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晋江论坛网友交流区古意茶坊
主题:肚兜的颜色 [16]
收藏该贴
已收藏
只看楼主
刚才看了某文,上面写了关于女子肚兜的颜色
" 最初学的就是蔡邕的《女诫》,其中讲穿衣服的颜色和打扮代表了女子德容,所以正经人家的女子即便是成亲时也是绝对不能穿红色的内衣"

叩问,中国女子不能穿红色的肚兜吗?

№0 ☆☆☆小痴 2007-06-16 17:58:13留言☆☆☆  加书签 投诉 不再看TA

不会吧,我有几本古装书和关于肚兜的书,肚兜给的都是红色的啊,顶多有黑色
№1 ☆☆☆游云skr2007-06-16 18:08:15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你看的是《香墨》吧?!呵呵~我也纳闷着呢!
№2 ☆☆☆娃娃2007-06-16 19:41:52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我看了《香墨》也很纳闷呢  我以前看见的肚兜都是红色  嘎嘎 ~
№4 ☆☆☆菲菲2007-06-16 21:19:06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如果什么都照着蔡邕说的去做,中国古代女人就什么也不能干了,那种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的事岂不是假的?
№5 ☆☆☆梧桐2007-06-17 10:12:50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谢谢楼上的众亲!
我想知道的是各个朝代的颜色禁忌
№6 ☆☆☆小痴2007-06-17 12:57:10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我也不是特别清楚,就找点资料好了
 
 
我们现在在追求汉服款式正确的同时,对汉服着色的禁忌却不够注意。比如淑女学堂的标准衣服,设计上非常好,但是颜色真的是有点欠考虑。绿色是双亲过世时才能穿,黄色是祖父母过世时才能穿。皂色是儿媳参加丧礼的丧服。黄和深蓝结合是参加祖父母丧礼的丧服。其余人穿白色。白色和黑色为凶色这个不用说。
PS 我们这里的风俗不可以把腰带绑在腰的正前方。特别是红,深蓝,和白色。因为这是葬礼时结的。
№7 ☆☆☆游云skr2007-06-18 20:57:13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绿色是双亲过世时才能穿,黄色是祖父母过世时才能穿。皂色是儿媳参加丧礼的丧服。黄和深蓝结合是参加祖父母丧礼的丧服。其余人穿白色。白色和黑色为凶色这个不用说。
 
№7 ☆☆☆游云skr于2007-06-18 20:57:13留言☆☆☆ 
第一反应:还剩什么颜色?
№8 ☆☆☆=_ _+||||2007-06-19 01:11:02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可以选择夏威夷的那种拼花色
№9 ☆☆☆玛门2007-06-21 15:35:28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饿地个神啊!!!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啊.....
№10 ☆☆☆薄荷微凉2007-07-21 01:01:14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绿色是双亲过世时才能穿,黄色是祖父母过世时才能穿。皂色是儿媳参加丧礼的丧服。黄和深蓝结合是参加祖父母丧礼的丧服。其余人穿白色。白色和黑色为凶色这个不用说。
☆☆☆游云skr于2007-06-18 20:57:13留言☆☆☆ 
 
请给出出处。
各朝各代颜色忌讳不太一样的,而且主要还跟各地风俗有关。
不过通常的情况下,黑色并非凶色。白色才是(还跟质地有关,白色麻制衣服一般都是孝衣)。红色是吉色。
 
 
 
 
 
 
"最初学的就是蔡邕的《女诫》,其中讲穿衣服的颜色和打扮代表了女子德容,所以正经人家的女子即便是成亲时也是绝对不能穿红色的内衣"
 
叩问,中国女子不能穿红色的肚兜吗?
  
№0 ☆☆☆小痴于2007-06-16 17:58:13留言☆☆☆ 
 
《香墨》这篇文真这么写?那完全就是在误导大家了。
《女诫》是东汉史学家班彪之女班昭撰。
我把《女诫》都翻了一遍,何尝有过不能穿红色的?
哪来这种规矩?中国传统,红色本来就是吉色,喜色。
不要想当然把满清的一些东西和自己头脑中的误解写成是古代传统了。
 
就算在妇行中,只是说不必颜色美丽,只要穿得干净大方就行了,哪说了正经人家不能穿红色内衣?
 
