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晋江论坛网友交流区古意茶坊
主题:拾笑唐诗宋词间(1) [23]
收藏该贴
已收藏
只看楼主
  又无聊了,写篇文吧。今天继续拿唐朝的诗人来作论题,并且翻拣一下,说些有意思的事儿,找找笑料。

  先说李白、大诗仙,后人有“天才李白,人才杜甫,鬼才李贺”的说法,什么?没有人这么说过,那就权当是我说的吧。不过李白真的是天纵奇才,一入长安,就被贺知章这个星探发现,并发出了“谪仙人”的感叹。其实呢,李白得到谪仙这个雅号,靠得却是“兰陵美酒郁金香”那首小诗,为什么他的大作没有被老贺赞赏,小作却被啧啧称奇呢?后来有他的一个兄弟杜甫在另一首诗《饮中八仙歌》中道出了原委,原来贺知章本人就是个酒鬼!这就难怪了。说起李白的诗文,那真是神来之笔,旁人莫及,诗成风雨起,笔落鬼神惊,人家只有寂寞他老人家的份儿!可有一次,李太白却落了个才不及人,着实地窝了一把火。

  有一天,四处游历的李白来到了江南三名楼中的头牌──黄鹤楼,诗人嘛,登高能赋,不写点什么东西总觉得难以抒怀,可这时,他抬头一看,看到壁上别人的一首题诗,登时气韵顿失、冰销雪溶,为什么呢?原来他看到的就是崔颢的那首千古名诗《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想了又想,始终也没能想起比这首诗更能反映此情此景的文字,不由得叹了一口气:“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意味销索地下了黄鹤楼。

  却说李白下了黄鹤楼,却不由兴起了模仿之心,于是大诗人照着那篇习作例文在鹦鹉洲写下了《鹦鹉洲》:“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大家看看,有多么的像《黄鹤楼》!这还不算,后来李白游至凤凰台,又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仔细照一照,是不是也有《黄鹤楼》的影子呢?!

  再说说杜甫,他一生愁苦,好像没过上几天好日子。以至于写出了一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诗辞,便会被大家逮住不放,认为是老杜高兴到了极点,但此时的杜甫是为了什么事高兴呢,原来国军收复了一小块失地,竟要感动得大诗人“涕泪满衣裳”了!杜甫可比不得李白,他的诗词都是呕心血写出来的,是辛苦努力的结果,人家自己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还有“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新诗改罢自长吟”等等。总之字斟句酌,写得很辛苦。

  杜甫其人很容易受感动,有时还……很迂腐?!不会有人扔西红柿吧?那个,他本人也承认过,“儒冠多误身”,“乾坤一腐儒”嘛。到了晚年,杜甫在他的破屋草堂居住,日子过得还算清幽。他的草堂门前有一棵枣树,附近的一位老妇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就经常到他这里来打枣为食,杜甫知道后十分同情,不但没有干涉,还对她表示了亲切关怀。后来杜甫搬到了十多里外的东屯,把草堂让给了一个姓吴的亲属,这位草堂的新主人可没有杜甫那么好心了,他不但不允许老妇人来打枣,还筑起了篱笆以作阻隔。

  杜甫知道后,想要劝说一下这位没同情心的亲戚,说就说呗,可他又写了一首诗,以作劝词,叫作:“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归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这么古雅的文字,真是够难懂的!不过好在他的吴姓亲属还有些底蕴,看了半天终于明白了他在说些什么,也颇受感动,终于拆除了竹篱,改变了对老妇的态度。

  大诗人白居易是个乐天派,白乐天嘛!他喜欢拉帮结伙,广找朋友。于是我们看到他好像总有一个或几个搭档,相互酬唱,开始时是“元白”,后来又有了“白刘”。像《问刘十九》里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是对好友多么亲切的问候,多么温馨的气氛,听了让人心里暖乎乎的。

  白居易经常跟别人对诗联句,互为唱和。但别看这么大的诗人,自已写诗时下笔千言,传闻万里。可在跟别人唱和时,别人的诗中往往有名句,能够流传千古;可他的那首诗却总是平平无奇。数一数吧,白居易被贬江州,元稹得信后:“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家中收到白居易来信:“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又收到白的远信,说昨晚又梦到了元稹:“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元稹的诗无一不是辞情恳切、深沉凝重,可白居易信中诗文到底如何呢,不知道,反正好像没有足以让我们记得的千古名句诶。

