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晋江论坛网友交流区古意茶坊
主题:杂赏:两部贞观片中的服装PK [67]
收藏该贴
已收藏
只看楼主

之前很不喜欢重复建设,尤其是影视题材那种一哄而上。就在前不久,我还对接踵摩肩的两部贞观片子——《贞观之治》《贞观长歌》现象很是不满,不过在看了两片之后我终于认识到货比三家的重要意义,尤其对于文化垄断的时代,这种重复建设的精神有时也很是金贵。
  
  两部贞观我是一起看的,难得的杂赏机会还是要抓住,只是我虽属历史爱好者,但唐史是弱项,不过对历代服饰倒是投入过一些精力,于是我这杂赏也就不做大了,从穿衣戴帽说起……

1. 李世民篇
  
  太宗皇帝的第一风范不用说也该体现在金銮殿上。因为是讨论服饰,请大家暂时忽略人物气质的对比。左上“贞观之治”版太宗穿了冕服:“无旒,金饰玉簪导,组带为缨,色如其绶”“黑领、皁领”这一点比较符合《新唐书·车服志》的记载,衣、裳、蔽膝上的“十二章”也隐约可辨,遗憾的是不够清晰,但至少可以看出日、月、星辰、黼、黻、山等纹。只是蔽膝的颜色与车服志里朱红色的记载略有出入;啊,金銮殿上的“长歌”版太宗就随和多了,人家不拘礼仪地穿了幞头便服,不过,似乎记得开头还出现过“天子舍銮驾而策马前来登基”的场面,人家就好平易近人,多难得呀。再说那经典的幞头——那顶拉风的帽子后面要重点描绘一下的,这里就不多说了。按唐代的习惯,穿幞头要搭配窄袖圆领袍衫,就像我们如今穿T-shirt会搭休闲鞋一样,但我们的太宗…虽说看不到领子,但我可以断定他外面穿了一件宋代流行的男式褙子,就算褙子算是宋代的正装吧,也用不着这么时尚好不好?好吧,就算里面穿了袍衫,但是那袖口的那么宽,在初唐来说都不知是前卫还是老土了......
  
  谁说皇帝都是冷冰冰的石雕?人家也是人,也有三姑四婆亲戚女眷——
  左下图是太宗皇帝与自家媳妇长孙皇后,这集我没有看过,不过想来也是战事在身吧,盔甲后面详述,服饰没有什么问题,长孙后的发髻相当有味道,只是头发能全部梳起就好了,毕竟在隋唐壁画石俑上披发的女子不多;另一版贞观里的太宗在嗔教女儿,今天他俩都穿了圆领衫,服饰的场合还好,就是那淘气的男装丫头一看就是个唐代辣妹,穿衣喜走另类路线,连翻领的胡服都改造成了立领——这是中国服饰史上立体剪裁的又一笔华彩,之前那一笔还记在战国楚衣的“小腰”上…天,这一等就是千年。




№0 ☆☆☆非鱼 2007-02-25 18:33:09留言☆☆☆  加书签 投诉 不再看TA


2.燕居篇:
  
  列宁说过:“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纵使日理万机弹精竭虑的模范天子也懂得这个道理,尤其是天可汗这样青春活力的青年…说这个词的时候稍微有点心虚,呃,好了,我们不废话,看服装——
  
  马跃版李二郎,发火了?脾气真是暴躁呢…^_^ 金色圆领袍衫、黑色结式幞头。右下那张则穿了当时流行的胡服,小翻领配袍衫,这一身装束相当于今天的牛仔T-shirt,比较衬这陇右出身的阳光小伙。
  
  呵呵,左边那位二郎兴致很高呀,甚至都穿了一件……半臂?比甲?中袖褙子?啊,特别是那顶拉风的展脚幞头——其实根本就是…定陵出土的金丝翼善冠+两只耳朵。Orz……明代某皇帝画外音:既然是祖先之需,晚辈岂敢不从?小小翼善冠何足挂齿?什么?祖先大人说要加俩帽翅啊?啊,行吧,那什么长歌剧组看着办吧,谁让俺们朱明家做晚辈捏?皇帝也有个先来后啊……
  
