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晋江论坛网友交流区古意茶坊
主题:求古代女子首饰的名称,以及不同等级女性的首饰等级 [9]
收藏该贴
已收藏
只看楼主
比如什么龙凤簪子,翡翠步摇的
最近在写一篇宫廷文,颇为这些首饰烦恼。
求知道的大侠帮帮忙
№0 ☆☆☆心香 2007-05-15 06:29:16留言☆☆☆  加书签 投诉 不再看TA

同求
№1 ☆☆☆落羽无尘2007-05-15 08:25:41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印象中龙纹只有皇后皇太后能用,太子妃或许也可以吧
钿钗数目有等级规定
№2 ☆☆☆阿里亚娜2007-05-15 09:04:42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12是最高的,一般用双数
去精华区看看吧,好象有,记不太清楚了
№3 ☆☆☆浮上来的某只2007-05-15 15:03:43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去看红楼梦,里面人物出场描写很详细滴说。
№4 ☆☆☆某钰2007-05-15 17:36:19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每个朝代不一样的,去找二十四史里的舆服志
 
里面从后到妃到几品夫人戴多少钗多少花穿什么服色都有写的
 
还有,从古代壁画上可见,真正贵妇戴的首饰并不多,反而是乐伎舞娘会戴得满头珠翠(可能都是假货)
№5 ☆☆☆3212007-05-15 20:25:26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银镀金嵌宝蝴蝶簪.镶珠宝鎏金银簪、金簪和鎏金银簪.银镀金嵌宝福禄簪,银镀金镶宝石碧玺点翠花簪
 南北朝  妇女最华贵的发饰是步摇。《续汉书·舆服志》说汉代后妃已戴步摇,其下端有黄金制作的“山题”;上有“桂枝相缪,一爵九华”,但汉代的实物未见。从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卷中看到的步摇,是以两枚并排,戴在发前,上面有许多枝状物。辽宁北票房身2 号墓出土的一例,形制与《女史箴图》所绘者基本相同。这种步摇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达茂旗曾出土有两对金质的,唯“山题”作成鹿头状,桂枝则作得有如鹿角,带有浓厚的草原气息。这里出土的金项链,缀有各种小兵器模型,与干宝《晋纪》“元康中,妇人之饰有五兵佩,又以金银玳瑁之属,为斧、钺、戈、戟以当笄”的记述相近。
 
  由于东西交通的日益发展,在南朝或北朝,还都出土了一些带有西方色彩的首饰。南京象山东晋大族王氏墓地中的 7号墓,出土了一枚镶金刚石的银指环。中国当时不产金刚石,这枚指环应是西方传入的。河北赞皇东魏李希宗墓出土了一枚镶有雕刻鹿纹之青金石的金指环。青金石在古代是阿富汗一带的特产,其鹿纹的构图也与中国的风格不同,故亦应为自西方传入之物。
 
  与李希宗墓所出指环上的镶嵌物相似,在西安潘家村隋李静训墓出土的金项链上也有刻鹿纹的青金石。这条项链除扣饰和垂饰外,主要由28枚金球组成。每枚均由大小金圈拼焊而成的多面空心球体,金圈中原镶有珍珠,已大部脱落。这种金球在广州先烈路龙生岗东汉墓地曾出土,它的形状和中国的六博之博煢相近,特别是山东临淄西汉齐王墓陪葬坑中出土的错银镂孔铜煢也是空心的,更与之肖似。所以李静训墓所出金项链上既有外来的成分,也包含着中国固有的因素。此外,李静训墓还出土了带活扣嵌玻璃珠的金钏和金发钗,发钗由花饰和钗股两部分连接而成,还不是一个整体,可以视为由汉晋的双股钗向唐代花钗过渡的中间类型。
 
  唐代  很重视发钗顶端的花饰。唐代前期,在永泰公主和懿德太子墓石槨线雕中的女侍,已有戴海榴花形钗和凤钗的,但每人只戴一枚或二枚,以后花饰愈做愈大,几乎与钗股等长。西安惠家村与广州皇帝岗中、晚唐墓所出者,有凤形、摩羯形、花鸟形、缠枝花卉形等多种花钗。运用模压、雕镂、剪凿等方法制成。唐代后妃、命妇所簪“花树”就是较大的花钗。它们往往是一式二件,花纹相同,方向相反,以多枚左右对称插戴。钗为双股,单股的笄这时称作簪或搔头,它也在顶端作出花饰。湖北安陆王子山唐吴王妃墓出土的金簪,顶端用细金丝扭结盘屈成几层图案,边缘再缀以金箔剪成的小花。在唐代,这类簪的数量远比花钗为少。
 
