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晋江论坛网友交流区古意茶坊
主题:皇帝的服装应该怎么称呼呢?在线等 [17]
收藏该贴
已收藏
只看楼主
写文中遇到,但是很多都搞不清,抱着我是菜鸟不怕羞,特来求助!

特别是皇帝的朝服该怎么称呼呢。
№0 ☆☆☆冷泠 2005-05-20 16:11:41留言☆☆☆  加书签 投诉 不再看TA

龙袍啦
№1 ☆☆☆不会游泳的鱼2005-05-20 16:17:30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要我帮你问我老爸吗?
№2 ☆☆☆红与2005-05-20 16:24:07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衮服,上面的图样称为“章”
№3 ☆☆☆红与2005-05-20 16:53:15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鄂尔泰编的《国朝宫史》应当有皇帝服饰的记载的,我明天要论文答辩得下了,所以不能录,你要是找不到书的话,那我答辩完以后录给你好了~
№4 ☆☆☆洗桐女史2005-05-20 23:21:11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意外发现桐桐的身影。
啊,祝你答辩顺利。
№5 ☆☆☆2005-05-21 01:25:58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是不是有龍紋裝飾的衣服就叫龍袍?答案當然沒有這麼簡單。一般人常常把龍袍當成是"真龍天子"袍服的統稱,甚至把龍袍當成是皇帝的象徵。但事實上,皇帝穿龍袍、皇后穿龍袍,文武百官也可以穿龍袍,只不過,其中有一些玄機,用來區分身分的,我們不知道而已。
簡單地說,皇帝皇后都穿有十二章明黃色圓領、大襟、馬蹄袖(箭秀)、前後左右四面開衩的吉服長袍。每逢吉慶典禮時,通常皇帝穿著時要在龍袍外罩一件石青色、對襟、平袖、身長及膝的袞服(龍褂),前胸、後背、及兩肩各繡五彩金龍,肩上團龍裡加繡金?、玉兔,象徵肩扛日月。文武百官在典禮時,則在龍袍外罩上補服,補服形制與皇帝袞服相同,唯前胸、後背會有相稱於身分的補子綴補其上。文官飾禽鳥;武官飾猛獸。文武百官的龍袍不會有十二章,有時龍紋呈現四爪,但大多數仍為五爪。沒有重大典禮,平日居家,重要生命禮儀也可單獨穿著龍袍,如婚禮與壽辰。
 
清代在明代的基礎下發展,無論織錦、刺繡都達到十分精巧的地步。清代在北京、江寧、蘇州、杭州設立染織局,「江南三織造」。是明清兩代重要的織品生產重鎮。蘇杭生產的紵絲、綢、綾、紗、羅,江寧生產的雲錦,遂成為當時用料、加工、花色最精的織品。清代江寧織造的織品以「雲錦」聞名於世,是當時最精良的織品。明清兩代紡織器具和技術有很大的改進。因此在龍的設計上,也就極盡精巧之能事。
在花色制定方面,有關龍紋的式樣、材質、數量皆由宮廷中職掌織造的人負責監製,並將花式下達至各織造局、地方官營織造局及其所屬的織造戶,各織造局及織造戶中的資深工匠則依制挑結花本,貴族內織造龍紋服裝者亦依定制織造,因此在正式場合使用的袍料、服裝,龍的造型是一致的。民間織造戶所生產的龍紋織品,並非正式場合使用、具明顯標誌的龍紋,反之,是生產適用於一般服用的花紋,通常將龍縮小尺寸,成為密佈或散答花方式,龍紋本身亦簡化成夔龍、草龍或幾何狀,以適用平常的穿著。
中國服裝的最大特色在於「平面構成」,因此在織造和服裝製作之間很容易連結起來做整體的設計。在定陵出土的織品中,就有織金妝花龍襴緞直身龍袍料W248:1(1611),這種袍料是依式樣不同,在袍上即根據預定的服裝款式,在袍料上起花,因此整匹布,已經根據製衣的過程先行規劃。這件直身袍料分為:前後襟肩通袖、接袖、大襟、襯襬和衣領等十二部份,在織造時即根據將來裁衣的方式來設計,是最特殊的方式。這種方式延續在清代龍袍的設計上,是中國服裝構成方法,對織品設計,最有趣的影響之一。
龍發展到明末清初,由於格式化的影響,使得龍的設計益發注重細節,再加上西方文化的衝擊,龍開始在設計理念上起了很大的變化,是龍走向量感、具體的開端。明代龍的風格在形體上較元代的龍更為結實、厚重,動作上有緊撐的緊張感,龍身也較為粗壯。明代的龍在身軀上比例勻稱,身體的細部構造完整而細密,其角、髮、眉、鬍、鰭、甲、麟、肘毛、齒、爪、披毛皆規整齊密。開口幅度已大為縮小,舌頭隱含在嘴內,不再吐出。龍頭顯得扁平、頸部亦細小似蛇。明代龍的另一項變化在其髮部,且前、中、後三期各有不同。前期髮束整束由後向前翻飛;中期則分小束向上紛飛,中晚期後則整束由雙角後部向前倒飄。鼻孔因吉祥寓意而常做成如意雲頭狀,且常以正向表示。鼻鬚的位置則自鼻後長起,形象粗短。腳爪則成飛輪狀,顯得緊張有力。
清代是龍發展的末期,龍的神態顯得蒼老且凝重。龍的形體在宋元至明以發展完備,清代的龍是在既有的基礎上進一步調整,因此清代的龍非常注重細節的變化,對於局部的要求也更為嚴密仔細。龍紋的圖式,有以動作區分的方式,依照龍的動作姿態,而有行龍、跑龍、坐龍、蟠龍、升龍、降龍、蟠龍....等不同的主題。這些不同姿勢的龍,在明清兩代有更嚴密的區分。僅僅盤龍一類的姿勢就有正面龍、側面龍、坐龍、飛龍、升龍、降龍等,十分豐富。且團龍成為織品服裝上重要的圖式,甚至在明清兩代成為辨別尊卑的重要象徵圖案。
細部裝飾方面,龍的頭部明顯的區分出五官的位置,且顯得很結實。龍頭的額部飽滿寬闊,且多處隆起。龍兩角之間的距離加大,且越向後距離越寬。頭髮濃密且成多束向後紛飛,髮絲細密而整齊。鼻部繼承明代的影響而多為如意雲頭狀或獅鼻狀,有明顯的鼻樑、鼻翼、鼻孔,鬚則長於鼻眼之間,自然地彎曲成s形。鼻的兩側及下頜皆有觸鬚,嘴部可自由的開闔。正面龍在此時發展至完整階段,和身軀協調的姿態,形成正面站立或坐臥的姿勢。龍在清代的另一項發展便是復古風氣盛行下的影響,使得龍在形體上多了許多變形的圖式,是龍在清代的特徵之一。
 