  这里多说几句:幞头,又称袱头,始创于后周武帝,后周以三尺皂绢向头后幞发,故称为幞头。其形式有圆顶、方顶之分,有软裹,硬裹之别。将巾的两脚系结在头上,另两脚则结于脑后并拢下垂,称之幞头脚。幞头脚开始不过是两根带子的剩余部分,质软而下垂,故名“垂脚”或“软脚”。后来将这部分加长,而有所谓“长脚罗幞头”,但仍然是软的。可是后来又产生了硬脚幞头,这种类型的幞头初见于神龙二年(702年)的章怀太子李贤墓石椁线雕人物。脚中除用丝弦骨外,也可以用铜丝或铁丝为骨,所以硬脚常翘起,故又名“翘脚”。思想保守的人士一般看不惯这种幞头脚。这种硬脚到了晚唐时仍有持非议者。因此,武德、贞观年间最为常见的还是平巾幞头、结式幞头、软脚幞头。
 
综上,就算想表达太宗时尚的气质,但这样让他整天两只长耳朵晃来晃去也忒过分了吧?
№1 ☆☆☆非鱼2007-02-25 18:34:48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3. 冕服篇:
  
  我小时有个印象:穿黄袍的人是皇上。溥仪撰《我的前半生》中一段:半大孩子的溥仪斥责他老弟溥杰僭越,竟敢穿了明黄色的内衫;还有很多零碎资料,使我坚定地认为皇帝们大都对黄色有着偏执的嗜好,以至于影响我一度将黄帝与皇帝混淆而受到嘲笑……黄色成为后来皇帝们喜欢的颜色却有其事,但那却是在很晚的时候,严格说,海量使用明黄还是在清朝。二十四史的舆服志都很明白地写了天子祭服、朝服的配色:几乎一铲子“玄衣纁裳”——就是近似黑与红的搭配。根深蒂固是很麻烦的,多年前西游记里玉皇老儿还是一人独金黄,而今年已是满城尽黄金,不能不喟叹:长江后浪推前浪,一身更比一身黄……这不,丁亥岁初华丽登场的一部号称史上考据最严谨的唐史剧,果然又给我们带来了灿烂辉黄的黄金盛世……
  
  长歌版大唐太宗不仅整天金黄幞头袍衫,还遍身金黄冕服地剑指苍穹大吼…台词我不记得了,有人说是“大唐必胜!”不过我还是不HD地遐想到了魔羯座黄金圣斗士修罗:“小宇宙爆发吧…圣剑——”
  
  另一部贞观片子里,当我看到李渊和二郎那“无旒,金饰玉簪导,组带为缨,色如其绶...冕板、十二章服(《新唐书·车服志》)”的时候竟有点涕零了,自打我做历代服饰研究的票友以来,这还是第一次在古装剧中看到像样的冕服(比《汉武大帝》中保留了纹饰但是擅改服色的冕服更进一步),可惜的是我找到的剧照没有全身的……这两张剧照中,李渊那朱领,虽不是《新唐书·车服志》中的“黑领、皁领”,却与阎立本的古帝王图卷一致,并且是“朱裳,白纱中单”;相反,二郎的冕服则与唐史礼仪志中的记载一样用了黑领,或许史书中的规矩是按照他的习惯订的呢 ^_^
  
  《新唐书&【文章详情】《一生,一梦》;车服志》记载的天子十二章冕服如下:“大裘冕者,祀天地之服也。广八寸,长一尺二寸,以板为之,黑表,纁里,无旒,金饰玉簪导,组带为缨,色如其绶,黈纩充耳。大裘,缯表,黑羔表为缘,纁里,黑领、襟、襟缘,朱裳,白纱中单,皁领,青襟、襈、裾,朱袜,赤舄……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火、宗彝八章在衣;藻、粉米、黼、黻四章在裳。衣画,裳绣,以象天地之色也。”(需要提一句,唐代的礼官天子在“冕旒的有无”“十二章纹大裘冕是否必须不论啥季节都穿羔皮”的问题有过商榷调整)
№2 ☆☆☆非鱼2007-02-25 18:36:22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3 ☆☆☆非鱼2007-02-25 18:37:51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楼主好强,呵呵
我记得当初看唐太宗李世民里面长孙皇后的衣服好漂亮,不知道是不是对的,不过记得里面李世民好象穿的明黄
№4 ☆☆☆诗颖2007-02-25 19:07:20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贞观之治尊重历史,考证仔细。看到鱼符,跪坐,白妆,唐织,服色……的时候,我真是感动得要掉眼泪,尤其是朝堂上。
 
不足:女子的发髻挽得不好,披发;礼仪不对
№5 ☆☆☆pupa2007-02-25 20:18:10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剩下的我没转完,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到网站去看完整版的。
http://bbs.book.sina.com.cn/?h=/g_forum/00/0B/03/view.php%3Ffid%3D29363%26tbid%3D141&g=3
№6 ☆☆☆非鱼2007-02-25 21:39:13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我不喜欢看长歌就是从服装开始的
 