  元稹英年早逝,白居易又和刘禹锡交好。他们俩第一次见面是在扬州的酒宴上,又是白居易,先写了一首诗,写的什么呢,有人记得吗?好像调子是低沉的,情绪是消极的,没的……记不清了,可刘禹锡回赠的那首就大大有名了,其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千头万木春”一联至今仍被人吟诵不绝;交往了几十年,二人都老了,白居易觉得精力不济、今不如昔,于是又发感慨,写《咏老》一诗赠给刘禹锡,其中“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等等,又是叹息老去、无可奈何的一番情绪,不过还是没有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佳句;再看看人家刘禹锡的:“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却颇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意。

  可白居易的诗占了另一绝,那就是老妪能解,通俗易懂,所以流传相当广泛,他在《与元九书》中写的,“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绝非虚言,唐宣宗在怀念白居易的诗中还有两句也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现象,叫“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连小孩都知道《长恨歌》里讲了些什么,胡人都能吟唱那么长的《琵琶行》,真的是前无古人了!

  白居易既然喜好拉帮结伙,自然也有他排斥的人。嗯,有谁呢,像张祜,白居易作杭州刺史时,张祜请他举荐自己去长安应试,于是白居易亲自出题面试,却有意把张祜之名置于徐凝之下,让他大没面子。杜牧得知此事后,对白居易大为不满,还写下了那首著名的《登九峰楼寄张祜》:“百感衷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替他鸣不平。白居易还和韩愈偶有不睦,像“近来韩阁老,疏我我心知。户大嫌甜酒,才高笑小诗”,不过这也有一半戏谑在里面。

  韩愈不愿和白居易深交,那么他的好恶倾向何方呢?他交往的有柳宗元,世称“韩柳”,还有李贺、张籍、贾岛、孟郊等人,其中的贾岛和孟郊都是苦吟派,有“郊寒岛瘦”之称,苦吟诗人作诗时是怎样的一副情形呢?看看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那副样子就知道了,孟郊作到了“一生空吟诗,不觉成白头”,贾岛在此基础上又有所发展,他这个人有作诗的癖,也就是瘾比较大,自谓“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可码起字来却又像蜗牛,能够作到“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照他的速度去当专职作者,只怕挣到的那点零丁稿费还不够糊口的呢!

  (天晚了,剩下的部分以后再写吧。)
№0 ☆☆☆锦瑟 2003-09-30 23:28:21留言☆☆☆  加书签 投诉 不再看TA

许,好困~~~````
我比较喜欢宋词啦,,
当然可惜的是不能找到曲谱。太可惜了,以后有时间的话,一定会想办法研究一下。
№1 ☆☆☆珈箩舞2003-10-01 12:24:17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说到曲谱,我倒有个。是姜夔的《鬲溪梅令》
鬲溪梅令  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
好花不与殢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荫,玉钿何处寻? 
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
8过真的吹起来,好象蛮奇怪的……
 
 
刚看诗时对李白是喜欢的,天才纵横汪洋肆意堪比庄子的散文。杜甫是很佩服的,他对格律的驾御堪比巴赫对于对位的严谨。
不过这两位都不能学,没有天才学李白就滥了,没有底子学杜甫就涩了。李贺则是剑走偏锋,思来想去还是从黄仲则入手比较好,虽说仲则一味凄苦:)
但我现在最爱的却是李贺啊,看他诗中一字字真真是一颗颗浑圆晶莹的珍珠。《幽闲鼓吹》载:“李贺以歌诗谒韩吏部(韩愈),吏部时为国子博士分司,送客归极困,门人呈卷,解带旋读之。首篇《雁门太守行》曰:‘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即援带命邀。”
韩愈这人偶是不怎么喜欢的,但这段佳话就只有后来欧阳修的让苏轼出一头地能前后辉映了。
常有人叹李贺天不假年,否则艺术上再磨练的成熟些不知能到达什么境地。“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惟浇赵州土。”,我只叹未能早识君,如今俗事日侵,怎么也背不下全集了,笑。
施蛰存认为唐诗的系年应与政治系年分开,唐诗的“盛唐”正是唐王朝的”中唐“。
我不敢有异议,但对于中唐的韩孟诗派、元白诗派总没有多大好感,不怕被扁的说一句,韩孟奇警,元轻白俗,总不合我脾胃。
№2 ☆☆☆雨雪霏霏2003-10-01 17:48:16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好的,下次一定多写点李贺,然后痛贬韩愈一番,不过他们俩关系好像还不错的说。
 
