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晋江论坛网友交流区评论专区
主题:〈〈部份完结文评论〉〉 [3]
收藏该贴
已收藏
只看楼主
〈〈部份完结文评论〉〉
1、路人系列——江雪
《假面的告白》
“窗外有些很高很高的梧桐树,站在四楼的阳台仿佛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一簇簇地拥着,粉□□白的,没有暗香浮动,可是盛开得恬静,妩媚而温柔。有灵巧的鸟雀轻盈地立上枝头,却惊落了几朵在春日华丽的阳光中斜斜飘落,似舞倦的蝶,优雅又从容,地上铺了一地枯萎的凄艳。我想去找你,你问我过得好不好,你呢?可好?原来在戏剧社,你最喜欢吟诵的诗句还记得么?那时你站在落地玻璃窗前披了一身的金华,眸子闪亮着,声音清澈如泉水般涓涓流淌:
‘四月是最残忍的一个月
荒地上长着丁香
把回忆和欲望参合在一起
又让春雨催促那些迟钝的根芽’”
江江最擅长的华美的描写,带着一种古文的意境,写了一系列小谢和燕清的故事。
“为什么去叩响紧闭的墓门,说你要我出来?你不知道我的身体已经冷了凉了死了,裹在尸布中只等着静静地腐烂,我甚至已经听到自己的肌骨风化分解的声音,闻到从自己身上散发的腐朽气息,看到自己的容颜从僵硬变得松软,被那许多黑暗中生存的不见天日的生物践踏过,于是慢慢地消蚀渐渐剩下两个无底的深洞一个嘲笑的表情,直勾勾地瞪视着封印之上那个我的目光所不能望见的神明。”
很深很深的绝望,冷漠的外表和堕落的灵魂,渴望着被爱的人却因为太多的失望而无法去爱别人,自怜地自虐地自悲地叹息着。
我写不出完整的词句来,因为那些文章里的语句也都是不完整,就好像一颗残缺的心在做最后的挣扎。
“我看到伤口的断面模糊一片,我知道红色的是血白色的是肌肉黄色的是皮下组织和脂肪层。很疼,真的很疼。你没割过自己罢,很疼的。不要割自己好么?很疼的。”温柔的话说得让人疼痛。
《潮骚》
还是燕清和小谢。
“那天下午的扬沙浮尘大得可怖,出去时空气是黄的天空是灰的而太阳是蓝的,他裹紧了身上的衣服抬起头看那一轮月亮一样的太阳,一阵天旋地转。放映室里拉了厚重的紫红色绒布窗帘,只有每两人一座的电视机闪着惨白的光。”明明是艳丽的色彩,却让人觉得冰冷冷的。
“天知道我是想帮你的。”一直一直重复着这样一句,可是谁又拯救得了谁?谁又真的帮得了谁?寻找爱情也许只是为了一种逃避,并没有什么伟大的力量能让人们不朽。真正不朽的是塑料袋和防腐剂,只有垃圾才是不朽的。所以人活着就是为了受苦,无处可躲,网上也不行。所以所有的疯狂只是一种发泻,安慰的语言都那么苍白,渴望着被救赎的燕清最终也只能淡淡说一句:“我没事。”
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也许对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更多可说的了。
《镜子之家》
依然是燕清和小谢,还有子平。
“再怎样说着深爱对方如爱自己的两人,也只是镜子两侧的映象,伸出手欲触摸对方的脸庞,碰到的却是冰冷的玻璃漠然的笑。
爱情是件奢侈品,而我们穷困潦倒。”
燕清没有爱过小谢,却又得不到完全的子平。
“世上的悲剧,并不止埃斯库罗斯或莎士比亚描述的那些而已。只是大部分都太过平凡,平凡到几乎不被承认是出悲剧。”
轰轰烈烈的悲剧总有着前因和后果,平凡的悲剧却像命运一样无奈,无奈到别人看了已经麻木,伤口只能自己独自偷偷地舔。
“他永远也不会懂燕清的可怜与可怕。”没有身在其中的人不会懂那种痛,不会明白他的疯他的狂他的任性,可是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过疯狂与任性,只是有时连自己都不自觉。
这一篇里第一次直接地写到了死亡,带着对人生的鄙视,因为不屑生命而结束生命。
当然这个系列也是有轻松的《心灵的饥渴》和《禁色》,不过偶BT,偶觉得还是郁闷的几篇文文写得好看。先写这些,感受有很多,可是写下来很难。
2、双响炮——《至爱小鬼》和《变身游戏》
因为是两个同期挖的坑,题材也都是神幻的,所以就在一起说了。
《至爱小鬼》结局要过些日子才能看到,可是每次看前面的文章还是会觉得很开心,而且想也知道善良的BUNNY写的肯定是喜剧结局。
小法师苍在新租的屋子里遇到了因自杀而无法转世的鬼孔孔。说真的,之前看了太多灵异小说,尤其是那个冤鬼路,汗,孔孔应该也算是冤鬼了。可是这个小鬼实在是太可爱了,就像他穿着背心短裤的装扮一样,给人清清凉凉的单纯感,忍不住地会让人想要疼爱他。最忍俊不禁的就是他吃蟑螂的恶好,=  =|||
作者极尽天马行空的想像力,时空穿梭,因果报应,夜叉捉鬼,上刀山下油锅,看得人目眩神迷。其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配角(配物?)都很搞笑,而表面神经兮兮的干爹更是非常地讨人喜欢,出人意料的是他居然是阎王身边的判官,好像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两位大人的同人:P黑白无常关系也好得让人想入非非,不过番外《黑白往事》一改风格,写得颇有些伤感。
《变身游戏》讲的是一个小攻因意外灵魂进入了一个很小受样的男孩体内,还因交易被他昔日好友OOXX了。当好友知道真相时,两人以为还能保持好友的关系,但感觉已然完全不同了,呵呵,就有了一种若即若离的暧昧。外表是强攻弱受,内在其实是强攻强受,汗。其间穿插了一些阴谋,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LINGE好像潜水很久了,不知她再次出来时是否又有了新坑?期待中。
3、用音乐写文的于睫
“午后的阳光下,半人半兽的牧神在午睡,恍忽中他见到了美丽的水精灵,牧神在半梦半醒中与水精灵交欢……待牧神醒来,这段似幻似真的美妙印象越来越模糊不清,是经历还是梦,他再也说不出来……《牧神的午后》――L’ Apres-midid’un Faune。

