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晋江论坛网友交流区古意茶坊
主题:我想背点古文,请大家帮我看看这些目录 [38]
收藏该贴
已收藏
只看楼主
斑竹别删
我工科学生,除了高中那点古文知识外没别的了,更别说那丁点知识都忘得7788了。我最近很想看点古文,背一下,学一下,最基础那些,刚好出了本书,大家帮忙看看好不好(如果不好请大家推荐点书给我吧,我实在想学学古文)。目录如下:

先秦

老子
《老子》五章
论语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
颜渊季路侍章
孙子
谋攻
墨子
非攻
孟子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与人为善
鱼与熊掌
有为神农之言者
口之於味有同耆也
学弈
此之谓大丈夫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庄子
逍遥游
庖丁解牛
与惠子游於濠梁之上
疴偻承蜩
轮扁斫轮
韩非子
矛盾之喻
列子
小儿辩日
齐人攫金
晏子春秋
晏子使楚
晏子赈饥
苟子
劝学
屈原
渔父
宋玉
对楚王问
左传
子产论政宽猛
战国策
苏秦以连横说秦
狐假虎威
吕氏春秋
察今
刻舟求剑
礼记
大同篇
教学相长
乐记
成子高寝疾
苛政猛于虎

秦汉魏晋南北朝

李斯
谏逐客书
枚乘
谏吴王书
司马迁
垓下之围
滑稽列传
孔融
论盛孝章书
曹操
举贤勿拘品行令
与孙权书
诸葛亮
出师表
答关羽书
诚子书
曹丕
与吴质书
曹植
洛神赋
与杨德祖书
支谦
法句经序
附:修行本起经
陈寿
隆中对
道安
五失本三不易
王羲之
兰亭集序
鲁褒
钱神论
童寿
为僧睿论西方辞体
附:领悟标出
文殊师利问疾品
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
归去来兮辞
桃花源记
刘义庆
《世说新语》十五则
陶弘景
答谢中书书
丘迟
与陈伯之书
吴均
与宋元思书
郦道元
三峡
颜之推
勉学



玄奘
五种不翻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氏檄
法海
菩提偈
王勃
腾王阁序
李白
与韩荆州书
春夜宴桃李园序
韩愈
师说
进学解
伯夷颁
送孟东野序
杂说,世有伯乐
刘禹锡
陋室铭
自居易
荔枝图序
柳宗元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始得西山宴游记
师友箴并序
黔之驴
自行简
三梦记
杜牧
阿房宫赋
罗隐
英雄之言

宋金元

范仲淹
岳阳楼记
严先生祠堂记
欧阳修
醉翁亭记
秋声赋
梅圣俞诗集序
祭石曼卿文
苏洵
心术
邵 雍
戒子孙
周敦颐
爱麟
曾巩
墨池记
王安石
伤仲永
祭欧阳文忠公文
沈括
《梦溪笔谈》二则
苏轼
赤壁赋
后赤壁赋
贾谊论
答谢民师书
记承天寺夜游
与秦少游书
与参寥子书
苏辙
上枢密韩太尉书
黄庭坚
与王子予书
答宋殿直书
秦观
精骑集序
盂元老
东京梦华录序
岳飞
南京上高宗书略
陆游
跋李庄简公家书
元好问
市隐斋记
文天祥
正气歌序
郑思肖
一是居士传
林景熙
蜃说



宋濂
秦士录
送东阳马生序
刘基
卖柑者言
高启
游灵岩记
罗圮
西溪渔乐说
归有光
寒花葬志
唐顺之
答茅鹿门知县书
罗汝芳
说恕
徐渭
书季子微所藏摹本兰亭
答张太史
袁宏道
徐文长传
龚长先生
小修诗叙
晚游六桥待月记
陈继儒
花史跋
宋应星
天工开物序
张岱
白洋潮
柳敬亭说书
湖心亭看
吴从先
赏心乐事
夏完淳
狱中上母书



林嗣环
口技
黄宗羲
明文案序上
李渔
一家言释义
顾炎武
与友人论学书
日知录
与人书十
朱柏庐
治家格言
唐甄
大命
郑日奎
游钓台记
戴名世
盲者说
方苞
左忠毅公逸事
郑燮
题丛兰棘刺图
刘大魁
祭舅氏文
姚鼐
复鲁洁非书
答翁学士书
曹煜
与邹乾一书
彭端淑
为学一首示子侄
袁枚
黄生借书说
散书后记
钱大昕
奕喻
洪亮吉
与孙季速书
张士元
自立说
恽敬
谢南冈小传
曾国藩
致六弟告读书之道
复陈右铭太守书
严复
天演论·译例言
梁启超
少年中国说
№0 ☆☆☆鲤跳!! 2006-12-08 14:14:55留言☆☆☆  加书签 投诉 不再看TA

