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晋江论坛网友交流区古意茶坊
主题:古代耳环与耳坠ZT [14]
收藏该贴
已收藏
只看楼主

耳环的出现比玉玦为晚。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北蔚县古文化遗址中,发掘出一枚铜质耳环,这是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的耳环实物,它的形制非常简单,仅仅用一根较粗的铜丝弯曲而成。这个遗址的年代,相当于历史上的夏朝,距今约有4千多年。

  1977年,北京平谷独乐河商代墓葬中,也出土有一件耳环。其制较前者复杂,以金为之,耳环的一端被加工成扁圆型,状如喇叭口,口宽2.2厘米;底部则作一道沟槽;环身直径约1.5厘米,由粗而细,至另一端呈尖锥形,以便穿过耳垂上的小孔。整件器物重6.8克。 这种金质耳环,在山西石楼后兰家沟及永和下辛角村商代晚期墓葬中都有发现,造型也很有特点:整件耳环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上部用金丝弯成钩状,钩子的顶端呈尖锐状;下部则用金片锤压成卷曲之状以为装饰,在钩子和金饰片的连接部分,还穿有一至二颗绿松石制成的圆珠。这些耳环的出土,表明我国金镶宝石首饰的制作工艺早在3千多年以前已见雏型。



№0 ☆☆☆晓风飞翔 2004-08-01 22:36:27留言☆☆☆  加书签 投诉 不再看TA


汉魏时期的妇女,一般不戴耳环,而佩以珥珰,因此,在这个时期的墓葬中,很少见到耳环实物。唐代妇女不尚穿耳,也无耳环,虽然在个别唐墓中出土有一些耳环,但基本上都是少数民族的遗物。一直到了宋代,由于穿耳戴环之风在妇女中特别盛行,所以才有大量的耳环实物出土传世。 北宋时期的耳环,以江西彭泽宋墓出土的一对较为典型,它是由一根粗细不等的金丝打制而成,整件器物呈"S"型。一端为尖锐状,另一端被锤成薄片状,在这块金薄片上,还浮雕出花卉图纹。江苏无锡宋墓出土的一对耳环也很有特色,它是由两爿金片相合而成的,金片上压印着十分繁缛的纹饰:中间为两个对称的瓜果,瓜果上下均以枝叶蔓藤缠绕,用以穿耳的金丝,也制作成枝杆之状,与金片上的纹饰浑然一体,反映出设计、制作者的巧思。
 
  辽、金、元时期,穿耳戴环也很流行,尤其是北方少数民族,普遍喜欢佩戴耳环,甚至在男子中也流行着这种习俗。宋人丘浚《赠羊太守》诗中就有:"碧晴蛮婢头蒙布,黑面胡儿耳带环"的描述。元马祖常《石田集·绝句》诗也称:"翡翠明珠载画船,黄金腰带耳环穿。"
 
  辽代耳环以辽宁建平张家营子辽墓出土的一对最富有特色,虽然也是用极薄的金片模压而成,但被加工成立体的凤形饰品,中间是空心的,凤形高冠翘尾,口衔瑞草,作展翅飞舞状。整件器物造型轻巧,制作精致,形象逼真,显然是贵族妇女的饰品。
 
  金代耳环也出土不少,从大量实物来看,这个时期的耳环也以金质为主,其制繁简不一:有的以金丝编成圆形托座,在托座上镶嵌着各种宝石;有的则将耳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用金丝编成一个长方形框架,框架内镶嵌各色宝石,在框架的顶部还装饰着金片制成的花朵。这种类型的耳环,在金代非常流行,并一直影响到后世,元明时期的不少耳环,就保持了这种特征。
№1 ☆☆☆晓风飞翔2004-08-01 22:38:06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元代耳环和金代基本相似,也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后面的弯钩和金代耳环几乎完全一样,区别主要在前半部分,通常以玛瑙、白玉或绿松石等制成各式花样。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察右前旗古墓出土的耳环就作这种样式。陕西西安玉祥门外元墓出土的耳环也是如此,只是装饰部分用白玉雕凿出人形以代花卉。玉人和耳环的连系,则用极细的金丝。
 
   明代耳环,大多以金银横压出花形,然后在花瓣或花叶部位镶嵌各种宝石,有的还在花蕊中间镶嵌上一颗珍珠。甘肃兰州上西圆明墓及上海肇嘉滨明墓出土的耳环,都是这种类型。在热衷诵经念佛的妇女中,还出现将佛像装饰在耳环上的情况。江苏无锡江溪陶店桥明墓就出土这种耳环实物,其制以金制成托座,上缀玉雕佛像,佛像的底座也用金片加工成莲花状;在佛像的顶部,还镶嵌着四颗珍珠。整件器物虽然不大,仅高3厘米,但佛像的面容神态,被塑造得惟妙惟肖。
 