我和我那些管弦系的同学一样,深爱这首德彪西(Claude Debussy)的管弦乐作品。我们喜欢重复法国作曲家拉威尔(Maurice Ravel)那句名言:假如在临死之前有可能再听音乐的话,我要听《牧神的午后》。

和他们不同的是,我的生命已和这部管弦乐序曲紧密结合,乐曲中的每一个音符都牵动着我身体中的每一根神经,控制着我血管中流动的每一滴血。”
于睫的文章是用她自己的名字作主角的,“泪盈于睫”。当然,小睫是个女生,不过她笔下的主角多少会有些她的经历,北京人,学小提琴。想是因为她的专业,她也是耽美中少有的用音乐写文的人。
其实看小睫文中的生活对话,总觉有一种冷淡。只有当主角一起面对音乐时,才会感受到一种如水的温柔。
“我们静静地坐着,聆听着……
竖琴级进的滑音,双簧管以轻弱的吟唱起而应和,伴以弦乐组加弱音器的和弦……牧神遇到了水精灵……
小提琴声部力度逐渐增强,弦乐组以轻柔的切分和弦予以衬托……牧神追逐着水精灵……
在弦乐组的震音背景衬托下,仍由长笛主奏,音乐逐渐减轻……牧神的幻想在消失……
最后,由低音弦乐器轻微的拨弦声结束全曲。”
每当有H的时候,就会有《牧神的午后》响起,从初始到高潮到潮落,能感受到热情与欲望的澎湃,甚至仿佛能真切地听到文章的后面有音乐在响起,这就是小睫的文章的神奇魅力,艺术的美感从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小睫说她偏爱悲剧,尤其是曲折的精神虐。幸好《牧神的午后》里主角是幸福的,去西藏去法国,在一起,所有的梦想都实现了。于是她写了另一篇《海与日出·印象》来满足自己,同样的人物,不同的故事。
“《海》,La Mer,德彪西气势最大的管弦乐作品,与莫奈那幅一鸣惊人的作品《日出·印象》有着难以分割的联系。
     
海灯罩起你 虚掩的影子
风也揉抚 我久久未眠的眼
就这样 声声叩着舷窗

船已驰远 深深的寂港
心花 松松地飞散
零乱地 漂在海上
粘满 浅浅的岸

你象是
舷外泛沫的 斑斑海光
忍不住 向你 伸开双掌

不必奢望

到那时
焚心的 或许是
那不曾的怀想

到那时
心花 会随那 脱线的航海日志
贴你而落 松松地飞散
零乱地 漂在海上
粘满 浅浅的岸

到那时
或许 灯塔仍远驻静山
而不曾听见 钟声于夜半

――诗阳于俄勒冈”
记忆与现实重叠着变幻着。新欢旧爱,想爱不能爱,想忘不能忘。
“我们渐渐习惯于这种角色互换。抱着逸南时,我是真实的齐歌,对小睫不能忘怀,却又离不开逸南带给我的快乐;被逸南抱时,我扮演着两年前的小睫,身体忠诚于眼前的人,而心灵已经背叛;而逸南,则扮演着两年前的我,盲目的爱着眼前的这个人,把他的一举一动都幻想成爱的表现。

我和逸南就像两个三流的演员,受制于命运――这个大导演的安排,无奈地扮演着小角色。因能力低下而深陷角色当中,虽无奈,却已无力自拔……”
在身边的人没有好好珍惜,再找不回来时才懂得了惊慌失措。这一篇更多的是心灵上的悲歌,越到后面越看得人一身的寒。
“所谓爱,就是一滴水投奔大海的过程。
爱上一个人,仿佛一滴水,千里迢迢,投奔大海的怀抱,与之融入一体。
爱上了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就象是一滴水,在投奔大海的途中,出了事故,坠落了,渗进了沙滩,或是被太阳晒干了。”

№0 ☆☆☆小晴 2003-08-26 19:31:00留言☆☆☆  加书签 投诉 不再看TA


请问你提到的《至爱小鬼》的番外篇《黑白往事》和BUNNY大人的另一篇《变身游戏》在哪里可以看到呢?请指点一下迷津!!万谢!
№1 ☆☆☆雪舞之音2003-08-26 20:16:08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http://bj.□□.com.cn/cgi-bin/mybbs/1/1/
变身游戏的作者应是LINGE^^
№2 ☆☆☆小晴2003-08-27 10:36:26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至爱小鬼》是我看过的最逗的文啦!
№3 ☆☆☆xixi2004-10-25 10:36:27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回复此贴子

名字:
选择图案:
内容: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3000字,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1024*1024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
图片链接:
(贴图规则)


返回上层 管理 返回本版块首页返回交流区首页返回主页

 

只看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