  梳本为理发具,盛唐时妇女开始在发上插戴。起初只在髻前单插一梳。以后逐渐增加,以两把梳子为一组,上下相对而插。晚唐妇女盛装时,有在髻前及其两侧共插三组的,同时,梳背的装饰亦日趋富丽。江苏扬州三元路唐墓出土的錾花金梳,梳背镂刻出极细的对凤和缠枝卷草纹。陕西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金梳背,用金丝和金粒掐焊出花纹。浙江临安唐水邱氏墓出土的一把玉背角梳,也在玉背上琢出花朵和凤凰。
 
  宋辽  宋代妇女的首饰大体沿袭唐制,仍以钗、梳为主,唯顶端带花饰的簪增多。南京幕府山宋墓出土的金梳背,龙凤金簪,江西彭泽宋易八娘墓出土的银梳和金簪,工艺均极精湛,可视为当时的代表作。在北方的辽国,因妇女发式不同,钗、簪、梳都较少使用,而项链、耳坠、臂钏等特别发达。如内蒙古奈曼旗辽陈国公主墓出土的项链,以银丝串起 500余颗珍珠分 5股组合而成,下方中间缀以琥珀圆雕。红白相间,色彩鲜明。公主的耳坠是用金丝将 4枚琥珀雕成的龙舟与 6颗大珍珠、11颗小珍珠串连而成,龙舟上还刻出摇橹之人。辽代契丹妇女喜戴耳坠,在辽宁建平张家营子、锦州张扛山、朝阳前窗户村及内蒙古察右前旗豪欠营等地的辽墓中均有出土。这和唐墓中几乎未出土耳坠,宋墓中出土的耳坠不多的情况是不同的。陈国公主双臂各戴两副金钏,钏体中部较宽,两端较细,弯成椭圆形。其中一副饰缠枝花,末端为两兽头相对,一副饰双龙,末端为两龙头相对。这种钏式大体仍沿袭唐代以柳叶形金银片弯成臂钏之制,其钏端饰龙头相对的作法,为后世长期仿效。在此期间还出现了一种旋绕多圈的套钏,在上海宝山宋墓、安徽望江九成坂宋墓、安徽安庆元墓等处均有出土。
 
  明清  民间的首饰有素面的,很简洁;贵族妇女的首饰造型复杂,图案繁缛,且广泛采用镶嵌宝石、垒丝、点翠等技法,使首饰的华丽程度胜过前代。江西南城明益端王墓出土的凤簪,用粗细不同的金丝编结缠焊而成,结构虽极纤巧,凤形却很英俊。同地明益庄王墓出土的9 件仙人楼阁金簪,以垒丝法编结出重楼复阁,仙人于其中奏乐起舞,周围环绕着嘉花异草,工艺甚为精细。这类首饰在清代继续得到发展。北京西郊小西天的一座清代贵妇墓中,出土的钗簪达33件之多,有凤簪、岁寒三友簪、万事如意簪、二龙戏珠簪、花瓣簪、麒麟簪、朵云簪、连喜金钗等,大都镶嵌珍珠或红宝石。清代的其他首饰,如点翠串珠的钿子、勒子、发罩、指甲套等,种类繁多。至于指环,汉晋以降各代均有,式样一直变化不大,清代亦然。
№6 ☆☆☆静轩2007-05-15 21:48:33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太感谢了!!!!!抱抱静轩,让偶想起了俺的原始MJ!!!!
№7 ☆☆☆萝卜·滚呀滚~2007-05-16 05:11:47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清代以前最高规格的是钿钗礼服。
№8 ☆☆☆刻纹2007-05-16 07:33:24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太感谢了!!!!!
 
抱抱各位亲们~~~~亲亲~~~~
№9 ☆☆☆心香2007-05-18 13:35:49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回复此贴子

名字:
选择图案:
内容: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3000字,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1024*1024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
图片链接:
(贴图规则)


返回上层 管理 返回本版块首页返回交流区首页返回主页

 

只看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