我也是不太喜欢中唐的大多数诗人,初唐颇有朝气、盛唐显得成熟、晚唐惹人怜爱,而中唐的诗人、大多就是“虎头、猪肚、豹尾”里充猪肚的那部分人吧。
 
写词也要先从唐五代词开始写起吧,那是后话了。唐五代词给我的感觉很好,虽都短小、但多精炼,有如河出伏流、红日初升,让人看到了词这种文学体裁的美好未来。
№3 ☆☆☆锦瑟2003-10-01 18:19:06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我喜欢李清照的词~~
不过对这些诗词也是没有什么研究的…………
只限于书上学的一些和李清照的^_^
№4 ☆☆☆蓝水月2003-10-01 18:52:11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我也比较喜欢李清照的词
给人一种很清冷的感觉,喜欢清冷是因为我认为这种感觉比较贴切
 
李煜的词也不错,虽然说这人治理国家让人不敢让人恭维,但是能留下一些让人称道的词也算他没有白出现在中国历史上了。
 
可不可以写一些他们的词?
№5 ☆☆☆冷然2003-10-01 19:31:09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我刚刚发现,原来在论坛中喜欢宋词的JM比喜欢唐诗的多很多啊!那大家更倾向婉约派还是更喜欢豪放派呢?
№6 ☆☆☆锦瑟2003-10-01 20:26:55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都喜欢啊,也都有可取之处
我喜欢柳永和李煜,李清照也还好
喜欢苏东坡,也喜欢辛弃疾
№7 ☆☆☆众日2003-10-01 22:02:55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唐诗最喜欢王维,空灵飘逸。
宋词最爱辛弃疾,刚柔并济。
为什么不说元曲?!!!虽然比起诗词通俗了点,但还是有不少经典之做啊!虽然找起来很麻烦啦!
№8 ☆☆☆疯言疯语2003-10-02 13:02:58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初唐时间最长,所出的有名诗人却不多,盛唐时间短,却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呼啦拉涌出那么多青史留名的人物,绝对的盛世风华,让人联想起灿烂的油彩画,橘黄亮红那种鲜艳的色彩,到了晚唐,便如一派烟雨水画,看似什么都无,却又到处都是,朦胧而冷清,至于中唐,还真没出现几个特别的大家来
 
元曲,爱者称之为返璞归真,口语的软糯,清空如话的表达方式,憎者恐怕恶其鄙俗,笑,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9 ☆☆☆初晨太阳2003-10-02 16:11:22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元白,我个人还是很喜欢的
诗词造诣不俗,不从阶级考虑,诗情感真挚,别有一份动人心处
№10 ☆☆☆初晨太阳2003-10-02 16:13:28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我不喜欢韩愈仅仅是这人牢骚太多,号称物不得其平则鸣,呵呵,只怕是牢骚太多防肠断。
对于李贺只能说是偏爱了,反正我又不是写文学史的,就算贺被人诟病为:长吉穿幽入仄,惨淡经营,都在修辞设色,举凡谋篇命意,均落第二义。(钱钟书)
但他代表着一个偶不能企及的境地,因为偶是深自量力,没本事去学的。同样是钱钟书也说:盖长吉振衣千仞,远尘氛而超世纲,其心目间离奇淑(同“人叔”)诡,鲜人间事,所谓千里绝迹,百尺无枝。
钱老笔下多苛(笑),却也有《长吉年命之嗟》:
细玩昌谷集,舍侘傺牢骚,时一抒泄而外,尚有一作意,屡见不鲜。其于光阴之速,年命之短,世变无涯,人生有尽,每感怆低徊,长言永叹。《天上谣》则曰:“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浩歌》则曰:“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秦王饮酒》则曰:“劫灰飞尽古今平”,《古悠悠行》则曰:“白景归西山,碧华上迢迢。今古何处尽,千岁随风飘。”《过行宫》则曰:“垂帘几度青春老,堪锁千年白日长。”《凿井》则曰:“一日作千年,不须流下去。”《日出行》则曰:“白日下昆仑,发光如舒丝。奈尔铄石,胡为销人。羿弯弓属矢,那不中足,令久不得奔,讵教晨光夕昏。”《拂舞歌词》则曰:“东方日不破,天光无老时。”《相劝酒》则曰:“羲和聘六辔,昼夕不曾闲。弹乌崦嵫竹,抶马蟠桃鞭。”《梦天》则曰:“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皆深有感于日月逾迈,沧桑改换,而人事之代谢不与焉。他人或以吊古兴怀,遂尔及时行乐,长吉独纯从天运着眼,亦其出世法、远人情之一端也。所谓“世短意常多”,“人生无百岁,常怀千岁忧”者非耶。李太白亦有《日出入行》,略谓:“人非元气,安得与之久徘徊。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鲁阳何德,驻景挥戈。逆道违天,矫诬实多。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自天运立言,不及人事兴亡,与长吉差类。然乘化顺时,视长吉之感流年而欲驻急景者,背道以趋。淮海变禽,吾生不化;洛溪流葛,逝者如斯。千年倏忽之感,偏出于昙华朝露如长吉者。义山《夕阳楼》绝句云:“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尤堪为危涕坠心者矣。
 