 
 
 
 
№8 ☆☆☆愛森2005-05-21 03:00:25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不知道你問那個朝代的﹐都有些不一樣呢
№10 ☆☆☆愛森2005-05-21 03:10:57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汗死,刚刚翻书,国朝宫史·典礼五·冠服中第一是皇太后,接着是皇后,根本没皇帝的记载,吐血~
№11 ☆☆☆洗桐女史2005-05-21 18:16:07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汗,好复杂,偶本来只想问一下他的名字问题。
 
小小声地问,那么皇后和妃子的衣服又是怎么样的呢?
№12 ☆☆☆冷泠2005-05-22 22:44:49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中國古代十分講究女人的修飾,所謂婦人貌不修飾,不見君父。
  
  修飾容貌不僅是以情感為動機,也被社會道德、義理所推動。實際上,愛美是女人的天性,也是女人的本能,即便生活在社會低層的貧困婦女,稍有一點錢就要買一包胭脂,而貴族婦女每日對鏡梳妝更是必修課,皇宮中女子當然是更注重打扮自己。
 
  女人求美求異的意識很濃,幾乎每朝每代都有流行的髮式和面妝起落。這一股股潮流的源頭大多是在宮中和京都。東漢桓帝時,京城洛陽流行愁眉、啼妝、墮馬髻、折腰步、齲齒笑。這些流行妝起自外戚梁冀的夫人,後來風行全國。女人們在仿效流行妝時常愛添油加醋。如城中流行高髻,則四方高一尺;城中流行廣眉,則四方眉長半額;城中流行寬袖,則四方幾乎身披一整匹長布。
  
  
  
  
  漢魏以前,沒有關於宮廷時裝的記載。南朝時,宮廷中出現了寬袖熱,后妃宮女都以寬袖式的宮裝為美。直到隋、唐,宮中寬衣長袖仍是后妃宮女們喜愛不已的樣式。和寬袖在南朝盛行相比美的是窄袖衣盛行於北朝,並逐漸在隋唐時產生影響,進入了隋唐後宮,甚至在唐初到盛唐時期,宮中對窄袖衣的喜好在一定程度上超過了寬袖。
  南朝講求節儉的皇帝提倡窄袖衣,但隋唐盛世宮中女子喜好窄袖完全出於新奇刺激,標新立異。窄袖衫在北朝中是男子的服飾。大唐盛世的開元、天寶年間,富貴優裕、無所事事的宮中女子們以穿北朝男裝為時尚,一時間,窄袖衫廣為盛行。當時,妃嬪宮女競相騎馬摺緲罚辣沆厄T馬,因而極為雍容華貴、驕弱美麗的宮中女子們所喜愛。盛唐時期是個豪情激越的時代,宮中美人們紛紛放棄紅裝而好戎裝。她們身穿男式的圓領袍衫,彩邊窄袖,頭裹頭,足登軟靴,顧盼生情中頗為洋洋自得。
 
  
  
  
  
