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晋江论坛网友交流区古意茶坊
主题:请问古代女子穿的衣服名称有哪些?宫女手上的扇子除了绢扇还有别的吗? [12]
收藏该贴
已收藏
只看楼主
同上
№0 ☆☆☆猫~ 2005-06-03 20:18:39留言☆☆☆  加书签 投诉 不再看TA

哪朝哪代?总得给个范围吧。
№1 ☆☆☆涌金门外柳2005-06-03 23:34:23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任何都可
№2 ☆☆☆猫~2005-06-04 12:37:00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http://www.5iword.com/news/SmallClass.asp?typeid=25&BigClassID=71&SmallClassID=134
№3 ☆☆☆涌金门外柳2005-06-04 16:24:25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据我所知,一般宫女是不执扇的,夏天一般用折扇.
№4 ☆☆☆阿蓝2005-06-04 18:11:19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羽毛扇。
羽毛扇至今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了。明文震亨《长物志》卷七:“扇,羽扇最古。”“扇”字从“羽”也证明了扇子大家族中,以羽扇的出现为最早。晋崔豹《古今注》:“雉尾扇起于殷世高宗。”据前秦王嘉《拾遗记》记载,羽扇始于周昭王时,有盂夏取鹊翅为扇之说,则羽毛扇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了。
 
团扇。
绢宫扇又叫纨扇、团扇、罗扇,它出现于羽扇之后、摺扇以前。西汉成帝的妃嫔班婕妤写过一首有名的《团扇歌》:“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借咏团扇表露受赵飞燕嫉妒排挤恐受君王冷落的复杂心理。从历代散见的咏扇的诗赋散文来看,团扇盛行于西汉至宋代的一千多年间,宋代以后又与摺扇并驾齐驱,深受妃嫔仕女、文人雅士的喜爱。古代的绢宫扇大多制作精细,装饰华美:“团扇:近世士民通用,素绢两面绷之,或泥金,或瓷青湖色,亦有月圆、腰圆、六角之形,皆倩名人书画其上,名曰‘团扇’。柄用梅烙、湘妃、棕竹居多,亦有洋漆、象牙之类。”
 
藤编扇。
藤是一种蔓生植物,有白藤、红藤、紫藤多种,质地柔韧。清代制扇艺人用很细的枯藤纶制扇面,经久耐用。
 
麦秆扇。
清王廷鼎《杖扇新录》:“麦扇:以麦秆编成扁带,广寸余,圈作规形,如盆大,用竹片两面夹之为柄,中心贴五色绫缎一小圆,绣山水、人物,极细,麦色金黄而润,轻灵便捷,两浙人多用以燕居。亦有削细竹作一圈,密编麦秆,汇综于柄,以采缕结出栀子花、古钱、卍字诸形,皆儿女通行燕扇也。”他所说的麦扇就是麦秆扇,又称麦秸扇、麦草扇。
 
牛骨折扇。
苏州、常州、江西、广州等地出产,用水牛肋骨制作,要经过刮、锯、刨、漂白、造型、拉花、砂、磨等许多工序,细腻洁白,犹如象牙细拉花折扇。
 
龚扇。
清朝光绪年间,四川省自流井(今自贡市)的制扇艺人龚爵五编成细篾竹丝扇,扇面上有“福禄寿喜”等字形,或“喜鹊闹梅”图,深受人们的喜爱。光绪未年,四川“劝业道”周孝怀主张振兴百业,在全省评选优质手工艺品,龚爵五编的竹丝团扇和成都卤漆、梁平竹帘一起获奖。龚爵五的儿子龚雨璋进一步把名家画稿织入竹丝扇。据说一位巨商拿来一幅张大千画的仕女图,要求在画中人手执的纨扇扇面上隐现仕女秀美的脸蛋,龚雨璋呕心沥血反覆试验,终于编成,从此龚扇名闻遐迩。。
 
 
玉版扇。
清王廷鼎《杖扇新录》:“玉版扇:浙之括苍山多巨竹,有围至二尺外者。碧湖之民能截而剖之,取其里阔五六寸、长尺许,熨之使平,其形上宽下稍杀,用红木,或明角、玳瑁,雕刻为柄,装以为扇,两面可镌书画。徐花农太史曾购置之,以奉曲园师。师爱其形制新巧,色白润如玉,因题为‘玉版扇’。”这种扇现在四川垫江也生产,又名"竹簧扇"。
 
篾丝扇。
青竹扇 又叫篾丝扇或竹丝扇。清王廷鼎《杖扇新录》:“篾丝扇:来自岭表,削竹青细如缕,织成如布,光滑无痕,方、圆、六角均有之。积五六年,色自红润,风来倍凉,雅品也。”这种扇现在四川青神县也生产,又名“青竹扇”或“竹丝扇”。另有一种用较粗竹片编成的低档竹扇,浙江北部、安徽南部都有出产,经久耐用,价廉物美,城乡居民都喜欢用它。
 
