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晋江论坛网友交流区古意茶坊
主题:求教JM们先秦嫡庶的差别。 [13]
收藏该贴
已收藏
只看楼主
本来写论文写抄资料抄的很顺手,可是突然发现这个基础问题不知道。
比如一个国王,在未登基前他是嫡系的长子,他的弟弟是嫡系的次子。那么他登基以后,他的正妻的儿子是嫡系,他弟弟正妻的儿子属于嫡系么?

求教这里博学多识的姐妹!
顺便,有没有这方面详细的资料地址?
№0 ☆☆☆连子 2007-10-30 22:58:29留言☆☆☆  加书签 投诉 不再看TA

弟弟就已是旁系
弟弟的后代自然全是旁系
沒有嫡系次子的说法
 
嫡系只有王后的长子与长子的嫡长子......etc
如果只有一个王后自然沒問題
会发生比较大問題的应该是元后跟繼后之子谁是嫡长
这......这就麻煩了
 
№1 ☆☆☆金魚2007-10-31 02:59:31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如果国王没有儿子,和他同为嫡子的弟弟可以继承王位吧~~
从这个意义上说,也算嫡系,不过是以国王的父亲母亲上一代王和王后的关系来算的……
如果从国王这辈来算,再亲的兄弟都是旁系……
 
先王是过去时,国王是现在时,
所以,只有在国王没有儿子的条件下,先王的关系才会被抬出来。
也就是说弟弟过去虽然是嫡子,但是,新的国王登基以后,他的嫡子的身份就转变为新国王的臣子。
(先王已经拜拜了,先王所有的一切,包括名分、权利、财产……方方面面,都要归属于新王一家所有~。~  国王兄弟曾经拥有的嫡子身份自然也毫无疑问跟着先王一起去了~)
国王在登基的同时也就要和兄弟,分、家、了~!
尽管看起来名义上国王是大宗的宗主,兄弟还是兄弟,但是,兄弟们被封在各地、自成一宗自成一家之后,名分上却是一个彻底地改变~
而,臣子的正妻生的小孩,就是臣子家的嫡子。
№2 ☆☆☆喵喵2007-10-31 12:26:08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相当详细呀,谢谢楼上的姐妹!
有些地方还不明白,如果新王登基后,弟弟被封地。而新王本身就是诸侯,诸侯土地不大,那一代一代的兄弟分封,加上弟弟们的子嗣扩散再分封,相当于倍数递增,土地够封么?
№3 ☆☆☆连子2007-10-31 12:57:56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恩,这个必须要从西周的情况说起~~
在西周初建,也就是分封开始的时候,除了少部分原来就有的小国只是接受册封而成为周天子的诸侯,大多数被封的贵族的国家,都是得到一个称号或者还有一些人马,然后就带着自己的家臣一道跑到封地去建国(有时候不需要建,被征服然后被赐予他们的地方本来就有一个城),统治当地被征服的人们。(所以,有学者说,这种分封其实有武装军事殖民的性质。)
恩,以上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些诸侯在开始的时候,绝大多数它只有一个城,然后,实际能有力控制的区域,也就是城本身和城周的一个圈圈。并且,国与国之间的距离都很远,大部分不接壤;P
这个到底有多“远”,说实话,具体的根本不可考。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有大片大片的未开发土地等着被开发,在国与国之间,周人管理不到的地方,甚至还有各部游牧民族在活动(当然,这些部落,多半是承认甚至接受周的统治地位的,比较友好的那种。与周为敌的游牧部落多在边境。)。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繁衍、技术发展,开垦的土地自然是越来越多的。渐渐地,只有一个城已经不能满足保护周围农田(也就是诸侯贵族的利益)的需要,于是,新城啊堡垒啊什么的一座接一座的拔地而起……直到春秋时代,许多国家之间还有很大空间,不接壤说;)  (事实上,这种状况直到普遍使用铁器的战国时代才消失~~)
而且,封给兄弟亲戚臣子的土地,并不是拿了地图来,随便画个圈,从这里到那里,圈里的都是你的。一般会被封出来的,都是开发好的农田农庄啊甚至城市有时候也有山林~无论如何,不会封太大的——一切要跟着“礼”走,要符合每个人的名分嘛~所有未开发的地方,都属于国君~
因此,国君不用担心土地不够封的情况。
 
另外,通常兄弟受封以后就要别立一家,所以兄弟的小孩不归国君管,国君不需要分封什么东西给他们——除非他想这么做。需要头疼的是生他们的父亲大人。
总的来说,所有父亲的地位和财产都只传给嫡长子,别的儿子只能得到最少降低一等的地位和财产(通常只是父亲的财产的一个小小边角)。每往下推一代,别子的地位就会下降一等,最后变成贵族的最低等:“士”。如果父亲是“士”的话,那么他的“士”这个身份只能传给自己的嫡长子,所有其他的儿子都要变成平民,也即那个时代所称的“国人”。。。
№4 ☆☆☆喵喵2007-10-31 15:02:24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当然,在春秋战国,礼崩乐坏,不是所有的情况都是严格按规矩一板一眼,上面的那个只是普通情况。。。
春秋还好,到了战国,社会变化很大很大,举个例子说商人,在春秋时代,他们还基本是严格受贵族控制的一个阶层,独立经营的商家还不存在或者很少很少,在战国时代,福商巨贾却甚至有和国君“分庭抗礼”的!
 