  盛唐以前的宮廷女子騎馬外出時穿的是「冪瞝」。冪瞝是一種遮蔽全身的全裝衣服。宮人們騎著馬,身穿冪瞝,以免被路人窺視。隋以前的北朝宮人就曾身穿冪瞝,騎馬出宮,唐朝初年,宮女們騎馬出宮,也是這一套裝束。到了武則天時,冪瞝不再在宮中盛行,代之以一種狀似雨笠的帷帽﹕帽檐下黑網至頸,用來遮擋面目。唐玄宗時,宮中女子們改戴胡帽,或者頭戴頭,或乾脆不戴帽子,所謂靚妝露面,無復蔽障,身上穿的是一身窄袖圓領的胡服男裝。安史之亂後,寬衣長袖又在宮中盛行。
  秦以前的女子服飾是衣、裳相連。秦始皇時始令製作女式短衫。唐朝時宮人的服飾一般是上身衫襦,下身長裙。盛唐風氣開放,宮中美人們穿上了開至半胸的窄袖和寬袖短衫。中國宮廷中女子們的裙子也是種類繁多,豐富多采。隋到唐初時,宮中風尚窄式衣裙。盛唐時裙式日益寬大、裙上折襉密布,飄動感加強。當時宮中裙子的色彩大多為紅、黃、綠鮮艷的原色。唐玄宗的寵妃楊玉環最愛穿的便是黃裙。
 
  武則天的女兒安樂公主是位放蕩的女子,生活侈糜,衣飾上花樣百出。安樂公主擁有兩件百鳥裙,是罕有曠世珍品。百鳥裙是採集百鳥的羽毛,由宮中尚衣局組織工匠精製而成。百鳥裙色彩燦爛,五光十色、變幻莫定,十分迷人。隋煬帝是位多情多才的皇帝,他設計了一種花籠裙,樣式美觀,宮女們非常喜愛。花籠裙是用絲織成的,又薄、又透明,上面繡有花鳥圖案。
 
  唐代宮廷中的后妃宮女都喜歡肩搭披帛,披帛上繡著各式花卉。披帛和披肩在中國宮中出現較早,起碼在秦代就有。秦始皇曾令宮女們身披淺黃銀滄飛雲帔。唐玄宗開元年間,風流多情的玄宗皇帝曾頒下詔令﹕宮中二十七世婦和寶林、御女、良人在隨侍和參加後宮宴會時,都須身披繡有圖案的披帛。唐代宮女們在端午節時,也要披較為華麗的披帛,稱為奉聖巾或續壽巾。
 
  
  
  
  
  宋代宮中時興窄袖,但寬衣長袖仍然被視為是豪華的標誌。宋代后妃的禮服是寬衣大袖,日常生活則是穿便裝窄袖。宋代宮女的時裝服飾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上身窄袖短衫襦,下身是拖地長裙,一種是窄袖長衫,外套對襟背子。上衣的領子在宋以前大多是交領、右衽,宋時普及對襟式。裙裝在宋時以多褶為美。多褶裙,唐時即已盛行,宋代裙褶更多更密,稱為「千褶裙」。宋理宗時,宮中時興前後不縫合的拖地裙,稱﹁趕上裙﹂。背子是在中單加長而產生的。中單腋下縫合,下面有交帶,而背子則腋下不縫合,長到腳面,洝坑薪粠А  
  
  
  
   明代宮女的冠服沿襲宋代,紫色、團領、窄袖、遍刺折枝小葵花、珠絡縫金帶紅裙。明宮中盛行一種比甲,是從元宮中繼承而來。比甲創於世祖皇后,無領無袖,前短後長,兩側開叉的地方各縫兩個襟扣︵比甲,式樣如現行的馬甲、背心︶。比甲便於騎馬,前胸後背既得保暖,臂肘活動又有餘地。明代后妃宮女的常服便是寬袖衫外罩比甲。霞帔是明代皇后、嬪妃的常服。大衫霞帔是衫和霞帔的配套服飾,衫為黃色,霞帔為深青色,上面織有金雲霞龍紋,有的或繡或鋪翠圈金,外飾珠玉墜了。
  明代后妃宮女喜愛穿自己設計的新鮮時裝。熹宗張皇后心靈手巧,用白綾配新桑色綾,製成鶴氅式新衣,稱為霓裳羽衣。明崇禎時,宮女們競效周皇后以穿素白色的紗衫為美,用半透明的白紗衫襯出裡面的紅袙腹,極富魅力。明末宮女愛穿海天霞色衫子,似白微紅,雅中微艷,十分迷人,連宦官也很喜愛。
  
№14 ☆☆☆愛森2005-05-23 05:43:45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楼上的好厉害啊。人家只是问个问题,你居然能回答成这个样子,小女子佩服佩服。你不会是专门研究这个的吧?厉害~~~~~~
№15 ☆☆☆巧克力天才2005-05-23 18:02:42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万国仰宗周,衣冠拜冕旒。:)
№16 ☆☆☆阿里亚娜2005-05-23 18:21:22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回答﹐巧克力天才﹐我正巧也在查找這方面的資料﹐正好有人問﹐就把我從網上收集的給貼出來了﹐還有不少呢﹐估計這麼多已經夠了。
№17 ☆☆☆愛森2005-05-23 21:57:01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回复此贴子

名字:
选择图案:
内容: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3000字,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1024*1024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
图片链接:
(贴图规则)


返回上层 管理 返回本版块首页返回交流区首页返回主页

 

只看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