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晋江论坛网友交流区古意茶坊
主题:福 建 游——一 线 天 [7]
收藏该贴
已收藏
只看楼主
                   --==一 线 天 ==--


  又称一字天,位于武夷山群峰南端之二曲溪南面的一个幽邃的峡谷里。该处有一座巨岩,宛若城廓,名甫灵岩。岩倾斜而出,覆盖三个毗邻的山洞,其顶有裂隙100余丈,宽不及1米。探身洞中,仰观崖顶裂隙,可见天光一线奇景,此即“一线天”。
  三洞名伏羲、灵岩、风洞,前后通连,由一线天兜进的风,转从风洞而出,迅疾不停,到此顿觉凉爽。灵岩洞终年滴水,汇成一壑清泉,叫圣水。洞南有一座巍岩,名楼阁,传说中谓之神仙楼阁,岩壁题刻颇多。另有兰岩、石门诸胜。
  此间主要景点有:楼阁岩和蓝岩(天心明月)、石门岩(石门飞泉)等。在一线天的天崖缝中,时常有罕见的哺乳动物白蝙蝠,洞边有竹中奇珍四方竹。右边是伏羲洞,中间为风洞,左为灵岩洞。  
№0 ☆☆☆zero 2003-09-05 20:01:32留言☆☆☆  加书签 投诉 不再看TA


福 建 游——十八重溪
 
  
 
                  --== 十八重溪 ==--
 
 
  在距福州约20公里的闽侯县南通乡境内,发源于县南古崐崖山尾东麓,为大樟溪下游南岸支流。流域面积约62平方公里,其间崐水平长度500米以上的溪流有24条,取名“十八”,形容其多。第三批省级风景名胜区。全区散布着崐由火山岩构成的峰、岩、崖、谷、洞、石,山水交融,天然浑朴,有崐西溪瀑布、乌龙戏珠、大帽山、文笔峰、宝塔峰、三仙洞等景点。游客一般从三、四重溪开始游览。
  四重溪又称风光岩,附近的皇冠峰肃穆挺拔,峰下有一高8米的崐独峰斜立,象探身招呼客人的侍者,人称“侍者峰”。
  五重溪又称黄坑口,主要景点有石人、石马、石风帆等。石风帆崐是在干流河道中残留的一块巨石,高出水面5.2米。
  六重溪、七重溪有鸳鸯洞、流纹岩、三层岩等景点。
  八重溪的龙潭、知音瀑布等都很出名。崐水深10余米,潭中山峰倒影,风景秀美。知音瀑布是当地大小12个瀑崐布的代表,瀑高40多米,宽10多米,丰水时甚为壮观。
  八重溪与九重溪间为宽40米的溪流所隔,有竹筏过渡。十三重溪崐以下人迹罕至。
  景区东北部的大帽山,又名古灵山,海拔786.3米。晴日登顶,可一览十八重溪山水秀色。此外,宝塔峰俊秀凌空,玉女石、猴洞、崐倾缸瀑布、天柱瀑布等也各有特色。
  奇特的火山岩地貌、典型的季节河、成群的野生弥猴为该景区的崐三大特色。  
 
  
№1 ☆☆☆zero2003-09-06 02:58:31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龙 崆 洞 ==--
 
 
  龙(石空)洞位于龙岩市雁石镇,距市区48公里,与漳平市拱桥乡接攘。是一个天然石灰岩溶洞。景区内群山环抱、峰峦叠翠、景色秀丽,形成了3亿年前的龙崆古洞,洞内空间宽敞,有8个大厅,16个支洞,深达3.3公里,5.4万平方米,分上、中、下三层,层层叠叠、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水、水中有洞、钟□□错,溪泉汩汩,洞内奇异绚丽的石象、石蛇、石蛙、石钟等景观,千姿百态、玲珑剔透,扑朔迷离。
  龙空洞洞口怪石嶙峋,洞顶草木翡翠,形似皇冠。进入洞内,有一数米宽前洞,再往前走,有三门并列。称“三仙门”。从中门入,越十余米,有一石床,帐帘一边勾起,一边垂挂,传说游人在此一憩,疲劳顿失,其左有一石象,摇耳举足,栩栩如生。再向前,便是天星洞,顶上似有一颗流星,洞下蹲一石蛙,摇唇鼓舌,似欲跃入深渊。走入观音洞,豁然开阔,一尊观音白衣素裹,婷婷玉立在石壁之上,旁边立着一位拄拐杖的太上老君,白须齐胸,老态龙钟,笑容可掬。前有石钟乳,象石榴、葡萄,酷肖供果。观音之左,有匹石马,扬鬃斗鬣,岩间水声滴答,恰似马蹄声碎,洞的中央有大小两只石牛,卧涉在一汪水田之中。田水盈盈,犹如一幅春耕图。再行下余米便是布帆洞,岩壁平坦象布匹,花纹各异,布帆洞尽头,有两座石钟,一大一小悬挂在石壁之上,大钟高约三米,钟底悬空,击之有声。
  龙空洞内大洞套小洞,迂回曲折,变化无穷。通往龙伞洞是一条幽径,游人需鱼贯而行。弯腰曲身进入洞内,一把锦缎般的金黄色大龙伞举手可及。翻过小山岭,淌过地下河,便到田螺洞,洞中一对田螺,螺壳纹理清晰,似在缓缓蠕动。拾级而上到冬瓜洞,一颗大冬瓜,高挂头顶,瓜上有蒂,蒂上长叶,形态十分逼真。穿过小巷,进入玉石洞,仿佛置身于水晶宫,洞中有形态各异的大小石笋,钟乳石参差悬挂,玲珑剔透,令人目不暇接。出了玉石洞,便到飞龙洞,洞顶有石乳凝成的一对白龙,如凌空飞舞,穿过塔洞,攀登一座险峻的“山峰”,进入一条峡谷,就来到蛇洞,迎面一石巨蟒,盘伏在地,似抬头欲向前扑来,呼呼有声,令人毛骨悚然。龙空洞内,尚有几处无底洞。深邃难测。其中一口大如盘,掷入数丈长的毛竹,只闻撞击声声,用数支电筒往洞内照射,但见毛竹细如头簪。龙空洞内还有几条地下河,总长约500米,水深0.5-2.0米。
  洞外山石嶙峋,苍松挺拔,修竹成林,云海缥缈。龙蛋、龙井、睡狮岩、万竹园等极具特色的景观与龙崆古洞,形成一个独特的原野型溶洞风景区。景区内有龙吟山庄、餐饮、停车场等服务设施。  
 