《女诫》
妇行第四。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夫云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功,不必工巧过人也。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择辞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专心纺绩,不好戏笑,洁齐酒食,以奉宾客,是谓妇功。此四者,女人之大德,而不可乏之者也。然为之甚易,唯在存心耳。古人有言:“仁远乎哉?我欲仁,而仁斯至矣。”此之谓也。
 
 
№11 ☆☆☆泛泛杨舟2007-07-21 17:29:50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如果什么都照着蔡邕说的去做,中国古代女人就什么也不能干了,那种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的事岂不是假的?  
  
№5 ☆☆☆梧桐于2007-06-17 10:12:50留言☆☆☆   
拜托这不是蔡邕说的,是那个作者误导大众
蔡邕写的是《女训》
 
“心犹首面也,是以甚致饰焉。面一旦不修饰,则尘垢秽之;心一朝不思善,则邪恶入之。咸知饰其面,不修其心。夫面之不饰,愚者谓之丑;心之不修,贤者谓之恶。愚者谓之丑犹可,贤者谓之恶,将何容焉?故览照拭面,则思其心之洁也;傅脂则思其心之和也;加粉则思其心之鲜也;泽发则思其心之顺也;用栉则思其心之理也;立髻则思其心之正也;摄鬓则思其心之整也。 ”
 
[大意]心就像头和脸一样,需 要认真修饰。脸一天不修饰,就会让尘垢弄脏;心一天不修善,就会窜入邪恶的念头。人们都知道修饰自己的面孔,却不知道修养自己的善心。脸面不修饰,愚人说 他丑,心性不修炼,贤人说他恶。愚人说他丑,还可以接受;贤人说他恶,他哪里还有容身之地呢?所以你照镜子的时候,就要想到心是否圣洁;抹香脂时,就要想 想自己的心是否平和;搽粉时,就要考虑你的心是否鲜洁干净;润泽头发时,就要考虑你的心是否安顺;用梳子梳头发时,就要考虑你的心是否有条有理;挽髻时, 就要想到心是否与髻一样端正;束鬓时,就要考虑你的心是否与鬓发一样整齐。
№12 ☆☆☆泛泛杨舟2007-07-21 17:34:35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班昭的《女诫》是后世用来教育女子的经典读本
班昭是《汉书》作者班固的妹妹,补写了一部分《汉书》
蔡邕是蔡文姬的爹,
 
“所著诗、赋、碑、诔、铭、赞、连珠、箴、吊、论议、《独断》、《劝学》、《释诲》、《叙乐》、《女训》、《篆艺》、祝文、章表、书记,凡百四篇,传于世。”------《后汉书 蔡邕列传》
 
№13 ☆☆☆泛泛杨舟2007-07-21 17:47:32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实际上,古代最开始说的“红”并非大红,而是粉红
朱色才是大红。后来才慢慢混用。
 
这个最早可见于《论语》,是男女都适用,并非单限于女子。
 
 
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
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论语 乡党》
 
 
以下是别人的讲解。
 
      【雪公讲要】
 
 
      君子即称孔子,绀是深青而含赤色,緅zōu是深青而带微黑,两者都与黑色相近。饰是在衣服的领口与袖口上缘边。
 
      孔子穿的衣服,不用绀緅二色饰边,因为绀饰是齐祭之服,緅饰是丧祭之服。此据孔安国解释。郑康成也说,绀是紫玄之类,緅是红纁之类,玄纁类同祭服。
 
      亵服本指内衣而言,古注引申为私居服,即是家居便服。孔子的亵服何以不用红紫色,皇疏朱注都以为红紫不是正色。王肃注:「亵服私居,非公会之服者也。皆不正。亵尚不衣,正服无所施。」皇疏引颖子严说,红是赤白,为南方间色,紫是黑赤,为北方间色。故红紫非正色。亵服尚且不衣,正服当然不用红紫。孔子曾说:「恶紫之夺朱也」,所以不用。
 
      当暑,即当暑热时。袗zhēn作单字讲。絺绤都是葛,细的是絺chī,粗的是绤xì,袗絺是细葛布制的单衣,袗绤是粗葛布制的单衣。必表而出之,孔安国注,「加上衣」。刘宝楠举御览引郑注说,表即是表衣,出即是出门。表衣即指裼衣而言。裼衣穿在絺绤之外,故称表。古人穿衣,先穿亲身的内衣,次加外衣,这层外衣,春秋是袷褶,也就是双层的夹衣,夏天是絺绤,冬天是裘,又次加裼衣,又次加礼服。此处表衣,与下文缁衣素衣黄衣,都指的是裼衣。居家不需加裼,若出门,不可穿单衣,必如孔注所云「加上衣」。上衣的「上」字,是指将衣在外加上,所加上的即是裼衣,又称中衣。如在中衣外又加礼服,则礼服对中衣,也称上衣。
 