书摘
 
 
非 攻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rOng人大豕shi鸡豚tUn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滋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jiu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滋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她同拖,夺也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滋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以此类推,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诫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今有人於此,少见黑日黑,多见黑日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日苦,多尝苦日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选自《墨子·非攻上》
  [述评]先秦诸子,墨与儒并称显学。墨子之学,其自言者日:“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喜音沈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惟兼爱,是以尚同;惟尚同,是以非攻;惟非攻,是以讲求备御之法。然其说不合於儒术,孟荀之伦,咸排诘之。至汉武罢黜百家,定儒术於一尊,其学几绝,而书仅存,然治之者鲜,清以前又无校本,阙文错简,脱误难晓。迨清中叶诸子学兴,孙诒让1848—1908在前贤及清代十余位学者校注基础上,疏诂通贯,成《墨子闲诂》,厘然复其旧观,推为完备精博,始便於读,研究益趋深入。
  P8-9
  
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u,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予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日:“孰shu为汝多知乎?”
  ——选自《列子·汤问》
  
齐人攫金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yu金者之所,因攫jue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选自《列子·说符》
  P21
№1 ☆☆☆鲤跳!!2006-12-08 14:20:42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高中语文书上所有古文……
№2 ☆☆☆畅之2006-12-08 16:14:15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疯了,我可能先背诗经吧,起码以后能给孩子起个好名字....再不济也可以给笔下人物起个好名字,现在起的简直惨不忍睹...
№3 ☆☆☆拉猫猫2006-12-08 18:27:12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鲤跳!!于2006-12-08 14:20:42留言☆☆☆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rOng人大豕shi鸡豚tUn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滋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jiu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滋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她同拖,夺也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滋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以此类推,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诫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今有人於此,少见黑日黑,多见黑日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日苦,多尝苦日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第一段,概括一下就是“窃勾者偷,窃国者诸侯!”
第二段,概括一下是“杀的人多了,只是个数字而已!”
第三段,概括一下,“黑的白的都无所谓,人言可畏!”
№4 ☆☆☆Styler·Xin2006-12-08 18:55:51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除非为了考试,实在静不下心来背古文
一时兴起也忘得很快
真是佩服Lz的决心:)
№5 ☆☆☆lotus2006-12-08 19:29:30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为什么一定要古文呢?这样多麻呀
如果古文水准不好,会让别人对我们古文化产生误解的
№6 ☆☆☆zl2006-12-08 19:33:09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为什么要用古文呢?这样很麻耶!
如果古文不好,还会让人对古文化产生误解的!
教坏下一代青少年呀!
№7 ☆☆☆zl2006-12-08 19:36:48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精神可嘉,不过这么多感觉内容有点杂,要不你分些类别,如写景,叙事,政论,文论,可能会好学些,祝你进步!
№8 ☆☆☆蝴蝶7552006-12-08 19:44:18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其实我觉得你这样会崩溃的!喜欢古文经常看看久而久之便熟能生巧出口成章了呀,我喜欢宋玉的九辩,觉得很美啊
№9 ☆☆☆佼佼2006-12-08 20:37:05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都是些很经典的篇章,不过建议不要背了,主要重理解,理解了就能记得牢,背了却不解其意还不如不背,久了也就忘了,理解之后就能融汇贯通了,用起来也得心应手,而且不会有种生搬硬套,刻意显摆的感觉。
如果想找好的古文书,其实找几本自考汉语言的教材来看是很不错的选择,解释的很到位,价格也不贵,而且因为是教材,所以集合了所有精华篇章,对初学者而言是很好的选择。
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再买一些原文版的,才可以看到完整的篇章,一般教材,还有那些精选合辑大都是摘录。
№10 ☆☆☆晓凉天净2006-12-08 20:49:43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LZ莫非要高考?
№11 ☆☆☆钟爱十三2006-12-08 22:52:34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晕,楼主背了这么多,估计一点用也米有.
如果真的要学古文,背是米有用的,还是挑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先看得有趣了入迷了,然后自然而然,你就会想深入想研究,背一堆自己也不知所云的东西,只会把自己背吐掉.
 
