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晋江论坛网友交流区古意茶坊
主题:古代香熏中的美丽生活 [5]
收藏该贴
已收藏
只看楼主

明人陈洪绶《斜倚熏笼图》反映了古代上层社会衣褥熏香的习俗


香在中国古代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使用。从熏燃、悬佩到涂傅、饮用、乃至到奇思妙想地用来计时,都反映了古人对“香”这种海外来物的认识以及古人精致的生活情趣。从古至今,无论遇到何种情境,只要在香熏里把它点燃,自然就能保持面部表情松弛,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态。

芳香之始

真正的香料并不产于中国,而远在西域诸国,正如范晔在为《和香方》所写的短序中说的:“甘松、苏合、安息、郁金、多、和罗之属,并被珍于外国,无取于中土”(《宋书·范晔传附孔熙先传》),所以宋代以前,除了朝贡以外,香料来源比较有限,香料种类也较少,除了祭祀和宗教用香外,香的使用并不广泛,是作为奢侈品而存在的。汉代时即便贵为皇后的明德马皇后都说“吾为天下母,而身服大练,食不求甘,左右但着帛布,无香薰之饰者,欲身率下也。”(《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纪》)

宋明以来,在朝贡的基础上,海外贸易极大地扩大,各种香料通过海上之舟大量运入中国,民间各种修合之香也颇为盛行,香在人们生活中起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香的使用也更为广泛和多样化,极大地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熏燃之香

中国古代的达官贵人很早就注意到了香的妙用,通过熏燃香料来驱逐异味。石崇家的厕所因为焚香曾经声名显著,成为一时笑谈。在石崇以前熏香多出现于宫中。那时香大多产于西域诸国,西域离中原路途遥远,同时中原的海外贸易还没有发展起来,宫中仅有的香料都是通过西域诸国的朝贡得来的,熏香也最早成为宫中的习俗,大多用来熏炙衣被。

汉代用香熏烤衣被是宫中的定制,并且有专门用来用香熏烤衣被的曝衣楼,衣服熏过,香氲还在,穿在身上,生活很有质量。可是,衣服熏到最后又异化了,有诗为证:“西风太液月如钩,不住添香摺翠裘。烧尽两行红蜡烛,一宵人在曝衣楼'。显然,衣服熏得很香,香随人行,可是已经无助于改善生活了,那曝衣楼也只是令人低回不已的伤心之地。

古人竟然还觉得不够满意,还要在床帐中甚至在被衾中燃香,以达到衾褥间始终香氲四弥的最佳效果。能工巧匠们专门发明了一种可以置放在被下的小香球,著名的法门寺地宫就出土了两件涂金镂花的银熏球。

唐宋贵族的时候也是很讲究的,即使不是贵族也要用香。那时候衣物还有熏香,宋代士大夫,尤其是青年军人,贵公子,出去打猎,衣服不仅要熏,而且要异国明香。唐宋的时候歌舞表演,一定要铺一个地毯。跳得很热烈的舞蹈,地毯就会皱,要压上四角,地毯就不会跑。于是唐代地毯四角是香炉,香炉里是燃香的,慢慢往外挥香。

如果是富贵人家,还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睡觉的时候,在床里燃香。《花间集》里就提到做成各种小动物样的香炉,日常要烧,晚上还要在床里放。那时候富贵生活的那种奢侈和精致,确实难以想象。随着香料贸易的发达,中国人慢慢掌握了各种香料,到宋代士大夫赏香就成为了非常重要的活动。古代的时候,士大夫会把朋友请来,说我这里有一种好香,大家一起来赏香。

一般来说,相对于北方而言,南方熏香更为普遍,原因如周邦彦《满庭芳》里所说“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再者南方多瘴疠,用熏香驱邪辟秽去疾的观念非常普遍;还有就是南方多水,多水则蚊虫易于繁殖,熏香是驱除蚊虫的好办法。

涂傅之香

此类香的种类很多。一种是傅身香粉,一般是把香料捣碎,罗为末,以生绢袋盛之,浴罢傅身。一种是用来傅面的和粉香。有调色如桃花的十和香粉,还有利汗红粉香,调粉如肉色,涂身体香肌利汗。一种是香身丸,据载是“把香料研成细末,炼蜜成剂,杵千下,丸如弹子大,噙化一丸,便觉口香五日,身香十日,衣香十五日,他人皆闻得香,又治遍身炽气、恶气及口齿气。”还有一种拂手香,用阿胶化成糊,加入香末,放于木臼中,捣三五百下,捏成饼子,穿一个孔,用彩线悬挂于胸前。


№0 ☆☆☆路过 2007-12-05 00:02:38留言☆☆☆  加书签 投诉 不再看TA

up
№1 ☆☆☆江湖百晓猪2007-12-09 14:17:16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顶~
№2 ☆☆☆路过2007-12-09 17:15:11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看点三:纹银香囊
 
    第三展厅的“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文物”专题展示,集中了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文物80多件,展品中有一件还与杨贵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据文献记载,杨贵妃被勒死后,唐玄宗非常想念她,从四川回来,专门命高力士一定要把杨贵妃的尸体找到。高力士在马嵬坡发现了杨贵妃的尸体,他对唐玄宗说,尸体朽坏了,“唯香囊犹在”。大家一定觉得奇怪,香囊是用丝绢所做,怎么会唯它所在呢?谜底揭晓,它就是“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听这个名字,就可以知道这种香囊是金银做的,而且设计极其精巧,通体镂空。据说,它的外部球体无论如何转动,中间的香盂总是保持平衡,里面的香料也不至于撒在外边,其持平装置完全符合陀螺仪原理。
镂空花鸟纹银香囊
名称: 镂空花鸟纹银香囊
制造年代: 唐
材料: 金银合制
规格: 直径4.5厘米
收藏地: 陕西历史博物馆
介绍
香囊钣金成形,外部为一银球,通体镂刻缠枝葡萄、忍冬花纹,银球由上下两个半球组成,以铰链相连;另一侧有钩环,起控制香囊开合的作用,顶部有一银链,可供悬挂。香囊内部为一焚香金盂和内外两个平衡环,两环之间以及外环与银球、内环与金盂之间分别以活轴相连,轴与轴均互成直角交叉,无论香囊如何滚动,金盂都会因自身重力作用而保持水平,使香火不致外漏。香囊外层镂刻缠枝花纹,不仅具有极佳的装饰性,而且便于香烟飘散,集审美与实用为一体,不失为古代工艺美术之中的典范之作。
 
香囊结构精巧,运转如意,显示了极高的制作水平。它的构造原理与现代陀螺仪相同,是最早运用三自由度万向支架的实例。
 
据文献记载,这种结构的焚香用具,西汉末年之前可能就已出现,但至今还未发现唐代以前的实物资料。中国古代水质香料不发达,多使用固体香料,须经燃烧方能产生香气,因此香炉等焚香器具就成为必备之物,但从造型小巧、设计巧妙、使用方便等方面来说,香囊可称个中翘楚。
 
造假是文物市场长久以来难以根治的现象,作为收藏者在购入文物时应十分谨慎。
№3 ☆☆☆路过2007-12-09 17:43:23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也就是鎏金香球。俺们家文文里面已经写过鸟。
№5 ☆☆☆倾霜如海2007-12-10 21:18:02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回复此贴子

名字:
选择图案:
内容: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3000字,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1024*1024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
图片链接:
(贴图规则)


返回上层 管理 返回本版块首页返回交流区首页返回主页

 

只看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