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晋江论坛网友交流区别是一江湖
主题:椴言椴语 [2]
收藏该贴
已收藏
只看楼主
总觉得小椴的语言有种特殊的味道,初看不过淡淡,可读着读着,就觉得那些词儿句儿,都淌进自己心里去了。试图解剖小椴的语言,却发现怎么学也学不像那种神韵——“雪月云梅”般的孤高,这个譬喻是哪个fans说的?我忘记了,可说的真真贴切。

不管怎么,还是想徒劳一下,随便瞎掰两句吧。

1.标点。关于这个说的人很少,也不知我是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小椴有三个标点用得最有味道。第一是顿号。这标点并不怎么常用,但小椴往往会在一些并无“语法需要”的地方使用顿号断句,仿佛是有魔力一般,这顿号一点下去,原本平平或是冗长得有些难读的句子,就忽然有了种诗词的韵律。这个顿号的“椴式”用法很是灵活,因此就更有特色。

第二是破折号。先举个印象很深的例子:“他——凭什么娶她?又——凭什么答应她?更——凭什么护她?”(《杯雪&【文章详情】《一生,一梦》;停云》)总觉得小椴的文虽在纸上,却仿佛是有人在你耳畔诵读,抑扬顿挫地,把那些虚幻又真实的喜怒哀乐一一读出。也许,就是因为有这些符号的使用吧?破折号的“椴式”用法除了本就需要的地方,多是用来强调破折号后面的东西,或者表现一种语气(这个复杂得很,自己体会吧)。翻翻杯雪,可以发现,几乎是页页都有破折号的。

第三是省略号。同样,也是表达语气,但省略号带有一些迟疑的、温柔的、无奈的意味,想来语调该是低沉缓慢、温和悦耳的。关于省略号,印象里是洛阳用得多一些(印象!手边没有书,无法查证),可能是洛阳的底色里有更多的阴柔吧。温情,羁绊,妥协,叹息,怅惘......这是我关于小椴省略号的感觉。

2.诗词。这点注意的人应该很多,我最佩服的倒不是小椴引用古诗词的从容,而是他自做的诗词。凡在小椴文里看到的诗词,不查证一下,都难以辨别那是古人的句子还是小椴原创。尤其值得一看的是他为洛阳写的回目——那叫一个惊艳啊!至今我都没有完全搞明白哪些是他的原创哪些是引用。那些本来不搭界的句子是如此自然妥贴地放在一起,印象最深的是这么几句“故人横海拜将军,塞上风云接地阴”“斑骓只系垂杨岸,碧海青天夜夜心”“千杯绿酒何辞醉,一面红妆恼煞人”“淡墨罗巾灯畔字,小风铃佩梦中吟”等等。曾经用洛阳回目做练字作业(大桥的变态作业),完整地抄过一遍,有空搬上网来吧。

3. .用词。其实小椴的词儿是最有特色的,几乎只要读几句,单看看用词就能认出他的文来。关于这个说过的人太多了,我就不再废话,其实,小椴自己说的最好:“汉语是以字为单位的。”(原文大约是这样,但愿记忆没有出卖我)我觉得这话放入中国文学史也是不为过的,如果我们能把古老而美丽的方块字组合成新的意境,不断不断创新,是不是可以使中文这种顽强挣扎着的古老语言在这个字母的时代里更好更久远地生存下去?创造,翻新,一直觉得这是每一个写手都应该努力去做的。

4.怎么说呢?都列不出标题来。想说的是小椴整个的行文吧。节奏控制得很好,有时舒缓着,从从容容地行来,很沉稳,没有那种赶火车样赶着要写高潮的感觉(我自己就是这样的,汗),有时又像一锅沸水,越来越急越来越热,终于达到最高点,读的时候那个热血如沸啊。一读上小椴的文字,就再难放下,总觉得什么东西时有时无地吸引着自己,追着追着,在那些文字的清流中追去,追到最末不知怎么总是怅然。

不说了不说了,听我在这里废话,还不如自己去看椴的小说,推荐《洛阳》。(网上没有全本吧,哭一个~不过听说12月中旬出版,我已经攒好钱了,怎么样也要买的)
№0 ☆☆☆于小鱼 2005-12-04 11:12:22留言☆☆☆  加书签 不再看TA

顶个,虽然不是我感觉到这些的地方
№1 ☆☆☆无非此人2005-12-05 18:34:46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楼主大人真真说到人的心坎儿里去了~~~~~~
意思明却,不像在下…表达不出……
№2 ☆☆☆敛剑2007-01-07 00:35:01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回复此贴子

名字:
选择图案:
内容: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5000字,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1024*1024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
图片链接:
(贴图规则)


返回上层 管理 返回本版块首页返回交流区首页返回主页

 

只看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