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晋江论坛网友交流区古意茶坊
主题:《人间词话》解读(一) [21]
收藏该贴
已收藏
只看楼主
           词以境界为最上  
    词中的境界大多都是有景营造的。所谓境界,就是事物表达的状况。王国维眼中最高境界的“绝独者”大多在五代,北宋。五代南唐冯延已有名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千球去”就是由一深深庭院引出的。踏入一条幽静的小路,曲曲折折,阳光透过翠叶留下阴影,风起景动,杨柳堆烟,帘幕无数重。三月暮天雨横风狂,一道门,两个世界,门外是黄昏,门内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只有残红伴残阳。
    能造境,能写境,“此理想与现实二派之所由分”。诗中的造境高手,当数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花忘断无寻处。如果雾不失楼台,月不迷津渡,何有“驿寄梅花,鱼传尺素”。何能“彬江幸自绕彬山,为谁流下潇湘去”造境,写境,大词人之才能也。
    中国古代的词大多掺透了宗教,特别是清代后期更引入了西方哲学的观点。1905年《红楼梦评论》就是“全以叔氏为脚本”,以悲观主义哲学为主的评论。所以王国维的“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是一种以哲学眼光看问题的观点。晋代陶渊明有诗《饮酒》就是其代表。
         饮                      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耳,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不论是“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都是有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才是无我之境。古人写词,写有我之者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竖立而。
№0 ☆☆☆雏鹰 2003-08-06 09:01:40留言☆☆☆  加书签 投诉 不再看TA

继续继续
好,嘿嘿
除了有燕青大哥解说红楼,现在有人解说人间词话
楼主继续
№1 ☆☆☆初晨太阳2003-08-06 09:11:45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的确
偶比较偏爱词~~
№2 ☆☆☆浮游生物2003-08-06 09:26:03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嗯。
我这几天正好在读这本书。
№3 ☆☆☆思秦2212003-08-06 12:29:37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可不可以再直白和人性化一点,看起来比较象直译
№4 ☆☆☆didadida2003-08-06 13:11:40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楼主的意思是,词要写到物我两忘,神游太虚才是最高境界,个人的感受最终要与四周的环境融为一体,甚至代替无法言语的大自然说出它所表达的东西。自我过度的词虽然可以在思想上引起共鸣,却无法感动所有的人。-----用古人的话说,便是“落了下品”。
------大意如此,原谅我多嘴,说错了别K我。
№5 ☆☆☆ringcat2003-08-06 13:27:37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谢谢你,ringcat,你真是一位很有思想的人。你的观点我很赞同。不过,我认为这是一个“度”的问题。很多诗人,作家喜欢借景抒怀,这也是一种“代替无法言语的大自然说出它所表达的东西”的方式。能准确,生动表达景物与自己的感情并能有机结合并能有所创新或使人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等,都可以说是王国维所欣赏的。向你所说的作品,早就被历史所淘汰了。
    以上是我的观点,小鹰才疏学浅,不足之处,请多包涵。
№6 ☆☆☆雏鹰2003-08-06 16:12:17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基本上你所说的我也很赞同,毕竟太过个人感受的作品就只能够吸引一定范围的读者,不能在比较广大的范围内引起共鸣。
№7 ☆☆☆ringcat2003-08-07 23:29:40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PS:我的信箱是ringcat_zheng@163.com.有空可以发邮件给我,毕竟我不是每天都到晋江来。
№8 ☆☆☆ringcat2003-08-07 23:30:58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我思故我在”,想想我们都是通过自己的眼睛看世界,通过自己的思维想事物,所以要写出那种真正的“无我之境”来是不可能的。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人间词话》。像“庄生晓梦迷蝴蝶”那样子估计就进入无我之境了,不过那样也不好,因为他搞不清自己倒底是一个人还是一只蝴蝶,都有点迷失自我了,傻乎乎的,不能算是诗词里的高境界。
 
  像“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肯定是有我之境的,因为个人的心情好坏反映到了景物中,看来算是下品;而像“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这种有点谈禅的诗句大概能算作无我之境,虽然有些无关痛痒。
 
  虽然“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要算作有我之境;虽然“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可以算作无我之境,但我还是喜欢前者,因为读这种诗让我体会到我还是一个生人,我还生活在多姿多彩的世界上,我还有着七情六欲,世上的一切还有我所留恋的和我所喜欢的;而读后者时我则感觉进入了无尽的黑暗世界中,我找不到了自己,我感受不到了自己的存在,周围只有景物,而我在哪里?难道周围的一切是我用“意识”看到的吗?我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灵魂?想想有点慎人!
 