      缁衣羔裘三句,说明衣服的颜色表里如一。裘是皮衣。羔裘是黑毛羊皮,与黑色的缁衣相称。麑裘是小鹿皮,毛色近白,与素衣相称。狐裘是指黄毛狐皮,与黄衣相称。皇疏说,缁衣羔裘是诸侯视朝的衣服,诸侯视朝与群臣同服,孔子是鲁臣,所以也穿此服朝君。国家如有凶荒,国君穿素服,群臣随之穿素服,孔子是鲁臣,也穿素服。在年终时,举行蜡祭报功,象物色黄落,鲁君穿黄衣狐裘,孔子为臣,助蜡祭,也随君穿黄衣狐裘,所以礼运说:「昔者仲尼预于蜡宾」。
 
      亵裘是家常便服,做得较长,可以保暖。孔注短右袂,是右手的袖子较短,便于作事。胡绍勋等别解甚多,难以考证。
 
      寝衣,照汉儒解释,即是小卧被,其长度一身又半,寝时,脚端可折,不会透风。
 
      狐貉即是狐皮貉皮,取其毛之厚暖者,用为坐褥,接待宾客。居字作坐位解。
 
      去丧,孔注:「去,除也。」在服丧期间,不能佩带玉等饰物。服丧期满,除去丧服,则无所不佩。礼记玉藻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孔子佩象环」,「凡带必有佩玉,唯丧否」。
 
      帷裳,是上朝与祭祀所穿的礼服。非帷裳,是指其余的衣服,如礼记深衣篇所说的深衣。王肃注:「衣必有杀缝,唯帷裳无杀也。」皇侃疏:「杀谓缝之也。」皇疏又引郑注:「帷裳,其正幅如帷。非者,谓余衣也。杀之者,削其幅,使缝齐陪腰者也。」江永乡党图考,意谓当时深衣裁制不合制度,故特记此一条,以明夫子深衣必用古制。
 
      不用羔裘玄冠吊丧,孔注:「丧主素,吉主玄,吉凶异服。」刘宝楠说,依旧礼,始死,吊者可用羔裘玄冠,然夫子于心未安,所以不用。
 
      吉月必朝服而朝,孔注吉月为月朔,程树德论语集释采夏炘的学礼管释之说,吉虽当善讲,亦有始字之义,因此,吉月即谓正月。孔子虽致仕,而在元旦朝服而朝,亦合情理。
 
      这一节记孔子衣服之类的礼节。
№14 ☆☆☆泛泛杨舟2007-07-21 18:03:22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尽管上面注解是非正色使然,不过,我个人认为,不用红紫的原因是主要还是卫生和成本起见,当时染料技术不发达,染色成本比较高。
№15 ☆☆☆泛泛杨舟2007-07-21 18:10:12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道歉并更正。看来蔡邕有可能写过《女诫》
 
刚才继续查书
查到《太平御览》第814卷
 
○彩
 蔡邕《女诫》曰:礼:女始行,服。,绛也,上正色也。红紫不以为亵服,缃绿不以为上,缯贵厚而色尚深,为其坚纽也。 (原字缺)
 
但是,根据原话中" 最初学的就是蔡邕的《女诫》,其中讲穿衣服的颜色和打扮代表了女子德容,所以正经人家的女子即便是成亲时也是绝对不能穿红色的内衣"
 
而这段蔡邕的女诫中并没有提到穿衣服的颜色和打扮代表了女子的德容。并且正史后汉书中也只提到蔡邕有《女训》,并无《女诫》。
“红紫不以为亵服”的观点也只是《论语》的重复。
因此我仍旧坚持原来的观点,即那本小说的这段关于女子内衣颜色的话属于误导。
№16 ☆☆☆泛泛杨舟2007-07-21 20:50:59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回复此贴子

名字:
选择图案:
内容: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3000字,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1024*1024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
图片链接:
(贴图规则)


返回上层 管理 返回本版块首页返回交流区首页返回主页

 

只看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