作是最快乐的日子。字花签令对湘云的评语是“香梦沉憨”。湘云的憨不仅表现在她的性格上,也说明了她始终生活在甜美的香梦中,对未来的残酷丝毫没有警惕。对现实乐观的去接受,对未来有着很美好的憧憬。也说明她的向往终究只是一场梦,一场不可能实现的梦。
  湘云从小和宝玉一起张大,在黛玉宝钗没来之前,宝玉就只她一个表妹,待她自然是极亲近的。但自从黛玉来后,宝玉对她伏身屈就,对湘云不如以前亲热了。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出,湘云心中不免还是有些醋意。记得湘云有一次来时说道:“二哥哥,你跟林姐姐天天在一处玩。好不容易我来了,你又不理我。”还有凤姐拿黛玉比戏子的那一次,看到宝玉对她使眼色,湘云说道:“你那花言巧语别哄我. 我也原不如你林妹妹,别人说他,拿他取笑都使得,只我说了就有不是.我原不配说他.他是小姐主子,我是奴才丫头,得罪了他,使不得!"宝玉急的说道:"我倒是为你,反为出不是来了.我要有外心,立刻就化成灰,叫万人践踹!"湘云道:"大正月里, 少信嘴胡说.这些没要紧的恶誓,散话,歪话,说给那些小性儿,行动爱恼的人,会辖治你的人听去!别叫我啐你."前两句是宝玉先前所说,最后那句则是湘云说的。可见她看到宝玉被黛玉“辖制”了,不如以前跟自己亲密时,难免心有不快。这也是全书中湘云唯一的一次发火,是值得认真品味的。还有一次,湘云在宝玉面前赞了宝钗,宝玉一脸不高兴说:“罢了罢了,不说这个。”湘云却说" 提这个便怎么?我知道你的心病,恐怕你的林妹妹听见,又怪嗔我赞了宝姐姐.可是为这个不是? "袭人在旁嗤的一笑,说道:"云姑娘,你如今大了,越发心直口快了."宝玉笑道:"我说你们这几个人难说话,果然不错."史湘云道:"好哥哥,你不必说话教我恶心.只会在我们跟前说话,见了你林妹妹,又不知怎么了."  三十二回,袭人叫湘云帮忙做鞋,湘云听了,便知是宝玉的鞋了,因笑道:"既这么说,我就替你做了罢.只是一件,你的我才作,别人的我可不能."这里她明知是宝玉的鞋,却要说为袭人做。这似乎与妙玉所说的:“你这遭吃的茶是托他两个福,独你来了, 我是不给你吃的.”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从下文看,湘云为宝玉做东西也不只此一次。史湘云冷笑道:"前儿我听见把我做的扇套子拿着和人家比, 赌气又铰了.我早就听见了,你还瞒我.这会子又叫我做,我成了你们的奴才了. "宝玉忙笑道:"前儿的那事,本不知是你做的."袭人也笑道:"他本不知是你做的.是我哄他的话,说是新近外头有个会做活的女孩子,说扎的出奇的花,我叫他拿了一个扇套子试试看好不好. 他就信了,拿出去给这个瞧给那个看的.不知怎么又惹恼了林姑娘,铰了两段”史湘云道:"越发奇了.林姑娘他也犯不上生气,他既会剪,就叫他做.”至于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书中并没有明写。不过黛玉的女工在众姐妹中并不算好的。从袭人口中得知“旧年好一年的工夫,做了个香袋儿,今年半年,还没拿针线呢.”大约是宝玉看到湘云的扇套做的精致,拿到黛玉面前夸耀,惹恼了林妹妹。湘云把恼怒放在嘴上,比宝钗藏在心里,黛玉用在剪刀上都要好。再加上她天生的“英雄豪迈宽宏量”,恼过也就罢了,并没有想过要和黛玉争衡更不会向宝玉要求什么。而且从她心里,也始终认为自己比不上黛玉, 她自己就曾两次说过“这一辈子我自然比不上你(黛玉)”,“我也原不如你林妹妹”这样的话在她看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关于湘云的处世原则,有人认为她与宝钗一般无二,因为她曾对宝玉说过“还是这个情性不改.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其实这并不是湘云自己的想法。她与宝钗不同的是,并没有拿定了主意,无论遭到多大的阻力也要“强谏”到底。既然宝玉不喜欢,湘云从那以后也并没有再提过。试想凭她的性格,如果真的拿定了入朝做官才是好的这一主意,又怎么可能缄口不言呢?可见湘云对这些是不关心的,她的弱点也正是缺少主见,有一点芳心是是可可的感觉。湘云生性天真烂漫,她既不向宝钗般热衷于仕途,也不象黛玉那样心高志远。她对自己的未来并没有明确的设想,没有明确的人生观,对宝玉所说也只是平时的耳濡目染。而她只要嫁得才貌仙郎,是不会介意对方走什么道路的。虽然爱穿男装,她的内心里却是最随和的。
  即便在今天的时代,湘云这样的女孩子仍是会受到大家的欢迎的。虽然她说话不免太直,但她就象一块通体透明的水晶,是决不会“藏奸”的。对于婚姻,她会把自己的未来寄托在丈夫身上,对他的事业,不论自己是否理解,都会尽可能的支持。甚至可能象中国真正的传统女性那样,为了丈夫或家庭放弃自己的事业。因为她的幸福是建立在对丈夫的信任与依靠上的,而缺乏自己的独立性。这样的男子往往庸禄无为,但作为女孩子是可爱的。但也因此,会使别人在和她相处时,总会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也最能分担别人的忧愁与痛苦。湘云是那种身处俗世,却完整的保留了人类天性的女孩。她的纯真会令男人产生想保护她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她身上流露出的“真、善、美”,也有如天山峭壁上未经人类染指的雪莲,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深深的打动着每一个有良知的人。
  《红楼梦》就是一曲对女子充满悲情的颂歌。宝钗可敬,黛玉可亲,湘云可爱。她们和那个社会中许许多多的女子一样,纵使才明智高,也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而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男人们身上,甚至连选择的权利都没有。她们的身心虽然早已埋没在漫漫黄沙之中,又或许她们根本就不曾存在过。但是她们的灵魂是不可磨灭的,留在读者心中的是一种亲眼看到美好的东西毁灭在自己眼前时,所产生那种凄凉与震撼。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逢?希望人间有幸得到这样一朵芙蓉,一棵牡丹,或是一株海棠的男子,能珍惜她一生的眼泪,用自己的真心来关爱与呵护她。
出自□□论坛


№0 ☆☆☆小笨蛋 2003-09-20 17:50:59留言☆☆☆  加书签 投诉 不再看TA

还真少见,各打四十大板……喜欢黛玉的同时为宝钗辩护,难得难得,我的气量比较狭小,也可能因为我是男生,无法对宝钗有好感……虽然知道你评价3人很中肯,可毕竟不喜欢。
 
挑一个小刺,贾宝玉挨打,是因为玩蒋玉涵吧?黛玉劝的,似乎也是这个毛病吧?感觉黛玉始终说不出让贾宝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样的话,否则实在有点辜负宝二爷了……
№1 ☆☆☆chaarr2003-09-21 04:45:32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回复此贴子

名字:
选择图案:
内容: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3000字,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1024*1024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
图片链接:
(贴图规则)


返回上层 管理 返回本版块首页返回交流区首页返回主页

 

只看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