  用诗来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就落了下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不及不带情感的写景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就是有我之境?
 
  用词来说,“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是不是以我观物呢?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著未著我之色彩呢?“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是不是有我之境呢?
 
  作一个推论,小时候喜欢唱的“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也是有我之境,因为是你当上了新学生,你心里高兴,那花儿干嘛也笑呢?顶多人家也正好是茁壮成长罢了!
 
  为什么只有进入那所谓的高深莫测般的“无我之境”才能算是上品?!古人云:“诗言志,词言情”,无论是言志言情,要写出我的感受。一千个人去登泰山,会有一千种感受,一千个人去读红楼梦,会产生一千个林妹妹。我真的能脱离我的感知,而达到所谓“以物观物”的境界吗?不敢苟同。
 
  我是一个初学走路的小朋友,我知道多遥远的路要一步一步的走;我是一个初学写字的小学生,我知道多漂亮的字要一笔一笔的写;我是一个初入武林的小学徒,我知道多高超的剑术要一招一招的练,那“无招胜有招”的神话还只是存在于传说中,我不相信神话。
 
  我相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不相信“玄而又玄,万妙之门”。我想用我的心情去感受世界,我不想搞什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修身养性。如果只有达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境界才能写出上品诗词来的话,那我宁可相信词是虚无飘渺、用来摆设的。
№9 ☆☆☆路过2003-08-07 23:38:44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倒不是说一定是“无我之境”便是上品,“有我之境”落了下乘,这只是比较概论的一种说法。文学本来就是很个人感受的,有些心情,永远都是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它好比一块砖,你只能通过它来想象那一栋华宅的华丽与衰败,之所以得到大多数人的赞赏,是因为它的表达比较明晰,容易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但是总有一些人的观点与众不同,所以才会有如此众多的流派流传至今。阁下的看法不同,不足为奇。
-----如果全部人的看法都一样的话,我还要毛骨悚然。
PS:路过,有空写邮件给我,地址在上面。
№10 ☆☆☆ringcat2003-08-08 10:14:17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我不能说你的观点错误,我觉得你似乎就字面理解“有我”,“无我”。“无我”之境并不是高深莫测,它只是心灵的一汊那感受。“无我”并不是我不见了,只是借物抒情的一种高明的方式,只是大多数人认为与景。情结合的时候方式高明一些,没有直抒胸怀。当然,不是直抒胸怀不好,只是各有所好。
№11 ☆☆☆月征(雏鹰)2003-08-08 16:51:44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我不能说你的观点错误,我觉得你似乎就字面理解“有我”,“无我”。“无我”之境并不是高深莫测,它只是心灵的一刹那感受。(???举几个例子吧!~~:))
 
  学一学,嘻嘻:我不能说王国维的观点错误,但照王国维的那种划分方法其实是很难把握的,他举例子的时候,干嘛不举几首美词为例?干嘛用陶渊明和元好问的诗来凑数?而且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啦,”“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啦,都是所谓的田园诗,只是诗中的一类。拿诗来评词,而且把这种恬淡的诗歌种类用来作词中上品的模板,难道不高深莫测吗?
 
  王国维自然是昔时的国学权威,但也不能迷信权威嘛!再说他评词的时代已经离我们很久远了,他借用的当时的西方哲学观现在也有所发展,难到文学评论本身倒不发展了吗?虽然俺的水平远远不及王国维,但置疑一下总是可以的吧!就评诗评词而言,我觉得继承前人成就,阐发自己独特的见解才是发展之路,相反,如果只搞什么集解训诂、全盘照搬前人学说,对前人的成就水平不敢提出置疑的话,那也就永远不会有什么不同意见,也就无法更新发展了。
 
  元好问《论诗绝句》云:“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复见前贤。 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相信当初的王国维如果只是因袭前人,不推陈出新、提出自己见解的话,也就不会有词评的前进,也就不会有今天的《人间词话》了。
№12 ☆☆☆路过2003-08-08 18:15:46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咦,搜索时刚发现,有人和我的观点是一样的。以下文字引自《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碰壁斋主)
 