而且,就是礼没崩乐没坏的年代,各个国家各个家庭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的发展状况等等不同的因素,也会导致一些分封上的差异。比如说,虽然同是兄弟,跟国君一个妈生的兄弟得到的和不是的就不可能待遇一样,跟国君关系好的和总是跟国君作对的也不会没有区别……
№5 ☆☆☆喵喵2007-10-31 15:13:02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谢谢喵喵JJ!还想要点关于这方面的详细资料,在论文里做点引用。
希望喵喵JJ再次出现!
№6 ☆☆☆连子2007-11-06 20:38:09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自己顶上来
№7 ☆☆☆连子2007-11-13 22:05:01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按照周代的规定,诸侯之间嫁娶,女方出嫁的时候要带上自己的同姓女性亲属做媵,有一种说法是,正妻的陪嫁媵的子女也算嫡出,如果正妻没有子嗣,那么媵的子女相对于妾的子女们享有优先继承权。
№8 ☆☆☆北宫2007-11-24 17:51:04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有些地方还不明白,如果新王登基后,弟弟被封地。而新王本身就是诸侯,诸侯土地不大,那一代一代的兄弟分封,加上弟弟们的子嗣扩散再分封,相当于倍数递增,土地够封么?  
  
№3 ☆☆☆连子于2007-10-31 12:57:56留言☆☆☆   
 
你以为礼崩乐乱,诸侯之间打来打去为啥?
 
一国受到攻击,到别国去借个千把兵都要送上人质跟国之重器(宝物)诸侯们难道会为了一点面子问题出这么多血?
№9 ☆☆☆1112007-11-25 21:12:31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本来写论文写抄资料抄的很顺手,可是突然发现这个基础问题不知道。
比如一个国王,在未登基前他是嫡系的长子,他的弟弟是嫡系的次子。那么他登基以后,他的正妻的儿子是嫡系,他弟弟正妻的儿子属于嫡系么?
 
求教这里博学多识的姐妹!
顺便,有没有这方面详细的资料地址?  
  
№0 ☆☆☆连子于2007-10-30 22:58:29留言☆☆☆ 
 
 
这个要看朝代,不知道你要做的是什么朝代什么背景的课题
 
首先嫡子、长子、与嫡长子,媵出长子这时几个不同的概念
 
不过看你的意思是嫡出长子,那就比较好说一些,嫡出长子是以正妻为基准,如果是两头大,即以长幼为基准
 
如果没有子嗣才以嫡出次子为基准,但是前妻子比继室子地位高,同样是正妻就要看封号以及议立,一般默认为长辈议立的高过臣子的,大姓女子及与皇室同等地位姓的女子要高过其他女子,所以子女地位也就高
 
具体的各朝代也不相同
№10 ☆☆☆2007-12-04 14:43:43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有些地方还不明白,如果新王登基后,弟弟被封地。而新王本身就是诸侯,诸侯土地不大,那一代一代的兄弟分封,加上弟弟们的子嗣扩散再分封,相当于倍数递增,土地够封么?  
 
№3 ☆☆☆连子于2007-10-31 12:57:56留言☆☆☆ 
 
土地矛盾经常激烈化,周天子曾经强行夺去苏子的十二邑赐予郑伯,苏子是己姓(或说妃姓,是妲己的娘家),郑伯是姬姓,这就是帮着同姓欺负外姓。
被夺了十二邑的苏子也不是好相与的,他策动五大夫叛周造反,夺回了被抢去的温邑。
苏子抢回了温邑,但是得罪了周天子,鲁僖公年间,狄灭温,天子和各方诸侯袖手旁观,苏子终于逃奔卫国。《左传》说:“苏子叛王即狄,又不能于狄。”意思是,谁不效忠周天子,谁就是夷狄。
 
《左传》里面记载了很多春秋时代发动战争的借口,比如卫国闹旱灾,巫师就借用周伐商之前也在闹旱灾的典故,煽动卫侯伐邢,果然一出兵,天就下雨了……还有大禹的后裔姒姓杞国,明明是最正统的华夏,不知道怎么回事给扣上了“杞,夷也”的帽子,不幸灭国。反正昊天上帝和华夷之辨都是春秋时期发动战争的借口。
№11 ☆☆☆北宫2007-12-05 16:10:15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挖!受教了!
虽然不写穿的和古代的,但是,还是很受教挖~!!!!
№13 ☆☆☆16愛海2007-12-08 21:15:38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回复此贴子

名字:
选择图案:
内容: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3000字,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1024*1024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
图片链接:
(贴图规则)


返回上层 管理 返回本版块首页返回交流区首页返回主页

 

只看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