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晋江论坛网友交流区古意茶坊
主题:从前的县令面对老百姓的时候也自称“下官”? [4]
收藏该贴
已收藏
只看楼主
冯梦龙的《喻世明言》

  第一卷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弟兄两个道:“爷爷分付,小人敢不遵依。”兴哥见县主不用刑罚,断得干净,喜出望外。当下原、被告都叩头称谢。县主道:“我也不写审单,着差人押出,待事完回话,把原词与你销讫便了。”正是:公堂造业真容易,要积阴功亦不难。试看今朝吴大尹,解冤释罪两家欢。

  ……

  ……两人又哭做一团,连吴知县也堕泪不止,道:“你两人如此相恋,下官何忍拆开。幸然在此三年,不曾生育,即刻领去完聚。”两个插烛也似拜谢。县主即忙讨个小轿,送三巧儿出衙。又唤集人夫,把原来赔嫁的十六个箱笼抬去,都教兴哥收领。又差典吏一员,护送他夫妇出境……

----------------------

  这段文字里,将知县称为“县主”,告状的人称知县为“爷爷”,知县审案的时候自称“我”,后来安排王三桥和蒋兴哥团圆的时候又自称“下官”。

  我记得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里监斩官出场的时候也是自我介绍“下官监斩官是也”。

  据说冯梦龙自己就做过知县。

  以上称呼与我们今日所知的有所诧异,究竟是时代特色还是地狱特色呢?

№0 ☆☆☆北宫 2008-04-09 20:58:08留言☆☆☆  加书签 投诉 不再看TA

这个是一种谦称吧,三言里MS也有上级和下级说话时以下官自称的,
 
“约过数月,许公对僚属说道:"下官有一女,颇有才貌,年已及笄,欲择一佳婿赘之.诸君意中,有其人否?”(出自《金玉奴棒打薄情郎》)
№1 ☆☆☆同意2008-04-09 21:07:13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应该是叫本官吧~ 下官是对上级时的谦称 汗死
№2 ☆☆☆风天堂2008-04-10 11:42:34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但是当过知县的作者明明白白写的是“下官”啊。也许从前的称呼和我们现在想象的不同呢。
而且古代当官都是异地,下面的僚属反倒是本地人,那些外地来当官的人也知道强龙不压地头蛇啊。
№3 ☆☆☆北宫2008-04-10 12:42:36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也不见得是强龙不压地头蛇的缘故,而是古代所谓谦称,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对上才用谦称,对下则不用,谦称是一种自我谦抑性称呼,交际中普遍运用的。
最简单,如皇帝自称,除了耳熟能详的那个“朕”就是“我”的意思之外,其他的什么“寡人”、“孤家”、“不谷”,都不是好字眼,甚至带有不祥的色彩,却是皇帝的谦称。
官僚相处,互相自称“下官”,并不见得是对方的官职真的在自己之上;士大夫之间,还常常用“不佞”、“不敏”、“下走”、“仆”等等自称,说话的对方没准比他自己年纪还小,名位还低。
还有古人互称“兄”,未必就是对方比自己大,按称呼的常规,即使对方比自己小,甚至小很多,只要是平辈,必须称对方为兄,自称“弟”,反过来对方也要自称“弟”而称其为“兄”,象现在小说里那种一个叫兄台一个回称贤弟的那种,若非家族排行,就除非是两位正式结拜过,有了名分之别。
№4 ☆☆☆zhibeiyou2008-04-10 15:05:29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回复此贴子

名字:
选择图案:
内容: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3000字,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1024*1024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
图片链接:
(贴图规则)


返回上层 管理 返回本版块首页返回交流区首页返回主页

 

只看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