    王国维讲“境界”时,标榜过渊明这句。《人间词话》:“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生,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这段话里,把渊明的诗列为无我之境的典范。《人间词话》里的另一则,对无我之境的创作状态做过猜测:“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他说无我之境出在心“静”之时。王氏的阅读感受,跟我前边的啰嗦非常相通,都觉察到类似的诗境与古人近道的心境――虚静――相关。不过,他这几句话――包括整个“境界”理论――都有许多不明晰、可质疑的地方,他自己的词不是讲么:“人间事事堪疑处”。我现在也不搞窝里斗,细谈对他的疑问;只引他几句话,借他的大牌子来替我助一下威。可是,有一点得武断地讲出来:最终看来,不存在真正的“无我之境”;王氏所谓无我之境,境里的物,事实上都染有“我”的脾性,譬如渊明诗里的南山,便跟作者一样地“悠然”;物自身不会有悠然或不悠然的区别,因为物自身无有“心”,这个情绪特性不过“我”的心境向“物”的投射,正跟有我之境一样。
№13 ☆☆☆路过2003-08-08 18:31:48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一切景语皆情语
№14 ☆☆☆雨雪霏霏2003-08-08 20:20:44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无我我之境,有我我之境本来就很难区分。“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一境界。”我想他的区分标准就是他个人的感受。他毕竟是不同时代的人,他的观点现在已经推翻了,现在有人不同意他的观点这很正常。不过我从来都不认为他的无我之境就是没有“我”,他只是将个人的感受加诛于山水景物之中,抒发出来。他认为的无我之境只是他认为高明的,可称上是他的标准的“无我”诗词。〈〈人间词话〉〉本来就是个人观点的评论集,主观意识强是正常的,有很多人有不同的观点这也非常正常,特别是现在,文学有所发展,古典文学不是主流,或许你以现代的眼光看,他是陈旧的,可你不能否认他为那个时代的文学发展作出很多或一定的贡献。有人反对就有人赞同,就是你我。你能说同意你反对观点的人就是迷信权威?我只是欣赏他的观点。不要说我明知错误还欣赏它,对这种模糊不清,主观意识强的作品本来分歧就多。但是,他认为陶渊明的诗解释词的境界这点我认为是可以的,毕竟诗词本来就是不同时代的文学体裁,就算有天大的不同也有共通点。
    〈〈人间词话〉〉这本书里确实有一些自相矛盾的观点,昨天我细读他对李煜的观点,确实有些出入。当然,这是后人的观点,或许王国维在世能解释,可惜他不在了。我是打算介绍一些我所欣赏的独特的观点,至于缺点,再说吧。
№15 ☆☆☆月征2003-08-08 23:28:57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ringcat:“楼主的意思是,词要写到物我两忘,神游太虚才是最高境界,个人的感受最终要与四周的环境融为一体,甚至代替无法言语的大自然说出它所表达的东西。自我过度的词虽然可以在思想上引起共鸣,却无法感动所有的人。-----用古人的话说,便是“落了下品”
 
——王国维眼中的上品,相类于“眼前无景,心中有景”。
 
路过:“王国维自然是昔时的国学权威,但也不能迷信权威嘛!再说他评词的时代已经离我们很久远了。”
 
——他的词话,有些评论十分简单,寥寥几字而已,后人针对他这寥寥几字,倒多“解构”(时下流行这个词语?8一把)得异常精辟。读他的词评,没多大感觉,回头看过别人对他词评的解析,又觉说得十分有理,于是便也就信了他的词评确有流传所说的那么好。
 
不论人间词话,王国维本人的才情,在清朝是难得一见的。
 
 
№16 ☆☆☆安宁2003-09-02 03:01:09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最是人间留不住,
朱颜辞镜花辞树。
               --王国维《蝶恋花》
№17 ☆☆☆小瞳2003-09-02 13:00:29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人间词话》终究是以个人感受为主的作品,王国维能在那个时代提出这样的观点,算是奇才。
№18 ☆☆☆月征2003-09-05 19:39:16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各位,我上高中,所以我要好好读书,要离开一段时间,很快回来写〈〈人间词话〉〉的评论,再见。
№19 ☆☆☆月征2003-09-05 20:16:36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最是人间留不住,
朱颜辞镜花辞树。
               --王国维《蝶恋花》
 
  
☆☆☆小瞳于2003-09-02 13:00:29留言☆☆☆
我也蛮喜欢这句,还有"天末同云黯四垂,失行孤雁逆风飞,江湖寥落尔安归";"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
可老实说王国维的自己诗词不算出色.
还记得首
昨夜书中得故纸,今朝随意写新诗.
长捐箧底终无恙,比如怀中便足奇.
黯淡谁能知汝恨,沾塗亦自笑余痴.
书成付与炉火中,了却人间是与非.
简直是诗谶.
№20 ☆☆☆雨雪霏霏2003-09-05 20:24:30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登入后查看更多回贴

回复此贴子

名字:
选择图案:
内容: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3000字,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1024*1024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
图片链接:
(贴图规则)


返回上层 管理 返回本版块首页返回交流区首页返回主页

 

只看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