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晋江论坛网友交流区古意茶坊
主题:“女儿节”广州大学城上演古代少女及笄礼 [10]
收藏该贴
已收藏
只看楼主

一群醉心传统文化的女孩在大学城博物馆湖边小戏台举办了一场融合传统形式与现代内容的“女儿节”。
  昨天是农历三月初三,是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上巳节(女儿节)。一群醉心传统文化的女孩在大学城博物馆湖边小戏台举办了一场融合传统形式与现代内容的“女儿节”。
  女儿节的主要内容是为一个名叫陈苑蓝的18岁少女举行及笄礼,即成年礼。为苑蓝举行仪式的七名少女都是汉服打扮,其中一个负责仪式配乐,专注地弹奏着古筝。仪式的主持人琳虞向记者介绍,这次苑蓝的及笄礼完全依照古代形式进行,从开礼到礼成,包括初加、二加、三加三个环节,在这三个环节中,苑蓝的服饰将有所改变。她说:“初加时,采衣的色泽纯丽,象征着女童的天真烂漫,色浅而素雅的襦裙,象征着花季少女的明丽;二加时端庄的深衣,是公认的最能体现汉民族女子之美的服饰,象征着花季少女的明丽;最后隆重的大袖礼衣则反映了汉族女子的审美取向——雍容大气,典雅端丽。”

  “古代的观点是,行了笈礼,女子就要独立生活,可以出嫁了。”琳虞说。“根据《周礼》及古代习俗,女孩都是15岁左右行及笄礼,最迟不过20岁。”



№0 ☆☆☆晓风飞翔 2007-04-20 19:13:52留言☆☆☆  加书签 投诉 不再看TA

为什么要将三月三定名为“女儿节”?ZT
 
三月三节,原名“上巳节”。先秦即有祓禊等活动,自汉代定为节日,时间是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所以又叫“元巳”,与“元旦”、“元宵”成一个系列;魏晋后,把时间固定在三月初三,故此又称“重三”、“三巳”等,与“重五”、“重阳”等同一序列。
 
三月三后世的名称丰富多彩。福建台湾一带叫“三月节”;广西壮族居住区一带由于结合纪念刘三姐,故又名“歌仙节”;海南岛黎族那里叫“孚念孚”,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男女社交节,情人节;瑶族也定三月三为他们的“歌节”,侗族因为在这一天放花炮,所以又名“花炮节”。韩国的三月三曾有个非常古老的名称叫“禊浴日”,祓禊沐浴,将最古老的节俗囊括在节名中;日本三月三日称为“雏人节”、“桃花节”或者“女儿节”,他们公认,这个节日是由中国传过去的,江户幕府时代被定为“全国五大节日”之一。在这么众多的名称中,我们选择了“女儿节”作为我们重拾传统后的定名,大致有这么几个原因:
 
        1、三月三自古就是个女性色彩特浓的节日。无论是对歌相邀赠情物,还是向心仪之人抛掷梅子、鹅卵石,多由女性主动。《诗经》里的“郑风 溱洧”篇,就是一首描写三月上巳古俗的诗歌,“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女的说:“去看看吧!”男的答:“好,去!”女的说:“去看看,洧水可正是大得很呐!去那里很开心呵!”男男女女,就在那里互相调情,赠送芍药花。朱熹在他的《诗集传》就曾称《溱洧》为“女惑男之语”。杜甫的《丽人行》诗开头便是“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丽人无疑指女性。其后,无论是小说里的志怪传奇,还是戏曲里的合欢私奔,都是女主人公首先示爱。
 
        2、日本的三月三便叫“女儿节”,日语写作“女祭”,是他们女孩子的节日。这在今天,已为多数中国人所熟知,特别是为中国的年轻人所接受。同属汉语文字圈的日本,近现代后对于中华文化反哺颇多。三月三女儿节俗的保存,也可算日本为中华文化母体作的一个贡献。但是日本女儿节现在放在阳历三月三日,有失旧旨。所有我们今天要恢复的,与日本的又不是一回事。
 
        3、这回倡导和参与保护三月三节的群体,以上海师范大学女子文化学院为主。女子学院的师生们决定将三月三定为今后的常规性纪念日,设立“女儿社”,创立“女儿学”,以女儿节为抓手,提高自己的性别意识和女性主义文化研究水准,把女子学院建设成为一个女性文化研究的平台。作为女子学院的一个常规性节日,名“女儿节”自然是非常切合。
№1 ☆☆☆晓风飞翔2007-04-20 19:16:01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没听说过...是哪个大学的啊???
№2 ☆☆☆翩若惊鸿飞2007-04-20 20:14:00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前不久似乎在西安?那边看到传统文化表演, 上演的就是及笄礼. 不过那个可专业多了.
№3 ☆☆☆懒人2007-04-20 20:54:46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好PP!
№4 ☆☆☆月幽格2007-04-21 04:44:09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衣服看起来很廉价的样子。轻纱粉嫩,很没有汉服的感觉,更像cosplay。
№5 ☆☆☆pupa2007-04-21 05:19:40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谢谢LZ。平时很难找到古代女性各个年龄层的发式。
电视剧里那些不能作数的。呵呵
№6 ☆☆☆562007-04-21 11:18:42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总觉得文章还没有说清楚什么是"初加、二加、三加三个环节",
清朝的时候不可能是这样吧
 
而且历朝历代的服饰都不一样,怎么可能都是如上面说的那样???
№7 ☆☆☆雨文2007-04-22 09:51:56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唐代以后三加的模式都定下来了,襦裙、深衣、大袖衫是女装的基本款式,除了大袖衫是唐代出现并且成为礼服的以外,另外两个都是贯穿各个朝代的。
三加是唐以后公主的笄礼,其他人只有一加,先秦到宋代都是加深衣和发笄,南宋和明代把深衣换成了褙子,因为深衣是女子最高级别的礼服,到了宋明已经不是一般人有资格穿的了。
现在女子都可以三加,是为了和男性冠礼的三加协调,在礼仪上也要男女平等。
清代没有笄礼,因为剃发易服的关系,汉服都断代了,汉礼也渐渐断绝。
№8 ☆☆☆北宫2007-04-22 10:37:21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古代笄礼的深衣多半是直裾,但是没说曲裾不可以,因为喜欢曲裾的人多,而且曲裾也属于深衣,所以加深衣的时候穿曲裾的笄礼不少,这大概就是传统笄礼和现代笄礼的一点区别了。
№9 ☆☆☆北宫2007-04-22 10:43:24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哪个大学弄的阿?
为什么离的这么近竟然都没有人知道呢?
是不是宣传的不好啊……
№10 ☆☆☆lala2007-04-29 02:28:41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回复此贴子

名字:
选择图案:
内容: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3000字,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1024*1024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
图片链接:
(贴图规则)


返回上层 管理 返回本版块首页返回交流区首页返回主页

 

只看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