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晋江论坛网友交流区古意茶坊
主题:在古代应该怎么穿耳洞呢? [13]
收藏该贴
已收藏
只看楼主
在古代应该怎么穿耳洞呢?
№0 ☆☆☆june 2008-03-13 22:54:08留言☆☆☆  加书签 投诉 不再看TA

不太清楚
只知道八几年刚流行的时候是用两颗黄豆把耳垂揉到很薄,然后用消过毒的医用针穿洞
№1 ☆☆☆碧荷叶2008-03-13 23:03:46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偶知道最传统的就是用小米粒磨...痛但不易长住
№2 ☆☆☆S42008-03-13 23:45:37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不太清楚
只知道八几年刚流行的时候是用两颗黄豆把耳垂揉到很薄,然后用消过毒的医用针穿洞
№1 ☆☆☆碧荷叶于2008-03-13 23:03:46留言☆☆☆ 
№3 ☆☆☆无声2008-03-13 23:51:22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我看到一份资料说是洗三的时候穿:
老北京人认为,人生有两件大事:一是生下来三天的“洗三”;一是死去三天时的“接三”。所以无论贫富都大小有个举动。但也不象其它省头(如山东)大事操办。正式庆祝须待“弥月”。
 
“洗三”之前,本家照例按照收生姥姥的要求,予备好挑脐簪子、围盆布、缸炉(一种点心)小米儿、金银锞子(如没有则用黄白首饰代之),什么花儿、朵儿、升儿、斗儿、锁头、秤坨、小镜子、牙刷子、刮舌子、青布尖儿、青茶叶、新梳子、新笼子、胭脂粉、猪胰皂团、新毛巾、铜茶盘、大葱、□片、艾叶球儿、烘笼儿、香烛、钱粮纸码儿、生熟鸡蛋、棒槌等等。还要熬好槐条蒲艾水,用胭脂染红桂元、荔枝、生花生、栗子若干。
如生的是小女孩,还应当用红丝线穿好的绣花针,在酒盅里用香油泡三天,以便“洗三”时给女婴扎耳朵眼儿
№4 ☆☆☆文禾2008-03-14 07:25:41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好象是在大冬天故意把耳朵冻了,然后拿针扎
№5 ☆☆☆5552008-03-14 10:16:26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偶三岁那年被迫打了耳洞,不过姨妈是用两颗花椒,然后用缝被子的针帮偶穿滴。
发现土方法比现在的穿法要好,偶滴耳朵朵从来没有发过炎,也没有感染过,而且七八年不戴耳环,也不会封住。哦耶,好洋盘哟。
№6 ☆☆☆糖糖2008-03-14 10:26:25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是地是地,我们这里有的还用花椒把耳朵弄麻了,捻薄了,然后针穿过去,就没感觉的。
  呵呵,我昨天才在小店里打了耳眼,为了结婚用的。当然不是花椒捻的啦,^_^
№7 ☆☆☆是是2008-03-14 10:56:30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详情参看"镜花缘"女儿国篇章,林之洋被国王看中那篇.特精彩.
顺带还奉送缠小脚....
№8 ☆☆☆562008-03-14 13:37:40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好像用绣花针.我小时我妈就是这样帮我穿的....痛死了,我差点晕过去.....
№9 ☆☆☆快乐小猪2008-03-14 14:22:02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针在火上烧过
再从耳朵上穿过
 
 
恐怖................
 
 
 
 
 
飘走~~~~~~~~~
№10 ☆☆☆USERWH2008-03-14 20:33:09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如果你生在唐代以前,那么建议不要穿耳洞。唐代的仕女图上没有一个仕女是穿耳的,盖儒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传统的华夏道德观反对穿耳反对缠足反对剪发。古人的耳珰是一种垂挂下来的装饰,通常是系在发簪上,而非穿在耳朵上。当时多半是妓女或女罪犯之类才会穿耳,而正经人家的女子是不屑的。
及至近代,周边某些少数民族也有以穿耳惩罚XD女子的习惯。
穿耳风俗泛滥于五代,到了宋代,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而缠足之风也紧随其后,但也有大儒反对这些行为,坚持让自己家的女儿不穿耳不缠足。可以说,穿耳洞之风就是缠足之风的先驱了。
№11 ☆☆☆北宫2008-03-20 01:16:02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来报到了!
 
谢谢各位的回答!
№12 ☆☆☆june2008-03-22 16:44:15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北宫说的对,汉人女子本是不穿耳洞的。这才是华夏传统。穿耳洞是蛮夷的风俗。
№13 ☆☆☆VB2008-03-22 21:52:54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回复此贴子

名字:
选择图案:
内容: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3000字,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1024*1024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
图片链接:
(贴图规则)


返回上层 管理 返回本版块首页返回交流区首页返回主页

 

只看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