  明代的笔记小记中也往往有关于耳环的记载。如《天水冰山录》记严蒿被籍没的家产中,有"金水晶仙人耳环"、"金点翠珠宝耳环"、"纯金方楞耳环"、"金厢四珠宝石古老钱耳环"、"金珠串楼台人物耳环"、"金厢玉灯笼耳环"及"金累丝灯笼耳环"等,共几十种。在《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等书中,也叙及不少耳环名目。其中有一种"丁香耳环"就很有特色。丁香是一种植物,它的果实很小,呈椭圆形。丁香耳环就是仿照其形状制作而成,在明代,这种小巧玲珑的耳环很受妇女欢迎。不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都喜欢戴这种耳环。只是所用质料不同,贵者用金银珍宝,贫者以铜锡玉石。清代学者李渔在他的《闲情偶寄》一书中,曾谈及这种耳环:"饰耳之环,愈小愈佳,或珠一粒,或金银一点,此家常佩戴之物,俗名丁香,肖其形也。"
№2 ☆☆☆晓风飞翔2004-08-01 22:39:36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除耳环之外,古代妇女也用耳坠。耳坠是连属于耳环之下的一种饰物。它的上部即为耳环,下部悬挂着一组坠饰,因形而得名,故称"耳坠"。耳坠也来自于异族,本为男子所用,大约在晋六朝时传入中原,也为汉族妇女所采用。
 
  目前能见到的耳坠,以内蒙古敖汉旗周家地古墓出土的一件年代为早。墓主人髡发,面覆麻布,出土时两耳均戴着耳环,其中左耳环下另用皮条系挂一个铜质坠饰。据文物工作者分析,这是一座东胡人的墓葬,入葬年代在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相当于西周至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的耳坠实物,在内蒙古境内的阿鲁柴登遗址以及准格尔旗西沟畔墓均有出土。如阿鲁柴登出土的一对,上部为金丝弯成的圆型耳环,耳环下缀有坠饰,坠饰上部由两头包金的绿松石构成,下部则垂悬着一组三角形金片;准格尔旗出土的一对也很有特色:其圆环上有钮,钮下的坠饰为金丝盘绕而成的两个圆锥体,其中一件还串有宝石。
 
  魏晋南北朝时,除北方少数民族仍旧佩挂耳坠以外,汉族妇女也开始佩戴,这个时期的耳坠实物也常有出土,如河北定县华塔遗址出土的一对,上部用金条作成圆环,下部为金丝编成圆柱,在圆柱的两端挂有五个缀有宝石的圆形金片,中间又挂着五个小球,在圆柱的下部,还连缀着六根金质链索,链索下端各垂一个金质的尖形锤饰,整件器物重16.6克,长9厘米左右。
 
  唐代妇女几乎都不戴耳坠,那是因为不尚穿耳的缘故。宋代妇女喜戴耳环,不喜戴耳坠。这个时期的耳坠实物所见甚少。
 
№3 ☆☆☆晓风飞翔2004-08-01 22:40:36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啊,长知识长知识。
№5 ☆☆☆穿越山谷的清风2004-08-01 23:58:51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谢了!
№6 ☆☆☆初九2004-08-02 00:04:36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满族旧习 一耳三钳
№7 ☆☆☆sprite2004-08-02 00:21:48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厉害,学了不少
№8 ☆☆☆紫恋2004-08-02 00:56:04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看到那幅满洲贵妇图我才明白了,原来现在流行穿很多孔是有据可考的。又一次证明了流行的东东就是风水轮流转的。
№9 ☆☆☆金宝儿2004-08-02 10:11:23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上面的图片是孝贤纯皇后 也就是乾隆皇帝最爱的皇后^-^
№10 ☆☆☆sprite2004-08-02 23:01:47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很温和的女子啊~
№11 ☆☆☆gg2005-12-17 21:37:38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俺又不行了 再次扑上去抢!!
№12 ☆☆☆珊瑚翡翠青金黑曜绿松2005-12-18 01:07:51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比现在卖得好看多了,呜呜
我要回去
№13 ☆☆☆echo2005-12-20 08:56:16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楼上的这些都可以自己攒拉。。就是贵点 爬
№14 ☆☆☆珊瑚翡翠青金黑曜绿松2005-12-20 15:54:37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回复此贴子

名字:
选择图案:
内容: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3000字,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1024*1024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
图片链接:
(贴图规则)


返回上层 管理 返回本版块首页返回交流区首页返回主页

 

只看楼主