芭蕉扇。
芭蕉扇,又叫蒲扇、葵扇、蒲葵扇。清王廷鼎《杖扇新录》:“古有棕扇、葵扇、蒲扇、蕉扇诸名,实即今之蒲扇,江浙呼为芭蕉扇也。棕榈一种名蒲葵,《研北杂志》称《唐韵》‘棕’字注云‘蒲葵也,乃棕扇耳’。以其似蕉,故亦名芭蕉扇,产闽广者多叶圆大而厚,柄长尺外,色浅碧,乾则白而不枯。土人采下阴干,以重物镇之使平,剪成圆形,削细篾丝,杂锦线缘其边,即仍其柄以为柄,曰‘自来柄’,是为粗者。有截其柄,以名竹、文木、洋漆、象牙、玳瑁为之,饰以翠蝶银花,缘以锦边,是为细者。通称之曰蒲扇,或曰芭蕉扇,实一物也。”这种扇轻便风大,价格低廉,从古到今人们都喜欢用它。
 
http://ccd.zjonline.com.cn/ysdg011.htm
 
 
№5 ☆☆☆愛森2005-06-04 22:27:14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中國古代十分講究女人的修飾,所謂婦人貌不修飾,不見君父。
 
  修飾容貌不僅是以情感為動機,也被社會道德、義理所推動。實際上,愛美是女人的天性,也是女人的本能,即便生活在社會低層的貧困婦女,稍有一點錢就要買一包胭脂,而貴族婦女每日對鏡梳妝更是必修課,皇宮中女子當然是更注重打扮自己。
 
  女人求美求異的意識很濃,幾乎每朝每代都有流行的髮式和面妝起落。這一股股潮流的源頭大多是在宮中和京都。東漢桓帝時,京城洛陽流行愁眉、啼妝、墮馬髻、折腰步、齲齒笑。這些流行妝起自外戚梁冀的夫人,後來風行全國。女人們在仿效流行妝時常愛添油加醋。如城中流行高髻,則四方高一尺;城中流行廣眉,則四方眉長半額;城中流行寬袖,則四方幾乎身披一整匹長布。
 
 
 
  
  漢魏以前,沒有關於宮廷時裝的記載。南朝時,宮廷中出現了寬袖熱,后妃宮女都以寬袖式的宮裝為美。直到隋、唐,宮中寬衣長袖仍是后妃宮女們喜愛不已的樣式。和寬袖在南朝盛行相比美的是窄袖衣盛行於北朝,並逐漸在隋唐時產生影響,進入了隋唐後宮,甚至在唐初到盛唐時期,宮中對窄袖衣的喜好在一定程度上超過了寬袖。
  南朝講求節儉的皇帝提倡窄袖衣,但隋唐盛世宮中女子喜好窄袖完全出於新奇刺激,標新立異。窄袖衫在北朝中是男子的服飾。大唐盛世的開元、天寶年間,富貴優裕、無所事事的宮中女子們以穿北朝男裝為時尚,一時間,窄袖衫廣為盛行。當時,妃嬪宮女競相騎馬遊樂,胡服衫便於騎馬,因而極為雍容華貴、驕弱美麗的宮中女子們所喜愛。盛唐時期是個豪情激越的時代,宮中美人們紛紛放棄紅裝而好戎裝。她們身穿男式的圓領袍衫,彩邊窄袖,頭裹頭,足登軟靴,顧盼生情中頗為洋洋自得。
 
 
 
 
  
  盛唐以前的宮廷女子騎馬外出時穿的是「冪瞝」。冪瞝是一種遮蔽全身的全裝衣服。宮人們騎著馬,身穿冪瞝,以免被路人窺視。隋以前的北朝宮人就曾身穿冪瞝,騎馬出宮,唐朝初年,宮女們騎馬出宮,也是這一套裝束。到了武則天時,冪瞝不再在宮中盛行,代之以一種狀似雨笠的帷帽﹕帽檐下黑網至頸,用來遮擋面目。唐玄宗時,宮中女子們改戴胡帽,或者頭戴頭,或乾脆不戴帽子,所謂靚妝露面,無復蔽障,身上穿的是一身窄袖圓領的胡服男裝。安史之亂後,寬衣長袖又在宮中盛行。
  秦以前的女子服飾是衣、裳相連。秦始皇時始令製作女式短衫。唐朝時宮人的服飾一般是上身衫襦,下身長裙。盛唐風氣開放,宮中美人們穿上了開至半胸的窄袖和寬袖短衫。中國宮廷中女子們的裙子也是種類繁多,豐富多采。隋到唐初時,宮中風尚窄式衣裙。盛唐時裙式日益寬大、裙上折襉密布,飄動感加強。當時宮中裙子的色彩大多為紅、黃、綠鮮艷的原色。唐玄宗的寵妃楊玉環最愛穿的便是黃裙。
 