 
  
№2 ☆☆☆zero2003-09-06 02:59:21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李贽故居 ==--
 
 
  坐落在泉州市区南门南寿路。是一座普通民房,原有三开间二进深。现存正面一间和正厅堂,正厅堂宽6公尺,深9公尺,前有天井。现按闽南古民居,修葺一新,辟为纪念堂。李贽(1527-1602年)字宏甫,号卓吾,明嘉靖举人,是进步的思想家。五十五岁时,他辞官讲学,辨史著书。平生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和《史纲评要》等大量著作。
  李贽故居曾一度改作宗祠,清同治间修理时,从地下掘到石印章两枚:一阴刻“李贽”,一阳刻“卓吾”。现北京历史博物馆和泉州文管会各有一枚。李贽故居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zero2003-09-06 02:59:52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九 日 山 ==--
 
 
  位于南安市丰州镇,距泉州城西门7公里,1961年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上的宋代祈风石刻,于1988年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日山海拔90余公尺,俯临晋江。东北西三峰耸峙,中有“白云坞”低谷。出坞口有“菩萨泉”,“奔湍激响,声比丝竹”。三峰树木苍郁,山空鸟语,幽趣横生。
  西峰名高士峰,因唐诗人秦系隐居于此得名;因其绝项有石佛一尊又称石佛山。石佛为阿弥陀佛,北宋乾德三年(965年)陈洪进倡刻,现存遮护佛像的石构“荫炭亭”,为清代建。门额石刻“洞天别观”,山上有“石观”、“石盆”、“翻经石”、“一眺石”、“无等洞”,均有其历史掌故。据传“翻经石”是南朝时印度高僧拘那罗陀在此翻译佛经之地。
  东峰俗称麒麟峰,又名姜相峰。唐德宗被谪宰相姜公辅在此筑庐隐居。庐前“姜相台”,为其俯仰吟啸之盘石;其东麓有姜相墓,至今保存完好。
  九日山“山中无石不刻字”。现保存摩崖石刻75段,按内容分,海交祈风13段,景迹题名15段,游记诗刻11段,登览留名29段,修建纪事7段,其中有1174-1266年(南宋时)记叙祭海神祈风顺的石刻十段,最为独具,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珍贵史迹。  
 
 
№5 ☆☆☆zero2003-09-06 03:02:30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登山古径 ==--
 
登山古径是古时登鼓山之道。从山麓廨院登上2000多级台阶,经过"七亭七里路"就可到达涌泉寺山门。
  第一亭:"东际亭"。过廨院即是东际桥,桥上过亭即可登山。上99级石阶至"仰止亭"(已废)。此后途中岩石上有诸多字刻可观。
  第二亭:"石门亭",古名"听涛观瀑亭",距第一亭367级台阶。溪水淙淙不绝于耳。
  第三亭:"乘云亭",与前亭之间有271级,沿道有石刻"乘云"、"仰涛"、"小鼓"、"天风吹梦"、"风怒涛飞"等。
  第四亭:"半山亭",由第三亭至此,共有494级台阶。亭在半岭,故名。过此亭百余阶,有石刻"路通仙苑",转小径可达"十八洞景"。"半山亭"后近300阶,有石刻"桃岩洞口",往东可到桃岩洞,桃花精舍。
  第五亭:"茶亭"。过半山亭约520台阶即可达此。因亭附近有茶园而得名。道边有石刻"欲罢不能"、"宜勉力"等。据说清乾隆时,福州知府李拨登山至此,气喘吁吁,往上走,力有不逮;往回走,心不甘愿。遂题 "欲罢不能"于亭旁大石上。
  第六亭:"松关亭",距"荷亭"有300多级台阶,附近有石刻一笔"寿"、 一笔"龙"、一笔"虎",还有文天祥所书的"忠、孝、廉、节"等。
  第七亭:"更衣亭"。过"松关亭"几十步即是。传说闽王当年上山入寺,便在此更衣。
  有联曰:开门曾仰前王节,入寺还登山至此,汗流浃背,而高处生寒,正需更衣、添衣。附近石刻有"毋息半途"、"眼底浮云"、"心路须平"等。  
 
 
№7 ☆☆☆zero2003-09-06 03:04:09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回复此贴子

名字:
选择图案:
内容: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3000字,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1024*1024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
图片链接:
(贴图规则)


返回上层 管理 返回本版块首页返回交流区首页返回主页

 

只看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