华丽过分了……
 
考证细致的好!!!
№7 ☆☆☆雨文2007-02-27 16:19:34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汗|||||||||||服装只是觉得有点怪而已~主要是那个台词配音,每次听到就觉得好象是乾隆在玩COSPLAY游戏~~~有些台词和语气甚至怎么听怎么像红色片中的领导同志(真是对红色经典的亵渎啊~~~~~~~~~~~~~~~~~~~~~ 55~本来在看广告的时候还好期待的说-_-////////////////
№8 ☆☆☆dadadaad2007-02-27 19:44:20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贞观长歌……
后现代……奇幻穿越剧……
№9 ☆☆☆月*夜神2007-02-28 03:21:14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本来想看长歌的~
决定看贞观之治了!
另:是不是广电部又说不准拍清宫戏了?
最近上档的要么秦皇汉武,要么唐朝明代的~~
№10 ☆☆☆哈哈~~2007-02-28 19:58:53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小声说一句,新唐书里面是舆服志不是车服志吧
№11 ☆☆☆阿里亚娜2007-03-01 08:45:59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另外后周不是五代的吗?看不明白"幞头,又称袱头,始创于后周武帝........这种类型的幞头初见于神龙二年(702年)的章怀太子李贤墓石椁线雕人物。"
№12 ☆☆☆阿里亚娜2007-03-01 08:52:48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反应过来了,lz说的是北周武帝,宇文家的那个,不是柴家的。
№13 ☆☆☆阿里亚娜2007-03-01 13:35:37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贞观之治尊重历史,考证仔细。看到鱼符,跪坐,白妆,唐织,服色……的时候,我真是感动得要掉眼泪,尤其是朝堂上。
 
不足:女子的发髻挽得不好,披发;礼仪不对
  
☆☆☆pupa于2007-02-25 20:18:10留言☆☆☆ 
 
什么都考据了,怎么没人考据乐器?其实都不用考据....第4集一开始,看那琵琶女拿吉他一样的拿琵琶,配乐更居然是古琴....我对这个戏的那么点好感,又没了...
№14 ☆☆☆春御绘2007-03-01 20:24:43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乐器的考据,
早就在怨念了!!!!
 
那些电视剧,经常把古筝古琴混为一谈,笛子和箫都不分清楚,
简直枉为中国人!!!!
№15 ☆☆☆雨文2007-03-02 10:35:50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ilmtv/1/188447.shtml
……
天涯里萧让JJ开的贴……给贞观长歌挑错,貌似已经分了21页鸟~~~~~~~各位铜子可以去看看,特别是翰海银沙JJ的长歌剧情分析,超级搞笑!~~~~~~~~
长歌是清穿剧哈哈!~~~~~~~~
不过贞观之治很沉闷呢……可是里面的细节和大致都很尊重史实……
不过里面齐王妃的YY……很受不了……居然成了“杨贵妃”……
№16 ☆☆☆寒冰雪2007-03-02 19:43:15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另:是不是广电部又说不准拍清宫戏了?
最近上档的要么秦皇汉武,要么唐朝明代的~~
  
☆☆☆哈哈~~于2007-02-28 19:58:53留言☆☆☆ 
貌似是清剧太泛滥鸟,N多观众不爽鸟
所以清剧拍的人少鸟……
№17 ☆☆☆寒冰雪2007-03-02 19:48:07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那些电视剧,经常把古筝古琴混为一谈,笛子和箫都不分清楚,
简直枉为中国人!!!!
  
☆☆☆雨文于2007-03-02 10:35:50留言☆☆☆ 
 
它要是把琵琶和阮的声音搞错了,我也就算了,可这琵琶和古琴。。。。。。。差得太远了吧!!!!
 
另,记得当年《江山风雨情》里面,大太监曾手持一枚铜钱“拨”琵琶。。。。可见琵琶的弹奏方法也是可以和“吉他”通的。。。
 
太莫名其妙了。。。
№18 ☆☆☆春御绘2007-03-02 20:41:34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20 ☆☆☆非鱼2007-03-02 23:01:18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登入后查看更多回贴

回复此贴子

名字:
选择图案:
内容: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3000字,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1024*1024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
图片链接:
(贴图规则)


返回上层 管理 返回本版块首页返回交流区首页返回主页

 

只看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