  武則天的女兒安樂公主是位放蕩的女子,生活侈糜,衣飾上花樣百出。安樂公主擁有兩件百鳥裙,是罕有曠世珍品。百鳥裙是採集百鳥的羽毛,由宮中尚衣局組織工匠精製而成。百鳥裙色彩燦爛,五光十色、變幻莫定,十分迷人。隋煬帝是位多情多才的皇帝,他設計了一種花籠裙,樣式美觀,宮女們非常喜愛。花籠裙是用絲織成的,又薄、又透明,上面繡有花鳥圖案。
 
  唐代宮廷中的后妃宮女都喜歡肩搭披帛,披帛上繡著各式花卉。披帛和披肩在中國宮中出現較早,起碼在秦代就有。秦始皇曾令宮女們身披淺黃銀滄飛雲帔。唐玄宗開元年間,風流多情的玄宗皇帝曾頒下詔令﹕宮中二十七世婦和寶林、御女、良人在隨侍和參加後宮宴會時,都須身披繡有圖案的披帛。唐代宮女們在端午節時,也要披較為華麗的披帛,稱為奉聖巾或續壽巾。
 
 
 
 
  
  宋代宮中時興窄袖,但寬衣長袖仍然被視為是豪華的標誌。宋代后妃的禮服是寬衣大袖,日常生活則是穿便裝窄袖。宋代宮女的時裝服飾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上身窄袖短衫襦,下身是拖地長裙,一種是窄袖長衫,外套對襟背子。上衣的領子在宋以前大多是交領、右衽,宋時普及對襟式。裙裝在宋時以多褶為美。多褶裙,唐時即已盛行,宋代裙褶更多更密,稱為「千褶裙」。宋理宗時,宮中時興前後不縫合的拖地裙,稱﹁趕上裙﹂。背子是在中單加長而產生的。中單腋下縫合,下面有交帶,而背子則腋下不縫合,長到腳面,沒有交帶。  
 
 
  
   明代宮女的冠服沿襲宋代,紫色、團領、窄袖、遍刺折枝小葵花、珠絡縫金帶紅裙。明宮中盛行一種比甲,是從元宮中繼承而來。比甲創於世祖皇后,無領無袖,前短後長,兩側開叉的地方各縫兩個襟扣︵比甲,式樣如現行的馬甲、背心︶。比甲便於騎馬,前胸後背既得保暖,臂肘活動又有餘地。明代后妃宮女的常服便是寬袖衫外罩比甲。霞帔是明代皇后、嬪妃的常服。大衫霞帔是衫和霞帔的配套服飾,衫為黃色,霞帔為深青色,上面織有金雲霞龍紋,有的或繡或鋪翠圈金,外飾珠玉墜了。
  明代后妃宮女喜愛穿自己設計的新鮮時裝。熹宗張皇后心靈手巧,用白綾配新桑色綾,製成鶴氅式新衣,稱為霓裳羽衣。明崇禎時,宮女們競效周皇后以穿素白色的紗衫為美,用半透明的白紗衫襯出裡面的紅袙腹,極富魅力。明末宮女愛穿海天霞色衫子,似白微紅,雅中微艷,十分迷人,連宦官也很喜愛。
 
№6 ☆☆☆愛森2005-06-04 22:35:04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为什么没有清代的????
 
№7 ☆☆☆小鱼儿2005-06-06 18:44:50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清代都是差不多的东东,估计没什么可说的
№8 ☆☆☆眼儿媚2005-06-07 10:02:02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因为清代汉人被易服了啊,虽然女子可以侥幸不用穿旗袍(当时的旗袍很难看的看清末宫廷照就知道了),但时间一长就向旗装靠拢了,除了保持上衣下裳的特征外,汉族妇女右衽,束腰,高髻的传统都遗失了
№9 ☆☆☆2005-06-07 15:28:35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武則天的女兒安樂公主???
武则天唯一的女儿是太平公主。安乐公主是她孙女。
№10 ☆☆☆飞雨2005-06-07 18:32:41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古代女子缠在手上的那个是不是叫白绫啊?
№11 ☆☆☆猫~2005-06-07 22:27:58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汗~说到白绫我就先想到自缢...
№12 ☆☆☆泪在城空2005-06-12 14:04:10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回复此贴子

名字:
选择图案:
内容: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3000字,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1024*1024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
图片链接:
(贴图规则)


返回上层 管理 返回本版块首页返回交流区首页返回主页

 

只看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