叹~~~
 
 
说起宋词,我觉得婉约豪放之分太粗糙了。姜白石不知在何列,我喜欢的朱敦儒也不知在何列:)
苏轼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朱敦儒有《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两相对照,很有有趣:)
 
元曲么,我看的实在不多,需要学习……
 
呵呵,个人以为白乐天太过偏执于老妪能解,较少能够深思揣摩回肠荡气之处。元稹除了几首情诗情意深挚外其他都有些感情肤泛议论空洞,同白乐天一样也有言太尽之处,又喜欢写长篇排律,更别提那抹黑了良心的《莺莺传》:)
元白作品有针砭时弊,质朴为文,扭转当时风气等等等等好处的,但仅从诗而论,我不喜欢:)
№11 ☆☆☆雨雪霏霏2003-10-03 14:00:49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近来颇爱欧阳修的词。
东坡以古文入词,稼轩以口语入词,皆为大家。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2 ☆☆☆大寒2003-10-04 01:45:13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我很爱唐诗宋词但水平仅限与中学课本。所以喜欢这个地方,是否可以设个专栏呢?大家既增长了知识,又增进了友谊
№13 ☆☆☆ww2003-10-05 03:44:11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高中以前曾经喜欢过词,最后终觉形式约束了内容,始终没有诗,尤其是古体诗的浩荡气势。说句被人扁的话,总觉得自词始,中华民族的整体民族精神趋向柔弱,虽然也有东坡的豪放,但占了主导的,仍然是温山软水,香艳幽情,中国文人的精神状态便再也不复见汉唐气象中的开阔古朴的气韵。
№14 ☆☆☆轻舟2003-10-05 08:54:24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所以这里的mm们喜欢词也是很正常的事情,都是青春少女豆蔻年华,看的是言情,读点古典的,也就是红楼梦,李清照了,叹,不能要求更多的。
№15 ☆☆☆周儿2003-10-05 08:56:41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笑,中国文化素有诗言志,词言情之别。可以说这种看法至今日也还有留有影响的。
苏轼于词最大的贡献不是创出豪放一路,而是以诗入词,使其别开生面。应该说自此后词才不再一味温香软玉了:)
一朝有一朝之诗风,唐诗气度万千,宋诗奇峭深邃,是诗史上的两座高峰,后世复兴者有之,穷变者有之,不过各擅胜场。
我是爱明清诗的,多看看,方能不薄今人爱古人:)
 
 
呵呵,楼上这话说的有趣。
№16 ☆☆☆雨雪霏霏2003-10-05 11:10:04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我很爱唐诗宋词但水平仅限与中学课本。所以喜欢这个地方,是否可以设个专栏呢?大家既增长了知识,又增进了友谊
 
  
☆☆☆ww于2003-10-05 03:44:11留言☆☆☆
 
楼下燕垒斋专栏有诗词讲座,不妨看看去
 
 
诗词不过是思想的载体,硬要从意识形态上分什么软硬,不免失之偏颇,同样为文,亦如是,什么武侠,什么言情,统统不过是作者表情达意的手段,之间界限模糊难分,真要喜欢、想看,又何必拘泥于题材限制?
№17 ☆☆☆初晨太阳2003-10-05 11:47:47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呵呵,初晨太阳姐姐这话不错,我未免胶柱鼓瑟了:)
然而诗词到底有别,王国维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苏轼虽然打破了这一格局,也免不了被之后的李清照说成句读不茸之诗。
李在《词论》中道:”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茸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有押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
不过到了今日,能以五音、五声、六律去赏词的基本没有了,所以尽可将诗庄词媚之语摈弃,将诗词视做表现手法的一种,我以我手写我心,实在不必去考虑情志表达的殊途了。
№18 ☆☆☆雨雪霏霏2003-10-05 12:36:17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我喜欢唐诗: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19 ☆☆☆booklover2003-10-08 05:20:48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就喜欢李白和东坡,最讨厌咿咿呀呀的。
№20 ☆☆☆chaarr2003-10-09 18:13:06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登入后查看更多回贴

回复此贴子

名字:
选择图案:
内容: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3000字,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1024*1024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
图片链接:
(贴图规则)


返回上层 管理 返回本版块首页返回交流区首页返回主页

 

只看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