第一,世说新语,既有趣又能消除你对古人的隔阂
 
第二,读了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之后,可以去看看离骚.
 
第三,古文观止,最好有文白对照版的,把每一篇看明白了就行了.
 
第四.战国策和先秦散文,先秦文是打基础的,又短又有意思,等基本上对先秦文有感觉了,再按时代顺序把每个朝代的名篇看下来.最好在每个朝代看的时候,对照中国通史的历史背景结合.
 
把你那些目录扔掉,千万别生冷不忌生吞硬咽一堆连自己也不知所云的古文,到头来自己受不了,还说古文没意思.
№12 ☆☆☆蒋猫2006-12-08 22:54:45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高中语文书上所有古文……
  
☆☆☆畅之于2006-12-08 16:14:15留言☆☆☆ 
 
= =
现在的高中全学古文啦?五六年前现代文还是很多的....
№13 ☆☆☆鲤跳!!2006-12-09 00:43:39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把你那些目录扔掉,千万别生冷不忌生吞硬咽一堆连自己也不知所云的古文,到头来自己受不了,还说古文没意思.
  
☆☆☆蒋猫于2006-12-08 22:54:45留言☆☆☆ 
 
喵~~~~那我不背了,我看熟就好.可是以我现在的水平连《史记》都看不下去,看一页就睡着了,唐诗宋词平日也有背一点。
 
其实你说的那几本我都有打算买过,但不知哪个版本好。你能不能提供一下哪个出版社哪个注释人的书会适合我看呀?
№14 ☆☆☆鲤跳!!2006-12-09 00:46:55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___
№15 ☆☆☆鲤跳!!2006-12-09 00:48:17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LZ莫非要高考?
  
☆☆☆钟爱十三于2006-12-08 22:52:34留言☆☆☆ 
 
偶高考完粉久了……除作文外,其他题目都做得粉好,就作文考砸了………………
№16 ☆☆☆鲤跳!!2006-12-09 00:49:29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都是些很经典的篇章,不过建议不要背了,主要重理解,理解了就能记得牢,背了却不解其意还不如不背,久了也就忘了,理解之后就能融汇贯通了,用起来也得心应手,而且不会有种生搬硬套,刻意显摆的感觉。
如果想找好的古文书,其实找几本自考汉语言的教材来看是很不错的选择,解释的很到位,价格也不贵,而且因为是教材,所以集合了所有精华篇章,对初学者而言是很好的选择。
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再买一些原文版的,才可以看到完整的篇章,一般教材,还有那些精选合辑大都是摘录。
  
  
☆☆☆晓凉天净于2006-12-08 20:49:43留言☆☆☆   
 
其实偶是想提高一下偶的写文能力……MS我始终觉得自己写的东西不好,一直在看书,偶尔练笔。你说的那些教材能不能提供一下书名?我去找找看。
№17 ☆☆☆鲤跳!!2006-12-09 00:52:17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大家帮我看看书摘里的那个述评好不好?
 
大家帮我看看书摘里的那个述评好不好?
 
大家帮我看看书摘里的那个述评好不好?
 
大家帮我看看书摘里的那个述评好不好?
 
汗~~好像小孩子问大人要糖吃……
№18 ☆☆☆鲤跳!!2006-12-09 00:54:16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嗯,背一本书,再根据这本书写一部三十万字的小说……
我就是这种笨蛋,不过这办法效果极好……
№19 ☆☆☆河水洋洋2006-12-09 01:18:38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建议古文只看不背,当然这对资深古文爱好者就是另一码事了。
 
比如喜欢历史的就看看史记,通鉴之类的,或者挑自己喜欢的朝代,
 
文白两种版本可以一起看,时间长了对一些字的用法或者通甲自然而
 
然就明白了。关键是培养看古文的乐趣,才有可能坚持下去。至于礼
 
记之类比较教条的,很容易丧失学下去的信心,不如等古文有所精通
 
时再看。
№20 ☆☆☆没有酒2006-12-09 06:31:23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登入后查看更多回贴

回复此贴子

名字:
选择图案:
内容: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3000字,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1024*1024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
图片链接:
(贴图规则)


返回上层 管理 返回本版块首页返回交流区首页返回主页

 

只看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